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煤炭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已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制约。
  2006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并批准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
  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煤炭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日,本刊与山西省经委、煤炭工业局、安全生产监管局和环保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2006年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山西)高峰论坛”。
  参会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珍爱资源、科学发展”进行广泛探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根本之策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之浚
  我们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要达到五个目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主创新,经济优势,社会和谐。实现这么一个可持续战略,要求我们各行业要有三个转变: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三是转变文化思维意识,并以此推动社会经济走上科学发展之道。这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产业经济的发展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传统产业阶段,特点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污染;二是末端质疑阶段,就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生产消费都不管,最后质疑结果;三是循环经济阶段,它是全过程治理,像矿产资源,过去光挖煤,其他矿产就当废料扔了,现在要全利用起来,全面开采。
  在循环经济领域里没有“废”字。因此,我们要改变煤炭生产流程,现在是对矿山进行循环经济思考的时候了。要求我们适当减量,再使用,尽量资源化,没有废料。实行循环经济的重点应该是煤炭、冶金、化工三个行业。而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有这个条件,而且潜力很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滕藤
  
  我国在长期煤价偏低的历史过程中,采取了“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错误指导方针,矿区人民以自己艰辛的劳动保证国家煤炭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同时,并未能改变群众自身“越挖越穷”的局面。
  煤价放开以后,在地方利益和矿主私利的驱使下,依然对矿产资源和矿区人民采用原始积累的方法,剥削矿工,甚至不能保证其安全作业,导致矿难累累,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相径庭。结果是富了少数人,却苦了矿工与矿区人民。我国煤炭工业必须要走出一条现代化、集约化、节省资源和保护生态的新路。
  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以煤炭为依托的生态工业园区将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矿区的发展,不能总是两眼只看到煤,两手只顾抓煤,必须眼界开阔,走一条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实现循环经济。逐步建立煤电结合、煤与重化工结合、煤与建材工业结合等最能发挥生态工业园区优势的产业群。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董继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提倡“有水快流”,主張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在这一思想方针的指导下,山西的煤炭产量上去了,但资源环境破坏了,山西比较和谐的产业结构破坏了,变成了单一产业。
  官僚审批体制使山西的经济利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资源的无偿使用、市场价格的颠倒,让煤老板暴富,GDP上升,但是煤矿所在地方的老百姓依然贫穷。
  煤矿是一个外生成本非常高的产品,它的社会成本很高,如造成了地表的塌陷、地下水的流失等等,我们山西采一吨煤,破坏地表2.48吨水,破坏6.6吨的资源,破坏生态资源价值66.1元——这些损失,作为外在成本,在煤炭价格中却没有体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总共产了70多亿吨的煤,按一吨破坏地下水资源2.48吨来计算,共有一百多亿吨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而山西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贫乏的省份之一。此外,由于挖煤,造成了294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发生地质灾害,地表塌陷,所挖一吨煤卖出300块钱的价格,远远补偿不了它由于造成的生态自然资源的损害。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曹代勇
  
  由于我国煤田基础地质工作滞后,地质勘探程度严重不足,随着煤炭开发强度的加大,煤炭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煤炭安全供应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保障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有关方面应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煤炭资源勘探,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储量;深化东部科技找煤工作,确保煤炭产量的稳定和适度提高;提高中西部聚煤盆地地质研究和资源评价程度,突出中西部地区找水和生态环境研究,为煤炭资源开发战略西进创造条件。
  加强煤炭资源洁净化应用基础研究,为优化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资源合理利用、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加快煤炭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系统评价,查明煤炭资源现状;开展新一轮煤炭资源预测工作,全面掌握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对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前景做出科学评价,为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提供资源依据。同时,加强探矿权管理,建立合理有序的煤炭资源勘查体系。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刻不容缓山西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洪发科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以产业转型为突破口,加快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
  一是产业延伸。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煤炭高关联度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群,增加附加值和延长服务期。如重点建设一批大型坑口电厂、煤矸石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向全国提供清洁型能源,同时,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等。
  二是产业替代。鼓励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扩大新型产业规模,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新兴产业,逐步建立起基本上不依赖煤炭资源的全新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重点推进资源型城市钢铁联合企业,调整钢种结构,发展国家鼓励的优质、新型钢材品种等等。
  
