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压力感知量表和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的压力知觉、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状况与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学生的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现负相关;②自我效能感在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会调节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效应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大学生
1 引言
生活满意度作为重要的综合心理指标,反映了人们对当前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自我满足程度 [1]。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其中压力知觉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实证研究表明,压力知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谢阳熙,范小庆,2014)[2]。所谓压力知觉,是个人运用自己的认知评估体系对威胁性环境的心理反应(杨延忠,黄汉腾,2003)[3]。面对压力事件,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也会降低,但影响过程及机制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中介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究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的路径。研究表明,压力与自我效能感高度相关(韩琴,张晨怡,2020)[4]。而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会影响自我效能(Albert Bandura,1995)[5]。实证研究表明,压力知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陶琪,2007)[6]。同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地预测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Giovanni,Maria,2007)[7],随着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生活满意度也会而相应提高。因此,压力知觉很可能会通过降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降低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作用。
通过探索压力知觉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一作用途径,但是也存在其他变量可能会调节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the buffering model)认为在应激条件或压力情境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时,社会支持会起到缓冲作用(Cohen & Wills,1985)[8],此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缓冲作用,由于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的相互作用,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假设3:社会支持调节了压力知觉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受压力知觉影响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该中介过程中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为干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指导。
2 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江苏某高校的在校学生采取随意抽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13份,有效回收问卷201份,回收率为94.37%。其中男生76人(37.8%),女生125人(62.1%);大一19人(9.4%),大二34人(16.8%),大三111人(55.2%),大四37人(18.4%)。
2.2工具
压力知觉测量采用经Cohen,Kamarck和Mermelstein(1983)编制[9]、杨廷忠和黄汉腾(2003)修订的CPSS[10],自我效能感量测量采用经张建新和Schwarzer(1995)年编制[11]、王才康(2001)修订的GSES[12],生活满意度测量采用郑雪等人修订的SWLS[13][14],社会支持测量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1994)[15]。以上量表均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3研究过程
本研究基于压力知觉理论、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和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提出了三个假设。然后选取了213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剔除无效数据之后,最终得到201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26.0对数据中的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并通过possess插件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3.结果
3.1描述性统计
由表 1可知,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总平均分大于3分,表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处于中上水平,感觉到较多的压力;生活满意度总平均分小于3.5分,表明被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处于少许满意;自我效能感的总体平均分高于3分,表明大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压力知觉与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3.2社会支持调节作用分析
3.2.1提出假设
引言部分提出的假设如图 1所示。
3.2.2调节作用分析
由表 1可以看出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里首先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
首先,参考使用Hayes制作的SPSS宏中的Model4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即对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B=-0.30,t=2.65,p<0.01),且當放入中介变量后,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显著(B=-0.36,t=2.01,p<0.05)。压力知觉对自我效能感的负向预测作用也较为显著(B=-0.43,t=3.41,p<0.01),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也显著(B=0.32,t=2.23,p<0.05)。此外,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见表2),表明压力知觉不仅能够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而且能够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预测生活满意度。该直接效应(-0.31)和中介效应(-0.11)分别占总效应(0.43)的74.08%、25.92%。 其次,采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8(Model8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及直接路径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一致)。结果(见表2、表3)表明,将社会支持放入模型后,压力知觉与社会支持的乘积项对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均显著(生活满意度:B=-0.19,t=-3.07,p<0.01;社會支持:B=-0.3005,t=2.57,p<0.01),说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仅能够预测压力知觉降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而且能够调节压力知觉对自我效能感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简单斜率分析。由图2可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simple slope=-0.71;而对于社会支持水平较高(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虽然也会对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预测作用,但其预测作用较小,simple slope=-0.11,表明随着个体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由图3可以看出,对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对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simple slope= -0.21;而对于社会支持水平较高(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虽然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负向预测作用,但其预测作用较小,simple slope=-0.0081,表明随着个体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压力知觉对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
4 讨论
4.1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压力知觉、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由表1可知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呈现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呈现负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6]。经由表4的中介模型检验可知,压力知觉不仅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同时也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影响生活满意度。即压力本身会使得大学生感到紧张和失控,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大学生主观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而自我效能感作为自信的一种反映,也受到压力知觉的影响。在压力知觉过大时,大学生会把一定程度的压力归结于自身能力,从而作用于自我效能感,减少大学生的自信程度,继而影响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因此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不仅要想办法适当减轻大学生的压力,降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塑造,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4.2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还运用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探讨了社会支持是否会调节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效应及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前半段)。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路径都具有调节效应。首先,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逐渐减弱。相较于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前半路径中压力知觉通过自我效能感作用于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效应更弱,但依旧也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5 结论
(1)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2)自我效能在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起中介作用;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效应及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前半段)均会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
参考文献
[1]Neal K.Stressful Even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Elderly Men and Women[J].Journal of Gerontology(2):2.
