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高铁发展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必要的,目前正处于良好的时代背景中,其需要依托背景、完善制度、吸引人才、吸收沿线城市优秀成果,利用高铁自身的平台优点形成统一性、中国式的高铁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硬实力共同面对国际市场的壁垒与竞争。中国高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重视度也相对缺乏,高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民众的意识也较薄弱,与日本新干线、法国TGV的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还存在不少差距,未来竞争激烈。
关键词: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统一性;“中国式”特色
一、中国高铁发展的情况
高铁是当下中国飞速发展的产业之一,也被外国人誉作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从高铁技术的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完全创造出自主知识产权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动车组,经历了数十年时间。回顾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老牌高铁强国的发展史,这样的速度是令世人惊讶的。截止2017年底,中国高铁里程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6.3%,其中包括经受高寒地区、亚热带气候区等不同气候与地貌考验的高标准线路。目前已经“四横四纵”并向“八横八纵”迈进的中国高铁线路网,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技术最完善的高铁网。2017年7月,“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投入运营是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真正拥有了完全意义上自主研发的高铁。
中国高铁数十年的发展道路是极为艰辛的。舆论方面,受到国内外众多的质疑,如认为并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而是运用他国技术,使用德国西门子等其他品牌零件,甚至需要国外维修人员,而且引进的仅是制造技术,核心技术无法掌握,全靠在跌打滚爬中摸索。中国高铁在艰难的环境中实现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从表1中可见,从2004—2006年,中国分别引进加拿大庞巴迪的CRH-1、日本川崎的CRH-2、法国阿尔斯通的CRH-5和德国西门子的CRH-3车型,其中CRH-3时速为300km;2007—2017年,中国通过吸收消化制造的“和谐号”,分别是在CRH-2和CRH-3的基础上演变为CRH-380A和CRH-380B,其中,CRH-380B基本运用的都是西门子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是CRH-3的升级版;2017年7月代表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投入运营。
中国修建的于2014年通车的土耳其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开启了高铁面向世界市场的局面,在与日本、德国等老牌高铁强国的竞争中,以及欧美国家的技术壁垒、不信任中以丢单的教训逐步成长,鞭策自身加快自主研发的脚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概念,以及高铁“走出去”战略为中国高铁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和强大的保障性。
中国高铁的发展适合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人口、地域广阔、经济文化有待迅速发展的国家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选择乘坐高铁出行的民众数量越来越多,例如,2018年国庆节当日广州南站的到发旅客就高达68.1万。在京津高铁开通后,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速度拉近了距离,使“双城生活”也变成了现实。很明显高铁的发展给地区经济以及民众的生活均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二、高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密切关系
中国高铁目前已经实现“四横四纵”的巨大高铁网,正在逐步落实2020年达到3万公里“八横八纵”的目标,有力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联动。截止2017年,建成6周年的京沪高铁就架起了“高铁经济走廊”,沿线城市依托高铁,建设了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高铁新区,重构了各自的“经济版图”,激活了城市发展潜力,带动了经济协调发展。
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会议上均不断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书记更是提倡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铁的发展为沿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气象。目前,很多城市利用高铁作为传播他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媒介。例如,南京就把主打南京城市文化元素的“南京礼道”文创品牌通过南京设计廊的形式入驻高铁站平台,把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及产品传播给来往的旅客。不少城市还把自身的旅游文化产业与高铁相结合,如广州利用广深港高铁提出1—4日旅游计划,形成大湾区旅游新格局;北京利用京津高铁开通两地一日游计划等,通过这种形式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铁路的很多遗址也被作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热门的开发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浦口火车站,是目前唯一遗留的民国风格火车站,它的旧址于2017年开工改造成文化展览馆,主楼和售票处可供参观,将成为南京又一文化亮点。2016年具有140年历史的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建立了“创客走廊”,已入驻的创客团队包括科技型、艺术制作型、互动体验型和休闲聚会型等多种类型,以体验、社交、创意等为目标,建设成上海创新、创业、创意承载地与集聚中心。可见高铁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三、中国高铁应该需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高铁在实现带动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需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从宏观角度来看,高铁沿线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高铁密切相关,甚至部分以高铁作为传递文化创意的必须媒介,从而把这些沿线文化创意产业归纳为高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无道理。从微观角度来看,高铁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指高铁最本质的文化体现,或许这样局限一点,但确实应该被认为是必要的。图1中可见,中国高铁既然已经发展,那么必然也必须产生自身的文化,有了高铁文化就应该体现出来,通过转化的方式形成可以具体落实文化传播发展的平台,高铁文化创意产业便产生了.在这个平台上,中国高铁应该发挥与国家的体制、价值观念及特色传统文化等一致的、广阔的文化创意视野来保障中国高铁更扎实稳固的“走出去”。例如强化App等服务,完善品牌形象的设计,打造文化趣味性产品、活动等,以软实力助力中国“复兴号”展示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 目前,与中国高铁相关的热门App有12306、高铁管家、智行火车票等,从它们的系统中可以获得购票、改签、酒店预定、约车等基本服务项目,特色性稍显不足,服务范围还不全面。一是品牌形象设计除了CRH标准动车组的LOGO之外其他统一的视觉形象缺乏,已有的小动画《高铁的前世今生》《五分钟了解中国高铁》等作品均围绕高铁知识、高铁发展方面进行宣传,还未能够真正运用文化创意手段服务于高铁,服务于民众。例如,日本运用GIF小动画来讲述新干线的创新技术和贴心服务,比如怎样使用自动售票、列车上有餐厅服务、盒饭有哪些品种、窗外的景观是多么美以及快速高效的夜间维修等细节,让民众能够通过动画了解乘坐新干线的一些操作活动、项目和体验。二是文化创意产品还多停留于日历、列车模型、钥匙扣、明信片、文件夹等陈旧老式的基本创意。可以说中国高铁在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目前整体处于初步阶段,后续路程长远,挑战不断,发展空间巨大。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出现“奥运高铁”,这是融合中国元素、奥运主题以及京张百年铁路文化为一体的智能化高铁,这是高铁科技与文化创意的再一次结合,值得期待。
