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范县委书记用权
县委书记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郡县治则天下安”。关注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必然关注县委权力运行,关注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
2009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了一批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日前,中央纪委到试点地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
为何要规范县委权力?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权力有多大?权力怎样公开透明运行?县委书记们是如何用权的?对于用权,县委书记们自己怎么说?
走好权力这条“道”
2009年3月,江苏省睢宁县被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为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近日,中央纪委到睢宁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
▍“堵门事件”引发改革
“现在着手解决问题还来得及,因为老百姓对你有期望”
谈起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江苏省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表示其实他们早就觉得此举非搞不可了。
那是2007年1月的一次群众上访。睢宁县委、县政府大院三面环河、一面是大门,当时单位没有办食堂,一旦被上访群众堵住大门,全体工作人员就无饭可吃。那次堵了11个小时,到了晚上,所有人饿得嗷嗷叫,打电话要了一批盒饭,上访群众不让送进门。当时想了个办法,将盒饭系上绳子,从大楼后面结冰的河面上偷偷地拉过来。
这件事让王天琦以及他的同事们深受刺激。2008年王天琦刚上任,当时的一位副县长对他说:“现在着手解决问题还来得及,因为老百姓对你有期望。”睢宁以前被叫做“人民来信之乡”, 王天琦的目标就是要摘掉这个帽子!省里、市里给了支持政策,市里专门制定了“突破睢宁”战略。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以来,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就已经出来的数据,睢宁是江苏越级上访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县,从2008年6月到现在,县委、县政府大门再也没有被堵过。
▍规范先要自我“削”权
“实际上县委书记权力非常大,原因就在于权力运行不够公开”
2009年3月,江苏省睢宁县被确定为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事实上,之前他们已经开始了探索。2008年4月,王天琦担任县委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台了《对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重大资金使用实行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的意见》,重点工程、规划、土地审批权由政府研究确定,作为县委书记的王天琦不再担任土地审查委员会、规划审查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的主任,县委常委会保留否决权。
首先自我“削”权。在现行体制下,县委和县委书记拥有一个地方发展的决策权、用人权,人财物什么都能管得到,如果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用权不当,那么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会大打折扣。2009年试点后,睢宁县进一步确定了改革核心,具体来说,就是限制不当用权、强化正当用权、制度规范用权。
对于“削权”的理解,王天琦解释说,打个比方,就是让县委书记走好权力这条“道”,“限制”是堵塞岔道,“强化”是走好正道,“规范”是永远不下道。实际上,现在的县委书记的权力非常大,原因就在于权力运行不够公开,当权力缺少有效约束的时候,让人感觉县委书记好像“无所不能”,县委权力运行体系相对封闭,监督很难落实。
现在基层的监督究竟有哪些问题?
“目前监督的现状是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偏弱,不利于监督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我们通过建立制度,把这两项监督强化起来,达到它们应有的地位。”王天琦说,在群众监督上,睢宁县纪委牵头成立了“一述双评三监督”评议团和官风民风纠察队。在舆论监督上,要求各镇、各部门及时答复、认真办理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反映事项。除此之外,还制定了《大众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大众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让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序化,形成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全流程监督。
▍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
“把某块地给谁、工程资金给谁,县委书记很容易插手这类事情”
如何用制度规范权力?
