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的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及其世界级的深远影响,为内蒙古打造综合性文化品牌奠定了无可比拟的人文基础。
1.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被称为“马背民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他们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和蒙古族生产、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他们住在蒙古包里,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食物,以勒勒车为交通工具,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擅长骑马、射箭、摔跤。其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文化艺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蒙古族是一个曾经对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民族,在元代这种影响达到顶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在统一了蒙古各部的基础上,建立了范围东至朝鲜、日本,西至伊朗、巴基斯坦、黑海、莫斯科,北至北冰洋,南至越南、老挝、印度,疆域横跨欧亚两洲的强大蒙古帝国,形成了有史以来地球上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
3.近半个世纪以来,以草原为背景,以蒙古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数以十计,其中一大批影视作品如电影《成吉思汗》、《悲情布鲁克》、《嘎达梅林》、《黑骏马》、《静静的艾敏河》等在国内外广泛放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产生的关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小说、诗歌、绘画、摄影、歌舞等艺术作品和大量研究辞书、文章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专门素材和标志性符号。
(二)辽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及其世界顶级品质的草原景观为内蒙古打造文化知名品牌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自然环境和绿色形象。
内蒙古大草原拥有13.2亿亩草原,为我国五大天然草原之首。其中局部地域的草场具备世界顶级草原的形态和品质,被公认为迄今为止保护最好的草场之一,极具生态、旅游价值。在当今时代追求绿色,崇尚回归大自然的旅游风尚生活理念的引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并来到内蒙古,走进大草原。
(三)世界级的矿产资源和生产加工基地,使得内蒙古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知名品牌的物质基础和后续动力;而千百年来北方各少数民族文化与北进的中原文化在内蒙古地区的汇聚交融,使得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绚丽的色彩。
(四)国内一流的专业营销队伍和星罗棋布、风格各异的旅游景点,使内蒙古打造文化知名品牌与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了难能可贵的感召力、吸引力,并可从多侧面、多层次丰富文化节庆与文化产业的内容。
(五)进入新世纪以来全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入世”以后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近10年来形成的回归自然与体验异域文化旅游时尚以及国内居民消费支出中旅游支出比例的逐步上升,等等,这一系列以开放、交流、文化、发展为特征的未来趋向共同构成了内蒙古开发大型综合性文化节庆活动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而内蒙古历经新中国成立后60年建设的基础设施,20多年开展文化节庆活动积累的经验,以及全区上下谋求通过文化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及理性思考,又直接形成了内蒙古打造文化知名品牌的现实动因。
上述分析表明,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当代文化异彩纷呈,其中能称得上内蒙古文化大观主体的非草原文化莫属。不仅如此,内蒙古的草原文化资源和发展草原文化产业的环境条件,还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在研究、开发和利用草原文化,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方面,内蒙古可以说具有当仁不让的地位。而要打造草原文化品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草原文化内涵的探究和对其功能的分类。
二、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以保护草原、利用草原为目的,以倒场游牧、走场放牧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绿色游牧文化。
——以丰富生活、维护公德为目的,以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诚信商业文化。
——以自然崇拜、敬畏感悟为特征,以萨满教和喇嘛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宗教文化。
——以文明富裕、发展进步为目的,以兼收并蓄、多元融汇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对外开放文化。
——以治国安邦、长治天下为目的,以突破族限、选贤任能和不断改革、鼓励交往为主要表现的蒙古族政治文化。
——以强悍尚武、勇往直前为特征,以杀伐征服和蒙元帝国为主要表现的军事文化。
——以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为目的,以蒙汉和亲、通婚通俗为表现形式的昭君文化。
——以天人合一、天地为室为原则,以毡帐、蒙古包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穹庐文化。
——以崇尚天然、就地取材为特征,以畜牧产品和草原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蒙古族饮食文化。
——以粗旷豪放、热情率直为特征,由歌舞艺术、民族器乐赋丽的蒙古族婚庆文化。
——以严肃庄重、虔诚恭敬为特征,由特定程序和固定物象构成的蒙古族祭祀文化。
——以法乎自然、和谐优美为主要特征,以云纹、火纹、卷草纹等为表现形式的装饰文化。
——以雄壮矫健、纵横驰骋为特征,以终生相伴、爱马养马为主要表现的“马”文化。
——以驱寒解乏、放松纵情为目的,以歌舞相伴、大碗豪饮为表现形式的酒文化。
——以异彩纷呈、韵味独特为特点,以多种形式、丰富内容为载体的蒙古族文学、歌舞、绘画、说唱等艺术。
——由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构成的“三少民族风情文化”。
