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Abstract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的人生阶段,在高校求学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特别的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主要分为:(1)语言群体;(2)地域群体;(3)宗教群体;(4)兴趣爱好群体;(5)网络群体等群体。这些群体在高校校中如实存在,并且真实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群体会发生促进信息交流,促进学业进步的积极现象。也会发生妨碍学业进步,妨碍民族团结的退步现象。如何积极的引导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首次提出的,非正式群体的出现有很多的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高校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划分成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华东某校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预科基地。承担着为本校和其他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合格学生的任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由于大多来自祖国的边疆地区,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交流语言。他们不远千里来到祖国的东部上学。在文化,饮食,气候上存在着诸多适应性的问题。他们很容易结成一些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帮助他们适应本地文化,交换学习生活信息,发现共同兴趣爱好等有重要作用。
切斯特·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群体没有固定的结构,但是有共同的目的,但是集团内部成员不能自觉的认识到这一点,而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产生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相似的目标和相同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不同的理论。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非正式关系,这种非正式关系由自身的需要慢慢发展演变成了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逐渐发展,成为了目前当今的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前身。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里诺认为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于正式组织中,在正式组织中的成员互相选择意向能够分析出成员相互之间在心理层面上的互动与联系。社会心理学家比昂和英莱诺也曾指出,“非正式关系”在正式组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的出现以及形成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促进因素相互作用并且整合的自然产物。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诸多观点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按照不同的方法区分成异质群体。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基于不同的认知形成的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1.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
1.1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华东某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云南,四川,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他们共同来到了华东,绝大部分离家超过1000公里以上。有24%的学生来自新疆西藏地区。
1.2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来自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部分的新疆学生会将他们本民族的精神生活带到学校里来。西藏学生常常会选择在晚上8点以后选择就餐。学生不同的生活习惯在让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它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带来了摩擦。
1.3有自己的语言。部分少数民族存在自己的民族语言,他们当中的很多来自于说少数民族语言的聚居区。他们在平时的大部分学生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会与老师用汉语进行对话。由于民族语言的存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交流喜好固定在自己的圈子里。在圈子里寻找归属感,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
2.少数.民族非正式群体的表现
2.1语言群体;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祖国的边疆地区,非常多的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少数民族中存在突厥语群体,藏语群体,蒙古语群体等群体的群体行为。
2.2地域群体;中国占据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有着不同的气候和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天然的形成了不同的异质群体。他们通过老乡会交流感情,寻找共同的话题。分析当下生活,探讨共同理想。少数民族预科地域群体中比较典型的是如下几个群体。东北地域群體: 东北群体的地域认同性较高,甚至超过了语言认同和宗教认同。东北地区的通行语言主要是东北话。东北地区虽然存在多个民族,但是他们的文化相似,由于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是独生子女。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城市地区,宗族势力影响较小,女性受到封建势力的影响较小。整个社会已经高度原子化。西北地域群体:西北主要包括宁夏,甘肃和青海等地区。本地区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他们有的来自西海固地区,有的来自甘肃临夏。有的来自青海西宁,这些地方都是宗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地区,同时气候干旱,风土人情相似。他们容易找到相似的话题,形成属于自己的非正式群体。新疆地域群体。季羡林认为新疆全球唯一的一个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文明,佛教文明相交汇的地区。新疆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维吾尔,哈萨克等突厥语民族,还有回族和蒙古族等民族。西藏地域群体:这里所指的西藏地域群体是藏族聚居的地区,也可以包括青海省,川西,滇北等地。这些不同地域群体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他们集体违反老师的指令,集体不交作业,集体玩手机游戏等问题。
2.3宗教群体;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宗教信仰表现为伊斯兰信仰,佛教信仰和基督信仰,新疆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信仰喇嘛教,朝鲜族学生有着鲜明的基督信仰。宗教的世俗化程度在形成非正式群体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一般来说北疆的学生世俗化程度较高,受宗教禁忌的影响较小。南疆学生的世俗化程度较低,受宗教禁忌的影响较高。南疆和北疆地区学生容易因为生活方式上的不同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2.4兴趣爱好群体;如体育爱好群体:如足球和篮球。华东某高校足球水平较高,曾经荣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本校少数民族学生在传统体育项目上有着较强的优势,本校体育学院也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身体素质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电子游戏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4G技术的普及,学生们可以在电脑上玩游戏。最近吃鸡游戏和王者荣耀游戏日渐流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们形成了电子游戏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电子游戏群体,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内部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也产生有害的影响。
2.5网络群体;现在的90后预科学生有着90后青年学生的一般特点。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更能都在网络上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一些宗教势力,俱乐部,和一些哲学思潮在网络上泛滥开来。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有共同特点的人。形成不同的网络群体。属于不同网络群体的学生虽然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他们收到的网络信息不一致,使得他们彼此分化。
参考文献:.
[1][法]古斯塔夫·勒庞,陈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
[2][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JANIS I L.Groupthink:Psychological Sstudies of Policy Decisions and Fiascoes. Boston,1982,36(1):112-119.
