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居住环境舒适,各种福利实惠多并且覆盖面广,不过,让我下定决心移民的还是孩子的未来。”这是一位刚移民加拿大的刘女士发自肺腑之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出国移民的家庭越来越频繁起来。这么多的中国家庭选择移民海外,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还是因为“现实的生活太无奈”?
本刊记者探访了多个移民家庭发现,尽管每个家庭的故事不尽相同,对国外教育的感受也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了子女能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他们认为,移民是寻求子女教育突破的一个全新可能,也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渠道。
案例一——
理性派:子女教育不能止于移民
怀孕之后打算移民
对白菜(网名)夫妇而言,移民的念头早在多年前就已萌生,但真正开始考虑移民是因为孩子的到来。两年前,刚刚怀孕的白菜常与丈夫讨论将来孩子的教育。“坦率地讲,从内心深处我们真的没有准备好与传统教育一较高下。虽然我们自己也算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但我们同时可以清醒地看到很多问题,不管是自己身上的,还是教育体制本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这两位分别毕业于复旦、清华的高材生一致决定:离开国内的教育体制,为孩子的将来选择一种不一样的教育环境。
他们选择了加拿大作为移民目的国,希望将来的孩子能在加拿大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种族多样性的国家里,与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孩子们每天在一起,学习单纯的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做一个有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有梦想,有爱好的人。
移民曲折坚定信心
经过大半年的申请,白菜夫妇终于通过了加拿大技术移民,而此时他们的宝宝也在北京出生。这也成为他们办理移民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困难——必须在登陆加拿大之前为孩子办理新生儿护照。
白菜的户口当时还是集体户,为了给孩子落户,她一遍遍地跑各个部门,办准生证,转户口,调档案,给自己落新户口,再给孩子落户……这些繁琐的手续就是为了能给孩子办上一本护照。
移民教育从早教开始
到加拿大后,白菜当起了全职妈妈。宝宝不满4个月时,她便开始带着他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主要包括英文韵律歌、阅读、社交和接触大自然。
如今,他们生活的城市位于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的卡尔加里市。平时,他们经常活动的场所集中在天主教青年女性联合会、市中心图书馆和移民中心的女性服务部门。这里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小朋友堆里长大。
在加拿大生活,白菜接触最多也最感慨的就是非政府机构的专业服务和图书馆文化。图书馆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妈妈们宣传“阅读要从出生开始培养的概念”,从给孩子唱韵律歌、看图画书开始培养。
“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丰富多样的儿童读物,尤其是婴幼读物。”白菜说,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硬纸板书,小朋友撕不烂,想啃烂也不容易。一次最多可以借99本,还可以在网上续借。从不同的色块、图画、动物植物图片,到创作风格各异的绘图故事书,就连她自己都已爱不释手。
白菜介绍,加拿大的早期教育非常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手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里很多手工原料都来自中国,小到一个珠子一根羽毛,各种手工材料琳琅满目。老师带着孩子们自己用面粉、油和颜料做橡皮泥,用树枝布条纸片贴拼图,跟孩子们在一起,白菜常觉得自己想象力匮乏。想想自己小时候,手工课大都是用现成印好的纸,折出规定的图形。
案例二——
现实派:与其拼爹不如出国
女儿出生家长犯愁
王先生一家早年在某小区买了房子,有车有房。两年前,女儿降生,在幸福地做爸爸的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孩子带来的压力。
