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索特大剂量照射后外周血和骨髓染色体培养方法,拟合6 Gy以上大剂量照射染色体双着丝点+环剂量-效应曲线,对山东济宁"10.21"事故受照者进行准确生物剂量估算和DNA损伤检测.方法 采集2例受照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计数双(多)着丝点+环数目;用正常离体人血拟合6~22 Gy双+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对2例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受照者外周
【机 构】
:
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血液科,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特大剂量照射后外周血和骨髓染色体培养方法,拟合6 Gy以上大剂量照射染色体双着丝点+环剂量-效应曲线,对山东济宁"10.21"事故受照者进行准确生物剂量估算和DNA损伤检测.方法 采集2例受照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计数双(多)着丝点+环数目;用正常离体人血拟合6~22 Gy双+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对2例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受照者外周血DNA损伤.结果 B的外周血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4.47个/细胞;A的外周血培养无分裂细胞,骨髓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9.15个/细胞.用6~22 Gy剂量效应方程估算全身平均受照剂量,B为9.4 Gy,A为19.5 Gy.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见2例受照者的多数彗星细胞呈小头大尾形状.结论 用新建立的6~22 Gy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估算2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已分别达到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水平。
其他文献
协同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缺乏是许多肿瘤逃逸免疫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有效抗原递呈是诱导抗原特异免疫应答的始动环节及先决条件.在抗原递呈细胞(APC)向T细胞递呈抗原及激活T细胞的过程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及CD80、CD86、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等协同刺激分子起着关键作用[1].白血
HER 2/neu(c-erbB-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其过度表达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和卵巢癌等,并与预后不良有关。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的剂量与并发症.方法 1999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3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了全身放射治疗的预处理.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率为(5.2±1.13)cGy/min,照射总剂量7~12 Gy,1次/d,共2 d.根据照射总量分为两组:高剂量组(≥10 Gy)139例和低剂量组(<10 Gy)173例.比较不同剂量组的毒、副作用、造血重建和植活率等
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工作场所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它既是放射人员健康监护和放射性疾病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又能够发现非预期事件,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使用电离室在水模体中进行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其测得的剂量计读数M要通过下式换算成特定辐射条件下,如源表距(SSD)=100 cm、照射野尺寸(FSZ)=10 cm×10 cm,电离室空腔内的有效测量点在水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校准点处的辐射吸收剂量Dw(Peff)[1]为:
瓮福磷矿位于贵州省瓮安县福泉市境内,是全国最大的磷矿山和磷肥厂.本调查进行了矿区和磷肥生产车间氡气测量;磷矿石、磷矿渣系列产品及周边土壤的地表辐射测量和放射性核素分析;矿区生产用水及饮用水的总放射性分析,根据测量结果作出评价。
为了解北京军区医院核医学的现状,笔者于2005年对所属医院核医学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仪器:FJ-377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核仪器厂);HW-Ⅱ型热释光退火炉、热释光元件LiF(Mg,Cu,P)粉末封装于玻璃管内(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每个剂量计装3枚热释光元件;FJ-2207型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国营二六二厂).所有仪器均经国家计量部门校准,剂量元件定期
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对于电子文献,必须在题名后标注电子文献载体标志。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为联机文献必须著录的项目。电子文献及书籍、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随着放射医学与防护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学科不断相互渗透,《中华放射与防护杂志》涉及的学科与专业内容越来越多,近年来来稿明显增多,但来稿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为提高学术期刊投稿质量,笔者就稿件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