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教学质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它关系到地方综合性院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音乐人才,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得以较快提高起来。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院校 钢琴普修课 教改 提高教学质量
钢琴普修课是地方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般为一至两学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视奏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伴奏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其他音乐课程(如:钢琴即兴伴奏、声乐、听音、视唱)以及未来所从事的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等工作创造基本条件。
由此,我们知道,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技能训练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从事音乐活动的最基本的“工具型”课程(钢琴普修课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同志来说就相当于小学的语文课程,它是最基础的但又是最重要的课程,它是学习其他音乐课程最有益的辅助工具,所以我把它称为“工具型”课程),但在近些年的教学中,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最主要的是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正呈逐年下滑趋势。造成这些问题的因数是复杂而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
1、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地方性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生源一般来自普通高中,这些学生大多是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后考入大学,由于钢琴的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投资又较大,并且很难在短期内收效,于是大部分学生是以声乐或者舞蹈为主科参加专业考试的。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是没有钢琴弹奏基础的,加上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招生所处的梯次—般是艺术类招生录取的底层,为了保证一定的新生录取数量,只能降低录取标准,所以录取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
2、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者缺乏办学经验
由于扩招,造成了一些院校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由此一些教学水平较差的同志得以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很多地方综合性院校是新升格的,十分缺乏办学经验。
3、教材、教法五花八门
4、部分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自己可能选择声乐或舞蹈等为主修方向,钢琴学得好不好不重要。
以上几点原因。一些是无法或者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比如生源的质量、师资力量等。因此,探讨如何如何提高地方综合院校钢琴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只能从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着手研究,笔者通过对广西几所地方综合性院校(河池学院、玉林师院、百色学院、贺州学院、钦州学院、梧州学院)的钢琴普修课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与同行商榷。
一、统一授课内容及教法
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课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理论课程。
2、小课及小组课主要教学“触键方法、基本练习、技巧练习、中外钢琴乐曲、视奏”等课程。
3、应强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基本的教学思路,钢琴弹奏的学习一般应遵循以下一些主要步骤:钢琴弹奏入门练习(单手断奏;单手连奏;双手交替的断奏与连奏;双手合作:跳音等)--钢琴弹奏基础练习(采用C大调指法的十个大、小调,即:C、c、G、g、D、d。A、a、E、e大、小调的双手音阶、琶音、主音三和弦的原位转位一其余各调的双手音阶、琶音、主音三和弦的原位转位卜钢琴弹奏技巧练习(踏板、复调、指法、技巧练习如:双手互相跨越,交替弹奏琶音:快速的同音换指练习:手腕练习:用手臂跳音及和弦的练习:手腕跳音练习:连音与跳音的交替练习:半音阶练习、三度双音练习:左右手的八度练习等卜中外钢琴乐曲的弹奏等。
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把握大的教学进度框架下,有针对的选择能巩固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逐个突破难点,使教与学的思路明晰。但是我们知道,钢琴的演奏及教法充满个性化。想要在浩瀚的作品中去统一教材的内容和在不同的触键流派似乎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限制性方法,比如:第—课教材规定讲授钢琴的断奏的触键方法,教师必须按要求讲授钢琴断奏的触键技巧、要领,并做好示范,至于让学生用什么乐曲去练习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布置。这样一来,不仅统一了教学内容及进度,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杜绝一些老师的盲目教学、拔苗助长或被学生推着走,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这门课程中掌握最基本的技巧及共性知识。只有保证具有共性的知识才有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将来进一步学习钢琴或者运用这门技巧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
长期以来,钢琴教学中主要的评价方式是学生的钢琴期考考试,其形式是学生进行钢琴演奏,若干教师根据同一演奏标准同时进行打分取平均值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加上老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及练琴质量等情况打出平时成绩,然后综合评定得出期评成绩(一般采用的比例为:平时成绩的40% 期考成绩的60%=期评成绩)。它是“以一个数字(即演奏者的得分)形式来表示对学生的综合印象”,属于一种终结性评价,是众多评价方式中的一种。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法,其优点是得出一个量化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为简便可行。不足的是这种评价难以体现学生平时学习钢琴的情况,有些学生平时可能很勤奋,但考试时过于紧张,发挥不好,也有些学生平时可能很懒,仅在临考前加班加点练习考试曲目,加上老师之间的竞争,打平时分时所含水份就多,况且学生钢琴弹奏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他们的起点不同,用同一个考试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容易使大多数钢琴基础不好、程度不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再者,考试所得出的一个笼统的分数,难以使学生明白自身钢琴学习的状况和各方面进步或发展的情况。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可改进成以下的评价方法。
1、对学生即时背谱弹奏(占期评成绩的40%)作出分数及书面评价,书面评价包括如下一些内容:a、视谱是否准确:b、指法习惯是否良好:c、触键方法是否正确_d、节奏是否准确;e、音乐形象的塑造、整体结构的把握等等。
