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典型报道就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的重点报道。当前,人物典型报道的数量和报道力度较之以前均有进步,而报道效果并没有同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今非昔比。主要是因为人物典型报道本身没有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本文指出加强和改进人物典型报道必须处理好一般性与先进性的关系;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关键词】人物报道;先进性;时代感;个性化
典型报道就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的重点报道。典型报道对象主要包括:人物、事件、经验、问题等。人物典型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数十年来,一批批典型人物通过新闻报道走进人民心里,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人物典型报道的数量和报道力度较之以前均有进步,而报道效果并没有同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今非昔比。许多专家指出,人物典型报道正呈现出“弱化”趋向。深入分析来看,社会环境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受众接受心理演变,应该说是外部原因。人物典型报道本身没有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则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人物典型报道必须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对此,笔者认为,搞好人物典型报道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般性与先进性的关系;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三者分别指向人物典型报道成功的三要素:先进性、时代感、个性化。加强和改进人物典型报道必须以此为突破口。
正确处理一般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典型人物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也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他们也会哭会笑,有这样那样缺点。面对残疾,张海迪也曾经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第二次进西藏工作,孔繁森也有思想斗争。他们之所以成为典型,是因为他们能够战胜人性的一些弱点,挣脱常情的一些羁绊,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
“人物——先进的人物——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这是人物典型报道的思维过程。人们发现典型有缺点,不仅没有否定他的先进性,反而觉得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
第二炮兵青年专家肖龙旭,10多年间共获35次高等级科研奖,荣立一等功,并相继荣获“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奖”,被评为第三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然而,他也有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毛病;有固执偏激、说话爱得罪人的缺点。因此,他在单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解放军报》在2003年6月宣传这个典型人物的同时,也讲了他存在的缺点。这组系列报道是《解放军报》这些年来报道的最成功的“立体典型人物”,宣传效果特别好。
人物典型要有人情味,才可亲可近可信可学,这正是许多人物典型震撼人心的奥秘。《新京报》使用采访对象直接谈话的方式叙述典型人物任长霞:
“那时候她特臭美,老买些好一点的衣服,特别爱穿红色的。她爱照相,几件衣服换来换去地照。有一次我们拍合影,要照了,她喊别照别照,捡来两块砖站上去,才说照吧。(笑)特有意思。对了,她这个人很粗心,干什么都毛毛草草的,钢笔呀,钥匙呀,老是丢。我一说她,她有时也不讲理,‘就是这样,咋了,咋了。’”
一个有缺点有个性的女子跃然纸上,任长霞的形象也因为这般生动的描写而显得愈加真实可信,她的离去也格外让人心痛。
正确处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一位石油战线新长征突击手,她长年累月埋头苦干,最脏最累的活抢着去干,生活上艰苦朴素,连一件好衣服也不肯穿;另一名青年工人也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要资金,不要加工资,结婚前厂里分配给他一间小房也坚决不要。
这样的人物典型,当然难能可贵。《中国青年报》大量篇幅报道之后,在青年群众中却引不起反响。经过调查,不少青年认为:这样的人不是他们思想中的先进人物,当代青年的思想矛盾在他们身上找不到答案。
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指出,“一个先进的人物、单位或事件要作为典型来报道,还必须具备一个物质:社会的探索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答案。这就是典型的时代感,就是典型的魅力所在。”①
一个攀上时代高峰的先进人物,必然体现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最佳结合。人物典型既传承社会持久的价值理想,又富于鲜活生动的时代特色。这些典型形象通过主题提炼,在时代坐标中找准定位,成为激励和鼓舞人们的时代先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的主体已经从建国初期以苦干实干为主,转向今天的高科技、高知识等多成分并重发展。2004年4月,中央各大媒体连续报道了青岛港集团许振超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对当代劳模的强烈关注。“新一代劳模在继承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优秀品德的同时,又展示了进取创新、追求卓越、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的风采。”这是当时人民网网友的评价。