四、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根据中国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从SWOT分析的科学方法中寻找下一步发展的可行性依据。接下来便基于内部、外部环境两部分内容对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详解。
(一)优势
1.高铁背景稳固强大(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高铁总公司属于由中央管理国有企业,对于高铁的发展,国家一直以来给予强有力的各方面的支持,目前高铁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肩负“高铁外交”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丰富的政治资源、经济支援、文化基础。发展中会拥有国家及沿线城市政府的各种优质资源的保证以及政策优待,有利促进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铁背后强大的国家经济的支持也是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数十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中国高铁精神,这也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同时高铁沿线城市不同的优秀传统及民族文化也为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丰盛文化。
2.符合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
目前中国正处于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阶段,国家鼓励各地进行文化创意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都与文化创意紧密相连,高铁也为沿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收获。在这样的时代需求中,高铁发展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必要的,并且是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与国家利益、价值观念保持一致。
3.深受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影响
如今高铁沿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有了很大的起色,形成了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发展态势。2017年广州佛山开展首个高铁主题旅游博览会,沿线8个省份,18个重点节点城市参与。2016年南京设计廊入驻了南京南站,把城市文化创意通过高铁媒介传播出去。沿线城市优秀的文化及产业成果都给予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触动与影响,甚至是取得合作发展的机遇。
4.依托高铁平台人流量大、区域广泛、时效性快的优势
高铁天生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到优势,它自身就是资源广阔的媒介平台,拥有强大的传播力,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不受单一文化的限制,信息更新快速。第一,高铁具有人流量大的特征,单每日客运量就达到400万,巨大的人流不但是文化传播的对象,同时也是文化二次传播的有效中间媒介。第二,高铁经过的地域数量多,不但传播范围广阔,接触的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以及文化创意成果也丰富多样,可形成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智库。第三,高铁设有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拥有快速处理信息,保证信息时效性的能力。
(二)劣势
1.加速提升硬实力的同时易忽略软实力的发展
中国高铁在飞速发展技术硬实力的时候明显忽视了文化创意软实力的提升。就目前高铁的品牌形象设计而言,除了CRH的LOGO以外,复兴号字体并未设计,各条高铁线路也未有文化體现或文化区分。高铁文化创意产品也处于基础阶段,并不成体系。文化创意活动也未有突出表现。整体而言,中国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或许是高铁的技术硬实力的强劲之势弱化了它文化创意发展的意识。
2.受沿线地域不同风俗文化影响难以形成标准统一性
高铁沿线地域的城市数量众多,民族不同,传统风俗文化也产生相应差别,高铁在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地域的不同情况及特征。多样性、复杂性的客观因素的存在,加大了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标准统一性的难度。
3.目前高铁没有形成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制度以及人才应用方案
高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多处于高铁与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而高铁自身的部分还具有较大的空白,有待进一步去补充。完善制度是高铁发展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任务,可进一步指导与保障发展实践过程。如何合理利用人才也是发展需考虑的重要部分。目前,高铁发展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度还很稀缺,人才应用也未有明确方案。
(三)机会
一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等对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提供广阔市场及发展机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为中国高铁打开了面向世界的新局面, 中国向泰国、澳大利亚、中东欧、非洲、英国、美国等地区大力推广自己的高铁,并取得相当优异的成果。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并逐步被世界接受的同时,高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国际市场与机遇,但也迎来了国际化的新要求。
二是国家有关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对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产业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因此,这些政策对高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样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人才市场的充裕以及人才对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的关注度日渐提高。随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进步,在实践中培养出的相关人才越来越多,各高校也在不断输出新生力量。高铁的时代性发展使它成为国内外的焦点,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同时也引发文化创意人才的兴趣与投入。
