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都在为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相处融洽和安定有序等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但“扶老人险”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的出现,恰恰反映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诚信的缺失,责任感的匮乏等等。本文通过提出“扶老人险”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能给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行动添砖加瓦。
【关键词】“扶老人险” 和谐社会 问题 对策
在习近平国家主席指导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是中国全社会的梦,经济中高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更新完善,社会和谐且健康发展。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往往总是会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度越来越低,责任感不强等等,催生了例如“扶老人险”这种商业保险的产生。
一、“扶老人险”简介
“扶老人险”是由“支付宝”于2015年10月推出的,投保人一年只需缴纳3元保费,便可获得相关法律咨询服务,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扶老人反被敲诈时通过诉讼从而获得最高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这种商业险种上线仅4日就已成交5万笔,而“90后”参保人占总参保人的57%。这一数据也充分说明了其被认可的程度。按照支付宝方面的说法,推出“扶老人险”,一方面是为乐于助人的用户提供相应保障、必要的法律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弘扬社会中的正能量,守护大家心中的善意。
“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也是煞费苦心,它开启了以商业途径解决道德痛点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众对扶老人问题的犹豫和担心,让乐于扶老却害怕被讹诈的好心人吃下“定心丸”,也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得到应有的帮助。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扶老人险的推出和热卖也是会有利弊存在,保护和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二、“扶老人险”影射的构建和谐社会中遇到的问题
(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潜伏
2006年南京彭宇案开始吸引众人眼球之后,扶老人被讹事件便接二连三地发生,这些事件有一个共性:由救人者沦落为肇事者,搭上大笔治疗赔偿费用,并遭受舆论的谴责。于是老人倒地,“不是不愿扶,而是不敢扶”,便成了当下人们普遍的心态。一起起这类案件的发生最终指向的一个罪魁祸首便是信任大危机,正是之前出现的事件潜移默化地让人觉得:我扶了老人,便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尊老”、“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持续发扬光大。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难以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加以规制,只能通过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引导使得传统美德根植于内心,美德的实行只能取决于自愿,然后通过所作所为进行发扬和传承。然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近年來逐渐吞噬着“尊老、互助”的传统美德,加上之前扶老人反被讹事件的不良影响,更加剧了公众的助老恐慌。而“扶老人险”对帮扶者来说,“3元”的保险费也许可以赔偿行善反被讹诈的法律诉讼费,赔不来的却是他们被欺骗被愚弄的挫败感,钱财保住了,受伤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却千疮百孔难以修复。对倒地者来说,如果每个人在遇到此类事件时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得失,而错过了他们被救助的时间,又会有多少老人因此而失去生命?
(二)法律对肇事者或讹人者处罚力度较小
在“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个备受讨论的话题中,许多网民表示:扶是必须要扶的,但是需要拍照等方式保留好证据。可以看出,本身这种扶老人的美德行为已经穿上了一层预防外衣。在某高校的课堂上当老师询问学生:“若是你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遇到老人摔倒,若身边一个路人也没有,手机也没电了,又处在监控死角,你扶还是不扶?”有学生表示会不扶,因为害怕被讹诈甚至之后被放到网上让一些不明事理的网友唾骂和道德指责会使自己身陷囹圄,没有监控根本搜集不到证据证明自己无罪,虽然自己会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但是还是有人选择不扶。根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之前的149起扶老人纠纷中,近几年警方查明的真相率大于90%。但是其中一半是被扶者“反咬一口”变身讹人者,两成以上的肇事者却冒充好人的,引人注意的是,处罚率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也令许多人感到惊讶,可以看出,在目前社会主义的法律建构下,不管是“讹人者”还是冒充好人的“肇事者”都不会受到法律所规定的惩罚,而在此类事件中无辜善良的一方还要受到付出金钱和时间、精神上的消耗。以往在法律上对于老人诬陷的违法成本比较低,这种类似破窗效应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讹人也不犯法”的投机心理,从而导致扶人成本过高,讹诈成本过低从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且功能弱
有被撞老人表示,如果自己被撞伤了,自己找不到肇事者赔偿,不讹人的话自己根本没有就医的钱,甚至想到因为这样而就医有可能会让自己倾家荡产,没有了经济来源从而铤而走险,违背自己的良心。这就给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敲响警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狂潮下,很多地方还是未能达到“老有所依”和“老有所医”美好情境,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面对没有“医保”和高昂的住院费,面对没有养老保险的保障,勞动者自己在年老时不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解除不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很多老人束手无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难免滋生讹人的行为。有一个案例显示,在沈阳,一老人摔倒之后,面对围观者大喊“我有劳保,我不讹人!”不正是表现了所有老人期待“老有所医”的呐喊吗?现如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村老人缺乏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意识,导致他们在应对年老或疾病时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老远,没有社会保障进行生活的基本补给,所以在对于自己人身遭受伤害时,动歪脑筋伤害救助自己的好心人。