女儿出生后,双方的老人轮流来照顾孩子,原来的100多平米的房子也显得有些拥挤。不过,最让他发愁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小区里住的人太多,又没有什么好学校,孩子一出生,我就开始犯愁”。与妻子都有在国外生活经历的王先生很看重教育。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王先生一开始打算到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其他区县买房。
然而,由于房价太高,王先生只得放弃买房的念头。他说,几百万的房子实在买不起,即便卖掉现在的房子,买房依然很困难。并且,如果想去好一点的学校,除了一大笔赞助费之外,还需要找人、托关系,所谓“拼爹”让王先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与其拼爹不如出国”。
王先生说,每次看到女儿开心的样子,想到将来要参与那么严酷的升学竞争,就心里打鼓。虽然孩子才一岁,但身边同龄孩子的家长已经开始托关系去幼儿园排队占坑了,甚至还有为给孩子学什么乐器、上什么辅导班而发愁的。“要是这样熬到大学毕业,一家人的性格该扭曲成什么样。”
意外之喜举家赴澳
王先生的妻子一直从事法律工作,几年前还曾前往剑桥大学深造。回国后,她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女儿的教育问题一筹莫展时,偶然间有个机会,妻子了解到,一家国外律所正在招聘负责对华事务的律师。由于已经没有太多选择,她想到,可通过在国外就业,为孩子以后的发展铺路。
由于工作经验丰富,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对国内事务比较了解,经过层层筛选,王先生的妻子终于得到了这个职位。他们决定,举家迁往澳大利亚。
“主要是想给孩子换个身份”,王先生无奈地说,希望孩子今后的竞争压力能够小一些。“当时希望在除了悉尼之外的城市工作,因为悉尼的房价也很高,但对方要求只能在悉尼工作。”
出走国外艰难开始 选择出国,对夫妻二人来说就等同于二次创业。王先生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外语并不是强项,出国后,要靠妻子的薪水养活全家人,这也让他倍感压力。“都是为了孩子。”
今年8月,王先生向单位请了一个多月的假,陪妻子前往悉尼做前期准备。租房子、买车,他开始在国外重新置办一个家。“悉尼的房价和深圳差不多,租房子不带任何家具家电,全部要重新弄。”由于妻子的公司还给了部分安家费,王先生便往返北京和悉尼,将国内的家具和用品海运到澳洲。“要花四、五万运费,不过比在当地重新买要便宜点”。同时,他也将孩子的外公外婆接到了悉尼。从澳洲回国后,原本打算继续在国内工作的他也选择了辞职。
王先生目前在悉尼做“全职奶爸”,负责照顾孩子,每周开车接送孩子的外公外婆去附近的大超市购物。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王先生无奈地说,先安置好家里吧,以后再说。由于只是为了孩子将来的教育,严格上讲,他们并不是移民。至于今后是否要移民,王先生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儿子考大学全家办绿卡
程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管,他的儿子今年15岁,新学期刚刚去了一所加拿大私立高中留学。程先生认为自己儿子的性格并不适应国内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让他有了一个不快乐的少年时期,那高中更胜一筹的应试压力,定会让儿子更为抵触。再加上他认为儿子在国内会一直被父母照顾,在溺爱中成长,而15岁的年龄正是男孩子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独自出国留学的挑战能带来很大的锻炼。基于这些考虑,程先生很早就决定要在高中阶段送儿子出国读书。
多方考虑确定移民意愿
既然是高中阶段留学,就还要为孩子今后读大学和就业考虑,于是他们一家在两年前就动手开始办移民。“主要就是为了让儿子在加拿大考大学有更好的机会。”程先生打了个比方,有了加拿大的居住证在当地考学就如同有了北京户口在北京考大学一样,比其他地区的孩子更容易,而且可以选择的专业面更加宽泛。“比如学医,如果不是本地身份就无法申请。”除了考大学以外,还有更远的一层顾虑就是为了毕业后的就业。他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国家也会推出一些留学毕业后的短期工作签证,但是总会有各种的限制,而且签证的政策总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有所调整变化,谁也无法预料几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形势。
程先生解释,由于他们夫妻二人还是需要长期在国内工作,所以他们一家所办理的移民只是获得永久居住权,就是所谓的绿卡,并没有国籍的变化。
