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记录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he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录是科学研究中收集信息的行为,在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小学科学课中,学生也要具备科学记录的基本能力。本文从记录的内容、记录的形式、记录的时机3个方面,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课例,阐述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记录能力的方法。
  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在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中更是详细描述了不同年段学生要达到的处理信息的水平,见表1。
  什么叫收集信息?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收集信息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然后才是加工和处理信息,为解决探究的问题提供证据,从而建立理解、形成解释或得出结论。
  从表1看,《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收集信息能力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提出“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直到中高年级段才明確提出记录整理信息的具体方式方法,包栝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样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十分不利。更何况课标在课程性质和教学建议部分还特别强调学科关联,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1]。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并设法使之带有科学色彩[1]。为此,我们呼吁一定要将科学记录能力的培养纳入小学低年级的科学教学目标。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书写速度慢的特点,我们还要不断探索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记录内容和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提高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记录的内容
  记录问题
  发现和提出冋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中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1]。我们希望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也要鼓励他们及时记录自己的问题。有人说科学家是没有长大的小孩,就是说小孩子好奇心比较强,爱提问。但是小孩子兴趣变化很快,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转过头看见新事物就会把原来的问题忘掉,智慧的火花一闪而过,非常可惜。所以我们要从1年级,要从正式上科学课的第1天,就要告诉他们记录的重要性,尤其是及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
  记录问题不是目的,记录问题最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问题恰好与科学课学习的内容一致,课上能够解决。有些问题不是课上能够解决的,对于其中的简单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或者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自行解决。对于那些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在学期末帮助学生整理出来,记录在学习档案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再逐步解决。
  记录现象
  低年级科学课有大量的观察任务,例如: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这些学习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学生细心观察,而边观察边记录能够促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是培养实事求是精神的必然途径。
  记录数据
  低年级科学课中定量的研究活动不多,但也有一些学习内容会涉及数据。例如观察花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花瓣和花蕊的数量;观察天气的时候,自然会关注气温的变化;在观察月相变化的时候,会联系日期的变更……这些数据是描述植物特征、天气和天文现象的重要信息,是学生发现自然规律、建立科学理解的重要客观基础,所以要鼓励他们在观察和研究活动中及时准确地记录下这些数据,体会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发展持之以恒地观察记录的科学态度。
  记录科学词汇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科学术语和词汇是客观描述科学现象、准确表述科学结论的基础。能够听懂并且会用科学术语表达观点是一个人具有科学素养的一种表现。在这个方面,小学科学教师要作出表率,使学生从小就意识到生活化语言与科学语言是存在差别的,科学语言更加简洁、准确。我们提倡每节科学课都能积累若干科学词汇,并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些科学词汇进行科学表达。这也是体现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观察鱼的时候,我们要教学生正确读写“鳍、鳃、鱗”;在认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区分“物体”和“材料”;在观察溶解现象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区分“溶解”和“融化”;在地球与宇宙科学的学习中要区分“天气”和“季节”等。
  建议科学教师在黑板上或者教室的墙报上开辟出一个专栏,专门积累科学词汇,让学生随时能够看到,有机会就去用,不断巩固和强化。笔者在美国一所小学访问的时候,看到一间教室的天花板上都贴满了英文单词。通过问他们的教师得知,这是希望学生仰着头发呆的时候也能够看到这些单词。我们不妨也试试看。
  记录的形式
  画图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书写速度慢,所以建议刚开始进行科学记录时以画图为主。
  认识天气现象的时候,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
  观察小动物时,边观察边在纸上画出小动物,促使他们的观察更加仔细,对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认识得更加清晰。
  画图还是暴露学生模糊的和错误的认识的良好途径。一些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物,一旦落到笔头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对蚂蚁和金鱼十分熟悉,但是当教师让他们画出印象中的蚂蚁和金鱼时就漏洞百出了!先说蚂蚁。图1的蚂蚁只有4条腿,2只长在胸部,2只长在腹部;没有表现出嘴,说明学生对这部分认知是模糊的;这只蚂蚁的腹部是分节的,身体的其他部分没有表现出分节的特征。图2的蚂蚁有8条腿,胸部和腹部各长4条腿;这只蚂蚁除表现出头、胸、腹3部分以外,没有画出体节。此2只蚂蚁的触角都表现为锤型,更像蝴蝶的触角。   再来说金鱼。图3的金鱼是逆鳞;图4的金鱼似乎没鱼鳞,多了眼睫毛;图5的金鱼除头部以外长了一圈鱼鳍,鱼鳞表现得也不清晰。
  绘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观察活动作出指导。于学生而言,他们也更加清晰自己应该转变的错误认识在哪里。
  工程技术领域的学习更是离不开画图。课标明确提出“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1]的要求。
  下面2个1年级学生绘制的笔筒设计图,显然2个学生的设计风格很不一样。图6非常感性,注重外观,注重装饰;图7非常理性,简洁的线条,精确标示出的数字,展示出小设计师简单明快、注重实用性的风格。总体上说,2个学生的图示都比较清晰地表现出了笔筒的外形和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科学课上的绘图和美术课要求不尽相同。美术更多追求的是艺术性,允许夸张,鼓励大胆想象。科学的绘画求真求实,工程设计绘图更是追求精准。
  氣泡图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作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2](如图8)。
  除中心词以外,外圈的气泡没有数量限制,因此这种记录形式非常有利干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多层气泡图,学习构建知识的结构和体系。还可以把中心词换成科学概念,练习在前头上与出描述概念之间关系的联结词,这样就把气泡图转化为概念关系图了。现在非常流行的思维导图,也是在气泡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维恩图