“我先讲一个重要的制度,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王天琦说,很多时候,县委容易把政府的权力直接拿到县委来,比如,把某块地给谁、把工程给谁、把资金给谁,这就是议决权。以前县委书记很容易插手这类事情。
在建立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后,重大事项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方案,交政府常务会议决,强化政府的议决权,议决通过的方案再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委常委会票决通过后,政府启动实施。县委常委会票决不通过的,返回政府,由政府牵头重新拿出方案研究,县委常委会不直接提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只保留否决权。政府常务会议决,县委常委会否决,相互限制又相互协调,有效地限制了不当用权。
公开透明是这次试点的核心词汇。如何具体运行?睢宁县议定了公开的边界。除了党纪法规限定不能公开的,其他都要公开、全程化的公开,甚至通过媒体直播公开。2009年9月初,全程直播县委全委会,实现公开议决。当时,热线电话一直响个不停,网帖接连不断。
在会议和干部讲话风格上面,县委也下决心要扭转风气,让干部不仅要公开讲,而且要讲得好、讲得实,从而有效地强化社会动员。“我们发起了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前不久,又发布了《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话风、会风的变化,也推动了作风的变化。”王天琦及其班子将工作做得很细。
▍正当用权得到强化
“公开之后,县委书记从‘操盘手’变成了‘主持人’”
县委的自我让权、限权是在县委书记的主导下进行的,作为县委书记,真的愿意把权力放出去?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就一个县来看,县委书记权力的确非常大。如何认识这个权力?首先,凡是组织都有权力,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县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干正事的权力。但这个权力在当前县级较为封闭的权力运行体系中,往往容易被扭曲,很容易成为县委书记的“食邑”。
对于王天琦个人来说,权力交出去,有什么感受?“谈到对我个人的限权,这里面有个误区。试点,其实是对不当用权进行限制,而我的正当用权实际上是得到强化的。”王天琦对此疑问作出了回答,县委有三个主要权力——决策权、用人权和监督权,容易被扭曲的是前面两个权力,而县委书记在其中常常被认为是“操盘手”。以前,决策权容易出现县委和县政府不分彼此,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在用人权上易出现“暗箱操作”。现在经过改革,在决策权方面主要明确了县委与县政府的分工,在用人权方面强化了组织程序,各个环节公开,全程接受监督,县委书记成了一名“主持人”。
从“操盘手”到“主持人”
▍县委书记用人权有多大
“与过去相比,权力并不是小了,只是随意性小了”
“在我们县,书记有多大的用人权,大家都清楚。”安徽省无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可真介绍,在《无为县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暂行办法》中,明确界定了县委书记的6项用人权:动议权、提名推荐权、干部调整方案审订权、主持会议权、临机处置权和管理教育权。
“与过去比,权力并不是小了,只是随意性小了。”无为县委书记周勇说,县委选人用人讲程序、讲纪律,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书记坚持末位发言,不搞“个人说了算”。
▍权力回归集体咋合唱
“大家都来说话,不仅书记要自律,更要各人负其责”
“如今,书记不是‘笼在袖中’用人,权力归于组织、集体用权,形成了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环境。”一位在无为县委工作多年的机关干部说。
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在初始提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没有人为你说话”。比如一局长岗位空缺,“书记一定,其他人没份。”如今,无为县将推荐提名公开化,实行缺位公推,拓展了领导干部署名推荐提名、各种类型代表会议推荐提名、单位党组织推荐提名和干部个人自荐“四条渠道”,让大家都来说话。
为了防止并克服片面强调“党委定干部”和“群众选干部”的倾向,在一轮推荐后,对得票靠前的人,无为县组织部门还要综合工作实绩,好中选优,年度考核不好的,得票高也不行。
确保“大家都来说话”,都有分量和质量,不仅需要以县委书记自律为前提,同时需要常委班子成员和每位推荐者真正负起责来。让拉票者没市场,老实人不吃亏,避免“更合适者没干上,比较合适者干上”,无为县还将以往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改为署名推荐。
“如今在无为,干部由过去‘追逐伯乐’,变成了‘赛场争胜’,初步形成了风清气正、争先创优的好氛围。”无为县原政协副主席曹万宏说。
▍追求进步心态怎么变
“不再感恩某个领导的提携,只要干好了,不找人也行”
“经过这么多程序后,不再感恩某领导个人的提携,明白对工作一贯负责更重要。”2008年8月底,全县各完全中学副科、教育局副科以上干部无记名投票,时任无为县中学总务处长巫先景第一次参加“海推”,最终在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后,走上副校长岗位。
“以往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决定命运,自然有人想走捷径,常有‘黑马’杀出,现在几率小了。上的人理直气壮,没上的心平气和。”全塘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赵成付戏称,自己就有两次在县委常委会上票决当“绿叶”的经历。
“只要用心工作,干好了,不找人也行。”县建设局副局长黄万平说。
“原来在无为,书记难当。”曾长期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曹万宏回忆,“你找处长,我找厅长,他找部长,为进步找人之风很盛,找得县委书记没办法干,以致无为干部一度严重超职数配备。”