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存在。作为人物典型的活动背景,时代也注定人物典型的某些局限,典型报道不能将人物塑造成超越时空的“超人”。邓小平同志曾经清楚地提醒,“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②。
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黑格尔曾经这样评论荷马的人物写作。人物典型报道也是如此。
有人提炼和归纳出来一套常用公式:先进=“牺牲、奉献” “亏待家人” “几十年如一日” “最后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为先进典型,许多人的成长途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或许有着共同的优秀品质,但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地将人物从童年开始叙述至生命最后一刻,会使原来生动的形象大打折扣。
个性是典型人物的生命力。生命力是典型报道创造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前提。没有个性的人物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个性的典型报道是行之不远的。人物典型报道必须着眼普遍性(共性),立足特殊性(个性),选准角度,切忌概念化、脸谱化、偶像化、平面化、共性化、绝对化、模式化。
解放军报著名记者江永红在评价典型报道《孙铁锤传奇》时深有感触地说:“学雷峰的先进人物多的是,为什么偏写他?因为他性格中有特殊性。好几拨人去写他都失败了,原因就是忽略了他的特殊性,而死往普遍性上靠,结果咋写咋不像,读之味同嚼蜡。从普遍性中找特殊性事关稿件成败,不会找特殊性就不会当记者”③。
人物典型报道要善于抓细节。“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一个精彩传神的细节,往往能活画出人物典型的独特个性。短短千余字《孙铁锤传奇》,江永红选取13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使孙铁锤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
“山村的两姐妹看上了铁锤,把他叫进来一屁股堵住门,说:‘我俩任你挑一个,要不同意这门亲事,找连长告你不规矩!’铁锤正色:‘金花配银花,葫芦配南瓜,咱不中,不中!’说着便夺门而出。”
典型人物报道要善于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说话,让典型人物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和展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这是工人许振超;“我最大的满足,就是让群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共产党好。”这是信访局长张云泉……这些个性话语是人物典型精神的升华,通过细节演绎和本色呈现,成为时代精神的强音。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关于典型和典型报道》,中华传媒网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6页
③江永红,《环视——记者的眼光之三》,《新闻与成才》,2001(8)
(作者单位:黄山日报社)
责编:周蕾
【关键词】人物报道;先进性;时代感;个性化
典型报道就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的重点报道。典型报道对象主要包括:人物、事件、经验、问题等。人物典型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数十年来,一批批典型人物通过新闻报道走进人民心里,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人物典型报道的数量和报道力度较之以前均有进步,而报道效果并没有同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今非昔比。许多专家指出,人物典型报道正呈现出“弱化”趋向。深入分析来看,社会环境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受众接受心理演变,应该说是外部原因。人物典型报道本身没有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则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人物典型报道必须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对此,笔者认为,搞好人物典型报道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般性与先进性的关系;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三者分别指向人物典型报道成功的三要素:先进性、时代感、个性化。加强和改进人物典型报道必须以此为突破口。
正确处理一般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典型人物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也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他们也会哭会笑,有这样那样缺点。面对残疾,张海迪也曾经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第二次进西藏工作,孔繁森也有思想斗争。他们之所以成为典型,是因为他们能够战胜人性的一些弱点,挣脱常情的一些羁绊,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
“人物——先进的人物——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这是人物典型报道的思维过程。人们发现典型有缺点,不仅没有否定他的先进性,反而觉得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
