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不同阶层人们的喜爱。陶瓷的发展离不开“釉”,而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综合彩绘的五彩、斗彩。
【关键词】陶瓷;釉彩;釉上彩;五彩
引言:
在陶瓷彩繪艺术的密林中,主要分为釉上与釉下这两类。釉上彩,就是指先在素坯上上一层色釉进行烧制(一般施上玻璃白),再在上面进行彩绘,二次入窑进行烧制;釉下彩的不同之处就是直接在素坯上进行色釉绘制,再罩以透明色釉一次性高温烧制而成。釉上彩包含了新彩瓷、粉彩瓷、五彩瓷、珐琅彩、色地描金瓷等等种类的艺术瓷。釉下彩也包含着极具代表性的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等艺术瓷类。当然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艺术瓷,比如青花斗彩。釉上彩具有色彩鲜明、技法多样、适合陶艺家们的各种创作,所以一般作为装饰瓷以及艺术瓷出现,釉上彩可以说是从金代萌芽,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和磁州窑系统的釉上加彩,就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为后期景德镇五彩瓷器的推出起到了启迪作用。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釉上彩始于宋磁州窑,从传统的低温色釉瓷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其被称为“宋红绿彩”。因为彩料施于釉面之上,所以极易被磨损,且容易受酸碱等的腐蚀。
釉上彩瓷中最为出名要数珐琅彩瓷了,其是将景泰蓝在铜胎上的制作工艺搬至瓷胎上形成的,是御用瓷器中国最珍贵的,其收藏价值很高。
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在烧造完成的白瓷胎上,用笔勾勒出图案纹饰的轮廓,然后使用含有砷的玻璃白进行打底,然后再给图案轮廓上色 , 用干净的笔将颜色洗开,最后进窑烧造产出的瓷器。因为瓷胎在上色之前先涂了一层玻璃白作打底,而玻璃白中含有砷,具有乳浊效果,玻璃白又是不透明的 ,各色颜色与玻璃白的融合之后形成了粉化作用,其因此得名。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真正成熟的以绘制纹饰而著称的釉上彩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其后宋代磁州窑又将这一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创作出许多不朽的矿世杰作。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水准。但是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以制作工艺的精巧细致而论,还是以作品的绘画技艺来评判,都应是雍正粉彩器略胜一筹。珐琅彩器名重一时,缕创天价,也是稀世之珍。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成的彩瓷叫釉下彩;只是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元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明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在当代,釉上彩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新彩了。新彩由于颜料最开始来源于西洋,因此又曾被称作为“洋彩”,从欧洲进口的这种色料因为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在窑中的高温气氛下,会产生物理、化学的一系列反应,出产瓷器颜色与使用的颜料颜色基本一样,因此大受追捧。最早这种颜料从光绪时期传入我国,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传统绘画的画法,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新彩瓷”。也是由于这种画法的兴起,使得“瓷上肖像画”进入大众视线。
参考文献:
[1]中国早期釉上彩之研究[J]. 江建新. 南方文物. 2003(04)
[2]景德镇釉上彩瓷发展史略[J]. 黄云鹏. 江西历史文物. 1982(03)
【关键词】陶瓷;釉彩;釉上彩;五彩
引言:
在陶瓷彩繪艺术的密林中,主要分为釉上与釉下这两类。釉上彩,就是指先在素坯上上一层色釉进行烧制(一般施上玻璃白),再在上面进行彩绘,二次入窑进行烧制;釉下彩的不同之处就是直接在素坯上进行色釉绘制,再罩以透明色釉一次性高温烧制而成。釉上彩包含了新彩瓷、粉彩瓷、五彩瓷、珐琅彩、色地描金瓷等等种类的艺术瓷。釉下彩也包含着极具代表性的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等艺术瓷类。当然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艺术瓷,比如青花斗彩。釉上彩具有色彩鲜明、技法多样、适合陶艺家们的各种创作,所以一般作为装饰瓷以及艺术瓷出现,釉上彩可以说是从金代萌芽,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和磁州窑系统的釉上加彩,就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为后期景德镇五彩瓷器的推出起到了启迪作用。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釉上彩始于宋磁州窑,从传统的低温色釉瓷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其被称为“宋红绿彩”。因为彩料施于釉面之上,所以极易被磨损,且容易受酸碱等的腐蚀。
釉上彩瓷中最为出名要数珐琅彩瓷了,其是将景泰蓝在铜胎上的制作工艺搬至瓷胎上形成的,是御用瓷器中国最珍贵的,其收藏价值很高。
粉彩瓷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在烧造完成的白瓷胎上,用笔勾勒出图案纹饰的轮廓,然后使用含有砷的玻璃白进行打底,然后再给图案轮廓上色 , 用干净的笔将颜色洗开,最后进窑烧造产出的瓷器。因为瓷胎在上色之前先涂了一层玻璃白作打底,而玻璃白中含有砷,具有乳浊效果,玻璃白又是不透明的 ,各色颜色与玻璃白的融合之后形成了粉化作用,其因此得名。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真正成熟的以绘制纹饰而著称的釉上彩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其后宋代磁州窑又将这一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创作出许多不朽的矿世杰作。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水准。但是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以制作工艺的精巧细致而论,还是以作品的绘画技艺来评判,都应是雍正粉彩器略胜一筹。珐琅彩器名重一时,缕创天价,也是稀世之珍。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成的彩瓷叫釉下彩;只是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元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明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在当代,釉上彩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新彩了。新彩由于颜料最开始来源于西洋,因此又曾被称作为“洋彩”,从欧洲进口的这种色料因为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在窑中的高温气氛下,会产生物理、化学的一系列反应,出产瓷器颜色与使用的颜料颜色基本一样,因此大受追捧。最早这种颜料从光绪时期传入我国,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传统绘画的画法,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新彩瓷”。也是由于这种画法的兴起,使得“瓷上肖像画”进入大众视线。
参考文献:
[1]中国早期釉上彩之研究[J]. 江建新. 南方文物. 2003(04)
[2]景德镇釉上彩瓷发展史略[J]. 黄云鹏. 江西历史文物. 1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