“刚任县委书记时,有方方面面找来的关系,现在没有人找了。无为是试点,优秀的自然会上来,不优秀我书记也没办法,大家都能理解。”周勇坦诚地说,“如果县委书记都能自觉按程序,走群众路线,搞民主集中,选人用人阳光操作,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就会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
一位副厅级
县委书记的“权力观”
——湖南省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自述
2009年8月,湖南省委对包括我在内的16名县委书记“原地提拔”,从正处级干部提升为副厅级干部。作为副厅级干部在湘潭县也已干了4个月了。我就说说我当县委书记以来特别是这4个月内的感受。
▍要想用好权,先正价值观
“‘郡县治,天下安’,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这说明县级政权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县委书记则是这个基层政权的核心,是县级政权的‘一把手’。”
之所以说“郡县治,天下安”,一是县委书记居于县级政权的权力中心位置,能够统筹运用广泛而全面的权力,除了国防和外交,什么事都要管。二是县委书记直接面对基层,要协调各种具体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三是县委书记既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现管”,又是联结上级党委政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桥梁。
从这个方面来说,县委书记行使的权力是直接权力,而且弹性大。因此,要履行好县委书记的职权,首先要端正个人的价值取向。
据我分析,县委书记大概有四种价值取向:
第一种人,当了县委书记后,权力欲膨胀,觉得自己是一把手了,什么事都是自己说了算,追求绝对的权威。
第二种取向是追求物质利益。这些人思想素质不高,有了权力后,就想捞取好处,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
第三种取向是利用县委书记这个平台,搞短期政绩工程。不管项目对今后有没有负面影响,目的就是尽快做出所谓的成绩以此作为高升的资本。
第四种是希望在这个平台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理想。一般来说,基层干部大概要做20年才能当上县委书记,再往上就是副市长,但从平台来说,县委书记这个岗位是最能施展抱负的,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干事创业、造福一方。
我自己当县委书记有三条希望,一是希望能够把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二是希望让领导班子运转得顺一点,三是希望自己的进步稳一点。
▍权力没扩大,心里踏实了
“县委书记这个岗位容易出成绩,干了两年就想动,三年不动就活动。原地提拔后,解决了后顾之忧,更安心工作了。”
湖南省委原地提拔我们这批县委书记,是看到了县委书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县委书记这个岗位容易出成绩,因此,很多干部当上了县委书记之后,就想着提拔,导致一些县委书记“干了两年就想动,三年不动就活动”。对我个人来说,被提拔后,心里比较踏实,解决了后顾之忧和出路问题,可以安心在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工作。
提拔为副厅级县委书记还有一些名誉上的好处。比如到市里开会,名字就排在一般县委书记的前面,到外地去考察,坐车就和市级领导坐在一起,甚至有时到市里的职能部门办事,人家见我是副厅干部后,多少会客气一些。而且,作为副厅干部,有时可以参加一些中心组学习,参加一些高级别的会议,了解到的信息会多些。
但除此之外,我这个县委书记的权力没有任何变化,管的事情还是以前的事情,既没有增加审批权,也没有增加管理权。
其实,在一些地方,地市级的市委常委兼任县委书记也有很多,作为县委书记,他们的权力和一般的县委书记也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次提拔是“压力多于动力”,级别上去了,职权没变化,看起来风光,其实压力更大了。
▍“‘高配’县委书记不好监督了”,这是个误会
“现在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制度还是比较多,拿我来说吧,每年至少要经过6道坎。关键是如何落实。”
原地提拔县委书记,只是提高了职级,并不拥有市级领导的职权,因此,有人认为不好监督了是个误会。
其实,现在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拿我来说吧,每年至少要经过6道坎。
我每年要向县委全会作工作报告,自觉接受党员的监督。
还有测评。举行测评的是湘潭市委,给我们县委书记测评的代表是全市的党代表、基层支部书记、市直机关负责人等。他们给我们打分,那可是不留情面的。如果你平时做得不好,分数必然就低。
每年还有一次述职述廉。给我们打分的是县委班子成员、市直机关中层干部以及乡镇党委一把手。
从2008年开始,湘潭市委要求党政一把手勤政廉政公开承诺,每个县委书记都要在电视上公开亮相,接受群众监督。平时做得不好,群众就会骂你。
还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我赞成对县委书记个人权力的监督。监督不缺制度,关键如何落实。(本话题稿件综合自《人民日报》等)
县委书记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郡县治则天下安”。关注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必然关注县委权力运行,关注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
2009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了一批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日前,中央纪委到试点地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
为何要规范县委权力?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权力有多大?权力怎样公开透明运行?县委书记们是如何用权的?对于用权,县委书记们自己怎么说?
