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用一词以蔽之便是“读写”,那么语文课堂实则便是“读写课堂”。语文课程的设置实际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通过“读写课堂”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最终再外化为语文素养表现出来,这就是语文老师们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事。一堂有效的“读写课堂”可以怎么做呢?
一、读是语文课堂的基础
1.读,能解决课文的生字词问题。汉字的读写是学习其他文化课的基础,如果连字都读不出来,谈何学好各门学科。因此,课前应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课上通过读词、读句、读段、读篇来检查预习效果,课后有针对地进行背诵要求。
2.多种形式的读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1)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课文中的对话内容,读出情感。例如《坐井观天》,这课中小鸟的见多识广和青蛙的目光短浅形成鲜明对比,学生通过深入人物角色才能把要表达的情绪从朗读中充分地表现出来。(2)创设情境表演读。例如我所执教的《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篇幅长,我让学生合作表演成课本剧,节选如下:
楚王(傲慢地吩咐大臣)晏子身材矮小,你们把城门关了,在城墙上开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让他从狗洞进来。
接待人(看了一眼正坐着马车过来的晏子)大王有令,只能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立刻对接待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人(胆怯地)晏子说如果从这个洞进来,我国就成为狗国了。
楚王(无奈地)唉,打开城门吧。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很瞧不起他]。
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一声,不懷好意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慢条斯里地)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装着很大度的样子)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笑)
这次表演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把课本转化为课本剧,还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了楚王的傲慢、目中无人和晏子的机智勇敢。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根据人物不同情境的不同反应,表演中朗读,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演员和观众能更形象、更深刻理解课文,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3)联系生活经验迁移读。例如拓展林海音先生《迟到》这篇课文,抓住小英子因迟到违抗爸爸命令挨打的段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迟到的经验,感受日常生活中因迟到赖床和被家人严厉批评时,家人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再指导学生指读相关段落,激发学生与小英子之间的情感共鸣。接着让学生反复读文,提问学生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英子。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从朗读中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小英子,看到了一个难过的的小英子,看到了一个知错不改的小英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读,学生思维之花得到解放,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迁移读,让朗读贴近生活,更有益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赋予课文与活力和生命。
二、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小学语文课标对习作这样要求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想说的话,写好词佳句,写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是在读的基础上的延伸。
如在执教《穷人》这篇课文时,尤其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出此时人物的内心情感波澜,于是我先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然后结合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当场写出桑娜欲言又止的话语和桑娜内心的想法。再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张老师老师让学生借助注释,扫清文中片段的字词读音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进行小结,要想使人物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用上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最后在小练笔写一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小学除了高段的课会是读与写,中低段更是要做到读写结合。一来本身越是年纪小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有让他们动起来,才会避免走神;二来,美读、趣读是为写做好铺垫。例如我们杜老师的《寒号鸟》一课,通过题目认识“号”字,追根溯源“号”的字形和意思,为什么此处念做(háo),原来是表示大声呼叫,反复读加书写指导,这个字就记住了。
三、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无论是识字型课《狐狸分奶酪》,还是阅读型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习作型课《童年趣事》,我们都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们绘声绘色的朗读声和笔尖“唰唰”的习作声。我们不难发现“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
而我认为,怎么读决定了怎么写,这样才会有针对性的读写相结合:1.读句子,写句子。如《荷叶圆圆》的开头“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让学生读后再写,训练的是学生的叠词使用;如《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中的“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训练点是想象和比喻。2.读段落,写段落。如《山中访友》的第4段,主要是联想自己化身为一棵树,训练点就是联想手法的运用,所以在读写结合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运用联想手法也将自己想象成大自然或者生活中的一份子。3.读全文,写文章。读句子、读段落,我们可以称之为细节描写的训练,那读全文就要有整体意识,因为读全文能学习的写作方法大部分在谋篇布局上。如《索溪峪的“野”》,全文读完不难发现是“总分”的谋篇布局,所以在训练上,应强调“总分”结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一咏三叹”的写法;《北京的春节》中的首尾呼应……
最后,作为“读写课堂”,它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从“读什么,怎么读”到“写什么,怎么写”,我们都可以从语文素养,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角度去挖掘课本,让语文课堂成为有效课堂。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实际是读写课堂,各种方式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带写,才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十中学)
