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世界存在的部分偶然性因素入手,通过对世界存在的偶然性与偶然性的分析,启发对人类认识世界方式的思考,肯定人类追求自由的可能性。
关键词:存在 偶然 必然 随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220
世界的存在究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富于争议的哲学话题。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探讨世界和事物存在的偶然性因素。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能够千里传音,能够克隆生物,能够上天入地,却为什么仍然无法预知死亡的时间,无法精确预见和避免自然灾害,甚至无法获得历史的真相?这究竟是不是人类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的极限呢?在我们做出种种安排和设计之后,为什么总是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将计划打乱呢?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因素导致的,而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注定了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带有偶然性的。
那么,这些偶然性的因素又包括哪些呢?如果我们把研究方向对准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如果按照决定论的观点,普遍的因果决定关系,是诸存在者总体的基本法则。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至于“偶然性”,则是人类因为对某些必然规律无知而采取的遁词。
诚然,在人与世界的接触中,人们的确认识了世界的一些面貌,但是,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是否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这一点还未可知。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东西是人们无法预知的,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这些东西原本就无规律可循,只是突然发生,是随机的,因此人类没有可能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去预见;二是这些事物确实带有规律,而人类的知识有限,暂时还不能把握它们。第一种情况,能够明显地表明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知识有限的条件下,偶然性的因素可以说是影响事物面貌的决定因素,即便人类认为自身掌握了一些规律,也有可能只是认识到有限的部分,事物的变化总是有可能超出我们所掌握的领域。人类可以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知识,但是相信人类能够认识的那个部分永远都小于世界的真实面貌。
二、人与事物都随时处在变化之中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来形象地表达事物无休止的变化状态。的确,在世界展示它的面貌时,永远都带着变化和对自身的否定。人与事物这种随时处在变化之中的特点是事物偶然性的又一决定因素。
在探究事物规律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要通过对一些确定对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在科学实验中,实验者无论是解剖一只兔子还是化验一滴血液,对样品的采集、保管和处理无一不在变化中。在实验品中,有生命的物体随时都在新陈代谢,即使死亡之后,微生物也会无孔不入地对其尸体进行分解;无生命的数据、模板也会以各种方式发生着变化。科学研究对象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那么,人类对永恒变化事物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就只能是相对的了呢?
除此之外,研究者自身、研究器材、研究方式、研究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也会对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在可以考察到的因素中,我们能够把这些变化导致的差别计入结论中,但是,相信仍然有很多细微的因素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甚至无法发现的,例如研究者的某个习惯动作或者实验当天的气温升降。
从纵向来看,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其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我们在研究时只能截取它的某个阶段作相对静止的研究;从横向来看,事物在一个特定阶段,它的各个部分也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相互影响和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的全貌。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变化,在事前,其变化的质和量都难以精确核定,这也可以视作其偶然性的一个来源。
三、事物发展的随机性
在决定论者看来,世界在时间中的进程就如一个从某一起端(最初状况)开始的因果链条,这链条环环相扣,没有空隙。18世纪的法国学者拉普拉斯把这一形而上学原理表达在其动力学的决定论中。他指出,只要我们能够用一组方程式描述这世界的力学关系,那么,如果给我们一个初始条件,我们就能用方程式准确地推算出这个世界的一切未来状态。然而,我们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吗?
