西安张家堡汉墓群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距汉长安城约2500米的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广场东侧,有一处汉代墓葬密集区,周边尚存有几处大型墓葬封土遗存。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此处发掘了483座汉代墓葬。出土陶、铜、铁、铅、玉石、骨等各类文物3156件。
  


  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器类有鼎、盒、壶、钫、方缸、仓、灶、奁、罐等,铜器主要有鼎、筒形器、镜、带钩、弩机、印章、钱币等,玉石器有玉衣片、玉璧、玉圭、玉塞、石砚等,铁器有釜、剑、刀等。
  根据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组合及器型特征来看,该墓地形成于西汉早期,以西汉中期至晚期数量最多,新莽及东汉时期较少。墓地不同时期墓葬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西汉长安城内人口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汉长安城的兴衰。
  根据文献记载,汉长安城的居民区主要位于城东北部,该墓群西距汉长安城东北的宣平门仅有2500米,墓主人应是长安城内的居民。三座中型墓墓主人身份应是具有较高身份地位的贵族,小型墓主人应是一般平民。
  此次发掘分为Ⅰ、Ⅱ两区,尤为重要的是Ⅰ区三座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的中型墓葬:110号墓、114号墓和115号墓。这三座墓葬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出土物丰富。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竖穴土圹砖室墓,两座墓的墓室积沙,两座墓的墓道有耳室。积沙墓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东汉时期基本不见,主要为防盗所设。长斜坡墓道带耳室的竖穴土圹单室墓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西汉时期继续沿用,东汉时期趋于消失。
  从出土器物来看,110号墓和114号墓均出土大体量的黄釉陶器,这种陶器在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中的出现稍早于绿釉陶器,流行时间比较短暂,主要盛行于西汉中晚期,新莽以后不见。110号墓出土的钱币均为五铢钱,114号墓出土一枚大五铢和两枚小五铢,小五铢钱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综合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和铜钱,这两座墓的年代应为西汉中晚期。
  


  115号墓的形制与114号墓基本相同,所出陶器有绿釉小陶鼎和侈口短束颈矮圈足小陶罐。出土的小陶鼎形制与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陶鼎相同,出土的小陶罐也多见于西安地区新莽时期的墓葬中。尤为可贵的是,在盗掘严重的墓室内发现了一枚“大泉五十”铜钱,大泉五十铜钱是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改制所始铸,终止于地黄元年(公元20年),具有明确的年代指示作用。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我们认为115号墓的年代应为新莽时期。
  115号墓上方原有封土,墓道宽1.45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土圹残长10.6、宽4.8米,砖室长7米,墓道和墓室土圹均有台阶。墓道耳室内出土了200余件陶器和铜器,其中5件高达44.5厘米的铜鼎和4件高达40厘米的釉陶鼎组成了一套完整的九鼎组合,非一般墓葬所能相比,十分引人注目。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115号墓的墓主追慕周代礼制,使用九鼎随葬,凸现出墓主特殊的身份地位。九鼎大小基本相同,形制很大,组合完整,在关中地区甚至其它地区新莽时期墓葬中应属初次发现。根据之前发现的基本上确定为列侯的墓葬,如西安沙坡新安砖厂利成积炭墓、长安邮电学院列侯墓等,墓葬形制均为“甲”字形,其规格都较115号墓大。从九鼎的数量和墓葬规模综合分析,115号墓的墓主可能是高级贵族,也有可能高至列侯。
  