——由蒙古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赫哲族、朝鲜族等内蒙古境内少数民族构成的民俗文化。
——有待发掘的其他文化内涵和形式,如宫廷文化、丧葬文化、旅蒙商文化,等等。
近年来,内蒙古快速发展的一些文化产业项目绝大多数是对上述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对不同类型文化优化组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利用的结果。如响沙湾、成陵等旅游公司推出的鄂尔多斯婚礼,就是集蒙古族婚庆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穹庐文化、祭祀文化、酒文化、马文化、歌舞艺术等为一体,充分展示草原文化多姿多彩艺术魅力的典型文化产品。近年来,一场婚礼表演的门票100元仍场场爆满;在一年365天中,这些表演团体要表演400多场。而在每年冬季内蒙古的旅游淡季,他们大多被邀请到南方的旅游景点去演出。有的还远赴法国、俄罗斯及东南亚演出。
实际上,内蒙古的许多知名工业品牌,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也是因为插上了草原文化的翅膀,才迅速腾飞,并翱翔于国内、国际市场辽阔的空间。他们在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中所依仗和秉承的绿色、诚信、开放理念,恰恰是延续千年的草原文化的精髓。
三、“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的提出与举办
虽然内蒙古拥有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利用条件,但直到上个世纪末,文化产业由于认识、体制、投入、人才等多种原因一直相当弱小。特别是在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内蒙古的文化产业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份,落后于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加快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并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和持久动力,已成为新阶段内蒙古建设文化大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走进前列目标的战略抉择。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从2000年起,即对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和全局意义的旅游文化节庆与会展活动进行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到2003年,《关于举办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暨绿色产品国际博览会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上报自治区党委后,得到了多位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自治区政府的采纳,经进一步充实后于2004年起正式举办了首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到2008年已举办4届。
举办草原文化节的宗旨,是借助文化节庆与会展活动,紧扣草原文化主题,充分展示内蒙古各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负载当代草原文化的绿色产品,广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和商务、公务、会务人员来内蒙古游览、参展、参会,进而打造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内蒙古文化品牌,带动全区文化、旅游和展会经济发展,促进内蒙古和谐社会建设。
其总体构想是:以内蒙古大草原为背景,以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城市、“线路”、景区、场馆、产品为载体,以极富感染力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民族风情、草原风光、绿色产品及相关项目为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全面展示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和绿色产业。目的是通过对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的发掘、总结、整理和展示以及对绿色产品的评估、推介和营销,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和弘扬草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理念和表现形式,倡导环保意识、诚信原则和绿色消费。目标是把草原文化节打造成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际影响巨大的综合性文化品牌。
四、办好“草原文化节”,打造中国文化知名品牌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草原文化节的整体框架和举办地问题
已经举办了4届的“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基本上是采取了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盟市轮流承办的方式。这样做固然可以减轻一个地区每年承办的经济压力,但也降低了“文化节”的层次和影响,不利于品牌的塑造。所以很有必要对现行运作框架进行审视和重新设计。
在给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建议”中,我们曾提出了“一个主会场、一个核心区、几条辐射线”的草原文化节基本框架,目的是想举全区之力打造品牌,以内蒙古的整体形象统一对外,最终形成“以线串点,以区带面”的总体格局和“一个品牌,大家分享”的局面。鉴于前几届草原文化节轮流坐庄反映出来的明显弊病,在这里还是建议主办单位采纳最初的设计,对草原文化节的整体框架进行调整,并把举办地固定下来。
(二)关于草原文化节的国际化和运作模式问题
基于草原文化节已举办4届,经验积累和品牌认知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议从2009年开始,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之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商洽国家文化部、旅游局、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联合主办,同时考虑商请国家出面,邀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或其他权威性国际组织联合主办。在运作模式上,建议采用市场办法,通过国际招标,让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实力强大的地区性联合体竞标承办。