走好权力这条“道”
2009年3月,江苏省睢宁县被中央纪委、中组部确定为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近日,中央纪委到睢宁进行调研、评估,进一步深化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
▍“堵门事件”引发改革
“现在着手解决问题还来得及,因为老百姓对你有期望”
谈起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江苏省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表示其实他们早就觉得此举非搞不可了。
那是2007年1月的一次群众上访。睢宁县委、县政府大院三面环河、一面是大门,当时单位没有办食堂,一旦被上访群众堵住大门,全体工作人员就无饭可吃。那次堵了11个小时,到了晚上,所有人饿得嗷嗷叫,打电话要了一批盒饭,上访群众不让送进门。当时想了个办法,将盒饭系上绳子,从大楼后面结冰的河面上偷偷地拉过来。
这件事让王天琦以及他的同事们深受刺激。2008年王天琦刚上任,当时的一位副县长对他说:“现在着手解决问题还来得及,因为老百姓对你有期望。”睢宁以前被叫做“人民来信之乡”, 王天琦的目标就是要摘掉这个帽子!省里、市里给了支持政策,市里专门制定了“突破睢宁”战略。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以来,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就已经出来的数据,睢宁是江苏越级上访量下降幅度最大的县,从2008年6月到现在,县委、县政府大门再也没有被堵过。
▍规范先要自我“削”权
“实际上县委书记权力非常大,原因就在于权力运行不够公开”
2009年3月,江苏省睢宁县被确定为全国规范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事实上,之前他们已经开始了探索。2008年4月,王天琦担任县委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台了《对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重大资金使用实行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的意见》,重点工程、规划、土地审批权由政府研究确定,作为县委书记的王天琦不再担任土地审查委员会、规划审查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的主任,县委常委会保留否决权。
首先自我“削”权。在现行体制下,县委和县委书记拥有一个地方发展的决策权、用人权,人财物什么都能管得到,如果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用权不当,那么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会大打折扣。2009年试点后,睢宁县进一步确定了改革核心,具体来说,就是限制不当用权、强化正当用权、制度规范用权。
对于“削权”的理解,王天琦解释说,打个比方,就是让县委书记走好权力这条“道”,“限制”是堵塞岔道,“强化”是走好正道,“规范”是永远不下道。实际上,现在的县委书记的权力非常大,原因就在于权力运行不够公开,当权力缺少有效约束的时候,让人感觉县委书记好像“无所不能”,县委权力运行体系相对封闭,监督很难落实。
现在基层的监督究竟有哪些问题?
“目前监督的现状是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偏弱,不利于监督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我们通过建立制度,把这两项监督强化起来,达到它们应有的地位。”王天琦说,在群众监督上,睢宁县纪委牵头成立了“一述双评三监督”评议团和官风民风纠察队。在舆论监督上,要求各镇、各部门及时答复、认真办理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反映事项。除此之外,还制定了《大众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大众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让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序化,形成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全流程监督。
▍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
“把某块地给谁、工程资金给谁,县委书记很容易插手这类事情”
如何用制度规范权力?
