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阶段,是在各种慢性肾病的基础上,经过数月或数年的发展,各种代谢废物积聚在体内,肾脏功能逐步减弱、耗竭,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慢性肾衰早期出现的症状常为无力、易疲乏、精神不好,但不易被察觉或重视;继而出现头晕、高血压、眼底出血等,易被误认为患了高血压病;再以后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差、晨起恶心、甚至呕吐,易误为得了胃病;也有出现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严重贫血,而误认为血液系统疾病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如果只有部分损害或损害较轻,肾脏完全可以自我调节,患者并无症状出现。但是代偿是有一定限度的,好比原来10个人干活,现在有2个病倒了,变成由8人分担,加班加点还能完成,但时间一长,剩下的8个也顶不住了,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终只能是全部累倒。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患者在肾功能刚开始减退时难以察觉,直到肾脏受损已超过70%以上才发现。
各种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时,均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在原发性肾病中,最常见的是慢性肾炎,其次为小管间质性肾炎;在继发性肾病中,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还有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尿酸性肾病、多囊肾等。由于人的寿命延长等因素,在慢性肾衰的病因中,继发性的比例有增高趋势,在大城市这一点更加明显。
那么,有了慢性肾衰应该如何应对呢?
树立正确的就医观
正所谓“态度决定命运”,对于疾病也是如此。患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就医观。得了慢性肾衰,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弃。对待肾衰,一要积极认真接受治疗,二要注重预防保健,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和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建议肾衰患者到综合性大医院就医,切忌到处乱投医,朝三暮四,更不能迷信虚假广告、偏方游医。有些患者性急,治疗三天不见效,就想着换医院换医生,如此往往得不偿失。由于本病的特点是进行性发展,绝大多数较难逆转,即使在治疗中,肾功能仍会缓慢减退,只要减退的速度变慢或稳定就是取得了疗效。对于短期内有速效、血肌酐迅速下降的,大多存在可逆因素,要仔细分析原因,不能作简单类比。另外不能自行用药或随意加药、减药。
就医过程中,患者要做好心理调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得了慢性肾衰,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就是恐惧、紧张,有的则悲观、忧郁,个别甚至有轻生念头。那么,患者应如何做好心理调摄呢?
一是要主动了解自己的病情,减少焦虑不安。依靠国家的医保政策,大多数省市均将尿毒症作为特殊危重病列入医保范围,此项政策挽救了大批尿毒症患者,因此患者也不要有太多的焦虑。
二是要充分信任医护人员,配合治疗和护理。其间,对他人的治疗方案不能简单类比而自行改变治疗方案,包括用药、饮食宜忌、运动程度,如有疑问可以咨询自己的主管医生。在长期的就医过程中,最好固定一个主管医生,可以建立较紧密的医患关系,医生非常熟悉和掌握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患者也对医生充满信任,不仅谈自己的病情,也可以谈自己的心理、精神,随时能得到医生的指导和咨询意见。
总之,是要正视现实,有信心,有耐心,坚信医患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击退肾衰的侵袭。
用好7种“武器”
当然,对于疾病,光有信心和耐心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抵御办法和措施。这就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抵御慢性肾衰的7种“武器”——
一是保护肾元
中医认为,肾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肾元不足(包括肾之精气阴阳亏虚),水湿浊毒潴留,治疗的根本措施就是维护肾元。经过多年摸索,江苏省中医院研制出针对慢性肾衰基本病机的保肾片(即国药准字号:参乌益肾片。该药的详细介绍参见《家庭医药》上半月刊2013年第9期第36页《参乌益肾片:中药也能治肾衰》一文),适合各种证型肾衰,尤其适于病情稳定而又怕长期吃汤药者。
二是控制血压
慢性肾衰患者大多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促使肾功能急剧恶化。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很关键。在血肌酐<265μmol/L(微摩尔/升)时,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洛汀新(贝那普利)、卡托普利;如引起干咳、血钾升高的,可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代文、科素亚、替米沙坦。这两类药均有降低尿蛋白、降血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用这些药时,部分患者2~4周内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血肌酐升高,一般不超过30%,此时不需要停药(如超过50%则要停药)。须知,出现血肌酐升高甚至比用药后血肌酐不升高的远期疗效要好。肾性高血压一般要联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可),利尿剂如吲达帕胺(寿比山)、双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合用,才能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血压控制的目标一般为130/85 mmHg(毫米汞柱),如果尿蛋白>1克/24小时,则要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
三是节制饮食
肾衰不同于中医的肾虚,不能一味进补,三天一只鸭、四天一只鸡的做法是没有好处的,吃进的蛋白质越多,肾脏负担越重。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质低蛋白饮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20~40ml/min(毫升/分)时,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40~50 克,或每天0.6~0.7 克/公斤体重;Ccr在10~20ml/min,每天蛋白质摄入量35~40 克,或每天0.5~0.6g/公斤体重;Ccr<10ml/min时,通常要采取透析,饮食则不限制蛋白质。优质蛋白我们推荐牛奶、鱼、家禽肉、瘦肉(牛、羊、猪)。近来的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对肾脏有好处,可以适量进食豆类、豆制品,但不宜以豆制品来完全替代动物蛋白。
(2)低盐低脂饮食。每天食盐量3~5克,如浮肿明显、高血压未控制、心衰,则限盐应该更严格。
(3)保证充足热量。慢性肾衰患者每日摄入的热量以30~40千卡/公斤体重较合适,60岁以上老人应每天给予30千卡/公斤体重,肥胖者应适当减少热量。热量来源主要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土豆、红薯、粉丝、藕粉、山药、芋头、粉皮、南瓜蛋白质含量低,而热量很高,可以作为首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肾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如果只有部分损害或损害较轻,肾脏完全可以自我调节,患者并无症状出现。但是代偿是有一定限度的,好比原来10个人干活,现在有2个病倒了,变成由8人分担,加班加点还能完成,但时间一长,剩下的8个也顶不住了,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终只能是全部累倒。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患者在肾功能刚开始减退时难以察觉,直到肾脏受损已超过70%以上才发现。
各种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时,均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在原发性肾病中,最常见的是慢性肾炎,其次为小管间质性肾炎;在继发性肾病中,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还有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尿酸性肾病、多囊肾等。由于人的寿命延长等因素,在慢性肾衰的病因中,继发性的比例有增高趋势,在大城市这一点更加明显。
那么,有了慢性肾衰应该如何应对呢?