  115号墓出土的五件铜鼎,是西汉晚期铜鼎的形制,但装饰的窃曲纹则是仿照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纹饰。西汉中期至晚期,不再流行随葬铜器,即使出土有铜器,也多为实用器,器形较小,器壁很薄。此次出土的铜鼎高达44.5厘米,从制作、保存现状和装饰纹饰来看,并非实用器,应是用于享祀的青铜重器。
  西汉中期以后,礼制渐衰,墓葬中已不再流行铜礼器随葬,而是以陶器为主,以实用器为主。王莽时期实行托古改制,改制包括土地制度、财政货币制度、礼仪制度等方面。王莽托古改制多见于历史文献记载,货币方面的改制已由以往出土的“王莽货币”得到印证,但礼制方面的改制尚缺少考古材料。115号墓随葬的九鼎是王莽托古改制的真实物证,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是如何依据《周礼》来恢复古制的。鉴于王莽及其托古改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所以这一点对历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15号墓的上限不早于公元7年,下限不晚于公元23年(王莽被杀),如此年代明确的王莽时期大中型墓葬在全国也极为少见。115号墓及其随葬品为王莽时期墓葬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标尺,这一点对考古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15号墓出土的铜蒸馏器造型复杂而奇特,由筒形器、铜鍑和豆形盖组成,为一件实用器。此类组合的蒸馏器之前未有发现,以构造来看,应当用作蒸馏药、酒之器。其构造原理之合理、技术之先进令人称奇。它的出土为汉代饮食和医药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114号墓的墓道耳室内出土了60余件制作精良、体积庞大、组合完整的黄釉陶器,其中釉陶仓高达43.5厘米,釉陶壶高达45厘米。该墓的形制、大小与115号墓相近,出土的黄釉陶器数量较一般小型墓葬陶器多,体量较一般小型墓葬陶器大,陶器的制作也十分规整精良,墓主应当具有一定级别,但由于没有出土可以明确其身份的器物,因此我们根据墓葬形制规模推测墓主可能是高级贵族。
  


  110号墓的规模较114号墓和115号墓略小,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43件。出土的釉陶器大小与114号墓相同,另外还出土有玉璧、玉觽及玉九窍塞等精美的玉器和玉衣片。该墓出土的玉衣残片是西安地区所发掘的为数不多的玉衣之一,出土的大型精美釉陶器在西安地区两汉墓葬中也十分少见。根据《后汉书》记载,皇帝、诸侯、列侯、贵人、公主等皆可使用玉衣,目前出土玉衣的墓葬级别多高达王、侯一级。从110号墓的墓葬规模和棺椁数量推测,墓主的身份地位应接近114号墓和115号墓的墓主,使用玉衣可能是因其有特殊贡献而被赐用。
  


