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既要注重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注重学习的经历和过程。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 学生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42-01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地理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探究性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1 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习指导。
(1)教会学生阅读。首先是阅读的方法:教师规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做好读书笔记,课堂教学时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其次突出图像的阅读、观察与应用。我们知道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再次教学要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按照图—文—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的内容时鼓励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提高读图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
(2)教会学生比较学习法。所谓的比较学习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特征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而在掌握地理成因则又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教会学生资料的查找。教师要有目的地拟定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生活中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使学生懂得从纷繁的知识素材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探究性学习。
2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1)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列出提纲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在新课开始前检查,让每个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动口、动手、动眼地听课。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思辩,学会探究,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3)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记录的重点难点,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通过做练习要查漏补缺,要有专用练习本,用于整理或错题纠正的记录,作为资料保存,随时翻阅。
3 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1)教学课堂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性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一是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探索活动之中,与学生相互交流,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使学生视你为朋友。二是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敢说、敢问,不经意的参入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性的去学习。
(2)教学空间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
(3)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把学生质疑、思考的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就是学生的潜能发挥的过程。潜能的发挥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4)突出地理课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围绕着教学重点或共同的疑难问题,开展多层次的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的模式。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思维显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5)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感和动感,增强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面对众多信息,准确判定、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6)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教学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时我利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在明确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因,进而从水土流失产生的动力条件、地形条件、地表土质及植被状况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再针对成因制定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态措施。
4 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1)教师的作用。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都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对那些理性较强、学生理解上有较大难度的知识,还是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该讲的一定要讲,并且要讲透。
(2)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精讲,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3)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宽阔的知识面,能灵活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确定活动的方式等。
总之,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教师不但要研究如何传授给学生地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 学生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42-01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地理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探究性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1 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习指导。
(1)教会学生阅读。首先是阅读的方法:教师规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做好读书笔记,课堂教学时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其次突出图像的阅读、观察与应用。我们知道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再次教学要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按照图—文—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新的内容时鼓励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提高读图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
(2)教会学生比较学习法。所谓的比较学习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特征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而在掌握地理成因则又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教会学生资料的查找。教师要有目的地拟定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生活中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使学生懂得从纷繁的知识素材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探究性学习。
2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1)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列出提纲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在新课开始前检查,让每个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动口、动手、动眼地听课。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思辩,学会探究,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3)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记录的重点难点,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通过做练习要查漏补缺,要有专用练习本,用于整理或错题纠正的记录,作为资料保存,随时翻阅。
3 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1)教学课堂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性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一是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探索活动之中,与学生相互交流,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使学生视你为朋友。二是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敢说、敢问,不经意的参入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性的去学习。
(2)教学空间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
(3)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把学生质疑、思考的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就是学生的潜能发挥的过程。潜能的发挥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进而逐渐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4)突出地理课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围绕着教学重点或共同的疑难问题,开展多层次的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的模式。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思维显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5)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感和动感,增强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面对众多信息,准确判定、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6)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教学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时我利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在明确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因,进而从水土流失产生的动力条件、地形条件、地表土质及植被状况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再针对成因制定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态措施。
4 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1)教师的作用。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都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对那些理性较强、学生理解上有较大难度的知识,还是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该讲的一定要讲,并且要讲透。
(2)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精讲,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3)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宽阔的知识面,能灵活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如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确定活动的方式等。
总之,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教师不但要研究如何传授给学生地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