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拔针揭除胶布时的手法问题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静脉输液拔针揭除胶布时保持针体稳定的手法。持握头皮针软管,防止输液管对针体的牵拉;捏或托按法,防止针体的移位及转动。此手法对拔针时保持针体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拔针针体稳定手法
  静脉输液是现代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护理人员来讲是主要技术操作之一。查阅诸多文献资料,护理同仁对输液整个过程的研究报道,包括准备、进针、拔针、按压等等,不断有新的见解、创新。但鲜有对揭除胶布手法的报道。在工作中,同事们对此也有不同的手法,教科书、传统教学中也没有对此过程的具体讲解。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随着固定胶布的祛除,易发生针柄、针座的移位转动,从而带动针体移动;按压针柄时力度不易掌控,过轻针柄会随着揭起的胶布发生转动,过重则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甚至会出现针头在患者体内上翘顶起血管及皮肤的现象。这些都能引起患者的紧张、惧怕心理,甚至对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总结多年来的操作经验,将每步细化操作,确保针头在拔针过程中的稳定,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使输液的最后一个步骤顺利完成。自运用以来,避免了以前拔针时出现的针体移动现象及按压针柄时力度不易控制的问题。
  固定法都是传统的3条胶布法,即3条胶布分别固定头皮针软管、固定针柄、覆盖针眼。其中第3条覆盖针眼的胶布一般不需揭除,在这里只说前两条胶布的揭除手法。现将手法和优点介绍如下。
  揭除胶布的手法和优点,见表1。
  说明:第1种手法适用于输液部位情况良好,针座、针柄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固定牢固者。第2种手法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针座和针柄固定相对不牢,容易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如注射部位在关节附近,靠近肢体周边,固定就相对不牢;年老者皮肤松弛,过度消瘦者皮下脂肪少,对针体的固定作用差;因需要已将针尾垫高者等情况时,造成针座及针柄与皮肤不能紧密接触,固定胶布祛除后极易发生针体移动现象。
  通过上述手法的应用,对拔针时保持针体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能避免拔针时针体移动的现象,减少患者的担忧;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便于掌握按压针柄的力度,减少了工作时的焦虑,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其他文献
针对浅海试油对试油周期要求严格的具体情况,研究出一套适合浅海浅层不易出砂地层的“射孔-排液-压力计测试”三联作工艺技术,该工艺采用一趟管柱即可完成射孔、排液、测试三道
P-T封隔器由于其操作简便、密封可靠等优点,在许多气井的验窜找漏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根据榆16井、陕240井、榆45-15井、榆44-4井、乐1井等井的验窜找漏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
目的: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观察其与单纯植骨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先通过改良的watson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较粗分支,再将股骨头死骨清除干净后,可在大小转子间取
采用高温高压井测试技术,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减少施工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同时,根据井况的不同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测试管柱组合是提高高温高压井现场测试
桩斜139块稠油油藏各小层原油粘度差异较大,采取数值模拟技术,对Ng 上 71、Ng 上 63等小层的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和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论证,确定了适合该区块的开发方式.
利用随钻测试与压力恢复资料,分析了NT1井所在断块的含油气情况.测试结果证明,该区地层渗透性好、存在非均质外边界,但存在气顶和底水.边界反映、地层压力快速下降及生产气油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收治"破伤风"患者1例,男,53岁.因
目的建立小鼠背部开窗模型,在直视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血管抑素(AS)和内皮抑素(ES)对肿瘤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C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