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长地久》有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SX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周末读完了老师推荐的《天长地久》,书的内容并不是很多,用了两小时便不是很细致地读完了。
  正如书的副标题,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给她母亲的。书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写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事,而是写作者与他人之间的事,再联系到自己与母亲。文章并没有探讨很深刻的问题,比较接近我们的生话,从她写的部分事件中,我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读完全书,我最先思考的是如何与父母相处,不过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书中最开始便写了龙应台与父母相处时后悔的事件,她以为自己是在为自己的父母着想,但实际上却伤害了他们。读到这儿,我便在想,自己以后是否也会在未来对父母做同样的事?我的父母又是否对我的爷爷奶奶做了这种事?如何与父母相处,在你长大了以后仍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书中还提到了如今人们过度关心孩子而忽略了老人的问题。但这点在我的家庭里并没有体现,我的父母对他们的长辈都很上心。小时候便是周末经常带我去爷爷奶奶家里去看他们,后来学习负担大了,没有时间去看他们了,便给他们买了智能机,并教给他们视频聊天功能。之前爷爷做了大手术,在医院住院时,我爸爸也是特地从外地赶回来,放下工作照顾了爷爷好长一段时间,然后换成我叔叔来照顾爷爷,直到出院。
  從书中也可以看出龙应台是一个“不服老”的人。书中一段有趣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即龙应台穿着时尚地去领老年人半票,连售票员都对着她的证件看了半天并调侃她:“第一次来?”书中同时也写了很多如她一般不服屈服于岁月的女性,虽书中没有直接描写,但龙应台的母亲应当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老人,想必在中国这样的老人也不多吧,大多数应当都是像我爷爷奶奶那样平时跟小区里其他老人打打牌、散散步,偶尔一起去逛街。
  书中同样写了不少龙应台与儿子的事,我家里也有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两本书,但说来惭愧,我一直没有读。从书中的内容我可以感受到龙应台的教育还是很成功的,两个儿子都对她很上心。而见儿子女朋友的那段,我想也是写了众多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的共同心态。婆媳关系处理不好更多的原因,想必还是婆婆对儿媳的嫉妒,而不是不满吧。为了避免自己身上出现这种问题,龙应台在对待儿子女朋友的问题上给自己提了几点要求,虽都是小事,但仔细想来,这些要求着实也都很必要。
  这本书让我感到很新奇的,还是它那几面彩页,每一页都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并有配图,这些故事大多与龙应台母亲的过去有关,我想,写成这样也是龙应台对于自己母亲的一种追忆吧。
其他文献
散文理论的被贬低,散文研究者的被指责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多样的原因:这其中既有文体自身的局限性,也有以往我们疏于建构散文理论体系的惰性,此外还有来自小说和诗歌理论的压力,更有散文研究者自身的不自信甚至是自我贬低。上述种种虽不至于使散文致命却极大影响了散文的发展,更把散文理论和散文研究者逼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于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一些有志于散文理论革命的理论家便纷纷为散文理论
期刊
南北朝时期的骈文美得不像话,美到连劝降信都让人钦羡不已,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叫丘迟的人,虽然有人说他才追江淹,虽然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他的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将其定为中品,可给他留下赫赫声名的却是一篇短小的书信体骈文《与陈伯之书》。  丘迟生于吴地一个书香之家,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读书人普遍都不那么靠谱,这里面也包括他的父亲丘灵鞠,丘灵鞠是南朝著名文学家,但性格倔强,看不惯的事情一定要张口说
期刊
我努力回想着自己对70年代的印象。  身处这个年代的我的母亲,她经历过贫穷,经历过饥饿,懂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她总是小心翼翼,不舍得用好东西,永远要用到最后一点价值也没有了才肯丢弃。  妈妈说,那时外公不希望她上大学,甚至高中都是勉勉强强答应的。她說,如果不是外婆,她可能连村都出不去,仍留在那里,守着一方土地,遇不到爸爸,更不可能有我。  美君说:“她如果不读大学,以后就会和我一样。”不知道外婆是
期刊
一踏进耶路撒冷,先生就说我像打了鸡血似的。  当约旦境内那连绵不绝、接天蔽日的土黄色渐渐退去,远处隐约浮现出一抹绿色,一抹久违的青翠时,不由得欣喜雀跃。我知道,这按捺不住的欢喜,不仅是因为这悦目的绿,更是因了它身后的那座城。  耶路撒冷,一个闻之令人动容的名字。  在我的课堂上,它年年被提及、被讲述,一部西方文学史,耶路撒冷是它不可或缺的底色,是它的精魂所在。我随身的背包里,装有一本厚达600多页
期刊
你明天早点来。   好,几点?   4点半出门,5点半到位。   有点超乎想象,但也只能咬牙答应。想想,于我最多只是一两日而已,于他们而言,却是日复一日,我怎能不答应?更何况,是我要采访阿姐。   阿姐是上海的一位反扒警花,反扒十年,抓贼上千,接连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桂冠,一边忙着抓贼,一边忙着接受访谈。警队历来是男人的天下,那些个羞答答的玫瑰,只能静悄悄地开。能像她
期刊
春日随想  图尔的春天已经来了,比我想象中的要早,还没来得急等待,白色、粉色的小花就已经开满了整个街道两旁。  回想两周前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带着一丝丝寒意,凉到皮肤底层。  Grandmont离市中心要坐半小时几乎没人的公交,窗子推开就是小树林。虽然春天已经来到,却依旧能听到留在树上的黄叶因风起而沙沙作响,朝西的窗口看得到傍晚有时火红,有时又透着淡粉的云彩,却从没见过远处太阳是如何西下,如何沉睡
期刊
你站在山头,往回看是零岁到六十四岁的波涛汹涌,滚滚红尘;往前看,似乎大道朝天,豁然开朗,却又觉得它光影明灭,幽微不定,若是极目凝视那长日深处,更仿佛看见无尽的暮霭苍茫。  ——《天长地久》  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妈妈。  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的朋友圈。我发现,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妈妈。在“最亲近的朋友”那一层,我只写了母亲,然后补上父亲。我对别人笑笑说:“别人想进入我的心,好難啊
期刊
向来,我记不住什么节日,除了有名的传统节日外,国际上的节日是不怎么知晓的。  然而,今日偶然在与同学的谈话中,我发现今天竟是母亲节。我长这么大,似乎一次也未主动掏腰包赠送母亲礼物。想到这,我决定今日给母亲一个惊喜。  下课后,刚好要到书店等母亲来接,我正好順便看看礼物。  其实,我是不知道要买什么礼物的。太贵的,我也并没带够钱。但我似乎曾听说母亲想练字,心念一动间,扫过一支玻璃笔,四色琉璃勾勒出笔
期刊
韩小蕙  好了,本章要说说协和大院中的杰出女性了,以林巧稚、劳远琇、胡懋华三位最杰出,她们也是全中国最高端的知识女性代表,可以说是中国女性中光芒四射的“女神”。( 一 ) 林巧稚(1901—1983)  林巧稚大夫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是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一位女性副院长,被誉
期刊
西南联大为何人才辈出?哈佛何以成就世界一流?答案只有两个字:自由!可以说,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成就即来自于“自由”!如果从自由角度出发,我们便不难理解,我国人才何以稀缺。  ——摘自读思墨涌P63  联大三个学校以前都是北方的,北京、天津不属于国民党直接控制的地区,本来就有自由散漫的传统,到了云南又有地方势力的保护,保持了原有的作风,个人行为绝对自由。没有点名,没有排队唱歌,也不用呼口号,早起晚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