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为什么敢与美国叫板?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黑兰的“白与黑”
  首都的巍巍雪山
  出发前,伊朗给我的印象就是沙漠,而且在出行提示中,将其首都德黑兰列入了重污染城市,因为这个弹丸之地的机动车数量多达300万辆!但下了飞机后,记者首先看到的,却是那儿的蓝天白云。
  坐车沿着德黑兰主干道进入市区时,记者惊讶地发现,德黑兰市区里就有一座蔚为壮观的大雪山!市区内的温度虽然有20多摄氏度,但雪山顶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相比之下,德黑兰整个城市建筑却显得有些破旧。
  守着“黑金”的穷人
  虽然坐拥全球最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伊朗人的生活并不富裕。“首都德黑兰,目前的平均收入也就折合2000~3000元人民币,”在伊朗已经生活了两年的中国人马坚告诉记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也就1000多一点。”
  不仅收入不高,由于国际社会的连续制裁,伊朗当地货币里拉尔在疯狂贬值。出发前,记者特地在网上检索了汇率价格,网上的汇价是1美元可以兑换1.12万里拉尔。然而记者在酒店大堂看到,上面写着1美元可以兑换1.21万里拉尔,而在伊朗德黑兰的自由市场中,1美元至少可以兑换1.8万里拉尔。这还不是里拉尔的“最高纪录”,马坚说:“自由市场最高的兑换记录是1美元可以兑换2.2万里拉尔。”
  由于伊朗大部分物资都需要进口,货币的大幅贬值令一些进口品价格飙升,“最好的一款进口大米,我记得年前是3万里拉尔/公斤,现在变成五六万里拉尔了。”伊朗当地居民米娜说。
  通货膨胀年超20%
  在伊朗德黑兰街边一家超市里,记者看到,一个长条面包的价格是2里拉尔,而一瓶普通的饮用水的价格是3000里拉尔。相比收入水平,伊朗目前的物价确实偏高。据了解,2010年底伊朗正式启动经济改革计划以后,政府逐步取消了对能源和食品等重要消费品的补贴,大幅提高了汽油、天然气、电和食品的价格,导致国内物价飞涨,生活成本攀升。过去一年,伊朗的民用燃气费、水费、电费等均上涨两倍以上。据伊朗央行提供的数据,过去一年,伊朗的通货膨胀率飙升至17.3%,而非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伊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0%。
  石油是“全民财产”
  货币贬值必然引发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但对伊朗人而言,有自己坚持的底线。在对待石油和天然气上,不少伊朗人认为这是“全民财产”,宁愿不开采,也不能与欧美国家分享。
  “欧洲人和美国人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很便宜地从我们这里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就要发动战争。”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在今年的伊朗国际石油展开幕式上的致辞与伊朗人的想法一致,他说,“很便宜购买石油和天然气甚至不付钱给我们,这是一种强盗思维,石油和天然气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不属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不能便宜卖给他们。我们也不害怕战争。”
  伊朗的开采技术不先进,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希望国内能够自主勘探,“我们一直在购买其他国家的器材,现在我们自己也要生产。”拉希米在致辞中一直这样强调。
  霍尔木兹的“富与贫”
  弩箭待发的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出口通道,每天通过海峡的石油达200万吨,每年有至少7.5亿吨石油运往世界各地,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尽管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也有46千米,但除去险滩暗礁,真正适合油轮和大型舰艇航行的水道却不足10千米,几艘大型油轮的沉没就足以瘫痪海峡的交通,短期切断海湾石油的命脉。
  由于威胁封锁这条交通要塞,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霍尔木兹海峡上。地图上显示,伊朗整个国土对霍尔木兹海峡呈半包围状态,而距离海峡最近的是伊朗的南部重要石油城——阿巴斯。
  记者专程来到阿巴斯。在阿巴斯民用港口,有渡轮开往霍尔木兹海峡中的霍尔木兹岛,记者在港口看到,港口靠海的大部分区域都已划归为“军事区”,有军人在走动巡逻。