(三)关于草原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和品牌形象
目前的草原文化节,随举办地的不同,活动内容也有很大区别。总的特点是“会多展少,需多实少”。对主办者来说是政治任务,对承办者来讲是赔钱的营生。问题的症结在于,草原文化节至今缺少对企业界有吸引力的固定内容或活动形式。企业看重的是展示功能、宣传效应、市场影响、经济价值,而举办者邀请的主要是各地的官员、政府的代表,展示的是发展成就、成功经验等。老百姓的参与形式也更多地停留在“看节目、听新闻”层面。这种功能设计与活动形式的不对称、效能与期待的错位,使得文化节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一定损害;塑造品牌的努力,也遇到了来自主观因素的挑战。
有鉴于此,很有必要组织力量,深刻总结前几届草原文化节的得失成败,以此为基础,对草原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和整体形象进行重新规划和编排设计。
(四)关于草原文化节活动内容的几点具体建议
1.建议在草原文化节期间举办“中国·内蒙古绿色产品国际博览会”,并把这项活动作为文化节的基本内容固定下来。
在国内外许多人的眼中,内蒙古是蓝天白云故乡,是遍地草原的绿色世界。事实上,基于大自然的恩赐和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拥有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天然资源和绿色产品。以这些天然资源、绿色产品为内容,在我区创办“中国·内蒙古绿色产品国际博览会”,不但可以借助绿色产品这个载体深入表现草原文化的内涵,丰富草原文化节的内容,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也更符合企业家的愿望。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国际化的模式,紧跟时尚,顺应潮流,广泛吸引国、内外的绿色产品加盟“博览会”,那“博览会”在为草原文化节聚集人气、扩大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大型展会。
2.建议举办“草原文化与绿色产品国际论坛”。
草原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丰富的内涵,同时也给当代人留下了不朽的遗产、众多的课题。其令人向往的绿色主题千百年来始终激荡着人类的情感,吸引着智者的目光。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期间,举办高层次、高级别、高水准的“草原文化与绿色产品国际论坛”,不仅可以使游牧文明中至今堪称优秀的部分得到深度挖掘,从而为全人类寻找走向未来的道路提供理性启迪,而且可以把人们对于草原文化的普遍心宜和向往升华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让世界在对绿色环境和产品的期待中拥有共同的理念。
举办这样的论坛,同时还可为草原文化节的真正国际化和国际组织的加盟创造条件。
随着我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文化开发的深入、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创意、策划一系列新的节庆与展会活动,如“中国蒙古族歌舞艺术节”、“北方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节”、“国际蒙医药博览会及学术研讨会”、“中国医药及保健食品大会”等,也势在必行。
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有思想文化界的贡献,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一定会越办越好。这一属于中华民族的亮丽品牌,一定会承载着草原文化的魅力,走出西部,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委政研室)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及其世界级的深远影响,为内蒙古打造综合性文化品牌奠定了无可比拟的人文基础。
1.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被称为“马背民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他们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和蒙古族生产、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他们住在蒙古包里,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食物,以勒勒车为交通工具,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擅长骑马、射箭、摔跤。其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文化艺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蒙古族是一个曾经对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民族,在元代这种影响达到顶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在统一了蒙古各部的基础上,建立了范围东至朝鲜、日本,西至伊朗、巴基斯坦、黑海、莫斯科,北至北冰洋,南至越南、老挝、印度,疆域横跨欧亚两洲的强大蒙古帝国,形成了有史以来地球上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
3.近半个世纪以来,以草原为背景,以蒙古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数以十计,其中一大批影视作品如电影《成吉思汗》、《悲情布鲁克》、《嘎达梅林》、《黑骏马》、《静静的艾敏河》等在国内外广泛放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产生的关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小说、诗歌、绘画、摄影、歌舞等艺术作品和大量研究辞书、文章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专门素材和标志性符号。
(二)辽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及其世界顶级品质的草原景观为内蒙古打造文化知名品牌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自然环境和绿色形象。
内蒙古大草原拥有13.2亿亩草原,为我国五大天然草原之首。其中局部地域的草场具备世界顶级草原的形态和品质,被公认为迄今为止保护最好的草场之一,极具生态、旅游价值。在当今时代追求绿色,崇尚回归大自然的旅游风尚生活理念的引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并来到内蒙古,走进大草原。
(三)世界级的矿产资源和生产加工基地,使得内蒙古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知名品牌的物质基础和后续动力;而千百年来北方各少数民族文化与北进的中原文化在内蒙古地区的汇聚交融,使得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绚丽的色彩。
