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虽然远隔千里,但两个民族之间唐代以前就有经贸往来,唐以后更加频密,与之相伴的还有两国间的文化、文学交流,虽然在交流规模上远不及商贸往来,但其独特的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虽然远隔千里,但两个民族之间唐代以前就有经贸往来,唐以后更加频密,与之相伴的还有两国间的文化、文学交流,虽然在交流规模上远不及商贸往来,但其独特的光彩从未被后者掩盖.从唐代到近代都可见两个古老文明交流、借鉴的熠熠光彩,进入现当代,中阿间的文学交流与互译随着中阿国家间外交、经贸、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而达到了新的水平,更加令人瞩目.譬如,阿拉伯国家的读者先是通过《论语》、《道德经》的英文译本,继而通过阿语译本领略了中国哲学之美,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阿拉伯世界更是出现了不少中国小说的阿拉伯文译本;不少中国读者对黎巴嫩旅美派诗人纪伯伦作品中的许多句子耳熟能详;埃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哈福兹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开罗三部曲》在中国甚至有数个译本.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中外文学交流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表现为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日益增加,可以说已进入文学交流的绵密期.中外文学交流的研
钱林森、周宁教授主持的《中外文学交流史》(全17卷)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5年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迄今为止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集大成,也是新世纪中国比较文
一、中外文学交流史的方法rn中外文学交流史写到今天,必然要面对一个回避不了的事实:当中外文学的正面接触差不多被书写殆尽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也就是说,当基本的史实梳
一rn钱林森和周宁二位教授主编的《中外文学交流史》(十七卷)之《中国-东南亚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特邀请厦门大学中文系郭惠芬老师撰写,主编想必了解郭老师曾
中外文学交流作为中外文化与文明沟通对话的重要载体,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影响深远.如何把握与总结长达数百年的文学交流历程及其基本规律,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学术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希腊、希伯来卷》(下文简称《两希卷》)是笔者与齐宏伟、杨巧的合著,本来,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两希”与中国的互动算不上密切,对中国影响在显性层
唐山地区一批钢铁厂改进经营机制,银抓精料:使生铁成本降到接近700/t的水平。
诚如乐黛云老师所说,如果说《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是“第一波”,《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是“第二波”,那么随着《中外文学交流史》的出版,我国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进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