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学”到“做学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就学生而言,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就教师而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关键词】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0-02
  构建高效课堂,发挥教育主体主动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求学”者转变为“做学问”的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从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环节“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入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联想集团灵魂人物柳传志在回答记者关于人才的提问时这样讲到:“能力有很多种,但我最看重归纳总结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就是看他能否在所做过的事情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这种善于研究的人有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开创大局,往往有大用。企业最缺的还是这样的一流的领导人物。他像阿拉伯有效数字中的“1”,“1”后面一个零就是十;跟两个零就是百;跟三个零就是千……学校教育应重视培养这种善于研究规律的基本能力”。
  如果说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是一个整体,那么它的每个章节就是这个整体的一个局部。每个章节都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引导我们观察和认识这门学科的某个局部,并探索和阐述其中的内容和规律。我们正是通过逐个研究每一个局部,从而达到研究整体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把握每个章节的内容实质,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章节之间的联系。只有在研究局部时,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或在研究整体时注意到局部的细节,我们才既能全面把握住整体轮廓,又能准确地把握住局部细节。
  就学生而言,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许多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就教师而言,我们是整个教学的总设计师,如果失去对该环节的准确把握,我们的学生很有可能拿着大把大把的螺丝和工具,却造不出一台车来!因此在知识的迷宫里,我们教与学生“求学”就是让他们身处迷宫里,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教给学生“做学问”则是让他们跳出来俯视迷宫,其各种路线和转折点则尽显与眼前,那岂有走不出之理?
  二、教会学生“做学问”,教师应当重视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落实
  在高中以往的听课,示范课和公开课的听课当中,我看到了很多精彩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总结,像思维导图,知识罗列,花括号,金字塔,知识树等形式多样的梳理总结方法,许多巧妙的处理方法让我学习不少;其次,很多教师在梳理总结的同时特别注意前后对比联系,将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化和广化,点睛提神的功效可见教师对知识的把握深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形成对知识的高屋建瓴之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浙江理科状元翁凯浩这样总结:在高中学习中,我十分需要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学完一章的知识点后,我要对本章内容归纳总结,以便加深理解充分消化;针对特定的题型,我们也要归纳总结,找出解题方法,以便在下次做题时更快地切入。归纳总结出的东西是经过自己分析消化后所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因此要常翻阅、常复习。
  日照市文科状元孙程这样总结:相对来说,文科生做的试卷是比较有限的,做完的试卷不要随便丢了,要学会分析试卷。研究得多了,有时一道题会衍生出很多知识点和考点,及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这些思考的过程对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吉林市文科状元王美月(新东方优能中学高分学员)这样说:要善于归纳总结,对文字产生感觉。文科不像理科,学习不能靠题海战术。我的经验是,要善于对题型归类,自己心里对所学知识要有数。总之,学文科要有感觉,有领悟力。
  银川市理科状元王子豪这样总结: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的题,结果发现自己没有多大进步,其实这是不注意小结造成的。小结就像是紧张练习中的 “调味剂”,常常让我乐在其中。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是比较忽视对该环节的认真落实,缺乏对其重要性的理解,授课时往往草草略过,或是让学生自己讲讲“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而不做点评,或是在课件上展示几个关键知识点,缺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层级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學生整体认知能力,一节一节零碎的知识,让学生不仅感觉到繁多杂乱总也学不完,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恶之情。如果学生通过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能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则会让学生对知识越学越少,越学越有趣,并产生从“求学”到“做学问”的根本转变,到那时我们的教学也会真正转变核心,让教师真正做一个引路人,还教学的真谛,形成高效课堂。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意见
  1.在学案编写时,以知识为主线将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贯穿其中,并有意地将知识链放在学案中
  从我们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少,如:能读懂教材内容但不会应用;能听懂老师的讲解但不会独立理解;能套着老师传授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不会自己创设新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习惯听老师讲解而不会自己去主动自学;能主动自学者又不知道如何学习,总是徒劳无功。凡此种种除了基础相对薄弱及学习积极性不够外,与我们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也很有关系。在学生们学习了每一节的知识点后,他们只能完成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这些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中只是一块块很小的岛屿,不易被发现,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把这些小小的岛屿连成一块大陆,让它们彼此间互通有无,做到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在编写学案时,应认真研究知识规律,确定知识的编制顺序,力求有利于学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2.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要注意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但实际学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知识梳理总结时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前,我们很多教师处理该环节时,随着下课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逐渐分散,大多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简单的提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没有突出知识重点,没有处理好知识局部与整体的关联。也就很难完成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因此教学效果在此处显得很苍白,没有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如果我们可以尝试在该环节的留白处,留下提示和归纳总结意见,授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完成学生从“求学”向“做学问”的根本性转变。这样学生会主动的思考和预习后面的内容,自己完成知识脉络的构架,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梳理总结不仅仅是纵向的,还应该是横向的,立体的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学引导者,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做学问”的能力尤为重要;备课前我们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示范如何“做学问”。知其一,自然联想到其二其三,知其表,自然联想到上下前后和左右。而目前我们的很多课堂照本宣科,就地取材,随意性太强,抓不到重点,也拿不出条理来,学生一头雾水,没有线,也没有点,久而久之,这个环节也就显的可有可无了。
