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军事体系面临挑战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像是一场国际玩笑,那么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让人笑不出来了。
  两场战争的结果和过程都极像一场缺少刺激的、不公正的拳击赛:还是那个重量级拳王和那个势单力薄的孺子,还是当年的场地、当年的结果一一个回合比赛就结束了。不同的是,前者是乱拳击倒对手,而后者却是一拳击毙对手。甚至连“观众”的心态都是一样的:先是满怀好奇和期待,后是大失所望一哄而散。
  尽管如此,我们却无法真正地忘掉它。
  
  极不对称较量
  
  伊拉克战争于2003年3月20日正式爆发。到4月11日,美英联军就进占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政府功能失效,有组织的军事抵抗停止。虽然尘埃尚未落定,但从政治和军事意义上讲,战争已经结束。进攻者以区区10万人的军队、几百辆坦克、1000多架飞机;在二十几天的时间里就几乎征服和占领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这样的先例在历史上还没有过,即使当年希特勒的“闪电战”也没有取得这样的“战绩”。这场战争出现在21世纪初,的确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伊拉克战争军事上的胜负结果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奇怪的是整个战争的过程中竟然没有“战争”。回过头去,人们看到:自始至终,伊军防空体系完全失效,听凭美、英狂轰滥炸。伊军雷达不敢开机,防空导弹不能发射,飞机不能或不敢起飞。在现代战争中,空防就是国防,防空体系就是国家和军队的主要防御体系。由于这一体系的瘫痪,战争成了单方面的摧残、蹂躏和屠杀,于是就有了接踵而至的一系列军事上的土崩瓦解。
  传统的空战绝迹。这场战争的一大景观也是一大疑问:伊拉克的空军哪里去了?伊拉克有着300余架作战飞机和 100多架武装直升机,但是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战前,伊拉克的战斗机还到美、英联军的营地进行过侦察,战争开始后反而不见了踪影,甚至连一个架次的起飞也没有。战后,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方,一次就发现了保存完好的52架苏式战机。有而无用,等于没有!
  传统的地面战役模式消失。大规模运动战、阵地战始终没有发生。伊拉克不同于塔利班。它有着完整的国家机器,有着相当规模的正规军,而且美、英联军提前投入了地面部队,客观上给了它以迎战的机会。然而,伊军没有作任何军事意义上的抵抗,甚至没有任何有组织的退却。大批部队不是成批失踪就是成建制投降,大批坦克完整无损地被缴获。游击战则是民众的自发行为。伊军由于完全失去了天空,也几乎失去了自信,不仅对高技术空袭完全无能为力,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地面战争也完全不知所措。
  在有着大规模正规军和重型兵器参加的战争中,全世界第一次没有见到战役甚至正规战斗的场面。
  既没有像样的“战”,当然就没有有效的“争”。只有形式上或象征性的“斗”,是不能扭转最后战局的。伊拉克战争留给世界印象最深的是伊新闻部长萨哈夫的豪言壮语。可惜,语言既不能击落敌机,出不能击毁坦克。于是,萨达姆政府领导成员突然全部消失;政府先于军队垮掉;军队群龙无首,全面溃散;伊拉克就这样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地迅速倒下了。
  固然,伊拉克战争有着非常特殊的因素,但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偶然性包含着必然性。
  俄罗斯军事家斯里普琴科在《超越核战争》一书中评价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说:“伊拉克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场过去的战争。”
  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世界看到伊拉克准备的是一场什么战争呢?
  12年前,伊拉克还有坦克师,还有空战,有百万大军和萨达姆防线,但这一次却只有步枪和人体炸弹。
  如果说海湾战争伊拉克和美军有“代差”的话,到了伊拉克战争,这种差距已不是一代了。
  