(四)威胁
1.受到中国高铁在欧洲市场遇到的贸易壁垒的影响
中国高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高铁面临的国际境遇密切相关。中国高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困境,其中便有欧洲市场的技术标准壁垒以及市场保护。中国高铁经过数十年震惊世界的飞速发展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先进技术,加上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复杂的客观因素,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铁网,最长的高铁里程,最全的高铁技术,拥有在复杂运营环境中获得的高铁运营数据和经验,尤其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高达全球66.3%,是名至实归的世界第一高铁大国,所以说中国高铁应该存在“中国标准”。然而“欧洲标准”使中国高铁在面向市场时的产品装备,包括信号、机车、钢轨、水泥、橡胶垫片、紧固件等,还包括设计规范和工艺流程都需要获得欧洲认证,将大大增加成本,不利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高铁所面临的国际困境将给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必然的影响。
2.国际化冲击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国式”特色
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于高铁及高铁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际化既能给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广阔市场、现代方式与优秀成果的借鉴,又能给以强大的外来文化冲击和影响,增加了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中国式”特色的难度,容易产生迎合国际化而丢失“中国式”的发展偏差。
3.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
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面向世界,必然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中。老牌高铁强国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高铁也在方方面面不断改进与发展。例如法国的高铁,原“TGV”改为“inOui”,所有的视觉形象也进行了彻底翻新,旨在给高铁形象注入新的活力,之前旗下的“OUIGO”则设计了充满趣味性的动画。日本也在往返于九州福冈的博德站和关西大阪的新大阪站上线了“Hello Kitty新干线”,其中包含车厢内部主题商品售卖、真人拍照、站台主题咖啡厅和商店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活动,希望通过此举让国内外的人都能够喜欢新干线,除此日本还以艺术化的形式打造了“现美新干线”,全车展示艺术作品供鉴赏,还有儿童游乐室与艺术主题咖啡厅。相比之下,中国高铁在文化创意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五、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依据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之间的联系可分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OS(机会结合优势)
合理运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的支持及国家有关文化创意、文化自信的方针政策提供的有利环境与市场机遇。
依托高铁稳固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优势,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及储备人才。
吸收沿线城市优秀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最大化发挥高铁平台人流量大、区域广泛、时效性快等特征的作用。
(二)OW(机会结合劣势)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支持的有利环境下高铁技术硬实力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需重视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软实力发展,紧跟高铁“速度”。
在国家有关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自信等方针政策,以及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保证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本质的统一性。
着手形成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制度以及合理的人才吸收、引用、储备方案。
(三)TS(威胁结合优势)
以高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稳固强大背景,国家有利政策,丰富资源等条件为投入国际市场形成的激烈竞争做保障。
从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挖掘优秀文化和经验,吸收消化国际化优点,最终形成“中国式”特色的高铁文化创意产业。
进一步深入国际市场,高铁科学技术与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并肩而行,让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变成真正“走进”世界。
(四)TW(威胁结合劣势)
加速提升硬实力的同时重视软实力,克服沿线地域不同风俗文化的影响因素形成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统一性,面向国际化的同时打造“中国式”特色。
重点形成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制度以及人才应用方案,以科学的制度与实力迎战国际竞争。
突破贸易壁垒有助于缓解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
六、结语
中国高铁在數十年的振兴发展中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新名片”,实现了从引进、吸收、改造、创造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文化。在中国辽阔庞大的高铁网下,需要的不仅是高铁技术上的先进、速度与安全,服务上的舒适、贴心与多方位,还有高铁文化的塑造与体现,高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化高铁文化的重要平台,它的发展变得尤为必要。依托高铁自身的稳固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加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以及发展创意文化、文化自信等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高铁更应加强文化创意软实力的发展意识,完善制度,吸引、储备大量人才,吸取沿线城市的优秀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最大化利用自身平台人流量大、区域广泛、时效性快的特点,发展形式内容多样,但方向、本质统一,并具有“中国式”特色的高铁文化创意产业,与高铁科技硬实力相互配合,共同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以及激烈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铁讯.高铁客流量再创历史新高[N/OL].番禺日报.2018-10-3[2019-07-23].http://news.gaotie.cn/yunying/2018-10-03/478048.html.