第二炮兵青年专家肖龙旭,10多年间共获35次高等级科研奖,荣立一等功,并相继荣获“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奖”,被评为第三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然而,他也有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毛病;有固执偏激、说话爱得罪人的缺点。因此,他在单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解放军报》在2003年6月宣传这个典型人物的同时,也讲了他存在的缺点。这组系列报道是《解放军报》这些年来报道的最成功的“立体典型人物”,宣传效果特别好。
人物典型要有人情味,才可亲可近可信可学,这正是许多人物典型震撼人心的奥秘。《新京报》使用采访对象直接谈话的方式叙述典型人物任长霞:
“那时候她特臭美,老买些好一点的衣服,特别爱穿红色的。她爱照相,几件衣服换来换去地照。有一次我们拍合影,要照了,她喊别照别照,捡来两块砖站上去,才说照吧。(笑)特有意思。对了,她这个人很粗心,干什么都毛毛草草的,钢笔呀,钥匙呀,老是丢。我一说她,她有时也不讲理,‘就是这样,咋了,咋了。’”
一个有缺点有个性的女子跃然纸上,任长霞的形象也因为这般生动的描写而显得愈加真实可信,她的离去也格外让人心痛。
正确处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一位石油战线新长征突击手,她长年累月埋头苦干,最脏最累的活抢着去干,生活上艰苦朴素,连一件好衣服也不肯穿;另一名青年工人也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要资金,不要加工资,结婚前厂里分配给他一间小房也坚决不要。
这样的人物典型,当然难能可贵。《中国青年报》大量篇幅报道之后,在青年群众中却引不起反响。经过调查,不少青年认为:这样的人不是他们思想中的先进人物,当代青年的思想矛盾在他们身上找不到答案。
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指出,“一个先进的人物、单位或事件要作为典型来报道,还必须具备一个物质:社会的探索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答案。这就是典型的时代感,就是典型的魅力所在。”①
一个攀上时代高峰的先进人物,必然体现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最佳结合。人物典型既传承社会持久的价值理想,又富于鲜活生动的时代特色。这些典型形象通过主题提炼,在时代坐标中找准定位,成为激励和鼓舞人们的时代先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的主体已经从建国初期以苦干实干为主,转向今天的高科技、高知识等多成分并重发展。2004年4月,中央各大媒体连续报道了青岛港集团许振超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对当代劳模的强烈关注。“新一代劳模在继承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优秀品德的同时,又展示了进取创新、追求卓越、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的风采。”这是当时人民网网友的评价。
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存在。作为人物典型的活动背景,时代也注定人物典型的某些局限,典型报道不能将人物塑造成超越时空的“超人”。邓小平同志曾经清楚地提醒,“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②。
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黑格尔曾经这样评论荷马的人物写作。人物典型报道也是如此。
有人提炼和归纳出来一套常用公式:先进=“牺牲、奉献” “亏待家人” “几十年如一日” “最后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为先进典型,许多人的成长途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或许有着共同的优秀品质,但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地将人物从童年开始叙述至生命最后一刻,会使原来生动的形象大打折扣。
个性是典型人物的生命力。生命力是典型报道创造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前提。没有个性的人物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个性的典型报道是行之不远的。人物典型报道必须着眼普遍性(共性),立足特殊性(个性),选准角度,切忌概念化、脸谱化、偶像化、平面化、共性化、绝对化、模式化。
解放军报著名记者江永红在评价典型报道《孙铁锤传奇》时深有感触地说:“学雷峰的先进人物多的是,为什么偏写他?因为他性格中有特殊性。好几拨人去写他都失败了,原因就是忽略了他的特殊性,而死往普遍性上靠,结果咋写咋不像,读之味同嚼蜡。从普遍性中找特殊性事关稿件成败,不会找特殊性就不会当记者”③。
人物典型报道要善于抓细节。“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一个精彩传神的细节,往往能活画出人物典型的独特个性。短短千余字《孙铁锤传奇》,江永红选取13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使孙铁锤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
“山村的两姐妹看上了铁锤,把他叫进来一屁股堵住门,说:‘我俩任你挑一个,要不同意这门亲事,找连长告你不规矩!’铁锤正色:‘金花配银花,葫芦配南瓜,咱不中,不中!’说着便夺门而出。”
典型人物报道要善于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说话,让典型人物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和展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这是工人许振超;“我最大的满足,就是让群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共产党好。”这是信访局长张云泉……这些个性话语是人物典型精神的升华,通过细节演绎和本色呈现,成为时代精神的强音。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关于典型和典型报道》,中华传媒网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6页
③江永红,《环视——记者的眼光之三》,《新闻与成才》,2001(8)
(作者单位:黄山日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