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一篇无印良品料理餐厅的评论。成都太古里的首家无印良品料理餐厅开业于去年12月份,五一假期去成都的旅行者就此多了一项美食新攻略——成都太古里无印良品旗舰店餐厅。
评论的作者是新京报《新食品》周刊主编杨万国,他写道:“检索无印良品的网络表现,没有APP,中国的官网居然无法打开,在言必移动互联网的当下,显得‘落后’,但其市场表现却逆向而行:没有logo、没有广告、没有代言人的‘三无’产品,全球销售额超百亿;在中国持续发烧,预计2015年在中国新开30家店。在当前‘渠道为王’这样一个喧嚣的鼓噪下,无印良品把功力用在营造品牌体验社区,强化品牌认同,显然走的是‘内容为王’的路线。”
在各大论坛中、朋友圈里、茶楼里、咖啡馆里洋溢发酵的互联网+的颠覆包围之中,食评君的这篇评论使人嗅到清新氧气。
如杨万国所言,移动互联网使得消费者直抵生产者,瓦解的正是渠道,眼下亟须的是优质内容,无印良品无需操心消费者通过什么渠道来,它操心的是怎么让自己独特的产品文化被更多人接纳,于是把理念植入饮食来熏染它的客户。
只有真正的创新与专注才有可能塑造下一个奇迹。如同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那样。然而专注力依然是我们时代的稀有元素。
在《大繁荣》里,埃德蒙·费尔普斯写道:“原创性要求人们愿意并有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最近几十年,这种能力也在减退。一位教育专家告诉著名作家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莎士比亚的《裘力斯·恺撒》(Julius Caesar)已经没法在纽约州的高中讲授了,因为学生们没有足够的专注力把作品读完。很多人已注意到,今天的年轻人独处的时间总体而言比上代人要少。……有时间独立思考的人如今还会受到社交媒体的吸引——这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自我满足的经济。今天的年轻人需要通过博客、电子邮件和推特(Twitter)等工具保持密切联络,这占据了思考的时间,强化了人云亦云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其政党、宗教或朋友的安排,而不是通过工作努力争取自己的位置。这种循规蹈矩之风不对产业界的创新造成消极影响才怪。”
如果浮躁、肤浅、人云亦云成为社会的常态,当人们在谈论创新时,他们又拿什么去创新。跟随潮流去创业似乎是最时髦与安全的,但一份2014年中国服务业O2O的死亡清单,足以显示扎堆创业的盲目与不可取。微信里有各种替你读书的公众号齐冒出来,各种“精华”被提炼出来,可以直接输送给你,但真正的读书人拒绝不经咀嚼的“鸡汤”式喂养,就如蒋方舟所说,我永远拒绝别人替我阅读。这种替你读书公众号的疯狂生长,也正是映射了眼下人们内心的浮躁与肤浅。当创新的灵魂不在,平台、数据、流量这些词分析得再专业也与创新并无直接关系。
被得·蒂尔在《从0到1》中写道:“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者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这句话中的成功者们都在沉潜下来。
比尔·盖茨不久前受邀参加2015年TED大会,他在大会上没忘了再次晒他的阅读书单,盖茨阅读的范围涵盖健康、商业及世界等方面。
马克·扎克伯格在个人主页上发表他的2015年计划:每两周看一本书,感受不一样文化、信仰、历史和技术的魅力。他希望通过读书好好思考Facebook的未来,也塑造自己新的思维模式。“我发现阅读书籍能让人更加聪明和充实。书能让你沉浸下来,这是当下任何一个追求短平快和碎片化阅读的媒体都做不到的。我期待未来能转变我的生活习惯,从上网浏览新闻变成静下来阅读书籍。”
拉里·佩奇曾于2002年在母校斯坦福大学向企业家讲述创业及经营的箴言:仅仅因为众人蜂拥而上就随大流也去创建公司,并不是好主意。专注于开发具有突破性的产品,才是明智之举。“如果你拥有优秀的设想,你的想法自然会吸引乐于帮助你的人。”
是浮躁着去赶大潮,还是沉潜下来真正有所创新,似乎是时代带给创业者的选择题。除了沉浸在不是你看不懂就是你赶不上的时代警句,创业者们也许还该听听彼得·蒂尔给出的另一个警句: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旧方法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
