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应是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还是成年后的青年,抑或是年迈的老人,游戏都伴随着大家。古时候的人们,对于游戏的热爱一点不少于现代的我们,但他们那时玩的游戏更多是置身于大自然中,从大自然中找寻乐趣……
斗草
斗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根据《诗经·周南》的记载,周代就已经有了斗草游戏,最初以采集草药为主。人们在单调生活之余,在田地郊野采集百草以自娱,于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斗草游戏随之流行开来。
南北朝以后,斗草逐渐演变为一种节日习俗,广为流传。斗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试草茎的韧性,方法是让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一端,然后向后拉扯,断者为负,这是“武斗”;另外一种是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或者在规定时间内,采摘花草种类最多的人胜出,这是“文斗”。
无论哪种斗草方式,斗草游戏都能获得古人的喜爱,尤其是儿童。一日,白居易在观看了儿童玩斗草游戏后,很受触动,便执笔写了心中感悟:
观儿戏
唐·白居易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牧牛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耕,因此,孩童牧牛是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之一。对孩童来说,牧牛也算得上是一项游戏了,因为孩童在牧牛的时候,可以独自玩耍,尽享牧牛的欢快时光。江陵才子崔道融就曾将儿童牧牛的场景演绎得活灵活现——
牧 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译文: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遇到人故意装成一副很神气的样子。放牧时,趴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牛耕田时,他就倚在溪田边悠闲玩耍。
除了崔道融,唐代诗人李涉也留下了笔墨,这首词前半部分描写了孩童牧牛时的惬意,后半部分则描写了牧童的侠客形象。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文:早晨去放牛,经过曲曲折折的江岸;夜晚去放牛,经过几个村庄山谷。穿蓑衣出树林,春雨淅淅沥沥,躺在莎草丛吹起芦笛,吹得江两岸一片葱绿。牧童四周插上蓬蒿,腰中装满弓箭,怕什么猛虎欺凌黄牛犊。
蹴 鞠
提到蹴鞠,首先会想到它是足球的前身。蹴鞠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印记远不只有《水浒传》里的高俅,古代文人中的“球迷”不在少数,陆游就描写过蹴鞠的魅力。
晚春感事
宋·陸游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
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
踢毽子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宋朝高承著的《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
到了明代,踢毽子这一游戏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踢毽子的古诗就更多了,如:
鹧鸪天·踢毽子
三五成群俏小丫,鸿毛成撮脚尖花。
翻旋羽舞千般好,跳跃毫飞一样佳。
身似燕,脸如霞,稚童闲趣忘还家。
前抬后打空中绚,串串银铃漫远涯。
清朝末年是踢毽子活动的鼎盛时期。当时,人们踢毽子不仅用来锻炼身体,还作为养生之道,把它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所以,当时有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豪。
放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通信工具。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有人曾利用风筝传信;南北朝时期,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向外求援。
不过从唐朝开始,风筝就逐渐变成了一种玩具,深受人们的喜爱。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都刻画了人们放风筝的场面。描写放风筝的古诗更是不胜枚举,如: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阳春农历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当然,放风筝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天时”了。若是几个儿童兴致勃勃地去野外放风筝,却始终等不到足够的春风,“我好不容易来放个风筝你却不给力”,小孩当然要埋怨老天不公平了。可不知为何,看到小孩埋怨老天,清初诗人孔尚任倒觉得十分有趣,回家后便写出了:
风筝
清·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
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
欠我风筝五丈风。
其实,这一个“骂”字,将儿童对放风筝的钟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表现了儿童的稚气与可爱。
译文: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
垂钓
说起垂钓这种游戏,现在还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大家知道吗?垂钓这项活动最早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古人在垂钓时是很喜欢聊理想,谈人生的。但是随着这项活动的普及,慢慢就变成了一种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比较喜欢的游戏,在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垂钓的画面。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捉蝴蝶