另外,程先生还有一层考虑,“家里就这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很挂念想过去探望,通过旅游签证很不便利。如果我们移民了,其他亲戚就可以办理时间更长更自由的探亲签证。”有了加拿大的居住权以后,就可以办理一种10年内往返美国的签证,比直接办理美国签证容易便利很多。
提前下手移民花费百万
程先生庆幸的是,由于着手较早,赶在加拿大移民新政以前,所以他们所花费的成本比如今办移民低很多,“我们属于不返本的投资移民性质,当时需要投入12万加元,加上中间费用,大约10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是现在,大概需要160万人民币。”虽然看起来,要办全家移民的费用并不低,但是程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移民就可以享受当地国民入读大学的费用,会比留学所需学费低很多,4年下来也可以抵消很大一笔移民开销。
程先生提醒这类移民需求的家长,要考虑到办理移民的周期以及可能产生的变故,越早下手越好,等到孩子要高考还没有拿到绿卡就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另外,这类移民需要资金的证明材料,需要长期的准备,很多家境富裕但没有纳税等资产材料的人也会被拦在门外。
案例四——
观望派:担心移民影响中文基础
儿子不适应,为逃学多次“生病”
为了陪伴外派荷兰工作的丈夫,一年前,郑女士辞去了在深圳的工作,带着4岁的儿子张羽轩来到荷兰阿姆斯特丹。
“最初也有过担心,孩子这么小,中文还没学好呢,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出国前,郑女士咨询了一些国内国外的教育专家,他们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多语言的环境,这对于他的成长无疑是有益的。
在荷兰,小学教育为8年,孩子从4岁就开始入学。考虑到荷兰的公立学校多使用荷兰语教学,郑女士和丈夫为儿子选择了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这也让4岁的小羽轩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验。
出国时,小羽轩的英语词汇量不到50个,这样的水平无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日常交流,孩子的孤独感可想而知。由于紧张害怕上学,好几次小羽轩一到凌晨5点就生病。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克服在荷兰上学的心理障碍,只要小羽轩开口说英语,郑女士都会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告诉他发音比妈妈准确。小羽轩在学校学会的第一词是“toilet”(厕所)。学会了这个单词,在家他也用,而且模仿老师的标准发音。渐渐地,孩子喜欢回家秀他新学的东西,开始适应了新学校。
家长很认可,荷兰教育环境宽松
荷兰的学校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独立能力和创造力。以小羽轩所在的学校为例,即使是4岁的孩子,学校照样安排他们每周到图书馆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去读,然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去。另外,每周学校的阅读课上,高年级的学生还要走进低年级的课堂,一对一帮小弟弟小妹妹讲故事,一起制作自己的故事书等。
郑女士介绍,荷兰的教育重在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小学阶段,孩子课后和假期都没有学习任务,因此有大量的时间培养各种体育爱好。她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高尔夫、网球、游泳、乒乓球、足球等项目,还拿到了同年龄组全荷兰高尔夫比赛冠军。
郑女士称,这样的教育环境就是移民前想象的,非常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
外派结束后,是否移民还在犹豫
基于对荷兰教育的认可,郑女士身边已有不少在荷兰工作的朋友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了移民。在他们看来,一旦外派工作结束,孩子已在荷兰读完小学,回国读书已不具备竞争力。同时,取得荷兰的身份孩子入读世界顶级高校机会更多,且不用缴纳高额学费。
按照荷兰的政策,在这里居留5年后可申请移民。而对于今后是否会留在荷兰,郑女士坦言还未考虑。由于国外缺少中文环境,很多华人小孩即使在国内读完了小学二三年级才出国,可是到外国一年多,他们的中文就忘记的差不多了。
“我和孩子父亲都坚决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有扎实的中文基础。”郑女士说,国内小学虽然累,但学生基础扎实,将来出国读大学更有优势。
目前,已有不少在荷兰外派的华人家庭因为这些原因打算将孩子送回国读国际学校。
深度解析:移民后如何进行子女教育?
