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0溶血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入选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1 g/(kg·d),连用三天。比较两组患儿的胆红素值和黄疸消退时间,蓝光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24h、48 h、72 h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AB0溶血病;丙种球蛋白;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6-02
新生儿ABO溶血是产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原因为母婴的ABO血型不合。临床主要表现为溶血性黄疸,胆红素的升高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遗留脑神经损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效果明显。我们对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42例ABO溶血的患儿进行了下列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42例因母婴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患儿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21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平均体重2.8±0.4kg,总胆红素水平345.4±65.3umol/L;试验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体重2.7±0.5kg,总胆红素水平353.1±61.6umol/L。两组年龄、性别、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1.2 排除标准
排除肝炎、足月小样儿、先天畸形、重症肺炎、或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蓝光治疗、白蛋白、肝酶诱导剂、输液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5%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g/kg,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前三天每天测定血清胆红素值,三天后改为测定经皮胆红素值,研究指标包括胆红素值和黄疸消退时间,蓝光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发症包括发热、腹泻、皮疹等。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24h、36h及72h后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时间和蓝光照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新生儿ABO 溶血病为产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约为5%,发生机理为胎儿与母体的ABO血型不合,胎儿的红细胞经胎盘在母体产生抗体应答,免疫抗体可致敏胎儿体内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多见于O型母亲产出A型或B型新生儿[1]。红细胞的破坏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核黄疸,胆红素脑病等,进一步影响患儿的预后。目前治疗新生儿溶血的常用方法为蓝光照射,蓝光照射能使人体非结合胆红素形成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产物。这些转化产物为水溶性,能迅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
近期,有研究[2]表明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能更好的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其机制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① 丙种球蛋白能封闭吞噬细胞的Fc受体,抑制吞噬细胞对至敏红细胞的破坏;② 丙种球蛋白能与抗A/B抗体竞争,与体内红细胞结合,保护非致敏红细胞,阻断溶血过程。但丙种球蛋白仅能减轻溶血,对已发生的溶血的红细胞无作用,不能减轻体内已产生的胆红素的水平,所以较理想的方法是蓝光照射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目前关于丙种球蛋白的用量尚无统一标准,吴秀芳[3]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102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d,1d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0.4g/kg.d,3d疗法。所以应早期、大剂量治疗。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静滴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蓝光治疗。其胆红素下降更明显、黄疸消退时间更短,且能减少蓝光照射时间,有效降低因黄疸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使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美珍,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48-49
[2] 李茂军 陈昌辉,吴青,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10): 1199-1204
[3] 吴秀芳,王荣,杨秀萍,等,静脉内丙种球蛋白两种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研究,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1):61-62
【关键词】AB0溶血病;丙种球蛋白;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6-02
新生儿ABO溶血是产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原因为母婴的ABO血型不合。临床主要表现为溶血性黄疸,胆红素的升高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遗留脑神经损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效果明显。我们对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42例ABO溶血的患儿进行了下列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42例因母婴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患儿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21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平均体重2.8±0.4kg,总胆红素水平345.4±65.3umol/L;试验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体重2.7±0.5kg,总胆红素水平353.1±61.6umol/L。两组年龄、性别、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1.2 排除标准
排除肝炎、足月小样儿、先天畸形、重症肺炎、或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蓝光治疗、白蛋白、肝酶诱导剂、输液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5%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g/kg,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前三天每天测定血清胆红素值,三天后改为测定经皮胆红素值,研究指标包括胆红素值和黄疸消退时间,蓝光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发症包括发热、腹泻、皮疹等。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24h、36h及72h后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时间和蓝光照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新生儿ABO 溶血病为产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约为5%,发生机理为胎儿与母体的ABO血型不合,胎儿的红细胞经胎盘在母体产生抗体应答,免疫抗体可致敏胎儿体内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多见于O型母亲产出A型或B型新生儿[1]。红细胞的破坏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核黄疸,胆红素脑病等,进一步影响患儿的预后。目前治疗新生儿溶血的常用方法为蓝光照射,蓝光照射能使人体非结合胆红素形成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产物。这些转化产物为水溶性,能迅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
近期,有研究[2]表明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能更好的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其机制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① 丙种球蛋白能封闭吞噬细胞的Fc受体,抑制吞噬细胞对至敏红细胞的破坏;② 丙种球蛋白能与抗A/B抗体竞争,与体内红细胞结合,保护非致敏红细胞,阻断溶血过程。但丙种球蛋白仅能减轻溶血,对已发生的溶血的红细胞无作用,不能减轻体内已产生的胆红素的水平,所以较理想的方法是蓝光照射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目前关于丙种球蛋白的用量尚无统一标准,吴秀芳[3]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102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d,1d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0.4g/kg.d,3d疗法。所以应早期、大剂量治疗。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静滴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蓝光治疗。其胆红素下降更明显、黄疸消退时间更短,且能减少蓝光照射时间,有效降低因黄疸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使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美珍,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48-49
[2] 李茂军 陈昌辉,吴青,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10): 1199-1204
[3] 吴秀芳,王荣,杨秀萍,等,静脉内丙种球蛋白两种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研究,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