正如前文谈到的,人类的认识只能是有限的,那么,拉普拉斯所谓的方程式是不是能够成立就难以证实,甚至初始条件的界定也倍加困难。如此一来,要精确推算“世界的一切未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事物发展变化的永恒性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使我们无法确定事物发展的必然状况;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也给事物的偶然性埋下了伏笔。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在微观物理世界中,运动电子的跃迁是处于无序状态的,这种随机的运动方式是爱因斯坦到死都不相信的。电子跃迁的随机性会影响到事物性质的细微变化,而这些细微变化继而又影响到事物的全貌甚至世界的全貌。混沌学中有个比喻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间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会引起美国德州的一场飓风,这是1972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上提出的。这种蝴蝶效应应该能够说明随机性在事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混沌(Chaos),原意是指无序和混乱的状态。混沌学者认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无规律、不可预测的现象,实际上有它自己的规律,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求这种规律,并加以处理和应用——这看来有点像在做一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目前混沌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混沌现象总是会趋近某种看似规律的状态,而这个中心坐标的确定正是区别混沌现象与随机性的指示牌。无论如何,在混沌现象与普遍规律的差距中,发挥作用的还是随机性的事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和计算机专家指出,太阳系是不可预测的,在任一时刻,我们根本无法推算出有关行星的速度及准确位置,根据经典力学计算出的结果是不可信的。这与洛伦兹关于准确的长期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结论一致。其他像太阳黑子的增减、传染病的发病规律、精神病的发病机理、脑电波和心率的变化、湍流、股票行情的变化、汇率的波动,以及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都在不规则变化的突发因素中以世人难以预测的面貌出现。 四、人无法控制自身情感
七情六欲使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也正因为人无法控制自身的各种情感,使得人在面对事物时的反应难以捉摸,使得一些看似笃定的事情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也可以视作事物存在的偶然性因素之一。
人类作为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和生活也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世界状态的改变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喜怒哀乐的变化虽然是有原因的,但一旦产生了某种情感之后,人却无法用理智去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人的思维和行为就可能在这种不理智当中做出一些非常规的反应。
艺术家会因为感伤而意志消沉,自此一事无成,但也可能会因此生出灵感,创作出旷世名曲;军事家会因为下属的某个小差错而大发雷霆,进而错误指挥,遭遇滑铁卢,但也可能会因此受到启发,以弱胜强;老板会因为员工敢言善为而将其辞掉,无意间使公司发展受阻,当然,他也可能采纳创见,使公司面貌焕然一新……人们情绪上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可能使人脱离常规的思维,或许激情澎湃,或许黯然神伤,或许变得阴险狠毒,或许索性隐居山谷。每当人被自己无法控制的情感驾驭时,有可能使他们流芳千古,也可能会使其遗臭万年。正是因为人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才使得人生富于变化,使得世界在人的改造中富于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突兀而偶然的。
世界存在的偶然与必然无疑是一个二律背反的论题,但是我们在具体探讨的过程中却能够受到很多启发。
说到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因素,就不得不谈到人的自由。人类行为让我们相信人是有自由的,但是,关于事物之间有确定的因果联系的基本信念,又使我们怀疑自由是不是假象。这种矛盾的思想即是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对立。也许人类生存的乐趣就在于,用自己能够驾驭的自由的人生去寻找人类心目中那些确定而永恒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张志伟,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再林.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M].人民出版社,2004.
[4]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美)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英)保罗·戴维斯,朱利安·布朗.原子中的幽灵[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陈竹影(1978- ),女,汉族,湖北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认识论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存在 偶然 必然 随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220
世界的存在究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富于争议的哲学话题。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探讨世界和事物存在的偶然性因素。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能够千里传音,能够克隆生物,能够上天入地,却为什么仍然无法预知死亡的时间,无法精确预见和避免自然灾害,甚至无法获得历史的真相?这究竟是不是人类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的极限呢?在我们做出种种安排和设计之后,为什么总是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将计划打乱呢?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因素导致的,而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注定了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带有偶然性的。
那么,这些偶然性的因素又包括哪些呢?如果我们把研究方向对准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如果按照决定论的观点,普遍的因果决定关系,是诸存在者总体的基本法则。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至于“偶然性”,则是人类因为对某些必然规律无知而采取的遁词。
诚然,在人与世界的接触中,人们的确认识了世界的一些面貌,但是,世界的一切现象、变化、进程是否都遵循严格的必然性这一点还未可知。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东西是人们无法预知的,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这些东西原本就无规律可循,只是突然发生,是随机的,因此人类没有可能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去预见;二是这些事物确实带有规律,而人类的知识有限,暂时还不能把握它们。第一种情况,能够明显地表明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知识有限的条件下,偶然性的因素可以说是影响事物面貌的决定因素,即便人类认为自身掌握了一些规律,也有可能只是认识到有限的部分,事物的变化总是有可能超出我们所掌握的领域。人类可以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知识,但是相信人类能够认识的那个部分永远都小于世界的真实面貌。
二、人与事物都随时处在变化之中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来形象地表达事物无休止的变化状态。的确,在世界展示它的面貌时,永远都带着变化和对自身的否定。人与事物这种随时处在变化之中的特点是事物偶然性的又一决定因素。
在探究事物规律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要通过对一些确定对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在科学实验中,实验者无论是解剖一只兔子还是化验一滴血液,对样品的采集、保管和处理无一不在变化中。在实验品中,有生命的物体随时都在新陈代谢,即使死亡之后,微生物也会无孔不入地对其尸体进行分解;无生命的数据、模板也会以各种方式发生着变化。科学研究对象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那么,人类对永恒变化事物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就只能是相对的了呢?