现状:教育移民家庭正逐年上升
目前约有5000万华人华侨生活在世界各地,在过去10年间,有超过200万的中国内地申请人获得国外绿卡,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将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作为移民的首位理由。
因为教育而选择移民的中国家庭近几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家长对子女到国外接受教育、就业、未来规划三者间的认识逐渐加强。一方面,面对国内的教育和就业压力,大量的学生想去出国学习提升竞争力。而国外高校出于对本国学生的保护,一些优势、特色专业不向海外学生开放。同时,一些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对出国留学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认识,孩子到海外留学盲目攀比、炫富,留学回国后无所事事,产生了不少“留学负翁”、“海待”,引起了一部分有理智的学生家长隐忧。基于这些因素,将教育移民作为一种手段,实现教育和定居双重目的实现的移民现象在中国家庭中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提醒:选择投资移民应评估风险
目前中国家庭选择的移民目的国主要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移民的类型包括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团聚移民等。目前市场上宣传最多的是投资移民。在这些国家中,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的数量最多,从去年12月至今,已有15800人申请加拿大投资。从去年到现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在加拿大的投资移民资产要求涨了一倍的情况下,申请人的数量仍旧呈倍数增长,以致加拿大移民局在今年7月1日作出决定,以全年只吸收700个投资移民配额来控制申请人数,阻止中国的申请大军。
此外,目前各中介机构宣传最多的是美国50万美金投资移民(简称“EB-5项目”)。选择EB-5项目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目前全美共有189个区域中心投资项目,较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多,目前有几个项目暴露出了问题。
选择这类移民项目时,移民中介有责任做出风险提示,而申请人更是要慎重再慎重,不能有丝毫差错。
建议:移民前需做好四方面准备
一旦确定要为孩子教育移民,家长应从四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早规划早申请。国外移民申请过程有一定周期,通常需要1-2年时间。如果准备教育移民,一定要提早规划,留出1-2年的准备时间。同时,国外移民政策变化较大,家长一旦确定要移民后应尽快行动,避免因为犹豫、观望而耽误了最佳时机。
第二,通过移民的手段完成子女教育求学目的,必须要具有一定资产规模,家庭总资产基本数额不低于500万人民币。在这种资产基础之下,拿出三分之一来办理移民比较合理。坚决反对动用家庭资产的大部分,或一半以上,甚至举债来移民、留学。
第三,在选择国别上,一定要选择对于绿卡申请和教育有保障,有安全维系的项目,而不要单纯追求面子而忽略了风险。
第四,家长和学生在教育移民问题上,要带着一种积极和阳光心态,积极理性地做申请准备,千万不要因为要移民了,让孩子放弃主业去补英语,上语言班来适应国外生活。因为在没拿到绿卡前,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还是应该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不要打乱了生活的节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出国移民的家庭越来越频繁起来。这么多的中国家庭选择移民海外,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还是因为“现实的生活太无奈”?
本刊记者探访了多个移民家庭发现,尽管每个家庭的故事不尽相同,对国外教育的感受也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了子女能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他们认为,移民是寻求子女教育突破的一个全新可能,也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渠道。
案例一——
理性派:子女教育不能止于移民
怀孕之后打算移民
对白菜(网名)夫妇而言,移民的念头早在多年前就已萌生,但真正开始考虑移民是因为孩子的到来。两年前,刚刚怀孕的白菜常与丈夫讨论将来孩子的教育。“坦率地讲,从内心深处我们真的没有准备好与传统教育一较高下。虽然我们自己也算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但我们同时可以清醒地看到很多问题,不管是自己身上的,还是教育体制本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这两位分别毕业于复旦、清华的高材生一致决定:离开国内的教育体制,为孩子的将来选择一种不一样的教育环境。