[2]中国高铁动车组发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EB/OL].2016-07-22[2019-07-23].http://www.gov.cn/xinwen/2016-07/22/content_509
3482.htm.
[3]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
[4]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4).
[5]赵安然,陈成效.广深港高铁解锁旅游新模式 大湾区旅游格局形成[N].南方都市报,2018-10-08(GA02).
[6]胡优玄.“一带一路”倡导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竞争力提升路径[J].业经济研究,2018(17).
[7]马若泓.铁路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化提升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3).
作者简介:
成寓寓,博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关键词: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统一性;“中国式”特色
一、中国高铁发展的情况
高铁是当下中国飞速发展的产业之一,也被外国人誉作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从高铁技术的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完全创造出自主知识产权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动车组,经历了数十年时间。回顾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老牌高铁强国的发展史,这样的速度是令世人惊讶的。截止2017年底,中国高铁里程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6.3%,其中包括经受高寒地区、亚热带气候区等不同气候与地貌考验的高标准线路。目前已经“四横四纵”并向“八横八纵”迈进的中国高铁线路网,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技术最完善的高铁网。2017年7月,“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投入运营是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真正拥有了完全意义上自主研发的高铁。
中国高铁数十年的发展道路是极为艰辛的。舆论方面,受到国内外众多的质疑,如认为并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而是运用他国技术,使用德国西门子等其他品牌零件,甚至需要国外维修人员,而且引进的仅是制造技术,核心技术无法掌握,全靠在跌打滚爬中摸索。中国高铁在艰难的环境中实现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从表1中可见,从2004—2006年,中国分别引进加拿大庞巴迪的CRH-1、日本川崎的CRH-2、法国阿尔斯通的CRH-5和德国西门子的CRH-3车型,其中CRH-3时速为300km;2007—2017年,中国通过吸收消化制造的“和谐号”,分别是在CRH-2和CRH-3的基础上演变为CRH-380A和CRH-380B,其中,CRH-380B基本运用的都是西门子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是CRH-3的升级版;2017年7月代表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投入运营。
中国修建的于2014年通车的土耳其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开启了高铁面向世界市场的局面,在与日本、德国等老牌高铁强国的竞争中,以及欧美国家的技术壁垒、不信任中以丢单的教训逐步成长,鞭策自身加快自主研发的脚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概念,以及高铁“走出去”战略为中国高铁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和强大的保障性。
中国高铁的发展适合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人口、地域广阔、经济文化有待迅速发展的国家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选择乘坐高铁出行的民众数量越来越多,例如,2018年国庆节当日广州南站的到发旅客就高达68.1万。在京津高铁开通后,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速度拉近了距离,使“双城生活”也变成了现实。很明显高铁的发展给地区经济以及民众的生活均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二、高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密切关系
中国高铁目前已经实现“四横四纵”的巨大高铁网,正在逐步落实2020年达到3万公里“八横八纵”的目标,有力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联动。截止2017年,建成6周年的京沪高铁就架起了“高铁经济走廊”,沿线城市依托高铁,建设了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高铁新区,重构了各自的“经济版图”,激活了城市发展潜力,带动了经济协调发展。
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会议上均不断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书记更是提倡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铁的发展为沿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气象。目前,很多城市利用高铁作为传播他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媒介。例如,南京就把主打南京城市文化元素的“南京礼道”文创品牌通过南京设计廊的形式入驻高铁站平台,把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及产品传播给来往的旅客。不少城市还把自身的旅游文化产业与高铁相结合,如广州利用广深港高铁提出1—4日旅游计划,形成大湾区旅游新格局;北京利用京津高铁开通两地一日游计划等,通过这种形式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铁路的很多遗址也被作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热门的开发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浦口火车站,是目前唯一遗留的民国风格火车站,它的旧址于2017年开工改造成文化展览馆,主楼和售票处可供参观,将成为南京又一文化亮点。