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近些年来,常听到有些学校说,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或者说,要办成特色学校。但真能做到的寥寥,多半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嘴上说说罢了。在我看来,每个学校应首先保持本色。本色,就是原有的性质或品质。中小学是基础教育,这一性质就决定了每所中小学的本色是:做到、做好基础教育该做的事。本应该做好的事不尽心去做,却高喊“创建特色学校”,那就是舍本逐末,弄不好很可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是弄虚作假的玩意。
这几年,我两次撰文谈教育是朴素的,其核心思想是,基础教育必须守住本色。之所以说教育是朴素的,是说教育原本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按其自身规律去做就行。说教育是朴素的,就是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是不搞轰轰烈烈,而是安安静静地前行;就是不说大话空话,而是扎扎实实打基础。具体说,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求真。求真,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事实,二是尊重规律。先说尊重事实。就是学校的一切活动立足现实,不虚假,不浮夸,朴实无华地办事情。就是不欺骗学生,不欺骗家长,不欺骗社会,不吹嘘成绩,不隐瞒问题。就是师生都能真诚地做人,学生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学校所做的一切能对方方面面有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再说尊重规律。就是要尊重学生身心成长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尊重教师培养和成长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研究中尊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在育才途径上尊重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等等。总之,不心血来潮,不主观武断。
第二,规范。每所中小学都要做到:(1)规范课程标准。校内的课程设置、各学科的任务都要明晰,都应符合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2)规范办学行为。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不加班加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3)规范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表述要清晰,板书要合理,训练要扎实,要求要严格。(4)规范考试制度。命题要合理,批改要认真,次数要适当。(5)规范行为习惯。师生都应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6)完善评价方式。不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师生的唯一依据,而是重视对师生平时一贯表现的考察。总之,上规矩,不随意。
上述两条是基本的。还有一条,就是要继承好的传统。一所学校办得好,虽然因素很多,但跟能较好地继承优良传统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尤其是一些百年老校,流传下来的办学思想、道德观念、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精神文化,都是传统。充分挖掘并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有助于学校在坚守本色的前提下持续健康地发展。现在许多学校都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本校的传统,甚至将其提炼为校训,其初衷都很好。不过我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校训十分雷同,无非是求真、勤奋、团结、创新之类。其实,每所学校的传统都有别于其他学校,这就是特色。特色就是独特的色彩或风格,就是與众不同之处。当然,原有的传统特色也会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改变,那就要在原有特色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
我所在的金陵中学,原是一所由美国人于1888年创办的教会学校。与当时其他学校相比,有如下不同:教师都用英语进行教学,所以师生的英语水平较高;师生每周都“做礼拜”,唱圣诗,作祈祷,所以师生都很重视礼仪;学校十分重视各项体育运动,足球踢得尤其好,所以学生体质较强,这些都成了老金中的特色。上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金陵中学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制度;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选修课,也形成了制度;同时,不断丰富师生课余生活,除了各种社会实践,还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美食节,并使之常态化。这就形成了金陵中学的新特色。不过,不管怎么变化,学校始终坚持求真、规范的本色,时时不忘“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宗旨,时时不忘一切活动都尊重教育规律。虽然在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上仍需努力,但学校不追赶时髦、不乱提口号,始终在坚守本色的基础上稳中求进。仅此一点,就值得点赞。
眼下,有关教育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使人无所适从,未经实践检验的花里胡哨的“经验”让人眼花缭乱。这使许多学校原本应该坚守的本色受到了冲击。我认为,每所学校不一定非得有特色,但本色绝不能丢失。保本色,就是在关爱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校长合理组织好校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大家按教育规律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面对目前不少学校一味求“新”图“快”的浮躁心态,提出教育是朴素的,强调坚守本色,就是希望大家冷静下来,清醒一点,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好基础教育必须做好的事。正要给本文收尾,读到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动辄侈谈“教育创新”只能产生泡沫》一文,深有同感。我与他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只是他说得比我深奥。他文章的结束语值得大家记取,特抄录如下:“老老实实做教育,安安静静办学校,朴朴素素做教师,不是挺好吗?”
