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是每位教师不可回避的教学使命。而对于身处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讲,在教育初始阶段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生都刚刚步入正式的学校生活,他们需要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学校、适应学习,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欠缺,思维跳跃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些特有因素为阅读教学的开展设置了重重障碍,针对以上种种学生特质,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初始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
教室是孩子们每天生活的地方,他们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收获什么。因此,新学期伊始,我整理了二十几条名言警句让学生背下来,其中就有关于阅读的,如:“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动学生捐书,开辟读书角,张贴宣传标语:“沐浴书香,激活智慧!”黑板的右下角,由常务班长负责“心灯一盏”,每天一条新名言。好的行动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在开学的家长会上,我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向孩子作了好书推荐,基本上没有拥有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这是我们交流的主要书籍,也是班级中的精神密码,共同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一起分享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在交流中我们收获很多。
二、开阅读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我充分利用好每周三的读书读报时间,将学生的报刊杂志在这一个时间发现来,保留新鲜感,当然,有些孩子显得很盲目,于是我又指导孩子们学会看目录,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和内容,一个个的孩子于是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以至于下课了都不愿出去,还牵挂着书中的内容。为了有效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除了坚持周三的阅读课常态化外,还以评价为导向,每周评出读书之星,树典型,学典型,超典型,整体推进了学生们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活动。
三、借助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引读
读书同时,实验班又开展了写读书笔记和办手抄报活动。二年级第一学期,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增强了,我单独利用一节课时间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方法,即以表格形式记录下读书时间,作家,书名及主要内容体会,并抄写好词佳句。我根据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和办手抄报。这样,学生从无目的看书,变成有目的读书,并且做到边读边思考,并将有用可积累词、句记录下来,并配以合适插图,还可以在读报过程中将感兴趣内容剪下来,制成手抄报。这些手抄报都是自编、自写、自画,而且紧跟形势,报纸可称五花八门,“新芽报”、“儿童报”、“神王报”等等。孩子们在读读、记记、画画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审美情趣,同时也能表现孩子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及树雄心、立大志、向先进人物学习信心和心愿。三年级第二学期我又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教给学生怎样写读后感,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班里每周要检查学生记读书笔记、读后感情况,既查数量,又看质量。
四、适度放手,自主选择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阅读的方式。我们无法评论哪一种方法更好,只能探求那一种方法更适合哪一个孩子。我们常说“因材施教”,那么,孩子们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不过我们这里探讨的因材绝不是肆意妄为,它应该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那如何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觉得可以采取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提倡的方法,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寻找真理,因为真理永远需要人们不懈的追求。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孩子们相互交流阅读经验和阅读成果,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补充,能激发很多孩子的奇思妙想,虽然孩子们的想法很多时候让我感觉无厘头,甚至捧腹大笑,但是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特有的感知结果,这恰恰是一种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恰恰成了孩子最大的期许——单纯的追求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但是通过反思,我也感觉在这种自主阅读过程中,老师并非能完全放手,我们既要允许思维多样性,同时也不能忽视健康价值观的培养,我们既要允许思想的天马行空,却也不能任由它不着边际,随意滋扰,这种度量往往让我感觉纠结,我想这是一种教学实践缺乏的表现,只有在经过长期的实践过后方能准确把握其中的尺度。
五、指导方法,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使命不是将浩瀚的知识海洋搬给学生,而是带着学生一起去寻找进入知识海洋的通道,交给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诸如“芝麻开门”一般的密钥。对于阅读习惯培养而言更是如此,天下书籍瀚如烟海,老师不会也不能整堆搬给学生,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才是老师最重要的使命。在阅读习惯培养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抓题目,抓中心句,抓抒情句,让他们学会抓住文章主干和灵魂的方法,这样他们就能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快速理清文章脉络,找到进入知识宝库的快速通道。
