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灯变聪明智慧交通让通州更“通”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号灯配时会更加智能吗?未来的“智慧”路口将会是什么样?一场提升交通管理效能的革命正在上演……
  去年,通州区区正式启动智慧城市方案编制,借力“互联网+”优化155平方公里255处信号灯配时。据互联网大数据及交管设施采集的道路流量数据综合分析显示,信号灯配时方案调整优化以来,城区内行驶车辆平均车速提高15.6%,新华大街、通胡大街、玉带河大街、京塘路、芙蓉东路、东六环西侧路、武兴路等7条城市主干路平均时间缩短325%;四员厅街西口、赵登禹路西口等老大难路口的交通冲突锁死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今年,通州区将继续进行信号灯升级改造及智慧交通平台完善,对辖区内751平方公里范围内271处信号灯进行改造建设,实现全区交通信号灯联网联控,同时开展重点路口信号策略分析,不断优化信号配时,实现动态绿波、自适应调整、实时监测等六大功能,努力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大数据智能调控红绿灯
  驾车经过通胡路与东六环西侧路的灯控路口,你会发现上一轮红灯是50多秒,下一轮红灯却变成了20多秒,每个周期红绿灯的时间都不尽相同。这正是信号灯根据交通实际流量的变化,实时转换不同的配时方案。
  信号灯配时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信号灯分配给每个方向拟通过路口的车辆或行人等待(红灯)和通过(绿灯)的时间。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或部分迁入,副中心的交通将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交通拥堵一般出现在车流交汇、转换节点,这些节点往往由信号灯控制,因此信号灯配时方案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城市的畅通、市民的出行体验,影响着城市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过去的信号灯采用的是单点控制的信号机,信号灯时间是固定的。而此次通州区升级改造建成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是将点连成线、威片、成面,通过在路口设置的自动检测设备实时检测车辆交通流量数据,而后系统根据车流量大小自动优化、调整路口信号灯配时,其对路口信号的优化调整,使信号转换更加符合路口车辆通行的实际情况,做到通行能力最大化、交通延误最小化。”通州区信号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王亮介绍,改造过程中,他们在超过10个绿波带的路口分成子区,比如说3个路口1个子区,4个路口1个子区,确保车辆在一次停车之后能不能连续通过3到4个路口,“这就是我们说的分段绿波,除了分段绿波,我们还分为单向绿波和双向绿波,比如早高峰,在芙蓉东路就是南向北的单向绿波,晚高峰就是北向南的单向绿波,体现了它的潮汐性。而新华大街,在平常时间就是东西双向绿波。”王亮说,除此之外,针对四员厅与新华南街交叉路口容易发生路口拥堵、四个方向均难以通行的现象,他们还特别增加了交通信号优化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检测路口下游(由北向南方向)50至90米范围处,车辆即将排满时,将信号灯自动切为红色,南向北仍为绿灯,通过信号的优化来缓解交通拥堵情况。此次改造工程首次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今年将再改造升级271处
  目前,通州区155平方公里范围内信号灯升级改造工程基本结束。数字显示,共完成255个路口的信号机升级改造,加装视频流量检测器953台,更换信号灯具3882套,安装宏观交通态势监控系统33套,并对100个重要路口进行了信号配时优化。
  今年,通州区将完成信号等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建设,对辖区内751平方公里范围内271处信号灯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开展重点路口信号策略分析,不断优化信号配时,实现动态绿波、自适应调整、实时检测等六大功能,努力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优化信号灯配时,是一场提高交通精细化管理效率的革命。路口交通流量随着时间推移,总处于不断变化中,所以信号灯配时工作只是现在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高效的不只是信号灯,还有交通参与者,只有出行者采取灵活多样的出行方式,比如高峰时可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城市交通路网才能维持平衡,才能服务更多的市民。
  通過高德数据实时对路口及路段“红、黄、绿”三色交通状态的变化,信号策略分析团队以此为参考并结合实际的交通流量及时下发配时方案,缓解路口及路段的交通拥堵,实现点、线及区域协调控制。
  通过视频流量检测器采集的每个方向、每条车道的交通流量,及时全面掌握全区各路段、备时段交通流量情况,为准确计算路段通行量及道路饱和度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根据掌握的各项基础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精准配时,形成多时段、多方案的配时方案,将各种交通设施资源调整到最优配置。