[4]高献忠,何明升,孟庆伟:《试论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及其调控分析》,《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会议论文集》2008年10月。
作者简介:张冠男,男,1987年4月生,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讲师,南昌工学院专职教师。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首次提出的,非正式群体的出现有很多的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高校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划分成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华东某校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预科基地。承担着为本校和其他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合格学生的任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由于大多来自祖国的边疆地区,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交流语言。他们不远千里来到祖国的东部上学。在文化,饮食,气候上存在着诸多适应性的问题。他们很容易结成一些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帮助他们适应本地文化,交换学习生活信息,发现共同兴趣爱好等有重要作用。
切斯特·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群体没有固定的结构,但是有共同的目的,但是集团内部成员不能自觉的认识到这一点,而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产生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相似的目标和相同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不同的理论。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非正式关系,这种非正式关系由自身的需要慢慢发展演变成了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逐渐发展,成为了目前当今的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前身。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里诺认为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于正式组织中,在正式组织中的成员互相选择意向能够分析出成员相互之间在心理层面上的互动与联系。社会心理学家比昂和英莱诺也曾指出,“非正式关系”在正式组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的出现以及形成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促进因素相互作用并且整合的自然产物。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诸多观点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按照不同的方法区分成异质群体。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基于不同的认知形成的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1.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
1.1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华东某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云南,四川,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他们共同来到了华东,绝大部分离家超过1000公里以上。有24%的学生来自新疆西藏地区。
1.2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来自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部分的新疆学生会将他们本民族的精神生活带到学校里来。西藏学生常常会选择在晚上8点以后选择就餐。学生不同的生活习惯在让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它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带来了摩擦。
1.3有自己的语言。部分少数民族存在自己的民族语言,他们当中的很多来自于说少数民族语言的聚居区。他们在平时的大部分学生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会与老师用汉语进行对话。由于民族语言的存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交流喜好固定在自己的圈子里。在圈子里寻找归属感,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
2.少数.民族非正式群体的表现
2.1语言群体;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祖国的边疆地区,非常多的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少数民族中存在突厥语群体,藏语群体,蒙古语群体等群体的群体行为。
2.2地域群体;中国占据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有着不同的气候和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天然的形成了不同的异质群体。他们通过老乡会交流感情,寻找共同的话题。分析当下生活,探讨共同理想。少数民族预科地域群体中比较典型的是如下几个群体。东北地域群體: 东北群体的地域认同性较高,甚至超过了语言认同和宗教认同。东北地区的通行语言主要是东北话。东北地区虽然存在多个民族,但是他们的文化相似,由于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是独生子女。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城市地区,宗族势力影响较小,女性受到封建势力的影响较小。整个社会已经高度原子化。西北地域群体:西北主要包括宁夏,甘肃和青海等地区。本地区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他们有的来自西海固地区,有的来自甘肃临夏。有的来自青海西宁,这些地方都是宗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地区,同时气候干旱,风土人情相似。他们容易找到相似的话题,形成属于自己的非正式群体。新疆地域群体。季羡林认为新疆全球唯一的一个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文明,佛教文明相交汇的地区。新疆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维吾尔,哈萨克等突厥语民族,还有回族和蒙古族等民族。西藏地域群体:这里所指的西藏地域群体是藏族聚居的地区,也可以包括青海省,川西,滇北等地。这些不同地域群体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他们集体违反老师的指令,集体不交作业,集体玩手机游戏等问题。
2.3宗教群体;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宗教信仰表现为伊斯兰信仰,佛教信仰和基督信仰,新疆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信仰喇嘛教,朝鲜族学生有着鲜明的基督信仰。宗教的世俗化程度在形成非正式群体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一般来说北疆的学生世俗化程度较高,受宗教禁忌的影响较小。南疆学生的世俗化程度较低,受宗教禁忌的影响较高。南疆和北疆地区学生容易因为生活方式上的不同而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2.4兴趣爱好群体;如体育爱好群体:如足球和篮球。华东某高校足球水平较高,曾经荣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本校少数民族学生在传统体育项目上有着较强的优势,本校体育学院也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身体素质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电子游戏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4G技术的普及,学生们可以在电脑上玩游戏。最近吃鸡游戏和王者荣耀游戏日渐流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们形成了电子游戏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电子游戏群体,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内部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也产生有害的影响。
2.5网络群体;现在的90后预科学生有着90后青年学生的一般特点。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更能都在网络上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一些宗教势力,俱乐部,和一些哲学思潮在网络上泛滥开来。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有共同特点的人。形成不同的网络群体。属于不同网络群体的学生虽然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他们收到的网络信息不一致,使得他们彼此分化。
参考文献:.
[1][法]古斯塔夫·勒庞,陈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
[2][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JANIS I L.Groupthink:Psychological Sstudies of Policy Decisions and Fiascoes. Boston,1982,36(1):112-119.
[4]高献忠,何明升,孟庆伟:《试论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及其调控分析》,《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会议论文集》2008年10月。
作者简介:张冠男,男,1987年4月生,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讲师,南昌工学院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