  从港口乘坐快艇,大约需要40分钟到达霍尔木兹岛。岛上,面朝南方霍尔木兹海峡的一边,已经修筑了碉堡等“工事”。而在旁边,就是巴列维王朝遗留下来的几口生锈的大炮。炮口正对着霍尔木兹海峡,似乎显示出伊朗当局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
  誓死捍卫领土
  “如果打仗,我第一个上战场!”在岛上开私家车载客的阿卜杜告诉记者说,“我们不怕战争,更不怕美国的航母。”
  据了解,在霍尔木兹岛上,目前还有五六百户人家约7000人,甚至还有一所学校。当地居民并没有像外界所担心的那样,为了躲避可能发生的战争而纷纷搬迁,“如果能够死在战场上,那是我的荣耀。”在岛上开超市的一名霍尔木兹岛居民说。
  向导马坚告诉我,在伊朗人的心目中,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死,是最神圣的一种死法,所以,战争对于他们而言,并不足惧。
  的士费“随便给”
  纳赛尔是阿巴斯的一名普通的士司机。从霍尔木兹海峡回来后,记者想要打车前往阿巴斯港时正好遇到他,因为伊朗的的士都不打表,所以要提前谈好价格。向导马坚问他价格时,纳赛尔回了句“随便给”。
  采访结束后,为了赶晚上8点钟的飞机,纳赛尔就把记者拉到机场附近的一家伊朗餐厅里吃晚餐,而他就坐在路边等记者。后来,在记者一再邀请下,纳赛尔才非常害羞地进了餐厅。
  对钱不在意的商人
  吃完饭后,纳赛尔又热心地把记者送到了机场。在去机场的路上,向导问及价钱时,纳赛尔频频挥手,拒绝收钱。“一是因为伊朗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善;二是因为他把我们当成朋友了,朋友之间是不能要钱的。”马坚说。但最后记者还是坚持把钱给了纳赛尔。
  在随后几天的行程中,记者发现,伊朗人对钱财都不会太“抠门”。在德黑兰,记者买当地特产,找钱时,本应该找回10.8万里拉尔,但老板只给了10万,记者随即表示质疑,老板便二话不说随手拿了1万给了记者。
  “伊朗人买东西,其实都不会太在意这些‘零头’,”伊朗人法特玫说,“有时候差个几千,也就算了。”
  小到生活中的“找零”,大到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伊朗人的性格都是如此。
  
  记者观察
  民族优越性强烈
  旁观者认为,伊朗就是敢于硬碰硬,似乎还有点“傻胆大”,也不讲究策略。
  国民的性格其实决定了一个民族的行为。在这么多天的采访中,记者亲眼见到了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的演讲,也与伊朗底层的百姓深入接触,从他们的言谈举止间,明显能体会到伊朗人身上有两股气,一股是民族感情,另一股是宗教感情。他们的种种行为,都可以用这两股气来解释。
  就民族感情来说,伊朗人有非常强烈的优越感,尽管技术和设备都还很落后,但拉希米一再强调要用伊朗自己的技术和设备来开采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而百姓都认为,伊朗拥有全球最多储备的石油和天然气,这是上天的眷顾。不过,这种优越感并非自大,在别人尊重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像朋友一样待你,当别人冒犯他们的时候,他们必然会以牙还牙。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欠我一尺,我讨人十丈”来形容伊朗人的性格再合适不过了。
  加上宗教信仰,伊朗国民对国家利益更是寸步不让。胆敢触碰“国家利益”,即便是以卵击石,伊朗定然会全力以赴。就如同一只刺猬,伊朗随时都会把浑身的刺都竖起来,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
  这就不难理解了,伊朗并非“傻胆大”,而是敢于为了荣耀而战的一个民族,在这样的一个民族面前,经济制裁和战争都不会吓阻到他们。
其他文献
从目前的情况看,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因为从国际法来看,国家必须具备有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以及主权等四个基本要素。      当建国问题再次摆上台面时,全世界似乎已经失去了围观这个苦难民族的欲望。这么多年了,他们的建国梦还是没有实现,是无奈,还是无意,只有决策者心里才清楚。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貌似真实的建国行动,有了更多的现实基础。    强烈且明确的建国信号  应突尼斯总
中医的“中”,在我看来,既是中国的“中”,也是中庸的“中”。沉默淡定里,另有玄机;温润如玉处,别有洞天。  上大学的时候,一位颇有思想的老先生有天在课堂上突然跑题,分析起了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他说,西医就似西方的文化,是具体而微的,譬如说你胃有毛病就将胃检查个彻彻底底,哪个部位出了什么问题,鼓捣不好了能切就切掉;中医就不一样了,中医注重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胃不好可能是因为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脚不