近些年来,常听到有些学校说,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或者说,要办成特色学校。但真能做到的寥寥,多半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嘴上说说罢了。在我看来,每个学校应首先保持本色。本色,就是原有的性质或品质。中小学是基础教育,这一性质就决定了每所中小学的本色是:做到、做好基础教育该做的事。本应该做好的事不尽心去做,却高喊“创建特色学校”,那就是舍本逐末,弄不好很可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是弄虚作假的玩意。
这几年,我两次撰文谈教育是朴素的,其核心思想是,基础教育必须守住本色。之所以说教育是朴素的,是说教育原本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按其自身规律去做就行。说教育是朴素的,就是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是不搞轰轰烈烈,而是安安静静地前行;就是不说大话空话,而是扎扎实实打基础。具体说,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求真。求真,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事实,二是尊重规律。先说尊重事实。就是学校的一切活动立足现实,不虚假,不浮夸,朴实无华地办事情。就是不欺骗学生,不欺骗家长,不欺骗社会,不吹嘘成绩,不隐瞒问题。就是师生都能真诚地做人,学生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学校所做的一切能对方方面面有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再说尊重规律。就是要尊重学生身心成长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尊重教师培养和成长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研究中尊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在育才途径上尊重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等等。总之,不心血来潮,不主观武断。
第二,规范。每所中小学都要做到:(1)规范课程标准。校内的课程设置、各学科的任务都要明晰,都应符合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2)规范办学行为。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不加班加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3)规范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表述要清晰,板书要合理,训练要扎实,要求要严格。(4)规范考试制度。命题要合理,批改要认真,次数要适当。(5)规范行为习惯。师生都应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6)完善评价方式。不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师生的唯一依据,而是重视对师生平时一贯表现的考察。总之,上规矩,不随意。
上述两条是基本的。还有一条,就是要继承好的传统。一所学校办得好,虽然因素很多,但跟能较好地继承优良传统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尤其是一些百年老校,流传下来的办学思想、道德观念、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精神文化,都是传统。充分挖掘并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有助于学校在坚守本色的前提下持续健康地发展。现在许多学校都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本校的传统,甚至将其提炼为校训,其初衷都很好。不过我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校训十分雷同,无非是求真、勤奋、团结、创新之类。其实,每所学校的传统都有别于其他学校,这就是特色。特色就是独特的色彩或风格,就是與众不同之处。当然,原有的传统特色也会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改变,那就要在原有特色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
我所在的金陵中学,原是一所由美国人于1888年创办的教会学校。与当时其他学校相比,有如下不同:教师都用英语进行教学,所以师生的英语水平较高;师生每周都“做礼拜”,唱圣诗,作祈祷,所以师生都很重视礼仪;学校十分重视各项体育运动,足球踢得尤其好,所以学生体质较强,这些都成了老金中的特色。上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金陵中学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制度;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选修课,也形成了制度;同时,不断丰富师生课余生活,除了各种社会实践,还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美食节,并使之常态化。这就形成了金陵中学的新特色。不过,不管怎么变化,学校始终坚持求真、规范的本色,时时不忘“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宗旨,时时不忘一切活动都尊重教育规律。虽然在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上仍需努力,但学校不追赶时髦、不乱提口号,始终在坚守本色的基础上稳中求进。仅此一点,就值得点赞。
眼下,有关教育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使人无所适从,未经实践检验的花里胡哨的“经验”让人眼花缭乱。这使许多学校原本应该坚守的本色受到了冲击。我认为,每所学校不一定非得有特色,但本色绝不能丢失。保本色,就是在关爱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校长合理组织好校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大家按教育规律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面对目前不少学校一味求“新”图“快”的浮躁心态,提出教育是朴素的,强调坚守本色,就是希望大家冷静下来,清醒一点,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好基础教育必须做好的事。正要给本文收尾,读到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动辄侈谈“教育创新”只能产生泡沫》一文,深有同感。我与他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只是他说得比我深奥。他文章的结束语值得大家记取,特抄录如下:“老老实实做教育,安安静静办学校,朴朴素素做教师,不是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