作出书面评价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对自己即时弹奏结果的最好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演奏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2、视奏能力考核(占期评成绩的10%),考前由老师创作一些与教学大纲要求的程度相当的短小乐曲,由学生即时抽签视谱演奏,教师根据学生弹奏的情况给出成绩。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可 检验教师是否严格遵循教学脉络进行教学:是否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视奏能力的提高。
3、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35%)从以下几方面得出:a、琴房管理处的练琴时间统计(10分);b、参加音乐会演奏的次数(5分):c、期末参加声乐伴奏的数量(5分)ld、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情况给出的成绩(10分):e、学生的自我评分(5分)。
4、“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理论课的综合考试成绩(占期评成绩的15%)。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三、完善教学监督管理体系。
教学监督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监督。
1、对教师的监督相对简单。因为个体数量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几种:
a、教案检查。检查授课教师是否按照大纲要求撰写教案:教案中教学脉络是否清晰明了等。
b、不定时随堂听课。主要检查是否按照既定的知识点进行讲授、是否遵循教学进度有计划的进行教学等。
c、不定时的举行学生评教活动,从学生的层面上去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
2、对学生的监督就没那么容易了,由于数量大,个体差异大,加上地方综合性院校录取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相当多学生的领会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较差,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怎样保证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始终是教学管理者最头痛的事情了。课堂上教师教的再好,也要学生课下通过不断的练习去巩固、消化。这样才能使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a、教学管理者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钢琴普修课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内心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教师的积极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实行练琴时间登记制度。练琴奖励制度。
d、定时举行音乐实践活动。这里所指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条件允许下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成果。
结语
如何提高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教学质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它关系到地方综合性院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音乐人才,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他们正积极的参与此课程的改革与研究。笔者以上提到的几点建议只是在几所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教学现状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果,所以,对于所有的地方综合性院校来说这些建议一定有所偏颇,但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得以较快提高起来。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院校 钢琴普修课 教改 提高教学质量
钢琴普修课是地方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般为一至两学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视奏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伴奏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其他音乐课程(如:钢琴即兴伴奏、声乐、听音、视唱)以及未来所从事的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等工作创造基本条件。
由此,我们知道,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技能训练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从事音乐活动的最基本的“工具型”课程(钢琴普修课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同志来说就相当于小学的语文课程,它是最基础的但又是最重要的课程,它是学习其他音乐课程最有益的辅助工具,所以我把它称为“工具型”课程),但在近些年的教学中,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最主要的是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正呈逐年下滑趋势。造成这些问题的因数是复杂而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
1、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地方性综合类院校音乐专业的生源一般来自普通高中,这些学生大多是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后考入大学,由于钢琴的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投资又较大,并且很难在短期内收效,于是大部分学生是以声乐或者舞蹈为主科参加专业考试的。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是没有钢琴弹奏基础的,加上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招生所处的梯次—般是艺术类招生录取的底层,为了保证一定的新生录取数量,只能降低录取标准,所以录取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
2、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者缺乏办学经验
由于扩招,造成了一些院校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由此一些教学水平较差的同志得以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很多地方综合性院校是新升格的,十分缺乏办学经验。
3、教材、教法五花八门
4、部分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自己可能选择声乐或舞蹈等为主修方向,钢琴学得好不好不重要。
以上几点原因。一些是无法或者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比如生源的质量、师资力量等。因此,探讨如何如何提高地方综合院校钢琴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只能从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着手研究,笔者通过对广西几所地方综合性院校(河池学院、玉林师院、百色学院、贺州学院、钦州学院、梧州学院)的钢琴普修课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与同行商榷。
一、统一授课内容及教法
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课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理论课程。