“我先讲一个重要的制度,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王天琦说,很多时候,县委容易把政府的权力直接拿到县委来,比如,把某块地给谁、把工程给谁、把资金给谁,这就是议决权。以前县委书记很容易插手这类事情。
在建立议决权和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后,重大事项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方案,交政府常务会议决,强化政府的议决权,议决通过的方案再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委常委会票决通过后,政府启动实施。县委常委会票决不通过的,返回政府,由政府牵头重新拿出方案研究,县委常委会不直接提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只保留否决权。政府常务会议决,县委常委会否决,相互限制又相互协调,有效地限制了不当用权。
公开透明是这次试点的核心词汇。如何具体运行?睢宁县议定了公开的边界。除了党纪法规限定不能公开的,其他都要公开、全程化的公开,甚至通过媒体直播公开。2009年9月初,全程直播县委全委会,实现公开议决。当时,热线电话一直响个不停,网帖接连不断。
在会议和干部讲话风格上面,县委也下决心要扭转风气,让干部不仅要公开讲,而且要讲得好、讲得实,从而有效地强化社会动员。“我们发起了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前不久,又发布了《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话风、会风的变化,也推动了作风的变化。”王天琦及其班子将工作做得很细。
▍正当用权得到强化
“公开之后,县委书记从‘操盘手’变成了‘主持人’”
县委的自我让权、限权是在县委书记的主导下进行的,作为县委书记,真的愿意把权力放出去?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就一个县来看,县委书记权力的确非常大。如何认识这个权力?首先,凡是组织都有权力,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县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干正事的权力。但这个权力在当前县级较为封闭的权力运行体系中,往往容易被扭曲,很容易成为县委书记的“食邑”。
对于王天琦个人来说,权力交出去,有什么感受?“谈到对我个人的限权,这里面有个误区。试点,其实是对不当用权进行限制,而我的正当用权实际上是得到强化的。”王天琦对此疑问作出了回答,县委有三个主要权力——决策权、用人权和监督权,容易被扭曲的是前面两个权力,而县委书记在其中常常被认为是“操盘手”。以前,决策权容易出现县委和县政府不分彼此,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在用人权上易出现“暗箱操作”。现在经过改革,在决策权方面主要明确了县委与县政府的分工,在用人权方面强化了组织程序,各个环节公开,全程接受监督,县委书记成了一名“主持人”。
从“操盘手”到“主持人”
▍县委书记用人权有多大
“与过去相比,权力并不是小了,只是随意性小了”
“在我们县,书记有多大的用人权,大家都清楚。”安徽省无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可真介绍,在《无为县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暂行办法》中,明确界定了县委书记的6项用人权:动议权、提名推荐权、干部调整方案审订权、主持会议权、临机处置权和管理教育权。
“与过去比,权力并不是小了,只是随意性小了。”无为县委书记周勇说,县委选人用人讲程序、讲纪律,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书记坚持末位发言,不搞“个人说了算”。
▍权力回归集体咋合唱
“大家都来说话,不仅书记要自律,更要各人负其责”
“如今,书记不是‘笼在袖中’用人,权力归于组织、集体用权,形成了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环境。”一位在无为县委工作多年的机关干部说。
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在初始提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没有人为你说话”。比如一局长岗位空缺,“书记一定,其他人没份。”如今,无为县将推荐提名公开化,实行缺位公推,拓展了领导干部署名推荐提名、各种类型代表会议推荐提名、单位党组织推荐提名和干部个人自荐“四条渠道”,让大家都来说话。
为了防止并克服片面强调“党委定干部”和“群众选干部”的倾向,在一轮推荐后,对得票靠前的人,无为县组织部门还要综合工作实绩,好中选优,年度考核不好的,得票高也不行。
确保“大家都来说话”,都有分量和质量,不仅需要以县委书记自律为前提,同时需要常委班子成员和每位推荐者真正负起责来。让拉票者没市场,老实人不吃亏,避免“更合适者没干上,比较合适者干上”,无为县还将以往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改为署名推荐。
“如今在无为,干部由过去‘追逐伯乐’,变成了‘赛场争胜’,初步形成了风清气正、争先创优的好氛围。”无为县原政协副主席曹万宏说。
▍追求进步心态怎么变
“不再感恩某个领导的提携,只要干好了,不找人也行”
“经过这么多程序后,不再感恩某领导个人的提携,明白对工作一贯负责更重要。”2008年8月底,全县各完全中学副科、教育局副科以上干部无记名投票,时任无为县中学总务处长巫先景第一次参加“海推”,最终在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后,走上副校长岗位。
“以往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决定命运,自然有人想走捷径,常有‘黑马’杀出,现在几率小了。上的人理直气壮,没上的心平气和。”全塘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赵成付戏称,自己就有两次在县委常委会上票决当“绿叶”的经历。
