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教育界,大学中等专科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自身,把握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重视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重视质量培养,重视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重视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职业定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瓶颈,原因是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落后于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制度本身没有问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制度,坚持学校运行管理的不断发展。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现状
1. 校企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目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已开辟了良好局面,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职业教育模式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为宽松,不稳定甚至形式化的状态。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形式来看,基本上是学校主动寻求行业企业,而且普遍存在的是学校和企业联系不紧密,合作比较浅,长期不能稳定合作等情况。
2.师资力量不足
为了使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了校企合作,需要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虽然可以培养出很多双师型教师,但受制于目前大部分企业无暇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没有企业经验,目前师资力量还跟不上的社会发展需求。
3.校企双方之间责任不明确
企业不承担职能,国家也没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因此,缺乏形成合作的机制,目前,合作协议基本上是以个人关系为基础进行的,国家对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有宏观要求,但由于没有具体,操作性的“政策法规”的制约,影响了参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影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成效不高的的因素
1.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认识不足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客观上讲,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对合作的认识不充分。 政府认为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没有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的作用;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参与合作的动机不纯,将合作视为获得低廉劳动力、提高企业知名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途径;学校参与合作,只作为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和招生问题的手段与企业缔结协定,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重视。由此制约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入发展,也直接导致学校与企业合作效果不佳。
2.院校自身因素
要开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高校需要较强的教师能力和科研水平,这样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目前很多大学因各种原因缺乏“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较弱,总体实力不强,开展合作难以实现合作双方利益要求的目标。而且,由于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缺乏开展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内在動力。同时企业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对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从长远来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表面化,许多大企业,知名企业都不愿意参加,直接影响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3.运行机制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如何开展,目前缺乏相应的相关政策和有效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建设一直滞后,影响着企业、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好多合作项目,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运营体系保障,难以得到政府部门的协调支持,难以得到资金,税收等金融方面的支持,企业只求眼前利益,不愿开展长期合作,影响了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可持续合作关系,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效果不佳。
三、目前校企合作中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陈旧。
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显著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下,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中心,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年没有更新,与社会分离,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分离,学生倾向于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传统的旧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矛盾,严重阻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是以讲授为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会受到学生消极情绪,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手段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合理运用信息化教育管理手段,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需要更新换代。
2.实践教学较少并难以开展。
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实践性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就业市场需求更新快,而学校的运行管理模式更新慢。学校应根据需要及时改善教育运行管理。运行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认知,导致目前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生产严重分离。 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导致目前学校的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四、改革运行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理念。目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同时“工学结合”,“学徒制”,“产教融合”等概念,也为高等学校的运行管理创造了创新动力,首先应及时更新高校的运行管理观念。
其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对运行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第一,对学生的影响。学生群体对新技术、新方法充满兴趣,对新知识充满渴求, 学校应当考虑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传授,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对教学方法和考查方式的影响。信息化教学,教室可以是任何空间, 对学生的考查形式也摆脱了试卷的束缚, 教师的答案阅览可以用信息化系统代替。
最后传统授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的运行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方法,掌握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实践性操作技能,同时大学的课程也必须更新。
五、运行管理改进策略
1.企业学校双层管理。
学生的考核不仅要体现学校的考核,同时也应该导入企业实践性的考核,将职业化,规范化的市场需求纳入考查范畴,提高学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鼓励企业参与运行管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多种信息教育手段。
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把信息化手段不断引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学校也应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引入多元信息化运行管理手段,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同时顺应学生需求,也有利于缓解学生矛盾,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实施规范化的运行管理
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真正有效,需要有权责明确,合作互惠的运行管理团队,制定规范化的办学方案,学校与企业要实现制度实施,规范化的运行管理,通过“高标准,严格要求”,培养真正适应新产业结构的技术型人才。 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要通过制度化的学校运营模式,通过规范化的实习申请制度,培训制度,双导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避免出现企业和学校相互推诿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伟, 张伟. 校企合作教育背景下的职业院校运行管理体制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7):90-91.
[2]黄玲青. 基于"学产服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运行管理研究[J]. 教育与职业, 000(35):35-38.
[3]明航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与考核[J]. 江苏高教, 2010(6).
