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需要表达的时代。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当下,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那点小资情调,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撩拨得蠢蠢欲动。要知道,当一个普通、2B青年投身文艺之后,要么就是某亲人去世,举着苦情牌投身《中国好声音》,要么就是化身张艺谋第二,人人争作导演梦。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印象中高高在上、动辄百万的专业摄像器材,也终于放低了身段,慢慢变得亲民起来。于是,各种各样的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却也参差不齐,问题多多。
一、电影梦触手可及
微电影已经成为电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变量,这个看起来是小成本和小制作的产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大四学生慕容诗宇看来,“阅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于他而言,除了有目的地阅读专业书籍外,更多的阅读发生在屏幕前,并且已不再是文字形式,而是影像。
慕容诗宇并不是特例,他周围的许多同学每天用来看视频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文字。在种类繁多的视频中,微电影是相当受欢迎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微电影爱好者投身到微电影的拍摄中,慕容诗宇就是其中之一。仍未毕业的他大学专业是生物学,出于对微电影的喜爱,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拍摄微电影上。他从前写过小说,后来看过些关于剧作的书,应该说拍摄微电影完全是“自学成才”。
慕容诗宇说:“现在,技术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当技术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那些艰涩的参数和指标便没有了意义,每个人都获得了平等表达的机会。这是对影像权利的解放。”而真正解放的,是人们借助影像进行专业化表达的空间和自由。最终,从传统的影院银幕延伸到电脑屏幕或手机屏幕,电影的意义和外延有了新的诠释。
在微电影的世界里,无论是大牌导演,还是普通草根,他们的产品至少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电影。于是,如同一个强大的动员符号,微电影放飞了年轻人的憧憬,电影连同其所有的神话体系被拉下神坛。慕容诗宇兴奋地感叹道:“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电影梦变得如此触手可及。”
二、大学生成为微电影新兴力量
年轻的人们已经顾不上去分辨微电影与电影的差别,争先恐后地拥护一个叫“微电影”的时髦而给力的符号。
在互联网上众多的微电影创作者当中,大学生成为一股新兴力量,让人瞩目。
来自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三的女生赵可儿就是一名新生代微电影创作者。2013年7月,她和她的团队携微电影新作《梦想家》登上四川电视台新锐导演扶持计划的舞台,并摘获奖项。
说起她的团队,她有些无奈:“最初我们剧组由十几个朋友组成,核心成员有3个:四川音乐学院的朱昀烨,西南大学的田骏和我,之后每次拍片都会重建剧组。到今年7月,我们的故事片剧组有20人左右,而在云南拍摄纪录片《梦想家》时,组员只剩2人。人员特别不稳定,每次新片开拍都要重新适应团队。”
虽然每次拍微电影都让赵可儿有大伤元气的疲惫感,但她依然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去年和大家拍完《风味夜成都》之后,我们说‘电影梦’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一扬声就把你捧到天上,但只需要一阵歪风就能把你吹到谷底。于是你害怕变数也享受变数。最早的时候只是为了消磨暑假而拍片,到现在,几乎已成了我的全部生活。”她觉得自己恐怕是戒不掉微电影了。
为了解决班底更新太快的问题,赵可儿也付出了努力:“其实最早在今年4月我们已独立运作过有商业收益的画室宣传片,工作室眼看组建在即,去了趟雅安灾区之后我很偏执地放弃了工作室计划,觉得自己不能为眼前利益放弃更大的平台。10月欢行公益负责人找上门来,愿意组建一个新媒体平台给我,负责他们所有的新媒体项目,他们负责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于是我再次萌生了组建一个固定班底的念头,后来才诞生了‘Creation_Ost(工作室名)’。”
赵可儿说,现在除了本专业的同学,还有许多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志同道合之士加入微电影的拍摄行列,她为微电影热潮感到兴奋:“说不定微电影热潮能被载入电影史!”