他们选择了加拿大作为移民目的国,希望将来的孩子能在加拿大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种族多样性的国家里,与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孩子们每天在一起,学习单纯的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做一个有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有梦想,有爱好的人。
移民曲折坚定信心
经过大半年的申请,白菜夫妇终于通过了加拿大技术移民,而此时他们的宝宝也在北京出生。这也成为他们办理移民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困难——必须在登陆加拿大之前为孩子办理新生儿护照。
白菜的户口当时还是集体户,为了给孩子落户,她一遍遍地跑各个部门,办准生证,转户口,调档案,给自己落新户口,再给孩子落户……这些繁琐的手续就是为了能给孩子办上一本护照。
移民教育从早教开始
到加拿大后,白菜当起了全职妈妈。宝宝不满4个月时,她便开始带着他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主要包括英文韵律歌、阅读、社交和接触大自然。
如今,他们生活的城市位于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的卡尔加里市。平时,他们经常活动的场所集中在天主教青年女性联合会、市中心图书馆和移民中心的女性服务部门。这里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小朋友堆里长大。
在加拿大生活,白菜接触最多也最感慨的就是非政府机构的专业服务和图书馆文化。图书馆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妈妈们宣传“阅读要从出生开始培养的概念”,从给孩子唱韵律歌、看图画书开始培养。
“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丰富多样的儿童读物,尤其是婴幼读物。”白菜说,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硬纸板书,小朋友撕不烂,想啃烂也不容易。一次最多可以借99本,还可以在网上续借。从不同的色块、图画、动物植物图片,到创作风格各异的绘图故事书,就连她自己都已爱不释手。
白菜介绍,加拿大的早期教育非常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手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里很多手工原料都来自中国,小到一个珠子一根羽毛,各种手工材料琳琅满目。老师带着孩子们自己用面粉、油和颜料做橡皮泥,用树枝布条纸片贴拼图,跟孩子们在一起,白菜常觉得自己想象力匮乏。想想自己小时候,手工课大都是用现成印好的纸,折出规定的图形。
案例二——
现实派:与其拼爹不如出国
女儿出生家长犯愁
王先生一家早年在某小区买了房子,有车有房。两年前,女儿降生,在幸福地做爸爸的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孩子带来的压力。
女儿出生后,双方的老人轮流来照顾孩子,原来的100多平米的房子也显得有些拥挤。不过,最让他发愁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小区里住的人太多,又没有什么好学校,孩子一出生,我就开始犯愁”。与妻子都有在国外生活经历的王先生很看重教育。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王先生一开始打算到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其他区县买房。
然而,由于房价太高,王先生只得放弃买房的念头。他说,几百万的房子实在买不起,即便卖掉现在的房子,买房依然很困难。并且,如果想去好一点的学校,除了一大笔赞助费之外,还需要找人、托关系,所谓“拼爹”让王先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与其拼爹不如出国”。
王先生说,每次看到女儿开心的样子,想到将来要参与那么严酷的升学竞争,就心里打鼓。虽然孩子才一岁,但身边同龄孩子的家长已经开始托关系去幼儿园排队占坑了,甚至还有为给孩子学什么乐器、上什么辅导班而发愁的。“要是这样熬到大学毕业,一家人的性格该扭曲成什么样。”
意外之喜举家赴澳
王先生的妻子一直从事法律工作,几年前还曾前往剑桥大学深造。回国后,她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女儿的教育问题一筹莫展时,偶然间有个机会,妻子了解到,一家国外律所正在招聘负责对华事务的律师。由于已经没有太多选择,她想到,可通过在国外就业,为孩子以后的发展铺路。
由于工作经验丰富,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对国内事务比较了解,经过层层筛选,王先生的妻子终于得到了这个职位。他们决定,举家迁往澳大利亚。
“主要是想给孩子换个身份”,王先生无奈地说,希望孩子今后的竞争压力能够小一些。“当时希望在除了悉尼之外的城市工作,因为悉尼的房价也很高,但对方要求只能在悉尼工作。”
出走国外艰难开始 选择出国,对夫妻二人来说就等同于二次创业。王先生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外语并不是强项,出国后,要靠妻子的薪水养活全家人,这也让他倍感压力。“都是为了孩子。”
今年8月,王先生向单位请了一个多月的假,陪妻子前往悉尼做前期准备。租房子、买车,他开始在国外重新置办一个家。“悉尼的房价和深圳差不多,租房子不带任何家具家电,全部要重新弄。”由于妻子的公司还给了部分安家费,王先生便往返北京和悉尼,将国内的家具和用品海运到澳洲。“要花四、五万运费,不过比在当地重新买要便宜点”。同时,他也将孩子的外公外婆接到了悉尼。从澳洲回国后,原本打算继续在国内工作的他也选择了辞职。