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经营管理研究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Z201930。
作者:张金友,(1984.12-),男,讲师,山东现代学院教师,从事高校教学与管理研究工作。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职业定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瓶颈,原因是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落后于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制度本身没有问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制度,坚持学校运行管理的不断发展。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现状
1. 校企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目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已开辟了良好局面,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职业教育模式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为宽松,不稳定甚至形式化的状态。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形式来看,基本上是学校主动寻求行业企业,而且普遍存在的是学校和企业联系不紧密,合作比较浅,长期不能稳定合作等情况。
2.师资力量不足
为了使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了校企合作,需要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虽然可以培养出很多双师型教师,但受制于目前大部分企业无暇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没有企业经验,目前师资力量还跟不上的社会发展需求。
3.校企双方之间责任不明确
企业不承担职能,国家也没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因此,缺乏形成合作的机制,目前,合作协议基本上是以个人关系为基础进行的,国家对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有宏观要求,但由于没有具体,操作性的“政策法规”的制约,影响了参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影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成效不高的的因素
1.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认识不足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客观上讲,政府,企业和职业学校对合作的认识不充分。 政府认为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没有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的作用;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参与合作的动机不纯,将合作视为获得低廉劳动力、提高企业知名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途径;学校参与合作,只作为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和招生问题的手段与企业缔结协定,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重视。由此制约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入发展,也直接导致学校与企业合作效果不佳。
2.院校自身因素
要开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高校需要较强的教师能力和科研水平,这样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目前很多大学因各种原因缺乏“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较弱,总体实力不强,开展合作难以实现合作双方利益要求的目标。而且,由于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缺乏开展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内在動力。同时企业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对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从长远来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表面化,许多大企业,知名企业都不愿意参加,直接影响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3.运行机制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如何开展,目前缺乏相应的相关政策和有效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建设一直滞后,影响着企业、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好多合作项目,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运营体系保障,难以得到政府部门的协调支持,难以得到资金,税收等金融方面的支持,企业只求眼前利益,不愿开展长期合作,影响了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可持续合作关系,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效果不佳。
三、目前校企合作中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陈旧。
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显著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下,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中心,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年没有更新,与社会分离,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分离,学生倾向于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传统的旧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矛盾,严重阻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是以讲授为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会受到学生消极情绪,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手段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合理运用信息化教育管理手段,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需要更新换代。
2.实践教学较少并难以开展。
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实践性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就业市场需求更新快,而学校的运行管理模式更新慢。学校应根据需要及时改善教育运行管理。运行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认知,导致目前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生产严重分离。 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导致目前学校的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四、改革运行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理念。目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同时“工学结合”,“学徒制”,“产教融合”等概念,也为高等学校的运行管理创造了创新动力,首先应及时更新高校的运行管理观念。
其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对运行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第一,对学生的影响。学生群体对新技术、新方法充满兴趣,对新知识充满渴求, 学校应当考虑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传授,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对教学方法和考查方式的影响。信息化教学,教室可以是任何空间, 对学生的考查形式也摆脱了试卷的束缚, 教师的答案阅览可以用信息化系统代替。
最后传统授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的运行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方法,掌握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实践性操作技能,同时大学的课程也必须更新。
五、运行管理改进策略
1.企业学校双层管理。
学生的考核不仅要体现学校的考核,同时也应该导入企业实践性的考核,将职业化,规范化的市场需求纳入考查范畴,提高学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鼓励企业参与运行管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多种信息教育手段。
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把信息化手段不断引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学校也应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引入多元信息化运行管理手段,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同时顺应学生需求,也有利于缓解学生矛盾,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实施规范化的运行管理
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真正有效,需要有权责明确,合作互惠的运行管理团队,制定规范化的办学方案,学校与企业要实现制度实施,规范化的运行管理,通过“高标准,严格要求”,培养真正适应新产业结构的技术型人才。 具体来说,学校和企业要通过制度化的学校运营模式,通过规范化的实习申请制度,培训制度,双导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避免出现企业和学校相互推诿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伟, 张伟. 校企合作教育背景下的职业院校运行管理体制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7):90-91.
[2]黄玲青. 基于"学产服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运行管理研究[J]. 教育与职业, 000(35):35-38.
[3]明航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与考核[J]. 江苏高教, 2010(6).
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经营管理研究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Z201930。
作者:张金友,(1984.12-),男,讲师,山东现代学院教师,从事高校教学与管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