三、微电影产业的营养匾乏
微电影热潮正在掀起,可依然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微电影制作者,比如资金上的匮乏、盈利微乎其微、作品良莠不齐,而且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实在是不够充足,且专定人士因为微电影盈利太小而拒绝加入。
在微电影创作者大会上,必趣网的创办者张果特意放映了几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他发现,更多的微电影创作者并非专注于讨论创作本身,而是更加关注这些微电影的投资成本。
投入资金制作微电影,可结果收益甚微,甚至是零收益,这是不少微电影创作者不可避免的困境,也是造成许多专业编剧不愿投入心力创作微电影的原因之一。
郑云拥有一间微电影工作室,为了解决剧本的难题,郑云想招聘一个全职编剧,但响应者寥寥。郑云坦言,维持工作室继续拍摄微电影,已很艰难,只有先解决收益问题,微电影才能吸引更多专业的创作者。
微电影既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又是一种经济形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需要付费,而现在大多数网络微电影是不用付费的。免费观看如何回收成本?这就是注意力经济,也俗称“眼球经济”。
香港著名影视人文隽表示,两天的时间里,主办方从2100多部作品里提交上来四十多部短片进入后期评奖:“我们发现,制作者没有用心去做剧情,而是将画面的唯美等作为重点,其他方面并没有得到更多关注。”
一方面微电影在网络上积累了大批观众,另一方面,它的制作水准又为人诟病,到底微电影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张果认为:“目前我国微电影的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从创作方面来看,许多专业编剧都去创作电影了,很少涉足微电影。从微电影的特性来讲,它更适合在移动设备看,但是目前我们的网络环境不够健全,这制约了微电影的发展。”
四、微电影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微电影有三种商业模型:靠庞大的点击量获得广告投资、把广告拍成微电影换得收入以及收费点播。三种模型都并非完美,但微电影在线付费,或是未来的趋势。
赵可儿谈及微电影发展的窘境时倒是感到乐观:“暑假和Ucla华人电影社社长赵昕恺的合作让我感受了一次完全从好莱坞衍生出来的制片模式:完善的剧本逻辑、以表格呈现的分镜头以及各司其职的片场调度、严格的日程安排……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微电影虽然‘微’却不该因此而制作粗糙。寻找演员的时候,成本最低的是邀请传媒专业学生或者身边朋友,我们也有在豆瓣举办同城活动,进行演员募集面试,还有一种是联系电视台的常驻演员。至于拍摄地,普遍要事先联系,有介绍信时往往不会受到太大阻扰。当然在酒店大厅、火车站被人驱赶的情况也不少,总之得随机应变,拍片子要拉得下面子,采用游击战术都好。”
微电影的尴尬现状在赵可儿身上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她说,只要有足够强的愿望拍成片子,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
事实上她的乐观不是盲目的,微电影并非没有盈利的途径。导演陈秋平认为,目前,微电影有了3种商业模型。第一种是创作者拍出一部好的微电影,放到各大网站,如果点击量大,必然会有网站或者广告主找上门洽谈合作。这就产生第二种模式一把广告拍成微电影。
“已经有人通过这种模式盈利了,但它有先天‘缺陷’。一般我们的影视作品只有一个老板,即观众,但要把广告拍成微电影,就多了一个老板——广告商。这样导致有时宣传诉求和文学诉求会发生矛盾。此时,往往是出钱的人说了算,导致微电影不够好看,最终就影响了传播和宣传效果。”陈秋平说。
当然,目前出现了第三种商业模式——收费点播。陈秋平说:“中国的网民特别是男性网民,已经开始习惯花钱看网络视频了,这种习惯会慢慢延展。”付费阅读这种模式在网络文学中已经成型了,它也一定会在微电影领域里出现。如此,微电影便只有一个标准:好看才是硬道理。
