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氧合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预测预后的价值,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5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呼
【机 构】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市,40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氧合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预测预后的价值,为临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5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8例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追踪入院28天内生存情况,并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65例和存活组63例.检测患者入院24小时、72小时、7天的氧合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收集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氧合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氧合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联合氧合指数和APTT诊断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氧合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P<0.05,死亡组入院24小时、入院72小时、入院7天氧合指数指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入院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25分、入院24小时氧合指数<132.52mmHg、入院24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6.35秒是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24小时氧合指数、APTT、联合诊断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34、0.646、0.878,灵敏度为70.77%、66.15%、89.23%,特异度为79.37%、76.19%、90.48%.结论 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氧合指数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研究公路工程中的软基处理技术,在分析软基基本特点及施工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对软基常采用的几种处理技术,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强夯法对软基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置后的路基沉降量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强夯法施工后的软基密实度和稳固性均得到显著提升,处理效果十分显著。
主要对冻土特殊路基处理中强夯置换法应用进行研究.介绍了施工中的冻土特殊路基加固深度的确定方法,阐述了施工参数计算要点,包括选择最佳夯击能、确定夯击次数、确定夯击遍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抗滑桩施工技术原理,大致总结了抗滑桩形成原理及作用基准;经过实地勘察得到该公路滑坡成因;制定具体的抗滑桩施工工艺,包括测量放样、桩孔开挖、钢筋笼安装以及混凝土浇灌等,选取适当的试验路段采用钻芯取样方式检测施工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滑桩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路基滑坡问题,为同类路基滑坡处理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探究影响新型水性环氧沥青防水黏结层在桥面应用效果的因素,包括施工前桥面的处理工艺、喷洒温度、打底料、洒布量和上层沥青混合料的铺装温度等,旨在进一步规范防水黏结层的施工工艺,提高防水黏结层质量,保证水泥混凝土桥梁的使用寿命。
公路线形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与地形地势的走向,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环境生态的改善。基于此,阐述公路路线设计的主要内容,对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探讨了公路路线设计要点,旨在最大限度提高公路线形设计的合理性。
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程施工中SMA技术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了SMA-13原材料设计要求和SMA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实践可知,通过SMA技术的应用,路面工程的承载力、耐久性均达到施工要求,供同类工程参考。
结合公路工程实例,提出工程路基填筑施工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出符合相关规范的基本施工参数指标,并进行了公路路基风积沙填筑施工工艺的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风积沙材料与土体相比天然含水量较低,且其沙颗粒中99%以上为粒径0.075~0.5mm的细砂,表面活性低,松散且无黏聚性和可塑性,还具有较大的非亲水性;但风积沙颗粒遇水后可以保持原骨架结构性质,具有较好的水稳性,通过振动压实能使其细砂颗粒重新排列,得到较大的压实度,且其沉降变形小,不产生徐变,经压实处理后稳定性及强度均较好,表明风积沙材料作
介绍了软土地基可采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泡沫轻质土、换填及强夯法等关键处理技术,提出CFG桩和泡沫轻质土处理技术的施工工艺及具体施工流程,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供同类工程参考。
为研究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结合实际工程,首先介绍了冷再生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原理,相较于其他养护技术,冷再生施工技术可二次利用旧路材料,降低施工成本;重点研究了冷再生技术施工工艺,结合试验路段再生基层施工质量和承载性能的检测结果,证实了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