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使得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受到相关人员的普遍关注。基于此,本文就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首先阐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叙述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再具体分析当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最后对风险管理的具体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空中交通安全的保障性不断提高。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是民用航空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航空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必须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识别和分析民航飞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排除一切具有安全隐患的因素。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解决,对空中交通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设备、人员、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整合;其次是危险源的识别,利用设备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源进行搜寻,然后对搜寻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最后是风险控制环节,通过前期分析和评估的主要内容,制定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有效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安全。
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般而言,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可以按照设备的通信功能、导航功能和监视功能分成三种。其中,通信设备能够帮助空中交通管制实现地空通信操作以及高空与地面之间的通信服务。导航设备可以用来确定实际工作中航空器所在的位置,使飞机能够按照事先所预定的航线飞行,避免飞机发生偏离航线的状况。监视设备能够将航空器的实际位置以及航空器的方位信息、高度信息提供给空中交通管制,并及时地处理监视数据,使监视数据能够和飞行计划联系在一起,并将航空器的速度、航向等信息提供给管制人员[1]。
近些年,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在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也越来越依赖这项设备。因此,提高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性,使其能处在较为安全的状态下工作,已经成为了设备保障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2006年,在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下,中国的民航空管单位建立出了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来用于防范设备的风险。我国的设备保障部门长期在风险管理工作上采取闭环式的管理模式,这是为了将空管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之后,相关部门已经建立出了一个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设备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在通信导航设备使用过程中,可对飞机的飞行安全进行合理保障,随着航班数量的持续增长,在加上航空环境的日益复杂,让民航通信导航系统变得尤为重要。在设备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为基础,对风险来源进行合理识别和判断,从而实现风险事故的有效降低。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提升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除。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相结合,确定设备保障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相关部门是否具备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从而抑制风险的出现和再生。另外,在安全组织工作中,还需要以工作人员价值观践行为基础,将个人职业精神与工作相结合,确保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2]。
(二)运用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被动式、主动式和与预测式,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以预测式工作为主,其他工作方式为辅。首先是被动式,被动式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故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以降低风险事故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监视工作带来影响。其次是主动式,主动式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对各种操作活动进行风险识别,主动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风险行为,并及时进行更正。最后是预测式,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预测式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对潜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为相关人员制定风险预防工作提供基础,避免风险的突然发生对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明确风险类型,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部分:人员风险、设备运行风险,应急风险、管理风险等。在人员风险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人员资质、部门日常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有效落实,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个人素质,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等低级错误;在设备运行风险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可定期安排有关部门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运行环境等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即向上级部门反映,确保设备故障得到及时处理;在应急风险控制中,和部门应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处理等;在管理风险防范过程中,应将制度建设、危险资源管理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制度内容,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协议形式,对违规内容进行有效查处。
(四)建立健全的大数据分析机制
大数据分析机制的建立,可将风险管理工作从“事件驱动”转化到“数据驱动层面”。在监视设备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就是信息收集和处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在安全信息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包括事件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和综合安全信息。人们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数据库的不同类型,摸清信息中存在的风险规律,并对风险进行趋势和状态分析,并在后续工作中进行预警工作的制定,提升对数据的风险抵御能力。在大数据风险管理效能的作用之下,风险管理模式变得越来越精细化。例如,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合理管控,并对未来不安全时间进行预测。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工作人员可对监视设备中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利用关口前移等措施,实现管理机制的有效变更[3]。
(五)注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系统性
在开展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将系统性概念引入其中,并将通信导航设备和使用部门看做一个整体,对系统运行时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总结,以实现空管综合保障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系统性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种系统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投入使用,让各个设备实现了跨区运行,增加了系统之间的关联特性。例如,在系统性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设备保障单位的业务接口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实现各部门沟通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长时间作用,各部门在风险防控中可提前做好应急方案,当风险真正来临时,各部门也会通过应急处理,避免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然后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管理途径。研究可得,加强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运用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注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系统性能够有效增强风险管理的水平。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224-225.
[2]张琦.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监视工作探讨[J].科技风,2017,(05):62.
