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作为一所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较差,学生整体水平较低,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上语文课时,学生常常会因基础差难以与老师产生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在教学中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学有所乐、有所获的目的。笔者认为,恰如其分的选择教学媒体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
教学媒体包括了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各种媒体,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可以是黑板、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课件等。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在营造情境,启发思维,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创设教学环境,辅助教学过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众所周知,语文课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的独特使命,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生命,是陶冶学生情感的典范之作。因此,语文课需要情感,而激发情感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情由境生,境由情设,创设情境可以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张挂图画、图片,观察实物、模型,播放电视、幻灯、录像、录音等。例如在上《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选择拿一颗新鲜的荔枝到教室,先让学生观察实物的特征,然后自己用一段话对看到的荔枝进行说明,并顺势导入课文,看看课文中是如何对荔枝进行说明的,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是怎样的,并跟自己的说明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这里所选择的教学媒体是一实物作为媒体。
二、展示文脉,梳理思路
文学作品总是要通过一根“红线”将所写的材料及所表达的情感串连起来,这个贯穿始终的“红线”,我们称之为“文脉”。抓住文脉,就能迅速摸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内容。此时,教师若能借助适宜的教学媒体,把书本内容变化成图示或列表,让文字简便化、直觀化,则更有利于学生对文脉的整体把握。例如,我在上《短歌行》这一课时,就把诗歌的情感线索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诗歌是以“忧”字作为情感基调的,围绕着这个“忧”字,诗歌又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诗句将全诗内容串联起来。这样的展示,既直观又形象,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加深了印象。
三、设难置疑,引起思辩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此时,教学媒体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在教授议论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给学生用幻灯片的形式一边播放图片一边讲述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传播火种而深受酷刑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普罗米修斯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但我们翻开历史的进程,同样可以看到无数个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在图片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及教师的动情讲述下,学生早就对课堂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此时,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然是踊跃的。他们会积极调动自己的经验,在高度的亢奋和激动中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四、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认识不够深的中学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其中美,运用多媒体组织语文教学,就可将文字内容转换为可视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多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声音于一体,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在观看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3、运用多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就会更加真切,对美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多媒体帮助学生积累了已有的审美经验,提高了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
根据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没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这一情况,我便收集了关于张海迪成长经历的资源,并进行有效地组合,制作成媒体演示短片。同时,我还制作了关于一个由好条件走向毁灭之途的青年的成长经历的短片。将这两个内容在主题班会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活灵活现的媒体演示,很快让学生触及到了自己的灵魂,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慨,写下自己的深刻体会。通过这次活动,阻止了消极厌学情绪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对比鉴别的审美能力。
4、运用多媒体激活审美心灵,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多样性,多媒体以其特殊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激活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窦娥冤》这篇课文时,根据学生不熟悉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阶级矛盾的尖锐,很难体会当时的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这一情况,我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和录像资源,形象地再现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这一场景再现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当窦娥瘦弱的身影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触动,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在此环节中,我们还可要求学生从元曲中自选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多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元曲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课文重点用文字、画面等形式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在教授《好雪片片》一课时,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动态化,以动画演示画面,创设一种富有动感的形象情景,情景交融,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悟情感受,心灵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媒体包括了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各种媒体,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可以是黑板、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课件等。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在营造情境,启发思维,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创设教学环境,辅助教学过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众所周知,语文课肩负着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的独特使命,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生命,是陶冶学生情感的典范之作。因此,语文课需要情感,而激发情感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情由境生,境由情设,创设情境可以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张挂图画、图片,观察实物、模型,播放电视、幻灯、录像、录音等。例如在上《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教师可以选择拿一颗新鲜的荔枝到教室,先让学生观察实物的特征,然后自己用一段话对看到的荔枝进行说明,并顺势导入课文,看看课文中是如何对荔枝进行说明的,课文的说明顺序和方法是怎样的,并跟自己的说明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这里所选择的教学媒体是一实物作为媒体。
二、展示文脉,梳理思路
文学作品总是要通过一根“红线”将所写的材料及所表达的情感串连起来,这个贯穿始终的“红线”,我们称之为“文脉”。抓住文脉,就能迅速摸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内容。此时,教师若能借助适宜的教学媒体,把书本内容变化成图示或列表,让文字简便化、直觀化,则更有利于学生对文脉的整体把握。例如,我在上《短歌行》这一课时,就把诗歌的情感线索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诗歌是以“忧”字作为情感基调的,围绕着这个“忧”字,诗歌又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诗句将全诗内容串联起来。这样的展示,既直观又形象,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加深了印象。
三、设难置疑,引起思辩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此时,教学媒体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在教授议论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给学生用幻灯片的形式一边播放图片一边讲述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传播火种而深受酷刑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普罗米修斯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但我们翻开历史的进程,同样可以看到无数个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在图片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及教师的动情讲述下,学生早就对课堂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此时,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然是踊跃的。他们会积极调动自己的经验,在高度的亢奋和激动中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四、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1、运用多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认识不够深的中学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其中美,运用多媒体组织语文教学,就可将文字内容转换为可视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多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声音于一体,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在观看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3、运用多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就会更加真切,对美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多媒体帮助学生积累了已有的审美经验,提高了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
根据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没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这一情况,我便收集了关于张海迪成长经历的资源,并进行有效地组合,制作成媒体演示短片。同时,我还制作了关于一个由好条件走向毁灭之途的青年的成长经历的短片。将这两个内容在主题班会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活灵活现的媒体演示,很快让学生触及到了自己的灵魂,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慨,写下自己的深刻体会。通过这次活动,阻止了消极厌学情绪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对比鉴别的审美能力。
4、运用多媒体激活审美心灵,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多样性,多媒体以其特殊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激活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窦娥冤》这篇课文时,根据学生不熟悉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阶级矛盾的尖锐,很难体会当时的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这一情况,我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和录像资源,形象地再现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这一场景再现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当窦娥瘦弱的身影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触动,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在此环节中,我们还可要求学生从元曲中自选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多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元曲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课文重点用文字、画面等形式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在教授《好雪片片》一课时,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动态化,以动画演示画面,创设一种富有动感的形象情景,情景交融,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悟情感受,心灵受到感染、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