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放眼当下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和理念的改革正在随着普教的改革尝试探索着,其理念结合着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而经历本土化的解读后,走进特教的课堂。重庆市的普通教育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学本式卓越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特殊教育的价值取向“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关注生命质量”。“学本式卓越课堂”倡导的自学、互学、展学,有利于特殊教育学生克服自卑、不善沟通、自私、不善合作等问题。特殊教育学生班级人数较少,比较好分组,分好组后也便于管理。
二、聋校“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实践
(一)分组:根据班级人数,我将班级学生分为4组,针对每个组成员的特点,给每个组取了组名,分别为:快乐组、聪明组、团结组、勤奋组。每个组2—3人,每组设有1名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学生学习。
(二)自学:聋生数学自学包括聋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计算解答、独立阅读尝试等。数学自学并不是简单地让聋生看例题、看书,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有层次的、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导学问题或者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或活动开展自学,并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或交流,教师从中发现学生会和不会的知识点,针对不会的知识进行教学。
自学要求要简洁明了,抓关键词句,特别要适合低段聋生的特点。如将《6、7的减法》教学要求“1.独立思考,用学具或学过的知识尝试计算;2.尝试交流,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改为“1.自己算一算;2.同桌说一说”。
(三)互学: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互学要求。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45.9 31.28”后,教师设计以下互学要求:1.互相检查,帮助出错的同学分析原因,并改正(或者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计算)。2.交流,小数加减法竖式书写要注意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为展学做准备。低段互学的要求要简洁明了,可图文结合。如:《6、7的减法》互学要求合作学习:画一个人,写上“分圆”;再画一个人,写上“说两个减法算式”。
互学中要培养学生互助的技巧。教师将每个互助所要达到的理想状况细化成一条一条的要求,对学生持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上面提到的《小数加减法》在互相检查中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小组核对答案,将答案进行验算,看谁做对了;做错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其他同学仔细看,看完后,组长请另一名做对了的同学指出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并将这名同学教会,让他再独立计算一遍,课后,组长再出一道类似的计算题让做错的同学再算。在这一互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仔细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耐心,能够适时地采取示范教别人的技能等。
学生互学时,教师要深入到组,仔细观察学生的互学,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互学时的分工,教师要加强训练,才能让成员学会合理安排人手,做到每人有事做。比如:小组进行长度、重量、体积等测量时,要有同学测量,有同学在旁仔细观看,有同学记录数据,有同学做分析。
(四)展学:围绕核心问题及重难点知识组织学生展学。如教学《认识周长》: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1.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2.展学:小组出现两种答案,第一种:8厘米; 第二种:12厘米。认为8厘米的组:“因为小正方形一条边是1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有2厘米,4条边长就是8厘米。”师:“你能指着图形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边指边说)认为12厘米的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因为小正方形每条边是1厘米,这里有1、2、3、4、5……12,共有12条边,所以就是12厘米。”师:“这两种观点的区别在哪里?”认为12厘米的组:“他们指的是图形外边的一圈,我们还指了……因为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不应该包含中间的边。因此,应该是8厘米。”学生喜欢展学中这种思维对抗活动。
展学中,教师在汇报中收集不同的观点,教师态度处于中立,不能暗示答案,扩大学生说的面,要聚焦争论点,推迟揭秘时间,给学生提供修改的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学的分工:由于是整个小组成员上台,学生谁汇报、谁板书以及谁操作等要分工明确。
(五)自学、互学、展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调控。如:自学中,督促和指导学生标注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互学中,观察、发现学生互学中的问题,及时点拨,督促和指导各学习小组做好展学内容、方式、时间等安排,灵活调整预设的互学时间;展学中,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启发、评价,力争使展示小组和非展示组成员均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确保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思维互动。如在自学、互学、展学中,遇到学生不能动笔、启而不发时,教师要给提示,做示范,举例子。
(六)“学本式卓越课堂”注重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聋生,除了对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评价外,还可以在其他学科、日常生活中进行小组评价,以达到平衡各小组表现的目的。
三、关于聋校“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简明、具体、易操作、可检测。在听课中,有的老师将目标定得太高,学生较难达成;有的老师在对目标进行检测时,设计不够好。
(二)自学、互学、展学的设计要始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或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来进行,并关注每个活动的落实与否,即活动是否有效、是否高效。
在新课改背景下,特教教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课程资源研发、课堂角色转变、课堂行为转变,加之聋生接受能力的千差万别,无法复制普教的课改成果,搞简单的“拿来主义”,但如何有效借鉴普教成功经验,为特教所用,又值得每位特教教师去思考和尝试。
