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代北方的皇家园林,有诸多景观借鉴了江南的园林意境和手法,承德的避暑山庄将仿建美景汇集于一园,是当时仿建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园林。但避暑山庄的景观仿建并非原样地照抄照搬,而是因地制宜,呈现了创造性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本文就是以此为角度,分析梳理避暑山庄在仿建文化下的设计创新。
【关键词】皇家园林;仿建;创新
1、历史背景
自清朝康熙开始,清代皇帝在北京及其周围陆续修建了众多的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等。其中始建于1703年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建设的第一座皇家园林,是目前北方现存诸多气派的清代皇家园林之鼻祖。所以在整个皇家园林仿建热潮中,避暑山庄成为了仿建文化的最初尝试,后续皇家园林中或多或少地吸取了避暑山庄的经验。如何仿建到精髓,避免照搬,并在仿建基础上设计创新,是山庄设计者智慧的集中体现。
2、避暑山庄的仿建文化
2.1仿建缘由
我国园林历史非常久远,最初为宫廷的园囿,直到明清以来在江南地区兴盛。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人众多,景色宜人,士绅阶层得以有能力用充足的财力和精力打理自己的宅院,并把山水情怀融于自己的园子中。作为北方马背上的民族,满清皇帝常年生活在广袤而相对寒冷的北方,当康熙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他终于领略到了南国风光之秀丽,并为之陶醉,到访的江南园林精致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令他折服,以致康熙、乾隆各6次下江南,皆去雅致的江南园林体验一番。清朝在康乾时期财政雄厚,得以有能力营造大型的皇家园林,便将江南的风景“复制”到北方来,皇帝便可以在“家门口”尽赏江南景色。
2.2仿建过程
避暑山庄的设计者为宫廷设计师—样式雷家族,为此,雷氏家族开始用精巧而熟练的园林建筑设计,创造这座规模宏大的塞外皇家园林。除了采集江南园林的信息外,样式雷又采用“烫样”(手工模型)等方法推敲建筑尺度,以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从1703年到1792年,样式雷历时89年时间完成了包括康乾七十二景在内的一百二十多组精致。其中仿建达一半以上。从最初的形式上的仿建到意境上的再创造,避暑山庄见证了清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成熟过程,也成为了仿建江南园林文化下创新手法的集大成者。
3、创新规划理念
3.1 集园林之大成
由于传统的南方园林都为私家园林,所以南方园林在占地面积上都非常小,且主题鲜明,一园一风格。而避暑山庄占地非常大,达5.64平方公里,囊括进了湖泊、平原、山峦等多种地形,在大园中建造小园,真真正正成了园林之大成。在这里形成了众多截然不同的园林分区,形成多种多样不同的景色形态,让游者可以在不同场景中穿越、观赏,增加趣味性。并且结合整个中国版图而形成了避暑山庄全景,以及外八庙怀柔政策的体现,更让整座园林增添了执政者的国家战略情怀。
3.2 真山真水汇一体
南方园林的用地限制使得造园者不得不用“假山”“小水”來模拟自然山水,而避暑山庄宏大的规模让园林可以利用真山真水,园林的意境尺度得以扩大。为取得真山真水的园林效果,避暑山庄在设计上将原有的武烈河东扩,形成宽阔而洲岛错落的湖区;并在西北面将大片山地纳入到园中,从梨树峪、榛子峪再到松云峡,大片山林与湖区构成了尺度巨大的山水环境。并引入东侧磬锤峰的远眺视野,扩大了园林的景观纵深,形成广阔的可视范围。
4、创新设计手法
4.1 因地制宜,符合北方礼制文化。
南方园林的亭台楼阁多随山就势,在建筑的布局和朝向上讲究完全自由。如苏州网师园中除了正堂部分外,建筑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朝向。而避暑山庄的建筑则基本上锁定在了“南北”“东西”的正交轴上,无论抄手游廊的形态多么自由。亭阁的朝向也不为所动。如位于如意洲上的无暑清凉建筑群以及月色江声建筑群,形成了自由中保持秩序的平面布局形态。这在后边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继承。这集中体现了北方皇家礼制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方正格局,四平八稳。
4.2 符合地方审美和气候状况