其实,微电影回收成本的渠道并非只有“植入广告”这一条路,这已成为业界共识。一些人开始尝试微电影的多元化商务运营,比如,微电影除了要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外,同名电子小说、音乐MV、游戏、服装等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是微电影延伸盈利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3年4月,华谊兄弟宣布携手中国电信共建国内首家付费微电影微剧频道,尽管盈利模式尚在进一步研究探索中,但微电影在线付费,或是未来的趋势。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印象中高高在上、动辄百万的专业摄像器材,也终于放低了身段,慢慢变得亲民起来。于是,各种各样的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却也参差不齐,问题多多。
一、电影梦触手可及
微电影已经成为电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变量,这个看起来是小成本和小制作的产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大四学生慕容诗宇看来,“阅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于他而言,除了有目的地阅读专业书籍外,更多的阅读发生在屏幕前,并且已不再是文字形式,而是影像。
慕容诗宇并不是特例,他周围的许多同学每天用来看视频的时间远远超过阅读文字。在种类繁多的视频中,微电影是相当受欢迎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微电影爱好者投身到微电影的拍摄中,慕容诗宇就是其中之一。仍未毕业的他大学专业是生物学,出于对微电影的喜爱,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拍摄微电影上。他从前写过小说,后来看过些关于剧作的书,应该说拍摄微电影完全是“自学成才”。
慕容诗宇说:“现在,技术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当技术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那些艰涩的参数和指标便没有了意义,每个人都获得了平等表达的机会。这是对影像权利的解放。”而真正解放的,是人们借助影像进行专业化表达的空间和自由。最终,从传统的影院银幕延伸到电脑屏幕或手机屏幕,电影的意义和外延有了新的诠释。
在微电影的世界里,无论是大牌导演,还是普通草根,他们的产品至少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电影。于是,如同一个强大的动员符号,微电影放飞了年轻人的憧憬,电影连同其所有的神话体系被拉下神坛。慕容诗宇兴奋地感叹道:“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电影梦变得如此触手可及。”
二、大学生成为微电影新兴力量
年轻的人们已经顾不上去分辨微电影与电影的差别,争先恐后地拥护一个叫“微电影”的时髦而给力的符号。
在互联网上众多的微电影创作者当中,大学生成为一股新兴力量,让人瞩目。
来自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三的女生赵可儿就是一名新生代微电影创作者。2013年7月,她和她的团队携微电影新作《梦想家》登上四川电视台新锐导演扶持计划的舞台,并摘获奖项。
说起她的团队,她有些无奈:“最初我们剧组由十几个朋友组成,核心成员有3个:四川音乐学院的朱昀烨,西南大学的田骏和我,之后每次拍片都会重建剧组。到今年7月,我们的故事片剧组有20人左右,而在云南拍摄纪录片《梦想家》时,组员只剩2人。人员特别不稳定,每次新片开拍都要重新适应团队。”
虽然每次拍微电影都让赵可儿有大伤元气的疲惫感,但她依然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去年和大家拍完《风味夜成都》之后,我们说‘电影梦’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一扬声就把你捧到天上,但只需要一阵歪风就能把你吹到谷底。于是你害怕变数也享受变数。最早的时候只是为了消磨暑假而拍片,到现在,几乎已成了我的全部生活。”她觉得自己恐怕是戒不掉微电影了。
为了解决班底更新太快的问题,赵可儿也付出了努力:“其实最早在今年4月我们已独立运作过有商业收益的画室宣传片,工作室眼看组建在即,去了趟雅安灾区之后我很偏执地放弃了工作室计划,觉得自己不能为眼前利益放弃更大的平台。10月欢行公益负责人找上门来,愿意组建一个新媒体平台给我,负责他们所有的新媒体项目,他们负责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于是我再次萌生了组建一个固定班底的念头,后来才诞生了‘Creation_Ost(工作室名)’。”
赵可儿说,现在除了本专业的同学,还有许多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志同道合之士加入微电影的拍摄行列,她为微电影热潮感到兴奋:“说不定微电影热潮能被载入电影史!”