2、小课及小组课主要教学“触键方法、基本练习、技巧练习、中外钢琴乐曲、视奏”等课程。
3、应强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基本的教学思路,钢琴弹奏的学习一般应遵循以下一些主要步骤:钢琴弹奏入门练习(单手断奏;单手连奏;双手交替的断奏与连奏;双手合作:跳音等)--钢琴弹奏基础练习(采用C大调指法的十个大、小调,即:C、c、G、g、D、d。A、a、E、e大、小调的双手音阶、琶音、主音三和弦的原位转位一其余各调的双手音阶、琶音、主音三和弦的原位转位卜钢琴弹奏技巧练习(踏板、复调、指法、技巧练习如:双手互相跨越,交替弹奏琶音:快速的同音换指练习:手腕练习:用手臂跳音及和弦的练习:手腕跳音练习:连音与跳音的交替练习:半音阶练习、三度双音练习:左右手的八度练习等卜中外钢琴乐曲的弹奏等。
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把握大的教学进度框架下,有针对的选择能巩固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逐个突破难点,使教与学的思路明晰。但是我们知道,钢琴的演奏及教法充满个性化。想要在浩瀚的作品中去统一教材的内容和在不同的触键流派似乎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限制性方法,比如:第—课教材规定讲授钢琴的断奏的触键方法,教师必须按要求讲授钢琴断奏的触键技巧、要领,并做好示范,至于让学生用什么乐曲去练习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布置。这样一来,不仅统一了教学内容及进度,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杜绝一些老师的盲目教学、拔苗助长或被学生推着走,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这门课程中掌握最基本的技巧及共性知识。只有保证具有共性的知识才有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将来进一步学习钢琴或者运用这门技巧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评价体系的建设
长期以来,钢琴教学中主要的评价方式是学生的钢琴期考考试,其形式是学生进行钢琴演奏,若干教师根据同一演奏标准同时进行打分取平均值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加上老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及练琴质量等情况打出平时成绩,然后综合评定得出期评成绩(一般采用的比例为:平时成绩的40% 期考成绩的60%=期评成绩)。它是“以一个数字(即演奏者的得分)形式来表示对学生的综合印象”,属于一种终结性评价,是众多评价方式中的一种。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测验法,其优点是得出一个量化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为简便可行。不足的是这种评价难以体现学生平时学习钢琴的情况,有些学生平时可能很勤奋,但考试时过于紧张,发挥不好,也有些学生平时可能很懒,仅在临考前加班加点练习考试曲目,加上老师之间的竞争,打平时分时所含水份就多,况且学生钢琴弹奏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他们的起点不同,用同一个考试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容易使大多数钢琴基础不好、程度不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再者,考试所得出的一个笼统的分数,难以使学生明白自身钢琴学习的状况和各方面进步或发展的情况。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可改进成以下的评价方法。
1、对学生即时背谱弹奏(占期评成绩的40%)作出分数及书面评价,书面评价包括如下一些内容:a、视谱是否准确:b、指法习惯是否良好:c、触键方法是否正确_d、节奏是否准确;e、音乐形象的塑造、整体结构的把握等等。
作出书面评价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对自己即时弹奏结果的最好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演奏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2、视奏能力考核(占期评成绩的10%),考前由老师创作一些与教学大纲要求的程度相当的短小乐曲,由学生即时抽签视谱演奏,教师根据学生弹奏的情况给出成绩。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可 检验教师是否严格遵循教学脉络进行教学:是否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视奏能力的提高。
3、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35%)从以下几方面得出:a、琴房管理处的练琴时间统计(10分);b、参加音乐会演奏的次数(5分):c、期末参加声乐伴奏的数量(5分)ld、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情况给出的成绩(10分):e、学生的自我评分(5分)。
4、“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理论课的综合考试成绩(占期评成绩的15%)。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三、完善教学监督管理体系。
教学监督就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监督。
1、对教师的监督相对简单。因为个体数量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几种:
a、教案检查。检查授课教师是否按照大纲要求撰写教案:教案中教学脉络是否清晰明了等。
b、不定时随堂听课。主要检查是否按照既定的知识点进行讲授、是否遵循教学进度有计划的进行教学等。
c、不定时的举行学生评教活动,从学生的层面上去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
2、对学生的监督就没那么容易了,由于数量大,个体差异大,加上地方综合性院校录取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相当多学生的领会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较差,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怎样保证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始终是教学管理者最头痛的事情了。课堂上教师教的再好,也要学生课下通过不断的练习去巩固、消化。这样才能使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a、教学管理者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钢琴普修课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内心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教师的积极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实行练琴时间登记制度。练琴奖励制度。
d、定时举行音乐实践活动。这里所指的音乐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条件允许下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成果。
结语
如何提高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教学质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它关系到地方综合性院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音乐人才,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他们正积极的参与此课程的改革与研究。笔者以上提到的几点建议只是在几所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教学现状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果,所以,对于所有的地方综合性院校来说这些建议一定有所偏颇,但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地方综合性院校钢琴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得以较快提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