  日渐显露的差距
  
  凝视伊拉克战争的废墟,笔者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叙利亚贝卡谷地、利比亚首都、南联盟、阿富汗……
  人们不准发现,这些昔日的战地和废墟有着更加惊人相似的地方:都是苏联的盟友或涉足之地,主要采用的部是苏式武器系统和军事思想,都在美闷新军事理论和信息化空中打击的扫荡下,或支离破碎或灰飞烟灭。
  为什么?
  两次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同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伊拉克是一个陆海空三军全面“苏”化的国家。从“飞毛腿”地对地导弹,“萨姆”系列防空导弹、战机、武装直升机、各种雷达系统,到主战坦克、火炮、轻武器,绝大多数是苏(俄)制,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成系列引进,不仅引进了装备,也引进了体制和思想。
  此次伊拉克战争又多了—-种俄制 GPS卫星干扰系统。可是,当年的科索沃战争,南军还用“萨姆”-3击落了一架F-117。此次伊拉克用以炫耀的,却是农民用步枪击落“阿帕奇”的现代版“天方夜谭”。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4年 4月16日有一篇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领导的伊军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像样的抵抗便漓不成军,这让俄罗斯备感震惊。现在,俄罗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反思俄的军事体制,据说相关的改革也将提上日程。”
  当美国准备大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俄罗斯的一些军事专家曾警告说,美国军队会在巷战中遭受重创。然而, 20多天的战事进展证明,美国迅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俄前园防邮官员维塔利·什雷科夫指出:“可以说,伊拉克军队就是按照俄罗斯军队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没想到在这场战争中会溃败得这么快。”
  俄罗斯的军事指挥家们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对自身传统的军事体制进行反思。包括什雷科夫在内的俄罗斯军事专家和政府官员们都认为,苏联解体十几年来,俄罗斯社会惟一没有改革的就是军事体制。俄罗斯120万人军队的组织结构、武器装备以及军事理论等仍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
  俄围防部官员弗拉基米尔,德沃尔金说:“俄罗斯军队的结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了,而月,这种差距是巨大的。”
  俄罗斯军界的分析人士还认为:“克里姆林宫必须摒弃苏联留下的军事思想,加紧对军队的改造和重建,至少裁军一半,形成一种全新的军事安全理沦,并通过国家立法为军事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俄罗斯是日前除美围外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因家。但它的整个军事体系仍然处于机械化战争时代。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实际上部是美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与俄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战争的结果也是苏式军事学说和装备体系的失败。那些遍布全世界的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废墟电是苏联军事遗产的废墟。
  俄罗斯意识到,在当今世界,除美园外没有第二个国家成地区具有进行这种信息化战争的全面综合能力。而它的落后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代差”的地步。这种“代差”不是一个早晨醒来突然发现的,当然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苏军事赛跑的结果。
  