三、微电影产业的营养匾乏
微电影热潮正在掀起,可依然有一些问题困扰着微电影制作者,比如资金上的匮乏、盈利微乎其微、作品良莠不齐,而且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实在是不够充足,且专定人士因为微电影盈利太小而拒绝加入。
在微电影创作者大会上,必趣网的创办者张果特意放映了几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他发现,更多的微电影创作者并非专注于讨论创作本身,而是更加关注这些微电影的投资成本。
投入资金制作微电影,可结果收益甚微,甚至是零收益,这是不少微电影创作者不可避免的困境,也是造成许多专业编剧不愿投入心力创作微电影的原因之一。
郑云拥有一间微电影工作室,为了解决剧本的难题,郑云想招聘一个全职编剧,但响应者寥寥。郑云坦言,维持工作室继续拍摄微电影,已很艰难,只有先解决收益问题,微电影才能吸引更多专业的创作者。
微电影既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又是一种经济形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需要付费,而现在大多数网络微电影是不用付费的。免费观看如何回收成本?这就是注意力经济,也俗称“眼球经济”。
香港著名影视人文隽表示,两天的时间里,主办方从2100多部作品里提交上来四十多部短片进入后期评奖:“我们发现,制作者没有用心去做剧情,而是将画面的唯美等作为重点,其他方面并没有得到更多关注。”
一方面微电影在网络上积累了大批观众,另一方面,它的制作水准又为人诟病,到底微电影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张果认为:“目前我国微电影的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从创作方面来看,许多专业编剧都去创作电影了,很少涉足微电影。从微电影的特性来讲,它更适合在移动设备看,但是目前我们的网络环境不够健全,这制约了微电影的发展。”
四、微电影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微电影有三种商业模型:靠庞大的点击量获得广告投资、把广告拍成微电影换得收入以及收费点播。三种模型都并非完美,但微电影在线付费,或是未来的趋势。
赵可儿谈及微电影发展的窘境时倒是感到乐观:“暑假和Ucla华人电影社社长赵昕恺的合作让我感受了一次完全从好莱坞衍生出来的制片模式:完善的剧本逻辑、以表格呈现的分镜头以及各司其职的片场调度、严格的日程安排……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微电影虽然‘微’却不该因此而制作粗糙。寻找演员的时候,成本最低的是邀请传媒专业学生或者身边朋友,我们也有在豆瓣举办同城活动,进行演员募集面试,还有一种是联系电视台的常驻演员。至于拍摄地,普遍要事先联系,有介绍信时往往不会受到太大阻扰。当然在酒店大厅、火车站被人驱赶的情况也不少,总之得随机应变,拍片子要拉得下面子,采用游击战术都好。”
微电影的尴尬现状在赵可儿身上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她说,只要有足够强的愿望拍成片子,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
事实上她的乐观不是盲目的,微电影并非没有盈利的途径。导演陈秋平认为,目前,微电影有了3种商业模型。第一种是创作者拍出一部好的微电影,放到各大网站,如果点击量大,必然会有网站或者广告主找上门洽谈合作。这就产生第二种模式一把广告拍成微电影。
“已经有人通过这种模式盈利了,但它有先天‘缺陷’。一般我们的影视作品只有一个老板,即观众,但要把广告拍成微电影,就多了一个老板——广告商。这样导致有时宣传诉求和文学诉求会发生矛盾。此时,往往是出钱的人说了算,导致微电影不够好看,最终就影响了传播和宣传效果。”陈秋平说。
当然,目前出现了第三种商业模式——收费点播。陈秋平说:“中国的网民特别是男性网民,已经开始习惯花钱看网络视频了,这种习惯会慢慢延展。”付费阅读这种模式在网络文学中已经成型了,它也一定会在微电影领域里出现。如此,微电影便只有一个标准:好看才是硬道理。
其实,微电影回收成本的渠道并非只有“植入广告”这一条路,这已成为业界共识。一些人开始尝试微电影的多元化商务运营,比如,微电影除了要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外,同名电子小说、音乐MV、游戏、服装等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是微电影延伸盈利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3年4月,华谊兄弟宣布携手中国电信共建国内首家付费微电影微剧频道,尽管盈利模式尚在进一步研究探索中,但微电影在线付费,或是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