  4.梳理总结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学生什么最难教?不是知识,不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如果说前半句是“求学”我想后半句就应该是“做学问”吧!对于高中生而言,我们不可能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授予学生海量的知识,而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學生养成知识梳理,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教师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更上一个层次,达到让学生自己做学问的目的,如果这个能力和习惯养成了,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想起一句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真正转变我们的学生从求学到做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滋润每位学子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在无形之中教会学生做学问的目的,或许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德国著名教育家 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教育指》.
  [2]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 《兴趣的秘密何在》.
其他文献
【摘要】通识教育是要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元的知识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宝贵经验及智慧,培养学生的价值、态度、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发挥作用。通识课程的实施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的必要环节;通识教育的本质、作用、价值,是我们必须把握的;通过清楚明了的认知,看清我们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才能很好的找到解决的路径。探讨、分析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对我国各大院校有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关键词】美国文理通识教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学教育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说明,介绍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数学教育专业通过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改革、实践课程改革、开展讲座和学生竞赛五种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提出了数学教育专业今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  【关键词】数学教育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3-02  
期刊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全能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加以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1-02  一、引言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不但是一种交流工具,同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是人生迈进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将会是足够大学生们享用一生的财富。高校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满足新世纪对人才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俱乐部 改革与实际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6-03长期以
期刊
【摘要】为拓展与深化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实践类课程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的地位与价值,建立系统、多元、立体化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使得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张掖市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类课程学习成效的调查研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 本科专业
期刊
【摘要】道德感是在具备道德敏感性的前提下,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层面上的反应,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反应。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道德感及其核心情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先升后降,性别差异不明显;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学生的道德感显著高于未参加过活动的学生,且主要表现在责任感方面;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道德感强于普通同学,尤其在自尊心和羞耻感方面差异较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感 发展现
期刊
【摘要】要让学生成为文本细读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确实尊重“学生读者”的“期待视野”,听从文本的“召唤”,最终提高“学生读者”的“期待视野”。本文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反思散文教学,为文本细读大背景下的散文教学改革寻找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主体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1-02  中学语文
期刊
【摘要】中国学生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韩汉同形异义词的习得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偏误。本文选定韩汉双音节同形异义词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类比较,然后分析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偏误类型,最后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音节 同形异义词 对比 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84-03  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源远流长,对周边民族
期刊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建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中职建筑类教师的专业素质内涵和师资建设现状,探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中职 建筑教师 专业素质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0-02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
期刊
【摘要】《矿物岩石鉴定》为资源勘查类专业重要的基础实训课程,本文通过分析其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总结近年来学院实训信息化教学方法:实训情景教学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教学、实训信息化考核、教学信息化展示等,对信息化教学提出了岩石矿物标本数据库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在教学运用的设想。  【关键词】矿物岩石鉴定 信息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