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更是学生步入社会并融入到社会体育中的转折点,在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高校体育在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此,特运用了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就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对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更新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发挥人才及场地优势,以达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体育;不足;对接
社会体育是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健身系统工程,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余暇的时间增多了,有更多的人喜爱体育运动了。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等远不能满足大众健身者的需要.同时,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国家加快了推进群众体育科学化的进程,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得到有专业知识体育健身者的指导.高校是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基地,在这里具有完备的体育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因此,加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密切联系,努力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那将会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为提高国民体质,并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1.1高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为发展社会体育事业采取和制定了许多重要措施和规划;如国家体育总局,在九十年代就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公共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还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欠弱,人的受教育水平偏低,社会体育经费极少,体育场馆、器材严重不足,这些都制约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因此,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体育健康蓬勃的发展,高校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1.2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课程,就是对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教育内容的称谓,课程目标包括;认知類目标、技能类目标、情感类目标还有应用类目标。体育课程,即以身体练习为主干、以健康为主线、寓教于动综合性的大课程体系。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概念在外延上都存在着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2、现阶段社会体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物力的局限,很难提供开展大众体育健身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在逐年的增多,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但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
2.1宣传力度不够
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人们对运动健身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 在“家喻户晓、人人参与”这个方面还不够,据调查;2000年我国的城乡居民中仅有15%的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较深的了解,还有30%的人略知情况,尚有55%的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2.2 缺乏足够的锻炼场馆、设施
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需的场地、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基本的物质条件,全国公共的体育场馆目前基本全部向社会开放。但是,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仅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量的2. 3%。
2.3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
自从1993年我国推行《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不断壮大,1997年就拥有6万多人了,1999年已达到8万人,估计今年要达到20万人左右。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要。
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隐性冲突
高校体育的优势决定了,它将成为推进社会体育发展的,人才输送中心、健身活动中心和指导健身的科研中心,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实际上看;由于旧有体制、传统理论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高校体育要汇入到社会体育的大潮中去尚存在着众多的隐性冲突,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具体目标冲突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现阶段社会体育的目标任务是:到2011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等的协调发展,来全面地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上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体系”。
3.2实施途径冲突
高校体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是;体育教学、课外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而社会体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是身体锻炼。虽然,在社会体育运动中也会要采用教学、训练与比赛等形式,但毕竟仍处于一种为“锻炼”服务的从属地位,尚不能称之为“主要途径”。
3.3内容冲突
从总体来看,高校体育的内容以运动技术的传授、学习与运用为主,并以全面性、规范性、教养性著称,而社会体育运动虽然也包括了运动技术的练习,但主要是以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为其特点。
3.4组织形式冲突
高校体育的教学、运动训练、竞赛,以及旱操和课间操等,均为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具有严格的组织约束、固定的教师指导、时间安排和场地保证等。
3.5实施条件冲突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运动的顺利发展,有场地、器材、时间、师资和经费等5个客观条件。高校体育相对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等,拥有较优越的客观条件和实施保障。
3.6效果评价冲突
衡量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发展的水平,最终的标准仍然是在实际效果上。高校体育的教育性与多目标性,决定了它的效果评价的多指标化,除了看学生体质增强程度这一主要指标外,还要看它的教学、训练、运动竞赛及科研水平等评估参数,而社会体育效果的评价指标归根到底只有体质与健康水平。
4、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途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据有关专家的预测,新世纪未来的15年,将成为休闲业发展的时代。通过体育休闲等,人们的健身意识就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宣传力度的加大,而不断地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的思想也将日趋强烈,以社会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热潮将蓬勃地开展。但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体育场馆、设施等建设的不足与分布的不合理,以及专业健身指导人员的匮乏,严重地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紧紧地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大、中、小学校。学校体育;特别是高校体育具备体育锻炼场地、器材的集中,人才的集中及健身锻炼技术、方法科学化等的优势,若参与到社会体育中去,协助其发展,就可以弥补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体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对高校体育的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达到“双赢”之目的。所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对接,就成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将两者之间的对接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4.1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为竞技类体育项目,这就与学校体育归属于社会体育的范畴相违背了,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改变或调整,新开设一些群体项目,也可以将一些竞技类项目的强度、难度和规则进行适当地调整,降低原有标准,使其内容更接近群众体育,高校的体育教学还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
4.2专业指导人员之间的交流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以及技能水平的偏低已成为了制约社会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开始在全国的范围内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4.3场地设施的互通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学校的体育场馆、设备和器材占全社会总量的70%。当前,我国的城乡社会体育设施还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在此情况下,开发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的优势资源,既是开拓现阶段高校体育资金来源的有效方法,又是对促进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并缓解城乡、社区建设中体育场馆设施供需紧张的矛盾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5.结束语
21世纪新一轮的中国教育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改革的浪潮也将席卷学校体育的工作,为现代化的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担负着同样的使命。因此,两者之间的结合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对社会而言;解决了目前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人员、奖金、场所等难题,而对高校来说;也是一个促进,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强化了学生们的体育意识,更好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随着2008北京“奥运”年的到来,我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健身热潮,所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全面接轨或全面融汇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王俊.浅谈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6):185-186.
[2] 陈雪梅,王传明等.试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和谐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4):123-125.
[3] 黄强,吴健.对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探讨[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9(2):78-81.
[4] 袁红.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推动高校体育改革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63-164.
[5] 万一春.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2):73-74.