最近热播的美剧《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成为写字楼里的流行话题。几乎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时间段,你都能听到这部美剧饱受称颂的消息。  这部电视剧从一出来我就开始追,看到现在,应该说心里有些五味杂陈。它描述的一群媒体人与我貌似同行,但又毫无瓜葛。虽然也自诩为媒体人士,但这种隔阂感如同你坐在电视机前,而他们生活在《新闻联播》里。  这部处处洋溢着精英情绪的电视媒体纪录片,一直高喊着要报
英女王登基60周年  60年前的2月6日,时年25岁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继承英国王位。60年后的这一天,伊丽莎白二世低调迎来登基60周年纪念日,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在位超过60年的君主。60年来,她迎来送走12位英国首相,出访116个国家和地区;60年来,英国王室有幸事,也有悲伤;有高潮,也有低谷。漫漫历程,她从迷人公主到模范女王,和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婚姻也被传为佳话。这是女王的60年,也是
“最享受的就是骑马时路人惊讶的眼光。”  ——咸阳一私企老板坚持和女秘书骑马上下班。    “要抽河南烟,喝本地酒,吃信阳菜。”  ——河南信阳用这样的规定整治公款吃喝。     “就当吞了鱼刺。”  ——台湾一护士喂药不去铝箔包装,如此安慰病人。    “我真的没想到退还现金这么难。”  ——南京市民在银行取3000元被给30000,三次主动还钱被银行赶出。    “我不相信美国政府与奥巴马。”
双周牛榜      “它想当个城市人出来见见世面。”  ——动物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一只名叫威劳的“长征猫”从主人家出走,流浪5年走遍了半个美国。     “听后感动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东京新开“声优吧”,由专业声优现场为顾客朗诵台词,粉丝大呼感动。(声优:配音演员)    “亲们,这样的医生会不会让人哭笑不得啊,小女生见了要装有病进去给他检查,没病进去买药为了见那么一眼。”  
法兰西盛产帅哥,但自拿破仑至萨科齐,该国政权却屡屡让丑男得手。对于即将到来的2012年总统大选,女性选民才不管候选人的政治主张,没有帅哥就是不行。如今,英气逼人的卡恩已经倒下,气质灼灼的德维尔潘却得以复出。  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活化石,德维尔潘满腔热血而又博学多才。异性自然会被他折服,同性也难免对他嫉妒。对于长得捉襟见肘的萨科齐来说,这绝对是一大威胁。  扯萨科齐的后腿  “我将竞选2012
“这是我的职业风险。”2012年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在一次演讲中遭遇了一位妇女的面粉袭击后,脸上还沾着面粉的他如此淡定地说。还记得法国总统萨科齐是如何对待刁难他的记者的吗?2010年,一位法国记者问萨科齐是否涉嫌军售腐败案,萨科齐怒不可遏,大骂记者:“你是一个娈童癖,我对此深信不疑,我已经看到了你的秘密。”  对比一下,你更喜欢谁呢?对待反对声音时的宽容大度,让奥朗德加分不少,这或
在这一期里,我们要向两位老人致以由衷的敬意。  这两位老人,一位是沙龙,一位是霍金。  沙龙,对大多数有一点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很多人甚至可以对他堪称伟大的业绩娓娓道来。但是,在中东和平的关键时刻,这位从铁血将军变成了和平老人的掌舵者,却被病魔击倒,虽然呼吸仍在,但是政治生命已经结束,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沙龙时代”悲壮落幕,正如我们曾经看着拉宾差一点缔造的和平在刺客无耻
(Q:提问; P:普京)    Q:你如何看待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  P:俄罗斯和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盟友,显然有些客观的东西在不同的时候把我们带到一起。在今天要成功,必须要跟他人达成一致。妥协不是外交政策,而是真正考虑到而且尊重合作伙伴的利益。     Q:在伊拉克应该咋办?  P:一开始我就认为这是一个错误。我完全同意小布什总统的观点:只要伊拉克政府能够保证它自己的安全,任何事情都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