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
我们深知广大老师在教书育人之余,笔上功夫也十分了得,所以特开辟了这一小块园地,邀请老师们来自由耕种。老师们平时的练笔、创作、生活感悟,或教学生活中发生的趣事,都可以记录下来,交给我们(来稿请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主题中标明“园丁花园”,一经刊用即奉寄稿费、样刊和刊用证明哦)。这里是老师们自由表达的舞台,到底是种花还是种树,说甜还是说辣,全由老师们做主。作文君退下了,老师们尽情发挥吧!
腊月将近,干冷的北风吹得人脸疼,没暖气的日子很难熬。此时,杂物间里那两只生满铁锈的暖壶荡起了我的无限回忆。
在大雪漫山的南五台,阴风怒吼着撞击着山脚下农人的门扉。昏黄的灯光下,大姨用皲裂的手提着两只铁暖壶向我们三姐妹的床铺走来,她堆满微笑的脸在昏黄的灯光下特别温暖。
一个大雪漫天的腊月,作为兄弟姐妹中最有福气的大姨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孩子,他们全家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中,情不自禁地谋划着未来。“年过完,你也出月子了。家里刚盖了新房,还欠着账,又添了一张嘴,用钱的地方还多。那时刚好是用工荒,矿上缺人,给的工钱高,我收拾收拾,早早去,也能早点把家里的账还上。”姨父轻声对大姨讲着自己的打算。于是,不久后,背起简单的包袱,穿上大姨纳的千层底,姨父充满期待地上工了。
当东方的太阳慵懒地升上天空,把光彩洒满秦岭南麓的时候,大姨满眼怜爱地看着尚在襁褓里的儿子。由于早产,这孩子出生时只有2.5斤,虽然已经出月子十多天了,还瘦得不行。但只要能吃,总会长起来的,大姨觉得未来充满希望。正在大姨憧憬着未来时,一个黑影气喘吁吁地停在她家门口:“他二嫂,你……你快去医院,矿上爆破,一块大石头滚下来,三民和另一个工人正好在下方拉架子车,躲避不及时,他下半身被石头压住了,工友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拉出来,人还在昏迷中……”来人后来说了什么,大姨根本不知道,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天旋地转,任谁怎么叫也回不过神来。大姨开始了矿上、医院、家里来回奔波的日子。千层底不耐磨,一月磨破三双是最低记录。就这样,一年以后,姨父出院了,跟他一块儿回来的,还有一副双拐和一辆手摇残疾人代步车以及日后无穷无尽的屎和尿。
寒冬的山风吹得山下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瑟瑟发抖,山路上许久没有一个人,偶尔需要出门的人也尽可能少地在外逗留。这时,一个年轻的“中年”妇女包着头巾,端着一个大瓷盆朝山下的小河边走去,任由河中的冰片把曾经细滑的双手折磨得沟壑纵横。而盆里下层是姨父沾满屎尿的衣裤,上层是我们表姐弟四人的脏衣服。大姨是怎样艰难地端着洗好的衣服回到家的,我已经不记得。但冬日里,每当黄昏來临,大姨家连锅炕前的烟囱总能升起袅袅炊烟,一天也不落。姨父下半身瘫痪,血液循环慢,需要睡暖炕。
暮色渐渐昏暗,与袅袅炊烟一起跳动的永远是我们房间的炉头。无论日子多么苦涩,大姨每晚都会笑呵呵地烧好铁暖壶小心翼翼地放进我们的被窝,然后让炉里的火苗在房间里跳跃很久很久,在炉火的映衬下,她的脸颜格外美。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大姨那两只铁暖壶已成了躺在杂物间里的弃儿,但无数个寒冬腊月,它们都悄悄地给我们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我们深知广大老师在教书育人之余,笔上功夫也十分了得,所以特开辟了这一小块园地,邀请老师们来自由耕种。老师们平时的练笔、创作、生活感悟,或教学生活中发生的趣事,都可以记录下来,交给我们(来稿请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主题中标明“园丁花园”,一经刊用即奉寄稿费、样刊和刊用证明哦)。这里是老师们自由表达的舞台,到底是种花还是种树,说甜还是说辣,全由老师们做主。作文君退下了,老师们尽情发挥吧!
腊月将近,干冷的北风吹得人脸疼,没暖气的日子很难熬。此时,杂物间里那两只生满铁锈的暖壶荡起了我的无限回忆。
在大雪漫山的南五台,阴风怒吼着撞击着山脚下农人的门扉。昏黄的灯光下,大姨用皲裂的手提着两只铁暖壶向我们三姐妹的床铺走来,她堆满微笑的脸在昏黄的灯光下特别温暖。
一个大雪漫天的腊月,作为兄弟姐妹中最有福气的大姨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孩子,他们全家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中,情不自禁地谋划着未来。“年过完,你也出月子了。家里刚盖了新房,还欠着账,又添了一张嘴,用钱的地方还多。那时刚好是用工荒,矿上缺人,给的工钱高,我收拾收拾,早早去,也能早点把家里的账还上。”姨父轻声对大姨讲着自己的打算。于是,不久后,背起简单的包袱,穿上大姨纳的千层底,姨父充满期待地上工了。
当东方的太阳慵懒地升上天空,把光彩洒满秦岭南麓的时候,大姨满眼怜爱地看着尚在襁褓里的儿子。由于早产,这孩子出生时只有2.5斤,虽然已经出月子十多天了,还瘦得不行。但只要能吃,总会长起来的,大姨觉得未来充满希望。正在大姨憧憬着未来时,一个黑影气喘吁吁地停在她家门口:“他二嫂,你……你快去医院,矿上爆破,一块大石头滚下来,三民和另一个工人正好在下方拉架子车,躲避不及时,他下半身被石头压住了,工友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拉出来,人还在昏迷中……”来人后来说了什么,大姨根本不知道,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天旋地转,任谁怎么叫也回不过神来。大姨开始了矿上、医院、家里来回奔波的日子。千层底不耐磨,一月磨破三双是最低记录。就这样,一年以后,姨父出院了,跟他一块儿回来的,还有一副双拐和一辆手摇残疾人代步车以及日后无穷无尽的屎和尿。
寒冬的山风吹得山下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瑟瑟发抖,山路上许久没有一个人,偶尔需要出门的人也尽可能少地在外逗留。这时,一个年轻的“中年”妇女包着头巾,端着一个大瓷盆朝山下的小河边走去,任由河中的冰片把曾经细滑的双手折磨得沟壑纵横。而盆里下层是姨父沾满屎尿的衣裤,上层是我们表姐弟四人的脏衣服。大姨是怎样艰难地端着洗好的衣服回到家的,我已经不记得。但冬日里,每当黄昏來临,大姨家连锅炕前的烟囱总能升起袅袅炊烟,一天也不落。姨父下半身瘫痪,血液循环慢,需要睡暖炕。
暮色渐渐昏暗,与袅袅炊烟一起跳动的永远是我们房间的炉头。无论日子多么苦涩,大姨每晚都会笑呵呵地烧好铁暖壶小心翼翼地放进我们的被窝,然后让炉里的火苗在房间里跳跃很久很久,在炉火的映衬下,她的脸颜格外美。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大姨那两只铁暖壶已成了躺在杂物间里的弃儿,但无数个寒冬腊月,它们都悄悄地给我们传递着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