[6] 杨洪波.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合的意义及途径[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74-76.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体育;不足;对接
社会体育是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健身系统工程,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余暇的时间增多了,有更多的人喜爱体育运动了。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等远不能满足大众健身者的需要.同时,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国家加快了推进群众体育科学化的进程,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得到有专业知识体育健身者的指导.高校是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基地,在这里具有完备的体育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因此,加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密切联系,努力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那将会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为提高国民体质,并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1.1高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为发展社会体育事业采取和制定了许多重要措施和规划;如国家体育总局,在九十年代就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公共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法令,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还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欠弱,人的受教育水平偏低,社会体育经费极少,体育场馆、器材严重不足,这些都制约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因此,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体育健康蓬勃的发展,高校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1.2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课程,就是对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教育内容的称谓,课程目标包括;认知類目标、技能类目标、情感类目标还有应用类目标。体育课程,即以身体练习为主干、以健康为主线、寓教于动综合性的大课程体系。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概念在外延上都存在着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2、现阶段社会体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物力的局限,很难提供开展大众体育健身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在逐年的增多,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但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
2.1宣传力度不够
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人们对运动健身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 在“家喻户晓、人人参与”这个方面还不够,据调查;2000年我国的城乡居民中仅有15%的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较深的了解,还有30%的人略知情况,尚有55%的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2.2 缺乏足够的锻炼场馆、设施
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需的场地、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基本的物质条件,全国公共的体育场馆目前基本全部向社会开放。但是,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仅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量的2. 3%。
2.3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
自从1993年我国推行《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不断壮大,1997年就拥有6万多人了,1999年已达到8万人,估计今年要达到20万人左右。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要。
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隐性冲突
高校体育的优势决定了,它将成为推进社会体育发展的,人才输送中心、健身活动中心和指导健身的科研中心,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实际上看;由于旧有体制、传统理论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高校体育要汇入到社会体育的大潮中去尚存在着众多的隐性冲突,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具体目标冲突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现阶段社会体育的目标任务是:到2011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等的协调发展,来全面地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上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体系”。
3.2实施途径冲突
高校体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是;体育教学、课外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而社会体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是身体锻炼。虽然,在社会体育运动中也会要采用教学、训练与比赛等形式,但毕竟仍处于一种为“锻炼”服务的从属地位,尚不能称之为“主要途径”。
3.3内容冲突
从总体来看,高校体育的内容以运动技术的传授、学习与运用为主,并以全面性、规范性、教养性著称,而社会体育运动虽然也包括了运动技术的练习,但主要是以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为其特点。
3.4组织形式冲突
高校体育的教学、运动训练、竞赛,以及旱操和课间操等,均为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具有严格的组织约束、固定的教师指导、时间安排和场地保证等。
3.5实施条件冲突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运动的顺利发展,有场地、器材、时间、师资和经费等5个客观条件。高校体育相对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等,拥有较优越的客观条件和实施保障。
3.6效果评价冲突
衡量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发展的水平,最终的标准仍然是在实际效果上。高校体育的教育性与多目标性,决定了它的效果评价的多指标化,除了看学生体质增强程度这一主要指标外,还要看它的教学、训练、运动竞赛及科研水平等评估参数,而社会体育效果的评价指标归根到底只有体质与健康水平。
4、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途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据有关专家的预测,新世纪未来的15年,将成为休闲业发展的时代。通过体育休闲等,人们的健身意识就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宣传力度的加大,而不断地深入人心,花钱买健康的思想也将日趋强烈,以社会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热潮将蓬勃地开展。但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体育场馆、设施等建设的不足与分布的不合理,以及专业健身指导人员的匮乏,严重地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紧紧地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大、中、小学校。学校体育;特别是高校体育具备体育锻炼场地、器材的集中,人才的集中及健身锻炼技术、方法科学化等的优势,若参与到社会体育中去,协助其发展,就可以弥补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体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对高校体育的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达到“双赢”之目的。所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对接,就成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将两者之间的对接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4.1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为竞技类体育项目,这就与学校体育归属于社会体育的范畴相违背了,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改变或调整,新开设一些群体项目,也可以将一些竞技类项目的强度、难度和规则进行适当地调整,降低原有标准,使其内容更接近群众体育,高校的体育教学还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
4.2专业指导人员之间的交流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以及技能水平的偏低已成为了制约社会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开始在全国的范围内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4.3场地设施的互通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学校的体育场馆、设备和器材占全社会总量的70%。当前,我国的城乡社会体育设施还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在此情况下,开发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的优势资源,既是开拓现阶段高校体育资金来源的有效方法,又是对促进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并缓解城乡、社区建设中体育场馆设施供需紧张的矛盾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5.结束语
21世纪新一轮的中国教育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改革的浪潮也将席卷学校体育的工作,为现代化的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担负着同样的使命。因此,两者之间的结合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对社会而言;解决了目前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人员、奖金、场所等难题,而对高校来说;也是一个促进,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强化了学生们的体育意识,更好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随着2008北京“奥运”年的到来,我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健身热潮,所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全面接轨或全面融汇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王俊.浅谈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6):185-186.
[2] 陈雪梅,王传明等.试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和谐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4):123-125.
[3] 黄强,吴健.对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探讨[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9(2):78-81.
[4] 袁红.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推动高校体育改革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63-164.
[5] 万一春.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2):73-74.
[6] 杨洪波.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合的意义及途径[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