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本文就高职电工电子课中进行因材施教作出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因材施教;学生教材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和市场提供技术型的人才,但在实践这一主导思想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就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因材施教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电工电子的内容分类和学习
1.主要学习内容。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院校中跟电相关的专业都会学到的一门基础课程,如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电气自动化、模具、数控等专业中大专一年级就会接触到这门课程。整个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最为基础的,它是从电源表、电压表、电阻等电子元件开始介绍认识电路的,接着是分析电路的不同连接和表现形式,再者是计算电路中的相关量。只有将这些知识都充分地掌握,才能够将后面要学习的知识连接起来。模拟电子技术相对于电子技术难得多,涉及的方面也很多。对电容、晶体管、二极管、整流器、滤波器的应用特征和原理的理解难度也有所增加,最麻烦的就是数字电子技术中的编码和设计,一般学习这一部分很少学生能够一次性就弄懂教师讲的整个课程。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我们就应该从实用的角度决定专业所学知识的模块。例如: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对电工电子的要求就相当高,数字电子技术中的编码学习在工作的实际设计中用得非常多,因此要求就高。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简单地了解电工技术就可以。
2.学习的侧重点。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内容整合,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在保持电工电子课程体系的相对完整下,能够进行相应的删减和侧重。在不同的专业中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通讯专业的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更为需要,机电化的学生更多的是侧重在电工上,在不同的内容侧重上还要注意加强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结合实际进行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不同的学生在电工电子课程中學以致用。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的体系和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达到教材和人才两者的全面配合。
二、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学以致用才是最后的目的。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相对差一些,因为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吸收,还有一些学生打算混日子,他们原本就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再加之学习能力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差。对这些学生来说,因材施教更加重要。例如:在电工电子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无味且非常难,所以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很多学生精力都不集中,很少有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因材施教呢?
这时候,教师要根据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个教授的调整,可以将原来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一下,能够让师生充分互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放一些简单的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明白电工电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者是动画,将课程的内容丰富化、生动化,让学生能有一个兴奋的点,并在这样的氛围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吸收,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也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第一,在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下,针对电工电子课程内容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一些在实际中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电路路线和结构的,就要适当删减一些推导性的内容,但要保持内容相对完整,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学习感到吃力。
第二,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要注意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将书本中难以理解的地方转换成学生能够明白的通俗语言,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例如:
这是一个电子技术中在计算电路中的变量时经常出现的模型。图中既有电压源又有电流源,一般就是电阻全已知求电流,或者知道部分电流求其中一个或者是两个电阻值。这整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讲解时就要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整个电路的基本情况,从电路出来就是一个电阻,经过这里的电流I1就是总的电流,I2=I1-I3,I3处于含有电流表的分支中,那么电流表的读数就是I3,接着就能够得出I3支路的电阻组值,I2也能够对应的算出来。
在学习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先进行示范教育,让学生有机可循,能够从模仿开始进行,通过反复练习最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高职的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理工科专业几乎都会涉及到的基础专业课,课程需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相关知识。这门课程对高职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和复杂,本文已经针对不同的专业对电工电子在实际工作中各不相同的需要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平,宋伟.高职院校电工电子项目教学法应用实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3(3):148.
[2]吴建华.浅谈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2013(18):171.
关键词:高职院校;因材施教;学生教材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和市场提供技术型的人才,但在实践这一主导思想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就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因材施教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电工电子的内容分类和学习
1.主要学习内容。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院校中跟电相关的专业都会学到的一门基础课程,如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电气自动化、模具、数控等专业中大专一年级就会接触到这门课程。整个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最为基础的,它是从电源表、电压表、电阻等电子元件开始介绍认识电路的,接着是分析电路的不同连接和表现形式,再者是计算电路中的相关量。只有将这些知识都充分地掌握,才能够将后面要学习的知识连接起来。模拟电子技术相对于电子技术难得多,涉及的方面也很多。对电容、晶体管、二极管、整流器、滤波器的应用特征和原理的理解难度也有所增加,最麻烦的就是数字电子技术中的编码和设计,一般学习这一部分很少学生能够一次性就弄懂教师讲的整个课程。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我们就应该从实用的角度决定专业所学知识的模块。例如: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对电工电子的要求就相当高,数字电子技术中的编码学习在工作的实际设计中用得非常多,因此要求就高。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简单地了解电工技术就可以。
2.学习的侧重点。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内容整合,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在保持电工电子课程体系的相对完整下,能够进行相应的删减和侧重。在不同的专业中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通讯专业的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更为需要,机电化的学生更多的是侧重在电工上,在不同的内容侧重上还要注意加强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结合实际进行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不同的学生在电工电子课程中學以致用。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的体系和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达到教材和人才两者的全面配合。
二、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学以致用才是最后的目的。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相对差一些,因为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吸收,还有一些学生打算混日子,他们原本就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再加之学习能力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差。对这些学生来说,因材施教更加重要。例如:在电工电子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无味且非常难,所以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很多学生精力都不集中,很少有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因材施教呢?
这时候,教师要根据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个教授的调整,可以将原来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一下,能够让师生充分互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放一些简单的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明白电工电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者是动画,将课程的内容丰富化、生动化,让学生能有一个兴奋的点,并在这样的氛围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吸收,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也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第一,在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下,针对电工电子课程内容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一些在实际中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电路路线和结构的,就要适当删减一些推导性的内容,但要保持内容相对完整,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学习感到吃力。
第二,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要注意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将书本中难以理解的地方转换成学生能够明白的通俗语言,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例如:
这是一个电子技术中在计算电路中的变量时经常出现的模型。图中既有电压源又有电流源,一般就是电阻全已知求电流,或者知道部分电流求其中一个或者是两个电阻值。这整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讲解时就要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整个电路的基本情况,从电路出来就是一个电阻,经过这里的电流I1就是总的电流,I2=I1-I3,I3处于含有电流表的分支中,那么电流表的读数就是I3,接着就能够得出I3支路的电阻组值,I2也能够对应的算出来。
在学习一些相对较难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先进行示范教育,让学生有机可循,能够从模仿开始进行,通过反复练习最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高职的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理工科专业几乎都会涉及到的基础专业课,课程需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相关知识。这门课程对高职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和复杂,本文已经针对不同的专业对电工电子在实际工作中各不相同的需要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平,宋伟.高职院校电工电子项目教学法应用实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3(3):148.
[2]吴建华.浅谈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2013(1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