“只要用心工作,干好了,不找人也行。”县建设局副局长黄万平说。
“原来在无为,书记难当。”曾长期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曹万宏回忆,“你找处长,我找厅长,他找部长,为进步找人之风很盛,找得县委书记没办法干,以致无为干部一度严重超职数配备。”
“刚任县委书记时,有方方面面找来的关系,现在没有人找了。无为是试点,优秀的自然会上来,不优秀我书记也没办法,大家都能理解。”周勇坦诚地说,“如果县委书记都能自觉按程序,走群众路线,搞民主集中,选人用人阳光操作,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就会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
一位副厅级
县委书记的“权力观”
——湖南省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自述
2009年8月,湖南省委对包括我在内的16名县委书记“原地提拔”,从正处级干部提升为副厅级干部。作为副厅级干部在湘潭县也已干了4个月了。我就说说我当县委书记以来特别是这4个月内的感受。
▍要想用好权,先正价值观
“‘郡县治,天下安’,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这说明县级政权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县委书记则是这个基层政权的核心,是县级政权的‘一把手’。”
之所以说“郡县治,天下安”,一是县委书记居于县级政权的权力中心位置,能够统筹运用广泛而全面的权力,除了国防和外交,什么事都要管。二是县委书记直接面对基层,要协调各种具体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三是县委书记既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现管”,又是联结上级党委政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桥梁。
从这个方面来说,县委书记行使的权力是直接权力,而且弹性大。因此,要履行好县委书记的职权,首先要端正个人的价值取向。
据我分析,县委书记大概有四种价值取向:
第一种人,当了县委书记后,权力欲膨胀,觉得自己是一把手了,什么事都是自己说了算,追求绝对的权威。
第二种取向是追求物质利益。这些人思想素质不高,有了权力后,就想捞取好处,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
第三种取向是利用县委书记这个平台,搞短期政绩工程。不管项目对今后有没有负面影响,目的就是尽快做出所谓的成绩以此作为高升的资本。
第四种是希望在这个平台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理想。一般来说,基层干部大概要做20年才能当上县委书记,再往上就是副市长,但从平台来说,县委书记这个岗位是最能施展抱负的,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干事创业、造福一方。
我自己当县委书记有三条希望,一是希望能够把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二是希望让领导班子运转得顺一点,三是希望自己的进步稳一点。
▍权力没扩大,心里踏实了
“县委书记这个岗位容易出成绩,干了两年就想动,三年不动就活动。原地提拔后,解决了后顾之忧,更安心工作了。”
湖南省委原地提拔我们这批县委书记,是看到了县委书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县委书记这个岗位容易出成绩,因此,很多干部当上了县委书记之后,就想着提拔,导致一些县委书记“干了两年就想动,三年不动就活动”。对我个人来说,被提拔后,心里比较踏实,解决了后顾之忧和出路问题,可以安心在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工作。
提拔为副厅级县委书记还有一些名誉上的好处。比如到市里开会,名字就排在一般县委书记的前面,到外地去考察,坐车就和市级领导坐在一起,甚至有时到市里的职能部门办事,人家见我是副厅干部后,多少会客气一些。而且,作为副厅干部,有时可以参加一些中心组学习,参加一些高级别的会议,了解到的信息会多些。
但除此之外,我这个县委书记的权力没有任何变化,管的事情还是以前的事情,既没有增加审批权,也没有增加管理权。
其实,在一些地方,地市级的市委常委兼任县委书记也有很多,作为县委书记,他们的权力和一般的县委书记也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次提拔是“压力多于动力”,级别上去了,职权没变化,看起来风光,其实压力更大了。
▍“‘高配’县委书记不好监督了”,这是个误会
“现在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制度还是比较多,拿我来说吧,每年至少要经过6道坎。关键是如何落实。”
原地提拔县委书记,只是提高了职级,并不拥有市级领导的职权,因此,有人认为不好监督了是个误会。
其实,现在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拿我来说吧,每年至少要经过6道坎。
我每年要向县委全会作工作报告,自觉接受党员的监督。
还有测评。举行测评的是湘潭市委,给我们县委书记测评的代表是全市的党代表、基层支部书记、市直机关负责人等。他们给我们打分,那可是不留情面的。如果你平时做得不好,分数必然就低。
每年还有一次述职述廉。给我们打分的是县委班子成员、市直机关中层干部以及乡镇党委一把手。
从2008年开始,湘潭市委要求党政一把手勤政廉政公开承诺,每个县委书记都要在电视上公开亮相,接受群众监督。平时做得不好,群众就会骂你。
还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我赞成对县委书记个人权力的监督。监督不缺制度,关键如何落实。(本话题稿件综合自《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