树立正确的就医观
正所谓“态度决定命运”,对于疾病也是如此。患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就医观。得了慢性肾衰,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弃。对待肾衰,一要积极认真接受治疗,二要注重预防保健,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和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建议肾衰患者到综合性大医院就医,切忌到处乱投医,朝三暮四,更不能迷信虚假广告、偏方游医。有些患者性急,治疗三天不见效,就想着换医院换医生,如此往往得不偿失。由于本病的特点是进行性发展,绝大多数较难逆转,即使在治疗中,肾功能仍会缓慢减退,只要减退的速度变慢或稳定就是取得了疗效。对于短期内有速效、血肌酐迅速下降的,大多存在可逆因素,要仔细分析原因,不能作简单类比。另外不能自行用药或随意加药、减药。
就医过程中,患者要做好心理调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得了慢性肾衰,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就是恐惧、紧张,有的则悲观、忧郁,个别甚至有轻生念头。那么,患者应如何做好心理调摄呢?
一是要主动了解自己的病情,减少焦虑不安。依靠国家的医保政策,大多数省市均将尿毒症作为特殊危重病列入医保范围,此项政策挽救了大批尿毒症患者,因此患者也不要有太多的焦虑。
二是要充分信任医护人员,配合治疗和护理。其间,对他人的治疗方案不能简单类比而自行改变治疗方案,包括用药、饮食宜忌、运动程度,如有疑问可以咨询自己的主管医生。在长期的就医过程中,最好固定一个主管医生,可以建立较紧密的医患关系,医生非常熟悉和掌握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患者也对医生充满信任,不仅谈自己的病情,也可以谈自己的心理、精神,随时能得到医生的指导和咨询意见。
总之,是要正视现实,有信心,有耐心,坚信医患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击退肾衰的侵袭。
用好7种“武器”
当然,对于疾病,光有信心和耐心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抵御办法和措施。这就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抵御慢性肾衰的7种“武器”——
一是保护肾元
中医认为,肾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肾元不足(包括肾之精气阴阳亏虚),水湿浊毒潴留,治疗的根本措施就是维护肾元。经过多年摸索,江苏省中医院研制出针对慢性肾衰基本病机的保肾片(即国药准字号:参乌益肾片。该药的详细介绍参见《家庭医药》上半月刊2013年第9期第36页《参乌益肾片:中药也能治肾衰》一文),适合各种证型肾衰,尤其适于病情稳定而又怕长期吃汤药者。
二是控制血压
慢性肾衰患者大多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促使肾功能急剧恶化。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很关键。在血肌酐<265μmol/L(微摩尔/升)时,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洛汀新(贝那普利)、卡托普利;如引起干咳、血钾升高的,可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代文、科素亚、替米沙坦。这两类药均有降低尿蛋白、降血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用这些药时,部分患者2~4周内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血肌酐升高,一般不超过30%,此时不需要停药(如超过50%则要停药)。须知,出现血肌酐升高甚至比用药后血肌酐不升高的远期疗效要好。肾性高血压一般要联合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可),利尿剂如吲达帕胺(寿比山)、双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合用,才能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血压控制的目标一般为130/85 mmHg(毫米汞柱),如果尿蛋白>1克/24小时,则要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
三是节制饮食
肾衰不同于中医的肾虚,不能一味进补,三天一只鸭、四天一只鸡的做法是没有好处的,吃进的蛋白质越多,肾脏负担越重。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质低蛋白饮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20~40ml/min(毫升/分)时,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40~50 克,或每天0.6~0.7 克/公斤体重;Ccr在10~20ml/min,每天蛋白质摄入量35~40 克,或每天0.5~0.6g/公斤体重;Ccr<10ml/min时,通常要采取透析,饮食则不限制蛋白质。优质蛋白我们推荐牛奶、鱼、家禽肉、瘦肉(牛、羊、猪)。近来的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对肾脏有好处,可以适量进食豆类、豆制品,但不宜以豆制品来完全替代动物蛋白。
(2)低盐低脂饮食。每天食盐量3~5克,如浮肿明显、高血压未控制、心衰,则限盐应该更严格。
(3)保证充足热量。慢性肾衰患者每日摄入的热量以30~40千卡/公斤体重较合适,60岁以上老人应每天给予30千卡/公斤体重,肥胖者应适当减少热量。热量来源主要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土豆、红薯、粉丝、藕粉、山药、芋头、粉皮、南瓜蛋白质含量低,而热量很高,可以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