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训练中应用行为塑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行为塑造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NS及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ANS及NOSIE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应用行为塑造疗法,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 康复训练 行为塑造法 临床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该症可引起患者生活能力下降,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最终可导致精神残疾。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近年来慢性精神分裂症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1]。康复训练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行为塑造疗法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4.5±4.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9±1.1)年。对照组39例,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4.9±3.8)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2±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精神分裂诊断标准者[2];无严重躯体疾病者;无严重智能障碍者。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存在其他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基本生活能力训练,回归社会训练及技能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行为塑造疗法,具体方法为:康复护师结合患者住院时表现,对其出勤率、创造性、交往能力及主动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患者相应奖励,如发放小食品、生活用品等,同时可通过累积积分方式,定期给予较大奖励。平时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并多倾听患者诉求,了解患者需要,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在患者达到一定子目标后,给予奖励,提升患者依从性及自觉性。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疗程,治疗6个月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症状改善情况,以SANS(阴性症状量表)及NOSIE(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价,SANS共24个项目,采用0-5分级评价,总分120分,分值同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NOSIE共30个项目,采用0-4分级评价,满分120分,分值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以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NS及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ANS及NOSIE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NS及NOSIE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易出现情感淡漠、无法适应社会、缺乏始动性等问题,对其生活质量及临床康复具有较大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康复治疗,行为塑造疗法是指通过逐步升级的行为作业,同时在作业完成后,给予患者奖励等积极强化,使患者出现期望行为[3],在康复训练中应用行为塑造疗法,能够对患者进行层层引导,通过逐步改善的形式,达到康复效果。
在行为塑造疗法中,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给予其喜好的食物或物品,从而满足其期望,提高行为积极性,改善其獨处、孤僻等不良行为。另有研究发现[4],通过行为塑造疗法,能够对患者潜能进行充分调动,使其在康复训练中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方式,可增加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兴趣,从而使其意志力及注意力得到增强[5]。有学者还发现[6],行为塑造疗法应用于康复训练中,能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由于行为塑造疗法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所设计的,因此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患者热情性及主动性或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克服社交障碍、生活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SANS评分及NOSI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行为塑造疗法可增强康复训练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中应用行为塑造疗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海涛,白玉红,袁小平等.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 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8):597-599.
[2] 张理强,林月妹,林家幸等.音乐治疗结合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325-326.
[3] 王道金,侯正华,胡勇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心 身疾病杂志,2012,18(4):364-366.
[4] 张紫娟,蒋菊芳,卞美娟等.自我效能干预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6):533-535.
[5] 孙薇,常余善,于侠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486-488.
[6] 叶飞英,谭柏坚,叶百维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 疾病杂志,2010,16(2):107-109.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 康复训练 行为塑造法 临床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该症可引起患者生活能力下降,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最终可导致精神残疾。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近年来慢性精神分裂症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1]。康复训练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行为塑造疗法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4.5±4.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9±1.1)年。对照组39例,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4.9±3.8)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2±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精神分裂诊断标准者[2];无严重躯体疾病者;无严重智能障碍者。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存在其他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基本生活能力训练,回归社会训练及技能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行为塑造疗法,具体方法为:康复护师结合患者住院时表现,对其出勤率、创造性、交往能力及主动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患者相应奖励,如发放小食品、生活用品等,同时可通过累积积分方式,定期给予较大奖励。平时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并多倾听患者诉求,了解患者需要,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在患者达到一定子目标后,给予奖励,提升患者依从性及自觉性。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疗程,治疗6个月后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症状改善情况,以SANS(阴性症状量表)及NOSIE(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价,SANS共24个项目,采用0-5分级评价,总分120分,分值同阴性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NOSIE共30个项目,采用0-4分级评价,满分120分,分值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以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NS及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ANS及NOSIE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NS及NOSIE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易出现情感淡漠、无法适应社会、缺乏始动性等问题,对其生活质量及临床康复具有较大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康复治疗,行为塑造疗法是指通过逐步升级的行为作业,同时在作业完成后,给予患者奖励等积极强化,使患者出现期望行为[3],在康复训练中应用行为塑造疗法,能够对患者进行层层引导,通过逐步改善的形式,达到康复效果。
在行为塑造疗法中,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给予其喜好的食物或物品,从而满足其期望,提高行为积极性,改善其獨处、孤僻等不良行为。另有研究发现[4],通过行为塑造疗法,能够对患者潜能进行充分调动,使其在康复训练中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方式,可增加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兴趣,从而使其意志力及注意力得到增强[5]。有学者还发现[6],行为塑造疗法应用于康复训练中,能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由于行为塑造疗法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所设计的,因此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患者热情性及主动性或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克服社交障碍、生活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SANS评分及NOSI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行为塑造疗法可增强康复训练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中应用行为塑造疗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海涛,白玉红,袁小平等.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 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8):597-599.
[2] 张理强,林月妹,林家幸等.音乐治疗结合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325-326.
[3] 王道金,侯正华,胡勇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心 身疾病杂志,2012,18(4):364-366.
[4] 张紫娟,蒋菊芳,卞美娟等.自我效能干预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6):533-535.
[5] 孙薇,常余善,于侠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486-488.
[6] 叶飞英,谭柏坚,叶百维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 疾病杂志,2010,16(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