南方园林发展到后期,开始越来越走向精巧、纤细的风格,以至于高高的嫩戗发戗形式被广泛采用,体现建筑屋顶如鸟翼般的形象趣味。而样式雷下的避暑山庄则依然采用传统平缓的官式檐口。如山庄如意洲北侧的“烟雨楼”虽然是仿造的嘉兴烟雨楼的建筑形式,但却舍弃了嫩戗的做法,并让建筑紧邻湖水,从而形成了端庄稳重却又轻盈灵动的建筑形象。
4.3 建筑体量的和谐共存
避暑山庄仿建了诸多南方名胜,如完全照搬原有建筑体量,势必会造成像“世界公园”一般的陈列形态,从而使建筑彼此的关系发生冲突而丧失园林的和谐美感。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样式雷在仿建的同时也对建筑体量做了不小的改动,如金山上帝阁是仿造镇江金山寺而建,金山寺主塔建在山上,约30m高度,如直接原貌仿建,一则打破了塞湖周围整体朴素低调的格局,二则与背后耸立的磬锤峰形成了景观重叠。于是山庄在设计上巧妙地将仿建的金山缩小到了3层的高度,让建筑掩映在湖边的密林之中,取得了湖区景观的和谐。再如位于平原区的永佑寺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而建,而杭州的六和塔体量较为粗壮,但避暑山庄的平原区却又是十分广袤的环境,为取得对比突出明显的视觉感,样式雷便将永佑寺舍利塔做成了细高苗条的身材,形成了拔地而起的视觉效果。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处理手法,增加了避暑山庄景观丰富性和协调性。
总结:
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在仿建南方园林的热潮中,不断创新创造,形成了皇家园林自称体系的园林风格,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独特的范本,成为了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瑰宝。从模仿到创新, 也体现了皇家建筑师在园林设计手法上逐渐成熟的设计智慧,值得当代建筑师和景观规划师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祝丹,林振铭,杨旭东.有关清代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与颐和园的比较研究[J]. 2010.2:89-91.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92-394.
[3]王雪.浅析清代南北方造园风格差异——以留园和避暑山庄为例[J].福建建筑,2004.
[4]杨大禹.南北园林不同风格的文化透视[J].南方建筑,1996.
【关键词】皇家园林;仿建;创新
1、历史背景
自清朝康熙开始,清代皇帝在北京及其周围陆续修建了众多的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等。其中始建于1703年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建设的第一座皇家园林,是目前北方现存诸多气派的清代皇家园林之鼻祖。所以在整个皇家园林仿建热潮中,避暑山庄成为了仿建文化的最初尝试,后续皇家园林中或多或少地吸取了避暑山庄的经验。如何仿建到精髓,避免照搬,并在仿建基础上设计创新,是山庄设计者智慧的集中体现。
2、避暑山庄的仿建文化
2.1仿建缘由
我国园林历史非常久远,最初为宫廷的园囿,直到明清以来在江南地区兴盛。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人众多,景色宜人,士绅阶层得以有能力用充足的财力和精力打理自己的宅院,并把山水情怀融于自己的园子中。作为北方马背上的民族,满清皇帝常年生活在广袤而相对寒冷的北方,当康熙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他终于领略到了南国风光之秀丽,并为之陶醉,到访的江南园林精致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令他折服,以致康熙、乾隆各6次下江南,皆去雅致的江南园林体验一番。清朝在康乾时期财政雄厚,得以有能力营造大型的皇家园林,便将江南的风景“复制”到北方来,皇帝便可以在“家门口”尽赏江南景色。
2.2仿建过程
避暑山庄的设计者为宫廷设计师—样式雷家族,为此,雷氏家族开始用精巧而熟练的园林建筑设计,创造这座规模宏大的塞外皇家园林。除了采集江南园林的信息外,样式雷又采用“烫样”(手工模型)等方法推敲建筑尺度,以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从1703年到1792年,样式雷历时89年时间完成了包括康乾七十二景在内的一百二十多组精致。其中仿建达一半以上。从最初的形式上的仿建到意境上的再创造,避暑山庄见证了清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成熟过程,也成为了仿建江南园林文化下创新手法的集大成者。
