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语文课堂良好氛围三法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造语文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多种,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法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已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无法使学生真正投入和参与到本应以他们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器具,被动地接受知识,被灌以各种理解或不理解的概念,既无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更无提问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课堂里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表面上看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肯定,其实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说,这“满堂问”极少是真正有价值的。改变现状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真正的提问意识,教师通过有价值的提问激活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如何提问和提什么样的问是亟需解决的两个问题。先说怎么问,一句话,在疑问处设疑。也就是说我们提问题的地方恰好就是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打个比方,学习小说《孔乙己》,学生对这个人物都很好奇,包括对他这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如果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本之后提出“孔乙己姓甚名何?”这样一个问题,必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而在兴奋的答案追求过程中,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深切体悟到孔乙己辛酸的命运而掬一把同情泪。再说问什么样的问题,也是一句话,问所当问。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起到激活课堂氛围的作用,只有恰到好处又确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奏此奇效。比如上《孔雀东南飞》,有位老师在引用了鲁迅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后发问:“本文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又是怎么被撕碎的?”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研读文本,思考问题,思维由此被激活,可谓是发一问而动全文。
  但提问法最终是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把“问题法”这一源头活水引入语文教学之中,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用法
  
  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也有助于审美情趣的培养,除了搞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外,其实恰如其分地引用也可以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引用分为两种:文句引用和音像资料的引用。在课文探讨过程中,引用熟悉的或更形象的资料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
  1.文句引用。如《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要表达的是一种家园缺失的心痛和精神印迹的寻找。可用苏东坡的一句“此心安处是吾家”来加强理解,“证据”其实便是家的“印迹”。如《对一朵花微笑》,是告诉我们要宽容,要有一种以心换心的诗意人生,引一句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再贴切不过。如《江南的冬景》,讲述了郁达夫笔下的冬景,江南的冬景,温和明朗,惬意自得,文笔行云流水。讲到这里不妨引一句刘海粟的话,“青年画家不精读达夫散文,就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一语点出了郁达夫散文全部的境界,文如画,画如文。又如《赤壁赋》,可引苏轼本人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证之,若引杨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未为不可。再如《我与地坛》,史铁生说他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瘫了双腿,这辈子便全部要推倒重来,一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便道出了其中滋味。《神的一滴》里,梭罗有首赞美瓦尔登湖的诗,可能是译文的缘故,学生在理解上会有难度,这时用徐志摩那首蜚名中西的《再别康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情,不是水到渠成吗?
  2.音像资料的引用。因为现在大多数课用多媒体上,操作简便又可行。如《赤壁赋》,可以引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是非成败转头空》,歌词完全表现了江山永在英雄须臾的感情,歌曲也是荡气回肠。《江南的冬景》可以引进林俊杰的《江南》和宋祖英的《问江南》,一首表现了江南情的缠绵,一首表现了江南物的温软,相得益彰。上作文课《感受母爱》,一曲《烛光里的妈妈》,会让学生体会到“头上泛起霜花,眼中失去光华,腰身不够挺拔”的母亲真的是伟大。再如《鸟啼》讲述了生命的冲力不可阻挡,放一首《年轻的战场》,可以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力量在于高贵;《像山那样思考》,可以截取电影《天下无贼》中傻根与高原狼告别的片断展示给学生,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言自明。
  
  三、表演法
  
  这种方法当然不适合所有的课堂教学,但如果在合适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时间运用此法,效果无疑是很好的。
  从教学内容而言,剧本、诗歌、情节性较强的小说是最合适的对象。表演的方法通常是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甚至在课外排成小品的形式,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曾在上《雷雨》一课时采用此法,先是让学生学习文本,学习后觉得意犹未尽,就提出改写剧本。于是同学们组成小组进行改编,然后演出,兴趣十分之高,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从教学时间而言,表演法最好在学生对文本有相当程度的熟悉之后运用,而不是一开始就用此法。这样,熟悉文本可使表演有的放矢,而表演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而不虚浮于事。如小说《祝福》就是个很好的表演脚本,而且本身就有各种形式的影视版本,常见就有电影版、话剧版、越剧版和绍剧版的《祥林嫂》,如果我们在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中适时引入其中的片段,对学生的表演及文本学习定有裨益。
  表演法是愉快教学法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是形象化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运用恰当,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果。它的应用价值,已经被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所证实。但也切忌乱用和滥用,否则便会徒有热闹,收效甚微乃至适得其反。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同样,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在于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问题法还是引用法或表演法,都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只是我们激活语文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手段,这些方法只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目的是使课堂活起来。惟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融入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动起来,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作者通联:浙江诸暨市浬浦中学]
其他文献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浅议黄仁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包括党建工作,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那么,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石宗明一、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教育行为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规最主要的媒介和载体。语文教材是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推动语文课程发展的主要力量。语文教科书具有其它学习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经过精心选择精心编排了的课程资源,是体现了国家意志的倾向性很强的课程资源。那么,在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语教材的最大效益,如何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就显得极为
陈独秀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教育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职业教育应立足社会需要.学校要为社会而立.职业教育不能离
近日,中达电通销售的台达1.5kW中惯量伺服电机在舟山烟草配送公司的烟草分包传送带上安装成功,标志着台达伺服电机已经在烟草配送行业落脚,这是台达伺服今年以来开辟的又一全新应
由中达电通和杭州机械研究所联袂研发的新型输液管切割机开发成功.经过调试现已在上海凯乐输液管厂正常生产!
书记厂长(经理)一身兼利弊谈刘子桓实行书记、厂长(经理)一身兼的领导体制有利也有弊.本文拟对这种体制的利弊以及如何兴利除弊的问题,作些探讨.一、实行书记、厂长(经理)一身兼的利与
本文介绍方罐封口的三个难点及解决方法
唐词,主要是中唐文人词,具有浓郁的诗化色调,它与诗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牵连丝缕,于是时人将之称为诗之余,视为“诗”之“余事”、“余波”;词人亦谓之“曲子诗客”。看起来,这好像只是一个单纯的名称词语,其实于它背后,包含有深层文化背景与特定审美意蕴,暗示了诗向词这种文体嬗变代兴的血缘关系。中唐善词者如戴叔伦、韦应物、王建、刘禹锡、白居易等,首先是诗人,发其余事存词数阕,即使没有这些词,也并不妨碍他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提高叶志华一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中国在世纪之交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以往实行的计划经济相比较,有着不同的基本性质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