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当今教育目标中最为前卫的话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创新 教育 能力
  我国教育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变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素质全面、协调、主动、最优发展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水平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改变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技能、轻视发明创造的教育。所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理论素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读学等专业理论。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其次,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师就应该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最后,还应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我们可以明确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应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发展。 在创新教育的形势下,我认为,教师应用钻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论,用务实的精神去应用理论,用科学的精神去发展、创造理论。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主观环境
  教师在拥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后,就应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自己主观上就想创新,也敢于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创新人格。尤其在中学阶段,培养创新人格比训练创造技能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知道,高中学生还未进人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在继承学习中培养创造力和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品格。一句话,即培养学生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博大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只有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 有效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学习《智取生辰纲》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看杨志等人物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断创新。
  四、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运用灵活的作文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语文的创新重在作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却做呢?
  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变通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經常进行“一题多做”的多角度思维训练,达到“一树梅花万首诗”的效果。逆向思维即“唱反调”,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正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又如“弄斧必到班门”“ “‘东施效颦’好”“祖传的未必就好”等均是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观点新颖,蹊径独辟,令人耳目一新。
  五、语文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学术报告等,并且创办了文学社刊物,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可以提高国有企业专业从业人员的凝聚力,可以提升国有企业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思想,也可以带动国
摘 要:新课改要求小学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趣味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使得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學习中也得到充足的发展空间。因此,围绕如何开展语文方面的趣味教学进行阐述,使学生怀着对语文的兴趣,更加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
[摘要] 创新思维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六种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教学策略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显见,创新是现代的主旋律,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学评价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源相对较差的学校,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给他们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约束他们,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因而信息技术评价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
随着公共管理的兴起,预算透明度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国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力度近年来在逐步的提高。2008年,财政部向社会公布了2003年至2007年的全国财政决算数据,2009年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在诗词鉴赏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教学,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将其内容或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平台,课堂教学效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课堂是师生的阵地,更是师生思维沟通、碰撞的战场。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所应担负的教学“主导”者的职责。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就语文课教学而言,讲课教师缺乏激情,课堂死气沉沉,缺少活力,教师讲课缺乏感染力,师生沟通不够;教学脱离实际等等,致使教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教育教学效果呢?  一、教学中用激情感染学生,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策略很多,教师要会教,学生要乐学,达到学生乐学,这就需要教师讲课有感染力,而感染力来自激情。讲课没有激情,必然乏而无味,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