3、创新规划理念
3.1 集园林之大成
由于传统的南方园林都为私家园林,所以南方园林在占地面积上都非常小,且主题鲜明,一园一风格。而避暑山庄占地非常大,达5.64平方公里,囊括进了湖泊、平原、山峦等多种地形,在大园中建造小园,真真正正成了园林之大成。在这里形成了众多截然不同的园林分区,形成多种多样不同的景色形态,让游者可以在不同场景中穿越、观赏,增加趣味性。并且结合整个中国版图而形成了避暑山庄全景,以及外八庙怀柔政策的体现,更让整座园林增添了执政者的国家战略情怀。
3.2 真山真水汇一体
南方园林的用地限制使得造园者不得不用“假山”“小水”來模拟自然山水,而避暑山庄宏大的规模让园林可以利用真山真水,园林的意境尺度得以扩大。为取得真山真水的园林效果,避暑山庄在设计上将原有的武烈河东扩,形成宽阔而洲岛错落的湖区;并在西北面将大片山地纳入到园中,从梨树峪、榛子峪再到松云峡,大片山林与湖区构成了尺度巨大的山水环境。并引入东侧磬锤峰的远眺视野,扩大了园林的景观纵深,形成广阔的可视范围。
4、创新设计手法
4.1 因地制宜,符合北方礼制文化。
南方园林的亭台楼阁多随山就势,在建筑的布局和朝向上讲究完全自由。如苏州网师园中除了正堂部分外,建筑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朝向。而避暑山庄的建筑则基本上锁定在了“南北”“东西”的正交轴上,无论抄手游廊的形态多么自由。亭阁的朝向也不为所动。如位于如意洲上的无暑清凉建筑群以及月色江声建筑群,形成了自由中保持秩序的平面布局形态。这在后边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继承。这集中体现了北方皇家礼制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方正格局,四平八稳。
4.2 符合地方审美和气候状况
南方园林发展到后期,开始越来越走向精巧、纤细的风格,以至于高高的嫩戗发戗形式被广泛采用,体现建筑屋顶如鸟翼般的形象趣味。而样式雷下的避暑山庄则依然采用传统平缓的官式檐口。如山庄如意洲北侧的“烟雨楼”虽然是仿造的嘉兴烟雨楼的建筑形式,但却舍弃了嫩戗的做法,并让建筑紧邻湖水,从而形成了端庄稳重却又轻盈灵动的建筑形象。
4.3 建筑体量的和谐共存
避暑山庄仿建了诸多南方名胜,如完全照搬原有建筑体量,势必会造成像“世界公园”一般的陈列形态,从而使建筑彼此的关系发生冲突而丧失园林的和谐美感。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样式雷在仿建的同时也对建筑体量做了不小的改动,如金山上帝阁是仿造镇江金山寺而建,金山寺主塔建在山上,约30m高度,如直接原貌仿建,一则打破了塞湖周围整体朴素低调的格局,二则与背后耸立的磬锤峰形成了景观重叠。于是山庄在设计上巧妙地将仿建的金山缩小到了3层的高度,让建筑掩映在湖边的密林之中,取得了湖区景观的和谐。再如位于平原区的永佑寺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而建,而杭州的六和塔体量较为粗壮,但避暑山庄的平原区却又是十分广袤的环境,为取得对比突出明显的视觉感,样式雷便将永佑寺舍利塔做成了细高苗条的身材,形成了拔地而起的视觉效果。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处理手法,增加了避暑山庄景观丰富性和协调性。
总结:
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在仿建南方园林的热潮中,不断创新创造,形成了皇家园林自称体系的园林风格,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独特的范本,成为了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瑰宝。从模仿到创新, 也体现了皇家建筑师在园林设计手法上逐渐成熟的设计智慧,值得当代建筑师和景观规划师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祝丹,林振铭,杨旭东.有关清代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与颐和园的比较研究[J]. 2010.2:89-91.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92-394.
[3]王雪.浅析清代南北方造园风格差异——以留园和避暑山庄为例[J].福建建筑,2004.
[4]杨大禹.南北园林不同风格的文化透视[J].南方建筑,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