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01-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学习。以下结合实际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累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教师要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例如:在教学“乘法意义”时,出示这样一道题:“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其中有一算式为3+3+3+2,练习时,有的同学改写成3×3+2或3×4-1,还有2×4+3,我表扬了这几个同学的大胆创新。不料有个学生大声说道:“老师不应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好好看题目要求。”其中一个受表扬的学生马上承认到:“题目是让我们改写成乘法算式,我们写的是乘法算式和加法、減法混合算式就不对了。”另一个学生说:“要是把书上的‘改写成乘法算式’换成‘改写成简单算式’就好了。”这一矛盾冲突使我非常高兴,立即展开讨论,创新性地,把一题改写成两个要求不同的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为他们一丝不苟的研讨热情,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感到自豪。
  二、善于引导,挖掘学生认知潜能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其主动完成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的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不足时,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准备题,把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挖掘出来,使模糊认知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有利的条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型的特征时,教师一般都让学生操作的同时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观察,但为什么要从这两方面观察,学生并不知道结果,整个操作过程都是被动的。其实从边和角的特点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是由一定经验的,可以让学生用三组不同的小棒摆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图形的形状为什么不同?由此把学生模糊认识明朗化,得出这类图形的形状是由边和角这两个因素决定的。此时教师提出要从边和角这两个因素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则后面的探究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了。这样概括化的知识的认识,不仅对本课的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把学生对这一类图形空间形式的认识挖掘出来,使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鼓励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较好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对统计知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在绘制“最喜欢的小动物”统计图时,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统计知识去涂写,(用一个格子代表1)但由于喜欢小动物的人数比较多,学生涂格子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而且格子还不够用,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一个格子代表1,要涂这么多格,如果全班有40人喜欢小兔,难道你还要涂40个格子吗?那要用多长时间呀?有没有更好、更快的办法呢?小组讨论一下。”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方法:“一个格子可以代表10,也可以代表2或者是3”,这节课的难点也解决了。
  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己要勇于创新,大胆摸索,不断尝试,培养出一批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必须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对新课程实践进行反思,并从教育反馈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在临床的治疗状况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发病实际情况,将60例ICU临床治疗的ARDS患者分成两组,肺内源性组(30例)、肺外源性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