王先生目前在悉尼做“全职奶爸”,负责照顾孩子,每周开车接送孩子的外公外婆去附近的大超市购物。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王先生无奈地说,先安置好家里吧,以后再说。由于只是为了孩子将来的教育,严格上讲,他们并不是移民。至于今后是否要移民,王先生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儿子考大学全家办绿卡
程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管,他的儿子今年15岁,新学期刚刚去了一所加拿大私立高中留学。程先生认为自己儿子的性格并不适应国内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让他有了一个不快乐的少年时期,那高中更胜一筹的应试压力,定会让儿子更为抵触。再加上他认为儿子在国内会一直被父母照顾,在溺爱中成长,而15岁的年龄正是男孩子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独自出国留学的挑战能带来很大的锻炼。基于这些考虑,程先生很早就决定要在高中阶段送儿子出国读书。
多方考虑确定移民意愿
既然是高中阶段留学,就还要为孩子今后读大学和就业考虑,于是他们一家在两年前就动手开始办移民。“主要就是为了让儿子在加拿大考大学有更好的机会。”程先生打了个比方,有了加拿大的居住证在当地考学就如同有了北京户口在北京考大学一样,比其他地区的孩子更容易,而且可以选择的专业面更加宽泛。“比如学医,如果不是本地身份就无法申请。”除了考大学以外,还有更远的一层顾虑就是为了毕业后的就业。他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国家也会推出一些留学毕业后的短期工作签证,但是总会有各种的限制,而且签证的政策总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有所调整变化,谁也无法预料几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形势。
程先生解释,由于他们夫妻二人还是需要长期在国内工作,所以他们一家所办理的移民只是获得永久居住权,就是所谓的绿卡,并没有国籍的变化。
另外,程先生还有一层考虑,“家里就这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很挂念想过去探望,通过旅游签证很不便利。如果我们移民了,其他亲戚就可以办理时间更长更自由的探亲签证。”有了加拿大的居住权以后,就可以办理一种10年内往返美国的签证,比直接办理美国签证容易便利很多。
提前下手移民花费百万
程先生庆幸的是,由于着手较早,赶在加拿大移民新政以前,所以他们所花费的成本比如今办移民低很多,“我们属于不返本的投资移民性质,当时需要投入12万加元,加上中间费用,大约10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是现在,大概需要160万人民币。”虽然看起来,要办全家移民的费用并不低,但是程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移民就可以享受当地国民入读大学的费用,会比留学所需学费低很多,4年下来也可以抵消很大一笔移民开销。
程先生提醒这类移民需求的家长,要考虑到办理移民的周期以及可能产生的变故,越早下手越好,等到孩子要高考还没有拿到绿卡就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另外,这类移民需要资金的证明材料,需要长期的准备,很多家境富裕但没有纳税等资产材料的人也会被拦在门外。
案例四——
观望派:担心移民影响中文基础
儿子不适应,为逃学多次“生病”
为了陪伴外派荷兰工作的丈夫,一年前,郑女士辞去了在深圳的工作,带着4岁的儿子张羽轩来到荷兰阿姆斯特丹。
“最初也有过担心,孩子这么小,中文还没学好呢,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出国前,郑女士咨询了一些国内国外的教育专家,他们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多语言的环境,这对于他的成长无疑是有益的。
在荷兰,小学教育为8年,孩子从4岁就开始入学。考虑到荷兰的公立学校多使用荷兰语教学,郑女士和丈夫为儿子选择了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这也让4岁的小羽轩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验。
出国时,小羽轩的英语词汇量不到50个,这样的水平无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日常交流,孩子的孤独感可想而知。由于紧张害怕上学,好几次小羽轩一到凌晨5点就生病。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克服在荷兰上学的心理障碍,只要小羽轩开口说英语,郑女士都会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告诉他发音比妈妈准确。小羽轩在学校学会的第一词是“toilet”(厕所)。学会了这个单词,在家他也用,而且模仿老师的标准发音。渐渐地,孩子喜欢回家秀他新学的东西,开始适应了新学校。
家长很认可,荷兰教育环境宽松
荷兰的学校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独立能力和创造力。以小羽轩所在的学校为例,即使是4岁的孩子,学校照样安排他们每周到图书馆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去读,然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去。另外,每周学校的阅读课上,高年级的学生还要走进低年级的课堂,一对一帮小弟弟小妹妹讲故事,一起制作自己的故事书等。