  总体来看,张家堡汉墓群墓葬数量众多,时代集中于西汉中晚期和新莽时期,分布集中于汉长安城遗址东部。此处墓地的发掘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一方面说明汉长安城东部确实是西汉时期汉长安城内居民的集中墓地,另一方面为汉代社会生活、汉长安城布局以及汉代“市民”和“市民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并进一步对解读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
其他文献
香港苏富比2008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4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除了常设的中国及东南亚艺术品、珠宝及腕表外,今季香港苏富比将首次举办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会。本季拍卖整体将呈献逾 1500件珍品,总估价约为20亿港元。部分拍品将于9月在亚洲各地及纽约巡回展览,并于10月3日至4日在香港公开展出。     10月4日的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会将汇集最优秀的亚洲艺术品,包括中国、日本
期刊
太平有象——云南典藏祈福中国!祈福人民!   “太平有象”是云南典藏对今天和平安宁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所有盛世藏家的美好祝愿。  “象”有兼指景象之意,瑞图上常见一头白象驮着宝瓶,宝瓶盛圣水,圣水洒向人间能带来祥瑞,象征着天下太平,表示和平、美好和幸福。云南素有“象的王国”之称,西双版纳至今仍是中国大地上野生象群唯一的栖息之地,云南与象有天地良缘,云南与所有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
期刊
编者按:“官钧”是困扰中国古陶瓷学界多年的一个学术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之中。由于传世品、文献记载和目前的考古发掘还存在诸多矛盾疑点,不仅没有将钧窑的许多重大问题梳理清晰,反而在诸如烧造年代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泾渭不同的看法。    上世纪70年代对河南禹县神垕镇古钧台八卦洞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成为钧窑研究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但是当时只是发表了发掘简报,翔实的考古
期刊
6月12日,苏富比继香港、伦敦举办卡尔·肯普旧藏中国金银器专场拍卖之后,巴黎地区的春拍亦隆重推出了卡尔·肯普旧藏的中国白瓷专拍,124件拍品创下了359.955万欧元的成交额。这一成绩创历年中国颜色釉瓷器专场拍卖之最,数件明代白釉瓷器的成交价打破了以往的纪录。    由于颜色釉瓷器的烧制难度大,生产量小,民间收藏的传世明清官窑的数量较少,拍场上的成交价长期远低于青花和粉彩瓷,涉足专题收藏的群不多。
期刊
一、红釉瓷器鉴定    洪武红釉瓷器鉴定  洪武官窑瓷器的研究是近20年的事情,尤其是1994年景德镇珠山东门头出土的洪武官窑资料,初步揭开了洪武官窑的神秘面纱,在此之前1960年南京大明宫和1984年北京四中出土的洪武官窑瓷器的文物资料,只能是蛛丝马迹的线索。考古文物资料与馆藏文物相比较,学术界现已能勾勒出洪武官窑的大致轮廓。    洪武官窑瓷器有青花、釉里红、红釉、釉红彩等品种。其中青花和釉里
期刊
近一甲子以来,中国书画面对时代变迁作出了彻底的调整和反省,形成了一种属于后工业时代,国际主义风潮下的新时代书画。这类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现代中国画”,后又被称为“现代水墨”和“新水墨”诸名。于此“现代”的说法是专指西方20世纪以来的新思潮,所以“现代中国画”也是面对西方,面对国际主导文化潮流的新时代书画。对于中国建立现代的文化身份来说,书画的现代转型牵涉到传承和扩展的关键问题。传承是继承
期刊
“培育生活艺术”将是第二十四届巴黎古董双年展的主题。当被问及本届双年展推崇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艺术时,克里斯汀·戴迪埃(Christian Deydier)的回答是:一种属于法国人的生活艺术——奢华。  的确,以“奢华”来形容巴黎古董双年展一点都不为过。这一久负盛名的欧洲顶级艺术品豪华盛宴每逢双数年的9月在“光之城”——巴黎举办,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被国际知名收藏家收藏的古董、
期刊
链接之一:   “中国奥运荣誉纪念文化艺术工程”是一项旨在为北京奥运会中国境内113个圣火传递城市定制,具有政府和社会收藏意义的永久性中国奥运荣誉纪念物,由“神州圣火传递图”、“神州圣火传递颂”、“盛世将军瓶”、“中华紫砂壶”、“神州圣火传递图、传递颂”邮集和由火炬传递手贡献出曾经点燃过奥运圣火的签名火炬五大部分组成。其创作者和主设计师分别由中国书画大师欧阳中石、李铎、娄师白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领军
期刊
中国古代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的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高峰。清中期玉料的充足,又因乾隆皇帝特别喜爱玉器。在宫廷及苏州、扬州等到地设有御制玉作坊,带动了全国玉业和发展。清代玉器工艺集以前历代玉器工艺之大成,达到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阶段。清代玉器的繁荣时期主要在清中期,这一时期生产的玉器数量多,品质佳,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  1959年,上海市文管会调拨给黑龙江省博
期刊
蔡铭超是个有些神秘色彩的人。从事艺术品收藏和经营多年,人们对他的关注却更多地源于2006年10月7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当时,在“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拍上,手持353号牌的蔡铭超,以1.166亿元竞得了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在外界看来,这颇有一“举”成名的意味。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热衷收藏瓷器的蔡铭超“以瓷会友”,开了名为七月情的陶瓷文化公司。凭借实业提供的资金,他广交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