(四)国内一流的专业营销队伍和星罗棋布、风格各异的旅游景点,使内蒙古打造文化知名品牌与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了难能可贵的感召力、吸引力,并可从多侧面、多层次丰富文化节庆与文化产业的内容。
(五)进入新世纪以来全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入世”以后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近10年来形成的回归自然与体验异域文化旅游时尚以及国内居民消费支出中旅游支出比例的逐步上升,等等,这一系列以开放、交流、文化、发展为特征的未来趋向共同构成了内蒙古开发大型综合性文化节庆活动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而内蒙古历经新中国成立后60年建设的基础设施,20多年开展文化节庆活动积累的经验,以及全区上下谋求通过文化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及理性思考,又直接形成了内蒙古打造文化知名品牌的现实动因。
上述分析表明,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当代文化异彩纷呈,其中能称得上内蒙古文化大观主体的非草原文化莫属。不仅如此,内蒙古的草原文化资源和发展草原文化产业的环境条件,还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在研究、开发和利用草原文化,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方面,内蒙古可以说具有当仁不让的地位。而要打造草原文化品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草原文化内涵的探究和对其功能的分类。
二、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以保护草原、利用草原为目的,以倒场游牧、走场放牧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绿色游牧文化。
——以丰富生活、维护公德为目的,以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诚信商业文化。
——以自然崇拜、敬畏感悟为特征,以萨满教和喇嘛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宗教文化。
——以文明富裕、发展进步为目的,以兼收并蓄、多元融汇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对外开放文化。
——以治国安邦、长治天下为目的,以突破族限、选贤任能和不断改革、鼓励交往为主要表现的蒙古族政治文化。
——以强悍尚武、勇往直前为特征,以杀伐征服和蒙元帝国为主要表现的军事文化。
——以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为目的,以蒙汉和亲、通婚通俗为表现形式的昭君文化。
——以天人合一、天地为室为原则,以毡帐、蒙古包为表现形式的蒙古族穹庐文化。
——以崇尚天然、就地取材为特征,以畜牧产品和草原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蒙古族饮食文化。
——以粗旷豪放、热情率直为特征,由歌舞艺术、民族器乐赋丽的蒙古族婚庆文化。
——以严肃庄重、虔诚恭敬为特征,由特定程序和固定物象构成的蒙古族祭祀文化。
——以法乎自然、和谐优美为主要特征,以云纹、火纹、卷草纹等为表现形式的装饰文化。
——以雄壮矫健、纵横驰骋为特征,以终生相伴、爱马养马为主要表现的“马”文化。
——以驱寒解乏、放松纵情为目的,以歌舞相伴、大碗豪饮为表现形式的酒文化。
——以异彩纷呈、韵味独特为特点,以多种形式、丰富内容为载体的蒙古族文学、歌舞、绘画、说唱等艺术。
——由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构成的“三少民族风情文化”。
——由蒙古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赫哲族、朝鲜族等内蒙古境内少数民族构成的民俗文化。
——有待发掘的其他文化内涵和形式,如宫廷文化、丧葬文化、旅蒙商文化,等等。
近年来,内蒙古快速发展的一些文化产业项目绝大多数是对上述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对不同类型文化优化组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利用的结果。如响沙湾、成陵等旅游公司推出的鄂尔多斯婚礼,就是集蒙古族婚庆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餐饮文化、穹庐文化、祭祀文化、酒文化、马文化、歌舞艺术等为一体,充分展示草原文化多姿多彩艺术魅力的典型文化产品。近年来,一场婚礼表演的门票100元仍场场爆满;在一年365天中,这些表演团体要表演400多场。而在每年冬季内蒙古的旅游淡季,他们大多被邀请到南方的旅游景点去演出。有的还远赴法国、俄罗斯及东南亚演出。
实际上,内蒙古的许多知名工业品牌,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也是因为插上了草原文化的翅膀,才迅速腾飞,并翱翔于国内、国际市场辽阔的空间。他们在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中所依仗和秉承的绿色、诚信、开放理念,恰恰是延续千年的草原文化的精髓。
三、“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的提出与举办
虽然内蒙古拥有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利用条件,但直到上个世纪末,文化产业由于认识、体制、投入、人才等多种原因一直相当弱小。特别是在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内蒙古的文化产业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份,落后于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加快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并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和持久动力,已成为新阶段内蒙古建设文化大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走进前列目标的战略抉择。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从2000年起,即对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和全局意义的旅游文化节庆与会展活动进行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到2003年,《关于举办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暨绿色产品国际博览会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上报自治区党委后,得到了多位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自治区政府的采纳,经进一步充实后于2004年起正式举办了首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到2008年已举办4届。
