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应合理组织加强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实现城市景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城市道路景观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景观生态。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景观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一、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道路景观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总体来看,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存在缺陷,设计理念比较陈旧,规划设计的手段、方法还很落后,导致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缺乏科学性,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再加上部分城市对已经形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严肃性不够重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这就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城市道路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
2、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选择的植物品种存在不合理性。有的城市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没有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种植原则,要么品种单一,没考虑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要么一块园林中种植上百种的树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贵树种,只是简单地增加树木的种类,而没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3、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效用缺乏统一性。一些城市道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缺乏经验和相关技术,只把园林景观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忽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园林景观作品对整个城市景观所起的美化作用。就算是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也只是从园林绿化规划的形式上考虑城市广场或公园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单纯强调视觉上的整体对称以及冲击力,却放松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更不会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特点设计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园林艺术作品。
4、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建设缺乏技术创新。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在建设上仍采用过时的施工技术、手段、措施与方法,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不能运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来解决和改善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就不能满足既美化环境,又改善生态的双重需求,因此无法提升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
5、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日趋严重。一些城市道路很舍得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上下功夫,花大钱,特别是在种植名贵树木上投入大量经费,但往往忽略日常规范管理工作,忽视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修剪和施肥等园林的日常养护工作,造成树种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了生长也很慢。由于舍不得投入管理经费,所用的养护设备陈旧和不足,无法保证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的原则。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以及美化城市。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和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城市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在进行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遮荫、降温。四季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因此,植物的不同习性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等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以达到保持稳定的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效果。宜选择适应能力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道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手法,引用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以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其整体性、导向性以及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3、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原则。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还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道路景观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道路景观生态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自然生态型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是營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自然生态型园林设计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植物的配置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进行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设计中追求道路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道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
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道路美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美学观点为出发点,在确保道路交通各项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对道路的美观要求、行人的舒适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分析,以满足设计方案对于安全、舒适性、实用性等要素的要求。在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又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对道路进行生态景观的美化,以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新疆林业.2011(01)
[2]刘苑苑:《城市道路绿地的园林景观设计与问题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3]张延昌.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J].现代农业科技,2010.03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景观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一、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道路景观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总体来看,我国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存在缺陷,设计理念比较陈旧,规划设计的手段、方法还很落后,导致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缺乏科学性,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再加上部分城市对已经形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严肃性不够重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这就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城市道路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
2、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选择的植物品种存在不合理性。有的城市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没有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种植原则,要么品种单一,没考虑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要么一块园林中种植上百种的树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贵树种,只是简单地增加树木的种类,而没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3、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效用缺乏统一性。一些城市道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缺乏经验和相关技术,只把园林景观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忽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园林景观作品对整个城市景观所起的美化作用。就算是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也只是从园林绿化规划的形式上考虑城市广场或公园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单纯强调视觉上的整体对称以及冲击力,却放松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更不会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特点设计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园林艺术作品。
4、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建设缺乏技术创新。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在建设上仍采用过时的施工技术、手段、措施与方法,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不能运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来解决和改善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就不能满足既美化环境,又改善生态的双重需求,因此无法提升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
5、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日趋严重。一些城市道路很舍得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上下功夫,花大钱,特别是在种植名贵树木上投入大量经费,但往往忽略日常规范管理工作,忽视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修剪和施肥等园林的日常养护工作,造成树种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了生长也很慢。由于舍不得投入管理经费,所用的养护设备陈旧和不足,无法保证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的原则。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以及美化城市。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和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城市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在进行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遮荫、降温。四季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因此,植物的不同习性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等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以达到保持稳定的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效果。宜选择适应能力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道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手法,引用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以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其整体性、导向性以及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3、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原则。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还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道路景观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道路景观生态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自然生态型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是營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自然生态型园林设计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植物的配置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进行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设计中追求道路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道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
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道路美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美学观点为出发点,在确保道路交通各项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对道路的美观要求、行人的舒适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分析,以满足设计方案对于安全、舒适性、实用性等要素的要求。在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又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对道路进行生态景观的美化,以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新疆林业.2011(01)
[2]刘苑苑:《城市道路绿地的园林景观设计与问题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3]张延昌.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J].现代农业科技,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