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成孩子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开学第一周上了一节写作教学全市公开课,课题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通读教材,我把教学重点锁定在“观察”和“思考”上。以下是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写作中“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寫作片段的叙述。
  教学过程:
  1.人类与写作。
  导入四张照片,由“人类—语言—文字—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人类的写作史,然后选择四本历史、军事、科学和文学不同类型的书,让学生了解写作功能。
  2.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1)你们的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用一两句话和大家聊聊。
  (2)你们有没有发现刚刚进教室的我和此时的我有什么不一样呢?
  (其实刚进教室的我戴着眼镜,但此时我已经把眼镜拿了下来,希望他们细心观察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我有哪些不同之处。)
  3.拓宽眼界——走得更远。
  刚刚都在讲我们身边的事,现在不妨把眼光放到过去的一个暑假,你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呢?
  4.用心写作——文字便有了生命。
  请用简短的一段话写写你的爸爸或妈妈,自由发挥,但一定要写你最想表达的东西!
  5.总结。
  细心观察——采集(素材)
  拓宽眼界——构思(结构)
  用心写作——表述(内容)
  我揣着这个教学设计走进了试教课堂。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认识写作功能”中,投影仪上展示着四本书,教室里鸦雀无声,无论我用何种方式引导,学生始终无动于衷。到第二个教学环节,我通过预先设置的两个问题,希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观察”上,但学生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教学现状下,我只好跨过第三个教学环节,直接跳到第四个环节让学生现场写片段。最后,因为课堂中的铺垫不够,学生作文片段的展示和评比也只能草草收场。教学目标并未达成。
  课后,教研员祝荣泉老师及其他听课老师给我指出了许多方向性的问题。首先,写作目标和写作方法混为一谈。我只简单罗列要达到的目标,却未思考怎样达到目标,导致整节课都在空洞说教。其次,源于“生活的故事”不在场,课堂趣味性不够,与课题中的“热爱”完全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祝荣泉老师建议,初中语文的第一堂作文课,应扫除学生的写作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堂课怎么让写作好玩怎么上,让写作变得可爱可亲。因此,我对教学初稿做了改动,修改稿如下:
  教学目标: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1.制作时间轴,介绍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替换对四本书的功能介绍,并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穿越到3000年前语言已经产生但文字还未出现的时代,去想象没有文字的生活是怎样的。
  2.选取著作中一些鲜活有趣的生活片段,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品味,激发学生去发现写作不仅重要,而且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3.设计游戏:选择十多组与日常生活有关而且意义相关的词语,从易到难排序,让学生创作一句或一段话。
  4.最后,我分享自己家人生活中的趣事,然后让学生也分享自己亲人的趣事。课堂交流之后,再写下来,学生互评。
  在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穿越”二字熟悉又新鲜,抓人眼球,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文字,商品就没办法明码标价,那么对商家和顾客都会导致不公平;有的说,如果没有文字,那么她无法给远方的朋友写信,让人内心备受煎熬……他们瞬间代入自己穿越后的角色,很快发现了写作的意义。当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我带领他们一起品味了著作中的趣事。当读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时,学生们一个个抢着说苏轼是一个“吃货”,在我耳畔传来他们的一阵阵笑声。在他们发现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后,我就让他们进行创作。我所选择的十三组词语,意义相近,并且都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一听“创作”二字,一个个七嘴八舌,滔滔不绝。最后,在我分享了自己两岁孩子的照片和他的生活片段后,同学们都有话要说,课堂爆发出一阵阵欢笑声。有个孩子站起来分享道:
  我的妹妹还是个两岁的小朋友,她爱哭爱闹非常霸道,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谁拿她都没有办法。然而,她却不知道我一直在嘲笑她的发型。既不是樱桃小丸子的发型,也不是飘飘长发,而是像个锅盖整个盖在了她的头上。每次看到这样发型的妹妹,我就会忍不住想笑。
  在学生互评时,有个学生站起来问了她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以把妹妹的一言一行记得那么清晰?她说:因为我喜欢我的妹妹啊。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这堂课的课题就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因为热爱身边的人,所以才记得这么清晰。因为写下来了,所以才让我们知道了你心里的热爱。不知不觉中,这些孩子就揭示了这堂课的主题。
  这短短的45分钟,我脱下了大人的面具,变成了和他们一样大小的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欢笑。在孩子的眼里,一切好玩的事情都足以点燃他们的热情,而有了热情的孩子,苍白的世界,也会在一瞬间有了色彩。
  我在想:为什么对于同一节课,两次上课的效果如此悬殊?