捉蝴蝶是鲁小班小时候很喜欢玩的游戏,小小的蝴蝶非常漂亮。找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捉蝴蝶。东张西望,四处搜寻,如果捉到了蝴蝶就非常开心。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斗草
斗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根据《诗经·周南》的记载,周代就已经有了斗草游戏,最初以采集草药为主。人们在单调生活之余,在田地郊野采集百草以自娱,于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斗草游戏随之流行开来。
南北朝以后,斗草逐渐演变为一种节日习俗,广为流传。斗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试草茎的韧性,方法是让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一端,然后向后拉扯,断者为负,这是“武斗”;另外一种是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或者在规定时间内,采摘花草种类最多的人胜出,这是“文斗”。
无论哪种斗草方式,斗草游戏都能获得古人的喜爱,尤其是儿童。一日,白居易在观看了儿童玩斗草游戏后,很受触动,便执笔写了心中感悟:
观儿戏
唐·白居易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牧牛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耕,因此,孩童牧牛是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之一。对孩童来说,牧牛也算得上是一项游戏了,因为孩童在牧牛的时候,可以独自玩耍,尽享牧牛的欢快时光。江陵才子崔道融就曾将儿童牧牛的场景演绎得活灵活现——
牧 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译文: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遇到人故意装成一副很神气的样子。放牧时,趴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牛耕田时,他就倚在溪田边悠闲玩耍。
除了崔道融,唐代诗人李涉也留下了笔墨,这首词前半部分描写了孩童牧牛时的惬意,后半部分则描写了牧童的侠客形象。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文:早晨去放牛,经过曲曲折折的江岸;夜晚去放牛,经过几个村庄山谷。穿蓑衣出树林,春雨淅淅沥沥,躺在莎草丛吹起芦笛,吹得江两岸一片葱绿。牧童四周插上蓬蒿,腰中装满弓箭,怕什么猛虎欺凌黄牛犊。
蹴 鞠
提到蹴鞠,首先会想到它是足球的前身。蹴鞠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印记远不只有《水浒传》里的高俅,古代文人中的“球迷”不在少数,陆游就描写过蹴鞠的魅力。
晚春感事
宋·陸游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
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
踢毽子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宋朝高承著的《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
到了明代,踢毽子这一游戏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踢毽子的古诗就更多了,如:
鹧鸪天·踢毽子
三五成群俏小丫,鸿毛成撮脚尖花。
翻旋羽舞千般好,跳跃毫飞一样佳。
身似燕,脸如霞,稚童闲趣忘还家。
前抬后打空中绚,串串银铃漫远涯。
清朝末年是踢毽子活动的鼎盛时期。当时,人们踢毽子不仅用来锻炼身体,还作为养生之道,把它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所以,当时有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豪。
放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通信工具。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有人曾利用风筝传信;南北朝时期,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向外求援。
不过从唐朝开始,风筝就逐渐变成了一种玩具,深受人们的喜爱。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都刻画了人们放风筝的场面。描写放风筝的古诗更是不胜枚举,如: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阳春农历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当然,放风筝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天时”了。若是几个儿童兴致勃勃地去野外放风筝,却始终等不到足够的春风,“我好不容易来放个风筝你却不给力”,小孩当然要埋怨老天不公平了。可不知为何,看到小孩埋怨老天,清初诗人孔尚任倒觉得十分有趣,回家后便写出了:
风筝
清·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
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
欠我风筝五丈风。
其实,这一个“骂”字,将儿童对放风筝的钟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表现了儿童的稚气与可爱。
译文: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
垂钓
说起垂钓这种游戏,现在还是深受大家的喜爱。大家知道吗?垂钓这项活动最早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古人在垂钓时是很喜欢聊理想,谈人生的。但是随着这项活动的普及,慢慢就变成了一种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比较喜欢的游戏,在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垂钓的画面。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捉蝴蝶
捉蝴蝶是鲁小班小时候很喜欢玩的游戏,小小的蝴蝶非常漂亮。找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捉蝴蝶。东张西望,四处搜寻,如果捉到了蝴蝶就非常开心。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