举办草原文化节的宗旨,是借助文化节庆与会展活动,紧扣草原文化主题,充分展示内蒙古各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负载当代草原文化的绿色产品,广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和商务、公务、会务人员来内蒙古游览、参展、参会,进而打造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内蒙古文化品牌,带动全区文化、旅游和展会经济发展,促进内蒙古和谐社会建设。
其总体构想是:以内蒙古大草原为背景,以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城市、“线路”、景区、场馆、产品为载体,以极富感染力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民族风情、草原风光、绿色产品及相关项目为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全面展示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和绿色产业。目的是通过对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的发掘、总结、整理和展示以及对绿色产品的评估、推介和营销,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和弘扬草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理念和表现形式,倡导环保意识、诚信原则和绿色消费。目标是把草原文化节打造成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际影响巨大的综合性文化品牌。
四、办好“草原文化节”,打造中国文化知名品牌的对策建议
(一)关于草原文化节的整体框架和举办地问题
已经举办了4届的“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基本上是采取了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盟市轮流承办的方式。这样做固然可以减轻一个地区每年承办的经济压力,但也降低了“文化节”的层次和影响,不利于品牌的塑造。所以很有必要对现行运作框架进行审视和重新设计。
在给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建议”中,我们曾提出了“一个主会场、一个核心区、几条辐射线”的草原文化节基本框架,目的是想举全区之力打造品牌,以内蒙古的整体形象统一对外,最终形成“以线串点,以区带面”的总体格局和“一个品牌,大家分享”的局面。鉴于前几届草原文化节轮流坐庄反映出来的明显弊病,在这里还是建议主办单位采纳最初的设计,对草原文化节的整体框架进行调整,并把举办地固定下来。
(二)关于草原文化节的国际化和运作模式问题
基于草原文化节已举办4届,经验积累和品牌认知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建议从2009年开始,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之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商洽国家文化部、旅游局、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联合主办,同时考虑商请国家出面,邀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或其他权威性国际组织联合主办。在运作模式上,建议采用市场办法,通过国际招标,让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实力强大的地区性联合体竞标承办。
(三)关于草原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和品牌形象
目前的草原文化节,随举办地的不同,活动内容也有很大区别。总的特点是“会多展少,需多实少”。对主办者来说是政治任务,对承办者来讲是赔钱的营生。问题的症结在于,草原文化节至今缺少对企业界有吸引力的固定内容或活动形式。企业看重的是展示功能、宣传效应、市场影响、经济价值,而举办者邀请的主要是各地的官员、政府的代表,展示的是发展成就、成功经验等。老百姓的参与形式也更多地停留在“看节目、听新闻”层面。这种功能设计与活动形式的不对称、效能与期待的错位,使得文化节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一定损害;塑造品牌的努力,也遇到了来自主观因素的挑战。
有鉴于此,很有必要组织力量,深刻总结前几届草原文化节的得失成败,以此为基础,对草原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和整体形象进行重新规划和编排设计。
(四)关于草原文化节活动内容的几点具体建议
1.建议在草原文化节期间举办“中国·内蒙古绿色产品国际博览会”,并把这项活动作为文化节的基本内容固定下来。
在国内外许多人的眼中,内蒙古是蓝天白云故乡,是遍地草原的绿色世界。事实上,基于大自然的恩赐和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拥有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天然资源和绿色产品。以这些天然资源、绿色产品为内容,在我区创办“中国·内蒙古绿色产品国际博览会”,不但可以借助绿色产品这个载体深入表现草原文化的内涵,丰富草原文化节的内容,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也更符合企业家的愿望。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国际化的模式,紧跟时尚,顺应潮流,广泛吸引国、内外的绿色产品加盟“博览会”,那“博览会”在为草原文化节聚集人气、扩大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大型展会。
2.建议举办“草原文化与绿色产品国际论坛”。
草原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丰富的内涵,同时也给当代人留下了不朽的遗产、众多的课题。其令人向往的绿色主题千百年来始终激荡着人类的情感,吸引着智者的目光。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期间,举办高层次、高级别、高水准的“草原文化与绿色产品国际论坛”,不仅可以使游牧文明中至今堪称优秀的部分得到深度挖掘,从而为全人类寻找走向未来的道路提供理性启迪,而且可以把人们对于草原文化的普遍心宜和向往升华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让世界在对绿色环境和产品的期待中拥有共同的理念。
举办这样的论坛,同时还可为草原文化节的真正国际化和国际组织的加盟创造条件。
随着我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文化开发的深入、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创意、策划一系列新的节庆与展会活动,如“中国蒙古族歌舞艺术节”、“北方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节”、“国际蒙医药博览会及学术研讨会”、“中国医药及保健食品大会”等,也势在必行。
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有思想文化界的贡献,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一定会越办越好。这一属于中华民族的亮丽品牌,一定会承载着草原文化的魅力,走出西部,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