[2]谢阳熙,范小庆.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5):697-699.
[3]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0-764.
[4]韩琴,张晨怡.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日常性学业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2):270-273.
[5]Albert Bandura.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6]陶琪.大学生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7]Giovanni Maria Vecchio,Maria Gerbino,Concetta Pastorelli,Giannetta Del Bove,Gian Vittorio Caprara.Multi-faceted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late adolescenc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7),pp.1807-1818.
[8]S,Cohen,T A,Wills.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57.
[9]S,Cohen,T,Kamarck,R,Mermelstein.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3,24(4):385-96.
[10]S,Cohen,T,Kamarck,R,Mermelstein.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3,24(4):385-96.
[11]Zhang J X,Schwarzer R .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 PSYCHOLOGIA,1995,38(3):174-181.
[1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1):37-40.
[13]邱林,郑雪.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判断的文化差异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1):68-73.
[14]Diener,E and Suh,E M,(Eds.).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Cambridge,MA:MIT Press. 2000:87 - 112.
[15]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04(002):98-100.
[16]刘静霞,王闯.高职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韧性的中介作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6,17(1):49-52. DOI:10.3969/j.issn.1671-6493.2016.01.009.
作者简介:
李洁茹,王彦达,孙博乔,单位:江南大学,籍贯:河南开封,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大学生
1 引言
生活满意度作为重要的综合心理指标,反映了人们对当前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自我满足程度 [1]。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其中压力知觉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实证研究表明,压力知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谢阳熙,范小庆,2014)[2]。所谓压力知觉,是个人运用自己的认知评估体系对威胁性环境的心理反应(杨延忠,黄汉腾,2003)[3]。面对压力事件,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也会降低,但影响过程及机制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中介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究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的路径。研究表明,压力与自我效能感高度相关(韩琴,张晨怡,2020)[4]。而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会影响自我效能(Albert Bandura,1995)[5]。实证研究表明,压力知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陶琪,2007)[6]。同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地预测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Giovanni,Maria,2007)[7],随着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生活满意度也会而相应提高。因此,压力知觉很可能会通过降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降低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作用。
通过探索压力知觉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一作用途径,但是也存在其他变量可能会调节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the buffering model)认为在应激条件或压力情境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时,社会支持会起到缓冲作用(Cohen & Wills,1985)[8],此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缓冲作用,由于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的相互作用,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假设3:社会支持调节了压力知觉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受压力知觉影响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该中介过程中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为干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指导。
2 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江苏某高校的在校学生采取随意抽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13份,有效回收问卷201份,回收率为94.37%。其中男生76人(37.8%),女生125人(62.1%);大一19人(9.4%),大二34人(16.8%),大三111人(55.2%),大四37人(18.4%)。
2.2工具
压力知觉测量采用经Cohen,Kamarck和Mermelstein(1983)编制[9]、杨廷忠和黄汉腾(2003)修订的CPSS[10],自我效能感量测量采用经张建新和Schwarzer(1995)年编制[11]、王才康(2001)修订的GSES[12],生活满意度测量采用郑雪等人修订的SWLS[13][14],社会支持测量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1994)[15]。以上量表均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3研究过程
本研究基于压力知觉理论、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和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提出了三个假设。然后选取了213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剔除无效数据之后,最终得到201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26.0对数据中的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并通过possess插件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3.结果
3.1描述性统计
由表 1可知,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总平均分大于3分,表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处于中上水平,感觉到较多的压力;生活满意度总平均分小于3.5分,表明被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处于少许满意;自我效能感的总体平均分高于3分,表明大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压力知觉与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3.2社会支持调节作用分析
3.2.1提出假设
引言部分提出的假设如图 1所示。
3.2.2调节作用分析
由表 1可以看出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里首先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