一、读是语文课堂的基础
1.读,能解决课文的生字词问题。汉字的读写是学习其他文化课的基础,如果连字都读不出来,谈何学好各门学科。因此,课前应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课上通过读词、读句、读段、读篇来检查预习效果,课后有针对地进行背诵要求。
2.多种形式的读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1)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课文中的对话内容,读出情感。例如《坐井观天》,这课中小鸟的见多识广和青蛙的目光短浅形成鲜明对比,学生通过深入人物角色才能把要表达的情绪从朗读中充分地表现出来。(2)创设情境表演读。例如我所执教的《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篇幅长,我让学生合作表演成课本剧,节选如下:
楚王(傲慢地吩咐大臣)晏子身材矮小,你们把城门关了,在城墙上开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让他从狗洞进来。
接待人(看了一眼正坐着马车过来的晏子)大王有令,只能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立刻对接待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人(胆怯地)晏子说如果从这个洞进来,我国就成为狗国了。
楚王(无奈地)唉,打开城门吧。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很瞧不起他]。
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一声,不懷好意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慢条斯里地)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装着很大度的样子)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着笑)
这次表演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把课本转化为课本剧,还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了楚王的傲慢、目中无人和晏子的机智勇敢。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根据人物不同情境的不同反应,表演中朗读,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演员和观众能更形象、更深刻理解课文,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3)联系生活经验迁移读。例如拓展林海音先生《迟到》这篇课文,抓住小英子因迟到违抗爸爸命令挨打的段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迟到的经验,感受日常生活中因迟到赖床和被家人严厉批评时,家人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再指导学生指读相关段落,激发学生与小英子之间的情感共鸣。接着让学生反复读文,提问学生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英子。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从朗读中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小英子,看到了一个难过的的小英子,看到了一个知错不改的小英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读,学生思维之花得到解放,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迁移读,让朗读贴近生活,更有益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赋予课文与活力和生命。
二、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小学语文课标对习作这样要求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想说的话,写好词佳句,写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是在读的基础上的延伸。
如在执教《穷人》这篇课文时,尤其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出此时人物的内心情感波澜,于是我先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然后结合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当场写出桑娜欲言又止的话语和桑娜内心的想法。再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张老师老师让学生借助注释,扫清文中片段的字词读音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进行小结,要想使人物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用上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最后在小练笔写一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小学除了高段的课会是读与写,中低段更是要做到读写结合。一来本身越是年纪小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有让他们动起来,才会避免走神;二来,美读、趣读是为写做好铺垫。例如我们杜老师的《寒号鸟》一课,通过题目认识“号”字,追根溯源“号”的字形和意思,为什么此处念做(háo),原来是表示大声呼叫,反复读加书写指导,这个字就记住了。
三、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无论是识字型课《狐狸分奶酪》,还是阅读型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习作型课《童年趣事》,我们都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们绘声绘色的朗读声和笔尖“唰唰”的习作声。我们不难发现“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
而我认为,怎么读决定了怎么写,这样才会有针对性的读写相结合:1.读句子,写句子。如《荷叶圆圆》的开头“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让学生读后再写,训练的是学生的叠词使用;如《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中的“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训练点是想象和比喻。2.读段落,写段落。如《山中访友》的第4段,主要是联想自己化身为一棵树,训练点就是联想手法的运用,所以在读写结合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运用联想手法也将自己想象成大自然或者生活中的一份子。3.读全文,写文章。读句子、读段落,我们可以称之为细节描写的训练,那读全文就要有整体意识,因为读全文能学习的写作方法大部分在谋篇布局上。如《索溪峪的“野”》,全文读完不难发现是“总分”的谋篇布局,所以在训练上,应强调“总分”结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一咏三叹”的写法;《北京的春节》中的首尾呼应……
最后,作为“读写课堂”,它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从“读什么,怎么读”到“写什么,怎么写”,我们都可以从语文素养,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角度去挖掘课本,让语文课堂成为有效课堂。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实际是读写课堂,各种方式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带写,才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