在社会中,尽管“扶老人险”在某种意义上能唤醒人们内心善良的本质,能加速中华敬老恤幼道德的回归,但是,毕竟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约束,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如何从社会和法律制度上使人人都能拥有感恩之情,伸出援助之手,放下疑虑之心,让真诚、善良和美德之花在华夏大地灿然绽放,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扶老人险” 和谐社会 问题 对策
在习近平国家主席指导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是中国全社会的梦,经济中高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更新完善,社会和谐且健康发展。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往往总是会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度越来越低,责任感不强等等,催生了例如“扶老人险”这种商业保险的产生。
一、“扶老人险”简介
“扶老人险”是由“支付宝”于2015年10月推出的,投保人一年只需缴纳3元保费,便可获得相关法律咨询服务,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扶老人反被敲诈时通过诉讼从而获得最高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这种商业险种上线仅4日就已成交5万笔,而“90后”参保人占总参保人的57%。这一数据也充分说明了其被认可的程度。按照支付宝方面的说法,推出“扶老人险”,一方面是为乐于助人的用户提供相应保障、必要的法律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弘扬社会中的正能量,守护大家心中的善意。
“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也是煞费苦心,它开启了以商业途径解决道德痛点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众对扶老人问题的犹豫和担心,让乐于扶老却害怕被讹诈的好心人吃下“定心丸”,也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得到应有的帮助。但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扶老人险的推出和热卖也是会有利弊存在,保护和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二、“扶老人险”影射的构建和谐社会中遇到的问题
(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潜伏
2006年南京彭宇案开始吸引众人眼球之后,扶老人被讹事件便接二连三地发生,这些事件有一个共性:由救人者沦落为肇事者,搭上大笔治疗赔偿费用,并遭受舆论的谴责。于是老人倒地,“不是不愿扶,而是不敢扶”,便成了当下人们普遍的心态。一起起这类案件的发生最终指向的一个罪魁祸首便是信任大危机,正是之前出现的事件潜移默化地让人觉得:我扶了老人,便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尊老”、“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持续发扬光大。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难以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加以规制,只能通过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引导使得传统美德根植于内心,美德的实行只能取决于自愿,然后通过所作所为进行发扬和传承。然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近年來逐渐吞噬着“尊老、互助”的传统美德,加上之前扶老人反被讹事件的不良影响,更加剧了公众的助老恐慌。而“扶老人险”对帮扶者来说,“3元”的保险费也许可以赔偿行善反被讹诈的法律诉讼费,赔不来的却是他们被欺骗被愚弄的挫败感,钱财保住了,受伤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却千疮百孔难以修复。对倒地者来说,如果每个人在遇到此类事件时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得失,而错过了他们被救助的时间,又会有多少老人因此而失去生命?
(二)法律对肇事者或讹人者处罚力度较小
在“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个备受讨论的话题中,许多网民表示:扶是必须要扶的,但是需要拍照等方式保留好证据。可以看出,本身这种扶老人的美德行为已经穿上了一层预防外衣。在某高校的课堂上当老师询问学生:“若是你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遇到老人摔倒,若身边一个路人也没有,手机也没电了,又处在监控死角,你扶还是不扶?”有学生表示会不扶,因为害怕被讹诈甚至之后被放到网上让一些不明事理的网友唾骂和道德指责会使自己身陷囹圄,没有监控根本搜集不到证据证明自己无罪,虽然自己会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但是还是有人选择不扶。根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之前的149起扶老人纠纷中,近几年警方查明的真相率大于90%。但是其中一半是被扶者“反咬一口”变身讹人者,两成以上的肇事者却冒充好人的,引人注意的是,处罚率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也令许多人感到惊讶,可以看出,在目前社会主义的法律建构下,不管是“讹人者”还是冒充好人的“肇事者”都不会受到法律所规定的惩罚,而在此类事件中无辜善良的一方还要受到付出金钱和时间、精神上的消耗。以往在法律上对于老人诬陷的违法成本比较低,这种类似破窗效应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讹人也不犯法”的投机心理,从而导致扶人成本过高,讹诈成本过低从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且功能弱
有被撞老人表示,如果自己被撞伤了,自己找不到肇事者赔偿,不讹人的话自己根本没有就医的钱,甚至想到因为这样而就医有可能会让自己倾家荡产,没有了经济来源从而铤而走险,违背自己的良心。这就给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敲响警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狂潮下,很多地方还是未能达到“老有所依”和“老有所医”美好情境,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面对没有“医保”和高昂的住院费,面对没有养老保险的保障,勞动者自己在年老时不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解除不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很多老人束手无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难免滋生讹人的行为。有一个案例显示,在沈阳,一老人摔倒之后,面对围观者大喊“我有劳保,我不讹人!”不正是表现了所有老人期待“老有所医”的呐喊吗?现如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村老人缺乏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意识,导致他们在应对年老或疾病时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老远,没有社会保障进行生活的基本补给,所以在对于自己人身遭受伤害时,动歪脑筋伤害救助自己的好心人。
在社会中,尽管“扶老人险”在某种意义上能唤醒人们内心善良的本质,能加速中华敬老恤幼道德的回归,但是,毕竟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约束,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如何从社会和法律制度上使人人都能拥有感恩之情,伸出援助之手,放下疑虑之心,让真诚、善良和美德之花在华夏大地灿然绽放,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