雷柏第斯说:“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小学阶段的孩子更是最弱小的小火苗,如何在火苗最微弱的时候就激发出非凡的火光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探讨的,而阅读恰恰是激发这种潜能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如何去把握和利用这种途径,值得教育者永远去探索。在短暂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身力量的卑微和灵魂的怯懦,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深感责任重大。看前路漫漫,唯有不断求索方能找寻真知,找到从教者心灵的归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生都刚刚步入正式的学校生活,他们需要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学校、适应学习,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欠缺,思维跳跃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些特有因素为阅读教学的开展设置了重重障碍,针对以上种种学生特质,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初始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
教室是孩子们每天生活的地方,他们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收获什么。因此,新学期伊始,我整理了二十几条名言警句让学生背下来,其中就有关于阅读的,如:“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动学生捐书,开辟读书角,张贴宣传标语:“沐浴书香,激活智慧!”黑板的右下角,由常务班长负责“心灯一盏”,每天一条新名言。好的行动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在开学的家长会上,我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向孩子作了好书推荐,基本上没有拥有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这是我们交流的主要书籍,也是班级中的精神密码,共同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一起分享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在交流中我们收获很多。
二、开阅读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我充分利用好每周三的读书读报时间,将学生的报刊杂志在这一个时间发现来,保留新鲜感,当然,有些孩子显得很盲目,于是我又指导孩子们学会看目录,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和内容,一个个的孩子于是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以至于下课了都不愿出去,还牵挂着书中的内容。为了有效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除了坚持周三的阅读课常态化外,还以评价为导向,每周评出读书之星,树典型,学典型,超典型,整体推进了学生们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活动。
三、借助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引读
读书同时,实验班又开展了写读书笔记和办手抄报活动。二年级第一学期,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增强了,我单独利用一节课时间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方法,即以表格形式记录下读书时间,作家,书名及主要内容体会,并抄写好词佳句。我根据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记读书笔记和办手抄报。这样,学生从无目的看书,变成有目的读书,并且做到边读边思考,并将有用可积累词、句记录下来,并配以合适插图,还可以在读报过程中将感兴趣内容剪下来,制成手抄报。这些手抄报都是自编、自写、自画,而且紧跟形势,报纸可称五花八门,“新芽报”、“儿童报”、“神王报”等等。孩子们在读读、记记、画画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审美情趣,同时也能表现孩子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及树雄心、立大志、向先进人物学习信心和心愿。三年级第二学期我又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教给学生怎样写读后感,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班里每周要检查学生记读书笔记、读后感情况,既查数量,又看质量。
四、适度放手,自主选择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阅读的方式。我们无法评论哪一种方法更好,只能探求那一种方法更适合哪一个孩子。我们常说“因材施教”,那么,孩子们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不过我们这里探讨的因材绝不是肆意妄为,它应该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那如何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觉得可以采取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提倡的方法,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寻找真理,因为真理永远需要人们不懈的追求。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孩子们相互交流阅读经验和阅读成果,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补充,能激发很多孩子的奇思妙想,虽然孩子们的想法很多时候让我感觉无厘头,甚至捧腹大笑,但是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特有的感知结果,这恰恰是一种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恰恰成了孩子最大的期许——单纯的追求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但是通过反思,我也感觉在这种自主阅读过程中,老师并非能完全放手,我们既要允许思维多样性,同时也不能忽视健康价值观的培养,我们既要允许思想的天马行空,却也不能任由它不着边际,随意滋扰,这种度量往往让我感觉纠结,我想这是一种教学实践缺乏的表现,只有在经过长期的实践过后方能准确把握其中的尺度。
五、指导方法,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使命不是将浩瀚的知识海洋搬给学生,而是带着学生一起去寻找进入知识海洋的通道,交给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诸如“芝麻开门”一般的密钥。对于阅读习惯培养而言更是如此,天下书籍瀚如烟海,老师不会也不能整堆搬给学生,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才是老师最重要的使命。在阅读习惯培养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抓题目,抓中心句,抓抒情句,让他们学会抓住文章主干和灵魂的方法,这样他们就能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快速理清文章脉络,找到进入知识宝库的快速通道。
雷柏第斯说:“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小学阶段的孩子更是最弱小的小火苗,如何在火苗最微弱的时候就激发出非凡的火光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探讨的,而阅读恰恰是激发这种潜能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如何去把握和利用这种途径,值得教育者永远去探索。在短暂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自身力量的卑微和灵魂的怯懦,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深感责任重大。看前路漫漫,唯有不断求索方能找寻真知,找到从教者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