  山西省晋城市市长夏振贵
  
  提高煤炭产业素质,保持、提升煤炭产业的优势,也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策。
  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煤炭产业实施了“关小、改中、建大”战略,骨干矿井煤炭产量占到全市总产量的50%以上。根据资源赋存现状,通过兼并、联营、参股、控股、收购等整合形式,扩大单井生产规模,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大力推进了采煤方法改革,全市所有煤矿全部实现了壁式开采,使采区回采率达到了50%以上;大力推进了运输和筛分系统改造,多数煤矿建成了皮带运输系统,完善了多级筛分系统;大力推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煤矿技术装备水平。
  以治理瓦斯为重点,努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特别是全市煤矿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市、县、乡、矿四级联网监管,发挥了安全监管的“千里眼”、防止瓦斯事故的“守门员”和事故查处的“黑匣子”作用。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为有效治理瓦斯危害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科技情报中心主任武雪芳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我国的煤炭城市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依靠科技创新,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大力发展以高效脱硫、除尘、脱硝产业为代表的环保产业。
  以山西省为例,2005年火电、焦炭、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行业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7.05%、95.04%、96.89%、83.16%,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山西省应针对上述六大行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高效脱硫、除尘、脱硝技术为代表的环保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推广,从而实现煤炭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发展洁净煤技术,让煤炭与环境友好相处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物流分会常务副会长王友昌
  根据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立足于可靠的煤炭资源,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转化传统煤炭为洁净的液体燃料,同时开发利用煤层气,加速产业化进程,以弥补石油供应不足,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最现实、最可靠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从世界范围内看,能源转换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开发利用煤层气,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不仅可以减少煤矿开采的灾害,还可以减少甲烷向大气排放造成的污染,而且可以补充和接替常规天然气的能源矿种,从而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出发,去思考我国的能源环境战略,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推进煤层气、二甲醚等能源转换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恒远
  
  在煤炭生产领域内,保护环境的关键是清洁生产,而实现煤炭清洁生产的关键是大力推行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开发、加工、利用过程中,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从而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的一系列新技术组成的体系。
  发展洁净煤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只是“减少”而没有“消除”污染,污染根源并未根本解决。在一定意义上说,只要是“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新技术都可以看成是“洁净”的。从煤中消除一切污染物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它将在解决煤炭燃料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肮脏”的能源转变成“洁净”的能源,不可持续的能源转向了可持续的能源;另一方面,全球性环境污染的根源并未根本消除,几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也不会因利用洁净煤技术而得到根本解决,但是它是目前能够缓解开发能源与环境污染的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机制、体制、制度建设仍需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丁宁宁
  由于1998年煤炭部的撤消,煤炭的资源普查、清查,以及科研技术的投入和推广都没人管了,煤炭生产企业对此也没有兴趣。于是,煤炭的科研开发投入便一落千丈。
  环保产业、技术开发本来都是应由政府支持的,这些事即使在国外也是靠政府主导的,如果没有政府的“埋单”,环保产业、技术开发根本不可能获得发展,结果都是空话。
  现在煤矿安全事故很多,有安全问题、技术问题等,这些问题大都要靠体制、机制、制度来解决。如煤炭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一个是交叉审查制度,即地区之间相互检查,避免营私舞弊;另一个是中央垂直管理。没有这些制度上的改革,光靠美好愿望解决不了资源有效利用的,更解决不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
  我们有最完整的劳动法规,有最先进的环保法规,却依然解决不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执行不力,有法不依。我们需要考虑煤炭工业的體系变化,对煤炭工业有一个长远规划,要想发展模式可持续,就需要考虑生产安全、技术替代、环境保护等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
  
  目前,全国能源供需形势基本上趋于平衡。由于前几年煤炭产业投资增加速度过快,而且随着建立13个大的煤炭基地,即使是在淘汰小煤窑的趋势下,现在的煤炭生产都是一个高速扩张阶段。现在在建煤炭的生产能力达到将近8亿吨,加上核定的22亿吨左右,将近30亿吨了,如果再加上现有煤炭生产能力,将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因此,今后两三年内,有可能出现煤炭产能过剩。但从供求来看,供应能力增加同“十五”期间提出的调整能源结构目标相差甚远,能源扩张基本依靠煤炭生产扩张来支撑。实际上能源发展调整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煤炭能源比例不但没有下降,实际上有可能上升。
  中央把转变增长方式,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提出“一抓三促进”,通过抓“节能减排”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我们增长质量的提高,这是一个重大政治决策和战略性决策。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日益成为城市的发展趋势,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也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为了引导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向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
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城市人口的测算包含了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而这些外来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但是这些农民工并不都是真正的城市化人口,绝大多数即使希望在
赤水河大峡谷地区位于川滇黔交界处,是以全国著名峡谷景观——“鸡鸣三省大峡谷”为主体的区域,是四川南下、云贵北上的交通枢纽地带,也是川滇黔三省交流的重要节点。研究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兵团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益综合评价,对于兵团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农垦经济
本文以北京城八区的城市森林为研究主线,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多年(1990,1994,1997,2001,2005年)的城市Landsat TM/ETM+,ASTER以及QuickBird遥感影像数据作为研究基础资
近日,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武汉市政治学会、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武汉社科界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武汉地区社科界
利用已有的黄河下游水文观测和断面测量资料,在三个方向上分析了泥沙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出纵向泥沙通量在下游的变化规律及时问序列特征。发现泥沙通量有明显的减小趋势,且存
学位
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当西安市十佳杰出青年出现在掌声和鲜花中时 ,记者的镜头纷纷对准了那些时代的骄子。然而 ,对着镜头他的回答却是 :“脚印再辉煌那也是过去的 ,要紧
由于气溶胶来源的广泛性、气溶胶生命周期的短暂性,导致气溶胶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高变异性。陆地地表的异质性、非朗伯性及高反射特性,更是增加了陆地地表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定量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宗教养老作为宗教机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有效形式,也是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随着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