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应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加以研究,制定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标准与实施步骤,并对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有效检验。实践表明,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有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发展性教师评价;和谐校园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不可能完全通过进修与培训得到解决,充分运用好评价这个指挥棒,可以为教师创造交流的环境与发展的平台。面对高职教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加以探索与改革,我国高职教育教师评价改革的方向就是实践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此,笔者进行了初步尝试性实践,通过实践与分析,我们发现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能够对教师发展与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对师资队伍与和谐校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可行的。
制定评价方案与评价标准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与专业价值;制定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双方共同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鼓励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并设法扩大交流渠道;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结合,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
制定评价方案2004年7月,由笔者负责的研究小组确定了操作方案,以学期为评价周期,对实施结果按学期进行检验。参与本次实验的共有50名教师,实验结果的检验以学生对教师的描述性评价为主。因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量化考核分数和学生座谈会中的意见将作为基本参照。结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在与教师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了评价方案并建立了评价组织,将两个系的教师按照教龄进行分类,其中教龄10年以下的有25人,11年至15年的有12人,16年以上的有13人。开展评价以自愿组合的形式进行,但其中应包含1名了解发展性评价的专家或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力图使评价成为培养教师的过程。
协商评价标准研究小组参考刘尧教授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参照,在制定基本标准的过程中反复征求教师、管理者、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同时,评价小组结合教师的特点加以协商,从而确定了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包括教师素质、教师职责、教师绩效三个方面。
1.教师素质。包括制定教学大纲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2.教师职责。(1)教学工作。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所开展的工作,包括了解社会对专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与开展学习评价等方面。(2)教育工作。指教师围绕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所开展的工作,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就业指导能力等方面。(3)科研开发工作。指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和教育工作所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专业需求论证、制定教学大纲、开发学习资源、开展教学与教育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
3.教师绩效。(1)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3)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和谐。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初步尝试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为立足点,通过评价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和指导,使教师发扬自身优点,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内心体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新的评价理念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面向全体教师,鼓励参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获得创新的动力,以评价为途径,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做好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成立发展性教师评价领导机构,由教学副校长负责,组成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为主的领导小组,开展评价的发动宣传,组织具体实施。其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评价对象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过程,消除评价对象的疑虑,使其认识到开展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是为了对教师做出某种固定的评判或其他目的,评价完全是与奖惩脱钩的。再次,探讨需要收集的信息与数据的类型、渠道和方式,确定征求意见的人选。
制定评价目标由被评价教师选择自己信得过的评价者,与评价者共同分析自身情况,根据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制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式。评价涉及以下内容:总结评价对象在前一段时期的工作,探讨评价对象在学校发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商定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确定评价对象的进修需求,商定复查面谈的时间和方式。
进行实时评价评价方法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友好协商的情况下制定,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发展与工作的改进。从类型上看,包括口头信息、书面信息、影像信息等类型,从渠道与方式上看,包括自我评价、课堂听课、日常行为观察、教学成果分析等方式。评价面谈应在相互信赖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评价面谈后,教师根据评价面谈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
对评价进行总结在评价周期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总结采用书面交换意见、面谈等形式进行。面谈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一种比较轻松、随便的谈话,目的是回顾评价过程,了解评价对象对确定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果对确定的发展目标做出了修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必须说明修改的理由。评价总结需要交流评价感受,找出评价周期中确定发展目标落实不好的地方,在下一周期的评价过程中加以改进。
明确下一轮发展目标一个评价周期的结束即是教师与学校拟定下一周期发展目标与计划、开展下一轮评价的开始。依据评价信息,学校向教师提出要求,明确其今后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具体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自身情况与学校要求,明确新的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与计划,计划既要与学校的发展计划保持一致,又要切合自身实际。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也要考虑教师发展的需要,从学校与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从而激励和指导教师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有益影响
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特别要强调质性评价。教育活动本身存在差异,多数教育活动的受控性较弱,价值取向多元化,难以确定统一的标准或量化。由于教育活动的受控性较弱,因此更多地以采取质性评价为宜,质性评价更多地宜采取描述的方式,借以增加教育评价的解释性,更好地发现被评价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问题产生的原因,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
评价结果的检验主要通过学生的描述完成在不涉及教师利益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我们在每个学期结束时,都进行检验,考察实施效果。由于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才是教师工作的目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认为学生的评价有可信性,如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对教师进行评价,您认为最主要的评价者应该是:(1)学校领导;(2)教师本人;(3)同事;(4)学生,选择“学生”的占77.5%。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总体上是比较客观的,因此,我们检验的重点是学生对教师的描述性评价,同时从多方面搜集信息,如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书面材料收集、教师或学生访谈等,还包括教学文件、课堂观察与调查、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学业成绩等,了解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效果。
对评价结果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效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评价周期结束时,将学生对教师的描述性评价与评价前量化考核分数相比较;第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评价的态度、心理压力、对教学的兴趣等方面的变化;第三,通过个别访谈,了解教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认识、对教学的反思情况等。通过以上方法得出评价效度的结论。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信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评价的结果(主要指教师的发展情况)与学校管理层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第二,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等形式对教师发展的评价是否与研究的结论一致;第三,经过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有无明显进步,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是否得到认可。如果从以上几方面得到的信息与实践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则说明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效明显我们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践研究进行了三个学期,在调查过程中注重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强调以质性评价为主,并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评价信息,从而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各种反馈信息表明,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评价产生了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较高。过去在量化考核中分数落后或学生反映不太理想的教师进步最大,教师之间的差异明显缩小,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较快,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践,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对教师是一种束缚,而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和谐的共鸣,教师与教师之间组成了和谐的共同体,和谐校园的氛围开始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5]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马成东(1963—),男,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