首先,参考使用Hayes制作的SPSS宏中的Model4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即对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B=-0.30,t=2.65,p<0.01),且當放入中介变量后,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显著(B=-0.36,t=2.01,p<0.05)。压力知觉对自我效能感的负向预测作用也较为显著(B=-0.43,t=3.41,p<0.01),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也显著(B=0.32,t=2.23,p<0.05)。此外,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见表2),表明压力知觉不仅能够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而且能够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预测生活满意度。该直接效应(-0.31)和中介效应(-0.11)分别占总效应(0.43)的74.08%、25.92%。 其次,采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8(Model8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及直接路径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一致)。结果(见表2、表3)表明,将社会支持放入模型后,压力知觉与社会支持的乘积项对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均显著(生活满意度:B=-0.19,t=-3.07,p<0.01;社會支持:B=-0.3005,t=2.57,p<0.01),说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仅能够预测压力知觉降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而且能够调节压力知觉对自我效能感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简单斜率分析。由图2可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simple slope=-0.71;而对于社会支持水平较高(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虽然也会对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预测作用,但其预测作用较小,simple slope=-0.11,表明随着个体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由图3可以看出,对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对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simple slope= -0.21;而对于社会支持水平较高(M+1SD)的被试,压力知觉虽然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负向预测作用,但其预测作用较小,simple slope=-0.0081,表明随着个体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压力知觉对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呈逐渐降低趋势。
4 讨论
4.1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压力知觉、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由表1可知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呈现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呈现负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6]。经由表4的中介模型检验可知,压力知觉不仅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同时也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影响生活满意度。即压力本身会使得大学生感到紧张和失控,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大学生主观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而自我效能感作为自信的一种反映,也受到压力知觉的影响。在压力知觉过大时,大学生会把一定程度的压力归结于自身能力,从而作用于自我效能感,减少大学生的自信程度,继而影响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因此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不仅要想办法适当减轻大学生的压力,降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塑造,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4.2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还运用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探讨了社会支持是否会调节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效应及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前半段)。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路径都具有调节效应。首先,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逐渐减弱。相较于这一中介过程的直接路径,前半路径中压力知觉通过自我效能感作用于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效应更弱,但依旧也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5 结论
(1)大学生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2)自我效能在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起中介作用;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效应及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前半段)均会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
参考文献
[1]Neal K.Stressful Even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Elderly Men and Women[J].Journal of Gerontology(2):2.
[2]谢阳熙,范小庆.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5):697-699.
[3]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0-764.
[4]韩琴,张晨怡.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日常性学业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2):270-273.
[5]Albert Bandura.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6]陶琪.大学生压力源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7]Giovanni Maria Vecchio,Maria Gerbino,Concetta Pastorelli,Giannetta Del Bove,Gian Vittorio Caprara.Multi-faceted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late adolescenc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7),pp.1807-1818.
[8]S,Cohen,T A,Wills.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57.
[9]S,Cohen,T,Kamarck,R,Mermelstein.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3,24(4):385-96.
[10]S,Cohen,T,Kamarck,R,Mermelstein.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3,24(4):385-96.
[11]Zhang J X,Schwarzer R .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 PSYCHOLOGIA,1995,38(3):174-181.
[1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1):37-40.
[13]邱林,郑雪.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判断的文化差异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1):68-73.
[14]Diener,E and Suh,E M,(Eds.).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Cambridge,MA:MIT Press. 2000:87 - 112.
[15]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04(002):98-100.
[16]刘静霞,王闯.高职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韧性的中介作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6,17(1):49-52. DOI:10.3969/j.issn.1671-6493.2016.01.009.
作者简介:
李洁茹,王彦达,孙博乔,单位:江南大学,籍贯:河南开封,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