评论的作者是新京报《新食品》周刊主编杨万国,他写道:“检索无印良品的网络表现,没有APP,中国的官网居然无法打开,在言必移动互联网的当下,显得‘落后’,但其市场表现却逆向而行:没有logo、没有广告、没有代言人的‘三无’产品,全球销售额超百亿;在中国持续发烧,预计2015年在中国新开30家店。在当前‘渠道为王’这样一个喧嚣的鼓噪下,无印良品把功力用在营造品牌体验社区,强化品牌认同,显然走的是‘内容为王’的路线。”
在各大论坛中、朋友圈里、茶楼里、咖啡馆里洋溢发酵的互联网+的颠覆包围之中,食评君的这篇评论使人嗅到清新氧气。
如杨万国所言,移动互联网使得消费者直抵生产者,瓦解的正是渠道,眼下亟须的是优质内容,无印良品无需操心消费者通过什么渠道来,它操心的是怎么让自己独特的产品文化被更多人接纳,于是把理念植入饮食来熏染它的客户。
只有真正的创新与专注才有可能塑造下一个奇迹。如同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那样。然而专注力依然是我们时代的稀有元素。
在《大繁荣》里,埃德蒙·费尔普斯写道:“原创性要求人们愿意并有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最近几十年,这种能力也在减退。一位教育专家告诉著名作家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莎士比亚的《裘力斯·恺撒》(Julius Caesar)已经没法在纽约州的高中讲授了,因为学生们没有足够的专注力把作品读完。很多人已注意到,今天的年轻人独处的时间总体而言比上代人要少。……有时间独立思考的人如今还会受到社交媒体的吸引——这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自我满足的经济。今天的年轻人需要通过博客、电子邮件和推特(Twitter)等工具保持密切联络,这占据了思考的时间,强化了人云亦云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其政党、宗教或朋友的安排,而不是通过工作努力争取自己的位置。这种循规蹈矩之风不对产业界的创新造成消极影响才怪。”
如果浮躁、肤浅、人云亦云成为社会的常态,当人们在谈论创新时,他们又拿什么去创新。跟随潮流去创业似乎是最时髦与安全的,但一份2014年中国服务业O2O的死亡清单,足以显示扎堆创业的盲目与不可取。微信里有各种替你读书的公众号齐冒出来,各种“精华”被提炼出来,可以直接输送给你,但真正的读书人拒绝不经咀嚼的“鸡汤”式喂养,就如蒋方舟所说,我永远拒绝别人替我阅读。这种替你读书公众号的疯狂生长,也正是映射了眼下人们内心的浮躁与肤浅。当创新的灵魂不在,平台、数据、流量这些词分析得再专业也与创新并无直接关系。
被得·蒂尔在《从0到1》中写道:“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者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这句话中的成功者们都在沉潜下来。
比尔·盖茨不久前受邀参加2015年TED大会,他在大会上没忘了再次晒他的阅读书单,盖茨阅读的范围涵盖健康、商业及世界等方面。
马克·扎克伯格在个人主页上发表他的2015年计划:每两周看一本书,感受不一样文化、信仰、历史和技术的魅力。他希望通过读书好好思考Facebook的未来,也塑造自己新的思维模式。“我发现阅读书籍能让人更加聪明和充实。书能让你沉浸下来,这是当下任何一个追求短平快和碎片化阅读的媒体都做不到的。我期待未来能转变我的生活习惯,从上网浏览新闻变成静下来阅读书籍。”
拉里·佩奇曾于2002年在母校斯坦福大学向企业家讲述创业及经营的箴言:仅仅因为众人蜂拥而上就随大流也去创建公司,并不是好主意。专注于开发具有突破性的产品,才是明智之举。“如果你拥有优秀的设想,你的想法自然会吸引乐于帮助你的人。”
是浮躁着去赶大潮,还是沉潜下来真正有所创新,似乎是时代带给创业者的选择题。除了沉浸在不是你看不懂就是你赶不上的时代警句,创业者们也许还该听听彼得·蒂尔给出的另一个警句: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旧方法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