  首先,只有把自己当成孩子,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的潜能。在试教第一环节,学生所遇到的挫折的根源在于教师不可爱不可亲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认识写作功能的重要性固然不错,然而教学设计不符合他们的认知方式,拔苗助长了。而以一场穿越游戏来调动课堂氛围,让他们在趣味中得到成长,更加激发了他们潜在的认知能力。
  其次,只有成为孩子后,才会时时留意生活中的趣事。这些趣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活动,还能帮助孩子们积累写作素材。例如,让学生从亲友身上寻找趣事,再去创作一段文字,最后交流分享,如此这般,不仅能够使课堂生动起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素材难找的烦恼。
  最后,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那么会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与孩子是平等的。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很多教师忽略了这点,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那么对于自己所教的孩子就多了一份敬畏之心,这会让我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弯下腰,去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去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课原本就是感性的课,太多的条条框框和生硬的理论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动力。或许,把它们都丢掉,把自己当作一个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去探讨,作文课就没那么可怕了。写作教学,任重道远,我还得不断鞭策自己在这条教学路上快点“长大”。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日常语文教学中,师生“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明确“随文写作”的定义及特点,探讨“随文写作”的价值与意义,研究“随文写作”的实施路径,是推动写作教学的有益尝试。  關键词 初中语文 单元作文教学 “随文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两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可是,日常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
期刊
摘要 “推门听课”要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必须对听课的铺垫预设、内容选择、方式节奏把握、评价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前期准备和规范化操作,才能真正促进教师发展,形成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推门听课”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监控  “推门听课”原本是教育管理者为了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强调的是在教师没有准备的前提下进入课堂观察真
期刊
【案例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习得多少为评价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教”的本质在于指导“学”:一为学生,促进学生自由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二为学习,“教”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三为会学,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活动,习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获得思维发展和多种审美情绪的体验,并最终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  统编语文教材中“自读课”的出现,意味着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现行教学中,笔
期刊
工作室由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增光领衔,共有成员10名,分别来自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5所中学。工作室成员坚守“文字润心灵,书香厚底蕴”的信条,让阅读润泽生命,用智慧引领人生;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追求高效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语文,因语文而彰显青春活力。同时,工作室教师紧紧围绕语境中的文本细读,引领学生浸入文本,潜心揣摩语言,悟情、悟理、悟道,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
期刊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先贤今哲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重点难点】  跳出书本联系现实,体会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儒家学说思想是不是对中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小?多数人回答:是。那么,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年的儒家思想真的
期刊
摘要 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主题教学 初中化学 实践感悟  一、学情分析  “发热包引发的探究”这节课的施教对象是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学生,他们对金属的性质、用途、检验、制备等知识点比较熟悉。通过对班级不同层次的
期刊
摘要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其必要性、迫切性和优势。地理课堂应该从唤醒生命意识、提升生存技能、润泽生命价值三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  关键词 灵魂 生命教育 初中地理  一、问题的提出  湖南弑师案震惊全国,为什么一个周围人眼中的“好学生”却残忍地将水果刀对准了对自己关爱有加的班主任?这个不幸的事件说明了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本质被异化,即学校、家庭、社会对生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欠缺以及学生生命意识的
期刊
古往今来,以树为写作对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很少有文章像《那树》这般深刻,这般具有强烈震撼力。这篇文章值得细细品味之处颇多,无论是作者大胆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笔法,抑或是扑朔迷离、具有神秘奇幻色彩的传说、神话,还是优美、凝练、含蓄的行文和悠远绵长的情韵,都给人留下极大的审美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贴近文本的感知层、冲突层和隐喻层3个层面,循此脉络,层层剖析,渐深渐入地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悲剧意识
期刊
摘要 对于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必须立足学生本位,通过消除隔膜、调动经验、专题研读等方式,循序渐进,走向文本深处,进而由散入整,整体认知和把握整部散文集。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集的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朝花夕拾》是中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早接触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集,也是最早接触的散文集整本书阅读。因此,对《朝花夕拾》进行整本书阅读,对于中学生走近鲁迅、阅读鲁迅
期刊
编者按 2018年12月12日至14日,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仪征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江苏省初中校长峰会在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东区校举行,活动期间评选出46所“江苏省初中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学校”。本栏目将陆续刊发相关学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介绍,以此加强全省初中学校相互交流,促进广大初中学校内涵发展。  素有“苏中教育明珠”之称的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注重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