  目前,区内155平方公里共建设了33个高空高清视频监控点,全天候巡查。未来即将实现全区主、次千道全覆盖监控,可实时动态掌控和分析路段、路口交通运行状况,为可视化区域协调控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日前,西城区老字号华天二友居迎来98岁生日,“慶生会”上,老字号启用“集体师傅、集体徒弟”的现代学徒传承模式,完成了新生代的拜师收徒,这也成为了当日生日会的特殊“礼物”。二友居总经理曹淑琴和技术督导毛雅军在现场集体收了四名学徒,并为他们颁发证书。据介绍,这种由华天集团探索出的“现代学徒”传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老技艺的有效性。  65岁的老顾客韩女士告诉记者:“我从十来岁就开始吃二友居包子,老
期刊
5月24日,由金融街街道办事处、西城区体育局主办的“北京市西城国际金融体育康乐节暨金融街地区第十一届龙舟赛”在什刹海金帆水上俱乐部举行。这也是今年金融街街道主办的“魅力金融街·文化体育季”系列活动的重要赛事之一。  傳令枪响,龙舟竞发。什刹海碧波荡漾,阵阵锣鼓声伴着百舸争流的龙舟,再次为地区文明交流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剪影。此次龙舟赛参赛队有来自街道及辖区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国家档案局、
期刊
5月25日下午,北京音乐广播发起“974DJ运动大挑战”,《六点活力派》《你的故事我的歌》主持人思萌和《早安音乐秀》的主持搭档静娱、郭鹏带领听众一起运动健身,提醒大家为了健康,天热也要动起来。  思萌、静娱、郭鹏分別和听众组成白队、粉队、黑队,和运动生活馆的健身教练一起开展热身、趣味体能训练、健身游戏、平板支撑大赛、搏击体验、拉伸放松等,通过思萌是个运动达人,他经常健身,练出一副好身材,他还在《六
期刊
5月26日,白纸坊街道在办事处五楼会议室举办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各社区干部及居民六十余人共聚一堂,倾听“见利思义”题材评书,领悟传统故事的真谛。  本次活动是白纸坊街道今年第五场“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青年评书演员代华旭以评书的形式讲述中國传统文化故事《关云长白马坡刺颜良》。代华旭精彩的讲述让大家的思绪沉浸在故事之中,感受到古人“见利思义”的高尚道德情怀。  “见利
期刊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隶属于燕达国际健康城,坐落于北京东燕郊,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仅一河之隔,区域位置明显,交通便利,距北京天安门30公里。养护中心总设置床位1000张,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全部住满,其中98%为京籍老人,二期于2018年10月正式开放入住,全程接收自理、介助、介护及失能失智老人,是国内运营较早、单体规模超大的“医养康相结合”型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
期刊
5月23日,由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石景山科技周主场活动在石景山区科技馆开幕,来自石景山区的社区居民及广大青少年约百余人前来参观并体验。本屆科技周以“逐梦科技智创未来”为主题,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  主会场通过科普报告会、石景山区科技创新成果展、科技惠民展、前沿科技产品互动体验等内容,调动公众积极参与体验互动,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和美好生活。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循环经济
期刊
残渣剩饭、果皮纸屑……当垃圾不知遭扔哪里,那该怎么办?环卫工人变身“快递哥”?垃圾也能上门收取?……这是石景山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的新举措。  5月22日,石景山区先行式点对八角西街、杨庄东街开展商户垃圾专业收集工作。从源头上清理垃圾,精细到每一个环节。收集工作每日分上、下午两次,安排专业作业人员和车辆对200余家商户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进行逐一上门收集,随后分装清运至附近垃圾清洁站。通过“上
期刊
“初夏时节看繁花,海陀山前会宾朋。”在海内外游客畅游世园会的同时,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在世园会园区并不显眼的位置,用专业的医疗救護为每一名需要救助的游客排忧解难,让大家健康游园。他们就是世园会WF8医疗救助站的“白衣天使”们。  WF8医疗救助站每天都非常_亡碌。站里的医护人员都是从延庆区医院骨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科室抽调的医疗及护理骨干,12名医务人员目前分为两组,每组6人配备一辆救护车
期刊
本月底,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将建成并试运营,试运营期间将24小时开通,这也是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项目建成后,居民从回龙观骑行至上地只需26分钟。  自行车专用路起点位于回龙观同成街和文华路交叉路口,终点位于海淀区后厂村路和上地西路交叉口,与现况自行车系统衔接,长约6-5公里(其中,新建段长5.46公里,现况路改造段长1.04公里);设计车速为20公里/小时。新建段道路净宽6米,全线共设出入
期刊
“这个活动真是太好了!以前只能在网上看图,现在能试用这些辅具,感受舒不舒服,挑选起来可就放心多了!”“以前领取了护具还要回家摸索,有时候辅具一个零件没调好就很不舒服,现在来这里有专人管,太方便了!”  5月17日,在密云区十里堡镇清水潭残疾人温馨家园辅具展示室内,20余位残疾朋友围坐在一起,亲身感受着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带来的便利。  在第29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密云区残联为进一步推广《残疾人辅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