关键词:发展性教师评价;和谐校园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不可能完全通过进修与培训得到解决,充分运用好评价这个指挥棒,可以为教师创造交流的环境与发展的平台。面对高职教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加以探索与改革,我国高职教育教师评价改革的方向就是实践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此,笔者进行了初步尝试性实践,通过实践与分析,我们发现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能够对教师发展与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对师资队伍与和谐校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可行的。
制定评价方案与评价标准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注重评价对象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与专业价值;制定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双方共同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鼓励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并设法扩大交流渠道;重视提高评价对象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结合,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
制定评价方案2004年7月,由笔者负责的研究小组确定了操作方案,以学期为评价周期,对实施结果按学期进行检验。参与本次实验的共有50名教师,实验结果的检验以学生对教师的描述性评价为主。因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量化考核分数和学生座谈会中的意见将作为基本参照。结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在与教师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了评价方案并建立了评价组织,将两个系的教师按照教龄进行分类,其中教龄10年以下的有25人,11年至15年的有12人,16年以上的有13人。开展评价以自愿组合的形式进行,但其中应包含1名了解发展性评价的专家或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力图使评价成为培养教师的过程。
协商评价标准研究小组参考刘尧教授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参照,在制定基本标准的过程中反复征求教师、管理者、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同时,评价小组结合教师的特点加以协商,从而确定了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包括教师素质、教师职责、教师绩效三个方面。
1.教师素质。包括制定教学大纲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2.教师职责。(1)教学工作。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所开展的工作,包括了解社会对专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与开展学习评价等方面。(2)教育工作。指教师围绕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所开展的工作,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就业指导能力等方面。(3)科研开发工作。指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和教育工作所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专业需求论证、制定教学大纲、开发学习资源、开展教学与教育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
3.教师绩效。(1)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3)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和谐。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初步尝试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为立足点,通过评价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和指导,使教师发扬自身优点,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内心体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新的评价理念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面向全体教师,鼓励参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获得创新的动力,以评价为途径,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做好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成立发展性教师评价领导机构,由教学副校长负责,组成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为主的领导小组,开展评价的发动宣传,组织具体实施。其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评价对象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过程,消除评价对象的疑虑,使其认识到开展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是为了对教师做出某种固定的评判或其他目的,评价完全是与奖惩脱钩的。再次,探讨需要收集的信息与数据的类型、渠道和方式,确定征求意见的人选。
制定评价目标由被评价教师选择自己信得过的评价者,与评价者共同分析自身情况,根据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制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式。评价涉及以下内容:总结评价对象在前一段时期的工作,探讨评价对象在学校发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商定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确定评价对象的进修需求,商定复查面谈的时间和方式。
进行实时评价评价方法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友好协商的情况下制定,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发展与工作的改进。从类型上看,包括口头信息、书面信息、影像信息等类型,从渠道与方式上看,包括自我评价、课堂听课、日常行为观察、教学成果分析等方式。评价面谈应在相互信赖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评价面谈后,教师根据评价面谈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
对评价进行总结在评价周期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总结采用书面交换意见、面谈等形式进行。面谈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一种比较轻松、随便的谈话,目的是回顾评价过程,了解评价对象对确定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果对确定的发展目标做出了修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必须说明修改的理由。评价总结需要交流评价感受,找出评价周期中确定发展目标落实不好的地方,在下一周期的评价过程中加以改进。
明确下一轮发展目标一个评价周期的结束即是教师与学校拟定下一周期发展目标与计划、开展下一轮评价的开始。依据评价信息,学校向教师提出要求,明确其今后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具体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自身情况与学校要求,明确新的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与计划,计划既要与学校的发展计划保持一致,又要切合自身实际。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也要考虑教师发展的需要,从学校与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从而激励和指导教师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有益影响
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特别要强调质性评价。教育活动本身存在差异,多数教育活动的受控性较弱,价值取向多元化,难以确定统一的标准或量化。由于教育活动的受控性较弱,因此更多地以采取质性评价为宜,质性评价更多地宜采取描述的方式,借以增加教育评价的解释性,更好地发现被评价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问题产生的原因,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
评价结果的检验主要通过学生的描述完成在不涉及教师利益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我们在每个学期结束时,都进行检验,考察实施效果。由于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才是教师工作的目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认为学生的评价有可信性,如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对教师进行评价,您认为最主要的评价者应该是:(1)学校领导;(2)教师本人;(3)同事;(4)学生,选择“学生”的占77.5%。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总体上是比较客观的,因此,我们检验的重点是学生对教师的描述性评价,同时从多方面搜集信息,如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书面材料收集、教师或学生访谈等,还包括教学文件、课堂观察与调查、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学业成绩等,了解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效果。
对评价结果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效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评价周期结束时,将学生对教师的描述性评价与评价前量化考核分数相比较;第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评价的态度、心理压力、对教学的兴趣等方面的变化;第三,通过个别访谈,了解教师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认识、对教学的反思情况等。通过以上方法得出评价效度的结论。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信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评价的结果(主要指教师的发展情况)与学校管理层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第二,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等形式对教师发展的评价是否与研究的结论一致;第三,经过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有无明显进步,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是否得到认可。如果从以上几方面得到的信息与实践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则说明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效明显我们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践研究进行了三个学期,在调查过程中注重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强调以质性评价为主,并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评价信息,从而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各种反馈信息表明,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评价产生了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较高。过去在量化考核中分数落后或学生反映不太理想的教师进步最大,教师之间的差异明显缩小,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较快,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践,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对教师是一种束缚,而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和谐的共鸣,教师与教师之间组成了和谐的共同体,和谐校园的氛围开始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5]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马成东(1963—),男,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