除此之外,研究者自身、研究器材、研究方式、研究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也会对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在可以考察到的因素中,我们能够把这些变化导致的差别计入结论中,但是,相信仍然有很多细微的因素是我们常常会忽略甚至无法发现的,例如研究者的某个习惯动作或者实验当天的气温升降。
从纵向来看,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其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我们在研究时只能截取它的某个阶段作相对静止的研究;从横向来看,事物在一个特定阶段,它的各个部分也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相互影响和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的全貌。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变化,在事前,其变化的质和量都难以精确核定,这也可以视作其偶然性的一个来源。
三、事物发展的随机性
在决定论者看来,世界在时间中的进程就如一个从某一起端(最初状况)开始的因果链条,这链条环环相扣,没有空隙。18世纪的法国学者拉普拉斯把这一形而上学原理表达在其动力学的决定论中。他指出,只要我们能够用一组方程式描述这世界的力学关系,那么,如果给我们一个初始条件,我们就能用方程式准确地推算出这个世界的一切未来状态。然而,我们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吗?
正如前文谈到的,人类的认识只能是有限的,那么,拉普拉斯所谓的方程式是不是能够成立就难以证实,甚至初始条件的界定也倍加困难。如此一来,要精确推算“世界的一切未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事物发展变化的永恒性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使我们无法确定事物发展的必然状况;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也给事物的偶然性埋下了伏笔。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在微观物理世界中,运动电子的跃迁是处于无序状态的,这种随机的运动方式是爱因斯坦到死都不相信的。电子跃迁的随机性会影响到事物性质的细微变化,而这些细微变化继而又影响到事物的全貌甚至世界的全貌。混沌学中有个比喻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间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会引起美国德州的一场飓风,这是1972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上提出的。这种蝴蝶效应应该能够说明随机性在事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混沌(Chaos),原意是指无序和混乱的状态。混沌学者认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无规律、不可预测的现象,实际上有它自己的规律,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求这种规律,并加以处理和应用——这看来有点像在做一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目前混沌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混沌现象总是会趋近某种看似规律的状态,而这个中心坐标的确定正是区别混沌现象与随机性的指示牌。无论如何,在混沌现象与普遍规律的差距中,发挥作用的还是随机性的事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和计算机专家指出,太阳系是不可预测的,在任一时刻,我们根本无法推算出有关行星的速度及准确位置,根据经典力学计算出的结果是不可信的。这与洛伦兹关于准确的长期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结论一致。其他像太阳黑子的增减、传染病的发病规律、精神病的发病机理、脑电波和心率的变化、湍流、股票行情的变化、汇率的波动,以及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都在不规则变化的突发因素中以世人难以预测的面貌出现。 四、人无法控制自身情感
七情六欲使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也正因为人无法控制自身的各种情感,使得人在面对事物时的反应难以捉摸,使得一些看似笃定的事情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也可以视作事物存在的偶然性因素之一。
人类作为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和生活也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世界状态的改变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喜怒哀乐的变化虽然是有原因的,但一旦产生了某种情感之后,人却无法用理智去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人的思维和行为就可能在这种不理智当中做出一些非常规的反应。
艺术家会因为感伤而意志消沉,自此一事无成,但也可能会因此生出灵感,创作出旷世名曲;军事家会因为下属的某个小差错而大发雷霆,进而错误指挥,遭遇滑铁卢,但也可能会因此受到启发,以弱胜强;老板会因为员工敢言善为而将其辞掉,无意间使公司发展受阻,当然,他也可能采纳创见,使公司面貌焕然一新……人们情绪上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可能使人脱离常规的思维,或许激情澎湃,或许黯然神伤,或许变得阴险狠毒,或许索性隐居山谷。每当人被自己无法控制的情感驾驭时,有可能使他们流芳千古,也可能会使其遗臭万年。正是因为人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才使得人生富于变化,使得世界在人的改造中富于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突兀而偶然的。
世界存在的偶然与必然无疑是一个二律背反的论题,但是我们在具体探讨的过程中却能够受到很多启发。
说到世界存在的偶然性因素,就不得不谈到人的自由。人类行为让我们相信人是有自由的,但是,关于事物之间有确定的因果联系的基本信念,又使我们怀疑自由是不是假象。这种矛盾的思想即是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对立。也许人类生存的乐趣就在于,用自己能够驾驭的自由的人生去寻找人类心目中那些确定而永恒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张志伟,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再林.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M].人民出版社,2004.
[4]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美)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英)保罗·戴维斯,朱利安·布朗.原子中的幽灵[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陈竹影(1978- ),女,汉族,湖北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认识论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