  维恩图是一种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它由2个或2个以上互相部分重合的圆组成。每个圆代表1个特定的事物。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写在2个圆重叠的区域,独有的特征则写在相应圆中非重叠区域[3]。例如比较猫和兔2种动物的异同,可以如图9这样表示。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容易发现事物间的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和记录2种动物的不同点,最后再找相同点。
  还会用到这种记录方式的学习内容有:比较2种植物的异同,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比较不同材料的特性,比较相似产品的功能等。
  表格
  观察和实验过程中会有大量信息,刨建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有序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我们不要求低年级学生自己设计表格,但要让他们知道表格的基本规范。例如表格上方要标注名称,概要说明表格的内容。表格的第1行和第1列称为表头,指明每个单元格的内容和意义。如果涉及数据,要在表头标注单位名称,这样就不用在每一个数值后面写单位了。表2和表3是2个简单的例子。
  拍照和录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进行科学记录又多了2种形式,即拍照和录像。用这2种方式记录信息更加快捷,也更加生动、直观、准确。例如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拍照就比画图清晰准确(图10和图11)。
  新课标增加了工程与技术领域,明确指出“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1],并提出“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的学习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用画图的形式呈现设计方案。那么,产品制作完成之后,除了要在一定范围内展示评价以外,还应该把它保存下来。一种方法是保存实物,这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另一种方法就是拍照或录像,保留影像资料,作为学习成果加以收藏,也便于后人学习借鉴。
  拍照和录像的记录形式也非常适用于学生课外随时捕捉和留存有趣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自主开展一些拓展性学习。例如节假日外出游玩时拍摄一些动植物,拓展自己对身边常见动植物的认识。图12是笔者拍摄的一组植物的茎,你能根据这些茎的特征推断它们是哪些植物吗?
  当我们将镜头对准这些司空见惯的植物的茎的时候,你是不是像发现了新大陆?会不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科学教师就是要用这种对自然的热爱感染和带动学生走进自然界,用科学的眼光重新看待我们熟悉的世界,发现美,欣赏美,记录美,通过积累事实,查找资料,思维加工,增进对自然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就来掲晓答案吧,请按位置一一对应(图13)。
  记录的时机
  对书写速度慢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记录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好记录的量,合理安排记录的时机。
  课前记
  上课之前布置给学生一些记录任务,旨在发动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创建学习资源,也能通过他们的记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的主动性,也改善教师学习指导的针对性。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动物的时候,可以发动学生课前观察身边有哪些小动物。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几张卡纸,在卡纸的一面画下一种小动物的样子或贴上它的照片,在卡纸的另一面写下这种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这样上课的时候,全班同学就可以共享这些学习资源,共同探讨有关动物的问题了。
  课中记
  课上时间很宝贵,适宜安排少量的简单记录。有些教师习惯让学生抄写板书,这是最初级的课堂笔记。我们鼓励学生随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认为重要的内容,比如课上生成的问题,比如同学启发性的发言,比如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比如新的科学词汇。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要事先为他们设计好记录单,学生只需勾勾画画、连连线、填填空,写少量的文字就能完成最好。
  课后记
  课后记的目的是巩固和拓展所学,把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还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为例,课前学生制作了动物卡片,课后可以继续丰富,也可以将所有的卡片连接起来,形成一本本动物手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这些手册挂在教室里,学生可以随时翻看,从而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还有一些学习内容,本身就需要学生课外观察和记录。如月相的变化,需要教师课上教会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学生课后持续观察和记录。教师定期组织交流,确保多数学生能坚持1个月,然后才能总结归纳出月相变化的规律。这种持续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宝贵体验,任何人都不可以替代,教师也不能用图片或幻灯片替代学生的记录。
  总而言之,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要从小抓起,从1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记录的习惯,丰富记录的方法,提髙记录的质量,为科学学习和研究收集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郁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培生教育集团.科学探索者(电与磁).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金准智,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一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平台,这对共青团工作的方式、体制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为更好发挥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应充分利用和
浅谈迁移规律与体操教学付彦洁,张小微迁移规律是在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条客观规律,是指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影
长期以来,我国山区、丘陵地区的耕种都依赖于耕牛和人力,这种传统的方法效率低下.后来,针对山区及丘陵地带农田地块小的特殊环境,研发出了体积小、功率大、油耗低,以及操作轻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构建"三赛三训三结合"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竞赛和专业教育融入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衔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氰化过程中溶解的金可以通过锌粉置换(Merrill-Crow法)或活性炭吸附来回收.这些技术已在工业中应用.吸附在活性炭上的贵金属(Au和Ag)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在随后的水相作业中进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持续地强化商业与工业废弃物的管理,迫切需要研究和完善一些专用的和辅助的回收方法,尤其是用于处理那些旧塑料类物质.利用塑料类物质热性能的差别是一种很有意义的选择.根据
2017年9月21—23日,为期3天的2017STEM世博会在深圳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与联合技术公司,共同携手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普及活动的重要力量,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加强我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髙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促进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精神,特制定《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
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即明确物理化学课程的作用和定位,理顺知识体系、构建课程框架,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