[3]颜绮萍.我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现状与发展[J].信息通信,2014,(07):156.
关键词: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空中交通安全的保障性不断提高。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是民用航空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航空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必须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识别和分析民航飞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排除一切具有安全隐患的因素。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解决,对空中交通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设备、人员、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整合;其次是危险源的识别,利用设备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源进行搜寻,然后对搜寻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最后是风险控制环节,通过前期分析和评估的主要内容,制定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有效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安全。
二、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般而言,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可以按照设备的通信功能、导航功能和监视功能分成三种。其中,通信设备能够帮助空中交通管制实现地空通信操作以及高空与地面之间的通信服务。导航设备可以用来确定实际工作中航空器所在的位置,使飞机能够按照事先所预定的航线飞行,避免飞机发生偏离航线的状况。监视设备能够将航空器的实际位置以及航空器的方位信息、高度信息提供给空中交通管制,并及时地处理监视数据,使监视数据能够和飞行计划联系在一起,并将航空器的速度、航向等信息提供给管制人员[1]。
近些年,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在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也越来越依赖这项设备。因此,提高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性,使其能处在较为安全的状态下工作,已经成为了设备保障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2006年,在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下,中国的民航空管单位建立出了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来用于防范设备的风险。我国的设备保障部门长期在风险管理工作上采取闭环式的管理模式,这是为了将空管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之后,相关部门已经建立出了一个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设备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在通信导航设备使用过程中,可对飞机的飞行安全进行合理保障,随着航班数量的持续增长,在加上航空环境的日益复杂,让民航通信导航系统变得尤为重要。在设备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为基础,对风险来源进行合理识别和判断,从而实现风险事故的有效降低。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提升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除。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工作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相结合,确定设备保障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相关部门是否具备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从而抑制风险的出现和再生。另外,在安全组织工作中,还需要以工作人员价值观践行为基础,将个人职业精神与工作相结合,确保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2]。
(二)运用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被动式、主动式和与预测式,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以预测式工作为主,其他工作方式为辅。首先是被动式,被动式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故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以降低风险事故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监视工作带来影响。其次是主动式,主动式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对各种操作活动进行风险识别,主动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风险行为,并及时进行更正。最后是预测式,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预测式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对潜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为相关人员制定风险预防工作提供基础,避免风险的突然发生对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明确风险类型,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部分:人员风险、设备运行风险,应急风险、管理风险等。在人员风险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人员资质、部门日常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有效落实,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个人素质,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等低级错误;在设备运行风险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可定期安排有关部门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运行环境等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即向上级部门反映,确保设备故障得到及时处理;在应急风险控制中,和部门应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处理等;在管理风险防范过程中,应将制度建设、危险资源管理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制度内容,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协议形式,对违规内容进行有效查处。
(四)建立健全的大数据分析机制
大数据分析机制的建立,可将风险管理工作从“事件驱动”转化到“数据驱动层面”。在监视设备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就是信息收集和处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在安全信息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包括事件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和综合安全信息。人们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数据库的不同类型,摸清信息中存在的风险规律,并对风险进行趋势和状态分析,并在后续工作中进行预警工作的制定,提升对数据的风险抵御能力。在大数据风险管理效能的作用之下,风险管理模式变得越来越精细化。例如,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合理管控,并对未来不安全时间进行预测。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工作人员可对监视设备中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利用关口前移等措施,实现管理机制的有效变更[3]。
(五)注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系统性
在开展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将系统性概念引入其中,并将通信导航设备和使用部门看做一个整体,对系统运行时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总结,以实现空管综合保障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系统性建设过程中,随着各种系统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投入使用,让各个设备实现了跨区运行,增加了系统之间的关联特性。例如,在系统性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设备保障单位的业务接口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实现各部门沟通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长时间作用,各部门在风险防控中可提前做好应急方案,当风险真正来临时,各部门也会通过应急处理,避免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然后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管理途径。研究可得,加强民用航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运用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注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系统性能够有效增强风险管理的水平。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224-225.
[2]张琦.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监视工作探讨[J].科技风,2017,(05):62.
[3]颜绮萍.我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现状与发展[J].信息通信,2014,(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