郑女士介绍,荷兰的教育重在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小学阶段,孩子课后和假期都没有学习任务,因此有大量的时间培养各种体育爱好。她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高尔夫、网球、游泳、乒乓球、足球等项目,还拿到了同年龄组全荷兰高尔夫比赛冠军。
郑女士称,这样的教育环境就是移民前想象的,非常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
外派结束后,是否移民还在犹豫
基于对荷兰教育的认可,郑女士身边已有不少在荷兰工作的朋友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了移民。在他们看来,一旦外派工作结束,孩子已在荷兰读完小学,回国读书已不具备竞争力。同时,取得荷兰的身份孩子入读世界顶级高校机会更多,且不用缴纳高额学费。
按照荷兰的政策,在这里居留5年后可申请移民。而对于今后是否会留在荷兰,郑女士坦言还未考虑。由于国外缺少中文环境,很多华人小孩即使在国内读完了小学二三年级才出国,可是到外国一年多,他们的中文就忘记的差不多了。
“我和孩子父亲都坚决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有扎实的中文基础。”郑女士说,国内小学虽然累,但学生基础扎实,将来出国读大学更有优势。
目前,已有不少在荷兰外派的华人家庭因为这些原因打算将孩子送回国读国际学校。
深度解析:移民后如何进行子女教育?
现状:教育移民家庭正逐年上升
目前约有5000万华人华侨生活在世界各地,在过去10年间,有超过200万的中国内地申请人获得国外绿卡,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将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作为移民的首位理由。
因为教育而选择移民的中国家庭近几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家长对子女到国外接受教育、就业、未来规划三者间的认识逐渐加强。一方面,面对国内的教育和就业压力,大量的学生想去出国学习提升竞争力。而国外高校出于对本国学生的保护,一些优势、特色专业不向海外学生开放。同时,一些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对出国留学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认识,孩子到海外留学盲目攀比、炫富,留学回国后无所事事,产生了不少“留学负翁”、“海待”,引起了一部分有理智的学生家长隐忧。基于这些因素,将教育移民作为一种手段,实现教育和定居双重目的实现的移民现象在中国家庭中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提醒:选择投资移民应评估风险
目前中国家庭选择的移民目的国主要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移民的类型包括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团聚移民等。目前市场上宣传最多的是投资移民。在这些国家中,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的数量最多,从去年12月至今,已有15800人申请加拿大投资。从去年到现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在加拿大的投资移民资产要求涨了一倍的情况下,申请人的数量仍旧呈倍数增长,以致加拿大移民局在今年7月1日作出决定,以全年只吸收700个投资移民配额来控制申请人数,阻止中国的申请大军。
此外,目前各中介机构宣传最多的是美国50万美金投资移民(简称“EB-5项目”)。选择EB-5项目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目前全美共有189个区域中心投资项目,较一年前增加了一倍多,目前有几个项目暴露出了问题。
选择这类移民项目时,移民中介有责任做出风险提示,而申请人更是要慎重再慎重,不能有丝毫差错。
建议:移民前需做好四方面准备
一旦确定要为孩子教育移民,家长应从四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早规划早申请。国外移民申请过程有一定周期,通常需要1-2年时间。如果准备教育移民,一定要提早规划,留出1-2年的准备时间。同时,国外移民政策变化较大,家长一旦确定要移民后应尽快行动,避免因为犹豫、观望而耽误了最佳时机。
第二,通过移民的手段完成子女教育求学目的,必须要具有一定资产规模,家庭总资产基本数额不低于500万人民币。在这种资产基础之下,拿出三分之一来办理移民比较合理。坚决反对动用家庭资产的大部分,或一半以上,甚至举债来移民、留学。
第三,在选择国别上,一定要选择对于绿卡申请和教育有保障,有安全维系的项目,而不要单纯追求面子而忽略了风险。
第四,家长和学生在教育移民问题上,要带着一种积极和阳光心态,积极理性地做申请准备,千万不要因为要移民了,让孩子放弃主业去补英语,上语言班来适应国外生活。因为在没拿到绿卡前,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还是应该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不要打乱了生活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