  问题出在“信息差”上
  
  二战时,应该说美、苏双方的武器系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朝鲜战争中,苏联的米格-15的性能甚至超过了美制的F-B4和F-86。正是这种性能上的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当时中、朝空军在技术和训练上的不足。
  20世纪60后代,苏制的米格-21曾足越南战场上美国F-4"鬼怪”战斗机强有力的对手,而苏制“萨姆”-2曾是美国B-52的噩梦。   上世纪70年代的中东战争依然是美、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虽然苏式军书体系的机械呆板初露端倪,但“萨姆”-6导弹的表现震惊了世界,以至于当时世界军火商的广告词这样说:“萨姆,萨姆,飞机的克星!”
  20世纪80年代,苏联在和美国的全面对峙中已渐露疲态。美园挟电子革命的强势,使主战武器全面升级换代,同时建成了功能强大的指挥自动化系统。苏联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部分武器平台上作顽强的追赶。发生在贝卡谷地的战斗被称为“空袭革命”。以色列依靠电子优势,6分钟之内就全歼了曾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个“萨姆”-6导弹连。世界在震惊之余,也不由得感到,昔日强大的苏联军事帝国巳不复存在。
  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和南联盟的败北,昭示着苏式军事体系已经无法抵御代表着最新军事革命趋势,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军事体系的“压迫”。
  今天,俄罗斯引以自豪的武器平台中,如苏-27、苏-30、米格-29战机和 T-90坦克、大型水面战舰等,无一不是机械性能优良,而电子系统落后。而且这还只是个别的平台。如果从憋个 C41SR系统的角度看,俄罗斯的差距更大。未来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对抗。在体系的优势面前,平台的优势几乎无法体现。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空军司令驾驶并不落后的“米格”-29上天,还没有发现敌机,即被击碎在空中。
  俄罗斯由于实力的削弱、国防军工科研体系的瓦解,短期内已难以形成应对信息化常规战争的整体能力。这也是美国在此次战争期间对俄罗斯如此藐视的根本原因。美军敢于毫无顾忌地攻击俄外交车队,反映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国心态。
  俄、美军事技术与战争理念的这种差距在两场类似的战争中表现得最直接比最明显。一场是由美因在阿富汗进行的,一场是由俄罗斯在本国内的车臣进行的,都是反恐作战,战场均为中亚地区的山地,对手都是游击武装。但是,美国只进行了61天,22个人伤亡就解决了对手,而俄罗斯从1999年8月~ 2002年5月,已死亡2500人,负伤 6000人,特种部队还有230多名官兵阵亡。前后两次车臣战争,俄军伤10万人以上,而至今仍未彻底解决车臣恐怖分子。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英共动用5个航母战斗群和数百架先进作战飞机、数十颗先进卫星,使用了包括“战斧”、 GBU-89集柬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先进武器装备。其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战略轰炸机、无人侦察机和航空母舰是美军实施反恐战争的主要兵力兵器。
  在美军精确、有效、持续的猛烈打击下,塔利班攻守失措,迅速瓦解。
  与美军相比,俄军高技术只是部分地体现在武器平台上、尚未形成系统。俄军在车臣基本上还是靠战机、火炮、坦克等常规兵器作战,且各作战平台互相之间和与指挥机构尚未实现信息交联。因此,俄军不能像美军那样利用绝对的信息技术优势实施空地不对称作战。车臣武装虽然缺少重武器,但其轻装备较好,其微光瞄准的狙击步枪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反而在游击战中更显优势,给俄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美军拥有及时、准确、全面的战场感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交换能力,从而实现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与作战平台的一体化。美军从传感器发现目标到作战平台实施精确打击的时间由诲湾战争的几天。到科索沃战争的几小时,再到阿富汗战争的10分钟、初步形成;“发现即摧毁”的信息化作战模式。如2001年11月间,美军一架“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发现一支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立即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立即下达攻击命令。3架F-15战斗机在“捕食者”引导下,很快飞到目标上空,即刻投下3枚各重1.13吨的制导炸弹。同时,无人侦察机也向地面停车场上的车辆发射了“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并命中目标,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攻击机。后经证实,包括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100名塔利班人员在此次空袭中丧命。
  在车臣战争中,俄军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侦察与通信手段,无法及时发现车臣匪帮,即使发现也不能将情报即时传输到作战部队,从而贻误战机。和美军追杀阿提夫的一幕恰成对照,在车臣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个镜头:俄军一支空降分队在山区陷入车匪重围之中。由于联络中断,指挥部无法查明该分队的具体位置,致使90名官兵苦战3昼夜而得不到支援,最终全部牺牲。
  车臣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最大的区别在于:俄军打的是机械化战争,而美军打的是一场已具雏形的信息化战争;俄军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各种常规作战平台,主力是以10万人的陆军为主的作战集团,采用大规模的步坦协同或空地协同作战及分割包围式的战役合围,几乎是二战时期机械化战争的翻版,而美军则是以导弹对子弹,以卫星对准星。亟待弥补的代差
  曾以《大趋势》闻名世界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在新的战争形式正在崛起之时,旧的战争形式还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信息时代虽然正在到来,工业时代还没有消失一样。至今还有大约20个国家拥有对本地区影响很大的工业时代的军事力量。至少在未来的冲突中,有些国家仍会派步兵前往作战,为国捐躯。只要那些贫困落后和愤怒不满的国家的军火库里还充斥着低技术水平、低精确度的武器,愚笨型而非智能型的坦克和大炮,那么,所有工业时代的作战方式和武器,包括挖战壕、建地堡、人海战术、肉搏战等,都将毫无疑问地被继续开发利用下去。
  但随着世界从工业时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这种传统的战争和反战争的知识已经过时了。
  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长达 10年的大范围改革。这10年也是美军军事急剧变革和跃升的时期。军事上的差距,其实是经济和社会差距的缩影。可以预期,在整体实力落后的情况下,俄与美的军事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甚至会落在欧洲和日本的后面。
  俄罗斯尚且如此,那些以苏(俄)式武器体系装备和信奉苏(俄)式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的国家,其军事危机感可想而知。一些军事专家评论说,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又将掀起一场新的整军运动。作为和伊拉克军事状况非常类似的叙利亚、埃及、越南、古巴、朝鲜、印度等受苏式军事体系影响极深的国家面对伊拉克的废墟,应该彻底地警醒了。
  苏式军事体系的核心是以地面力量、地面作战为基本思想的出发点。受苏联大陆军主义的影响,这些国家不约而同地在军队编成中保留着庞大的陆军。然而,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国陆军回避对抗,无仗可打:伊拉克陆军不敢对抗,不战自溃。一攻一防,陆军的表现为其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作了准确的定位。痛苦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或重建是这些国家军队惟一的出路。
  目前,由于美国在军事力量领域中的这种不对称军力,其鹰派政客已产生了一种近似狂妄的技术和战争迷信。美国学者将美国比作一辆正在向山下冲去的、刹车失灵的战车。伊拉克战争已成历史,但战后的几个春天仍让整个地球的人们都感到一种世纪的寒意。比利时首相最近说,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超级大国。因为美国的危险,世界也跟着危险了起来。
其他文献
我们大都坐过火车,在漫长寂寥的颠簸中,漫无目的地盯着车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忽然感到眼前一亮:山坡上赫然伫立着一排排金黄色花朵的向日葵。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它们的植株很细,花盘却很大。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却仰着脸,抬着头,眯着眼睛享受阳光,自信而傲然。这种动人的美,简直让人想跳起来,但又难以言说。回到家,快速配好颜色,待画笔喝好颜料,思绪也顺着画笔汹涌而来。一滴金黄色滴在画纸上,慢慢地向四周扩散,又
我爱柳树,因为它有那葱翠的枝条。炎炎夏日,那碧绿的,满河沿的柳枝拖着长长的枝条,像美丽的秀发,微风吹拂,柔嫩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我对柳树的喜爱,离不开童年玩柳的回忆。  记得一到春天,每天放学后,我就一溜烟地跑到小河边的柳林里,像只小猴子似的爬上柳树,专门掰下那些直溜溜的柳条带回家中,用手轻轻地一拧柳条,皮和木棍就干净地分开;再用双手握住木棍,用牙咬住皮包着的木棍的一头,使劲地往外一拽,那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