放眼当下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和理念的改革正在随着普教的改革尝试探索着,其理念结合着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而经历本土化的解读后,走进特教的课堂。重庆市的普通教育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学本式卓越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特殊教育的价值取向“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关注生命质量”。“学本式卓越课堂”倡导的自学、互学、展学,有利于特殊教育学生克服自卑、不善沟通、自私、不善合作等问题。特殊教育学生班级人数较少,比较好分组,分好组后也便于管理。
二、聋校“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实践
(一)分组:根据班级人数,我将班级学生分为4组,针对每个组成员的特点,给每个组取了组名,分别为:快乐组、聪明组、团结组、勤奋组。每个组2—3人,每组设有1名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学生学习。
(二)自学:聋生数学自学包括聋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计算解答、独立阅读尝试等。数学自学并不是简单地让聋生看例题、看书,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有层次的、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导学问题或者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或活动开展自学,并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或交流,教师从中发现学生会和不会的知识点,针对不会的知识进行教学。
自学要求要简洁明了,抓关键词句,特别要适合低段聋生的特点。如将《6、7的减法》教学要求“1.独立思考,用学具或学过的知识尝试计算;2.尝试交流,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改为“1.自己算一算;2.同桌说一说”。
(三)互学: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互学要求。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45.9 31.28”后,教师设计以下互学要求:1.互相检查,帮助出错的同学分析原因,并改正(或者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计算)。2.交流,小数加减法竖式书写要注意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为展学做准备。低段互学的要求要简洁明了,可图文结合。如:《6、7的减法》互学要求合作学习:画一个人,写上“分圆”;再画一个人,写上“说两个减法算式”。
互学中要培养学生互助的技巧。教师将每个互助所要达到的理想状况细化成一条一条的要求,对学生持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上面提到的《小数加减法》在互相检查中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小组核对答案,将答案进行验算,看谁做对了;做错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其他同学仔细看,看完后,组长请另一名做对了的同学指出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并将这名同学教会,让他再独立计算一遍,课后,组长再出一道类似的计算题让做错的同学再算。在这一互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仔细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耐心,能够适时地采取示范教别人的技能等。
学生互学时,教师要深入到组,仔细观察学生的互学,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互学时的分工,教师要加强训练,才能让成员学会合理安排人手,做到每人有事做。比如:小组进行长度、重量、体积等测量时,要有同学测量,有同学在旁仔细观看,有同学记录数据,有同学做分析。
(四)展学:围绕核心问题及重难点知识组织学生展学。如教学《认识周长》: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1.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2.展学:小组出现两种答案,第一种:8厘米; 第二种:12厘米。认为8厘米的组:“因为小正方形一条边是1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有2厘米,4条边长就是8厘米。”师:“你能指着图形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边指边说)认为12厘米的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因为小正方形每条边是1厘米,这里有1、2、3、4、5……12,共有12条边,所以就是12厘米。”师:“这两种观点的区别在哪里?”认为12厘米的组:“他们指的是图形外边的一圈,我们还指了……因为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不应该包含中间的边。因此,应该是8厘米。”学生喜欢展学中这种思维对抗活动。
展学中,教师在汇报中收集不同的观点,教师态度处于中立,不能暗示答案,扩大学生说的面,要聚焦争论点,推迟揭秘时间,给学生提供修改的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学的分工:由于是整个小组成员上台,学生谁汇报、谁板书以及谁操作等要分工明确。
(五)自学、互学、展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调控。如:自学中,督促和指导学生标注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互学中,观察、发现学生互学中的问题,及时点拨,督促和指导各学习小组做好展学内容、方式、时间等安排,灵活调整预设的互学时间;展学中,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启发、评价,力争使展示小组和非展示组成员均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确保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思维互动。如在自学、互学、展学中,遇到学生不能动笔、启而不发时,教师要给提示,做示范,举例子。
(六)“学本式卓越课堂”注重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聋生,除了对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评价外,还可以在其他学科、日常生活中进行小组评价,以达到平衡各小组表现的目的。
三、关于聋校“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简明、具体、易操作、可检测。在听课中,有的老师将目标定得太高,学生较难达成;有的老师在对目标进行检测时,设计不够好。
(二)自学、互学、展学的设计要始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或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来进行,并关注每个活动的落实与否,即活动是否有效、是否高效。
在新课改背景下,特教教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课程资源研发、课堂角色转变、课堂行为转变,加之聋生接受能力的千差万别,无法复制普教的课改成果,搞简单的“拿来主义”,但如何有效借鉴普教成功经验,为特教所用,又值得每位特教教师去思考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