2016年具有140年历史的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建立了“创客走廊”,已入驻的创客团队包括科技型、艺术制作型、互动体验型和休闲聚会型等多种类型,以体验、社交、创意等为目标,建设成上海创新、创业、创意承载地与集聚中心。可见高铁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三、中国高铁应该需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高铁在实现带动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需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从宏观角度来看,高铁沿线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高铁密切相关,甚至部分以高铁作为传递文化创意的必须媒介,从而把这些沿线文化创意产业归纳为高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无道理。从微观角度来看,高铁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指高铁最本质的文化体现,或许这样局限一点,但确实应该被认为是必要的。图1中可见,中国高铁既然已经发展,那么必然也必须产生自身的文化,有了高铁文化就应该体现出来,通过转化的方式形成可以具体落实文化传播发展的平台,高铁文化创意产业便产生了.在这个平台上,中国高铁应该发挥与国家的体制、价值观念及特色传统文化等一致的、广阔的文化创意视野来保障中国高铁更扎实稳固的“走出去”。例如强化App等服务,完善品牌形象的设计,打造文化趣味性产品、活动等,以软实力助力中国“复兴号”展示中国高铁的国际形象。 目前,与中国高铁相关的热门App有12306、高铁管家、智行火车票等,从它们的系统中可以获得购票、改签、酒店预定、约车等基本服务项目,特色性稍显不足,服务范围还不全面。一是品牌形象设计除了CRH标准动车组的LOGO之外其他统一的视觉形象缺乏,已有的小动画《高铁的前世今生》《五分钟了解中国高铁》等作品均围绕高铁知识、高铁发展方面进行宣传,还未能够真正运用文化创意手段服务于高铁,服务于民众。例如,日本运用GIF小动画来讲述新干线的创新技术和贴心服务,比如怎样使用自动售票、列车上有餐厅服务、盒饭有哪些品种、窗外的景观是多么美以及快速高效的夜间维修等细节,让民众能够通过动画了解乘坐新干线的一些操作活动、项目和体验。二是文化创意产品还多停留于日历、列车模型、钥匙扣、明信片、文件夹等陈旧老式的基本创意。可以说中国高铁在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目前整体处于初步阶段,后续路程长远,挑战不断,发展空间巨大。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出现“奥运高铁”,这是融合中国元素、奥运主题以及京张百年铁路文化为一体的智能化高铁,这是高铁科技与文化创意的再一次结合,值得期待。
四、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根据中国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从SWOT分析的科学方法中寻找下一步发展的可行性依据。接下来便基于内部、外部环境两部分内容对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详解。
(一)优势
1.高铁背景稳固强大(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高铁总公司属于由中央管理国有企业,对于高铁的发展,国家一直以来给予强有力的各方面的支持,目前高铁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肩负“高铁外交”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丰富的政治资源、经济支援、文化基础。发展中会拥有国家及沿线城市政府的各种优质资源的保证以及政策优待,有利促进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铁背后强大的国家经济的支持也是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数十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中国高铁精神,这也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同时高铁沿线城市不同的优秀传统及民族文化也为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丰盛文化。
2.符合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
目前中国正处于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阶段,国家鼓励各地进行文化创意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都与文化创意紧密相连,高铁也为沿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收获。在这样的时代需求中,高铁发展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必要的,并且是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与国家利益、价值观念保持一致。
3.深受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影响
如今高铁沿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有了很大的起色,形成了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发展态势。2017年广州佛山开展首个高铁主题旅游博览会,沿线8个省份,18个重点节点城市参与。2016年南京设计廊入驻了南京南站,把城市文化创意通过高铁媒介传播出去。沿线城市优秀的文化及产业成果都给予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触动与影响,甚至是取得合作发展的机遇。
4.依托高铁平台人流量大、区域广泛、时效性快的优势
高铁天生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到优势,它自身就是资源广阔的媒介平台,拥有强大的传播力,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不受单一文化的限制,信息更新快速。第一,高铁具有人流量大的特征,单每日客运量就达到400万,巨大的人流不但是文化传播的对象,同时也是文化二次传播的有效中间媒介。第二,高铁经过的地域数量多,不但传播范围广阔,接触的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以及文化创意成果也丰富多样,可形成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智库。第三,高铁设有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拥有快速处理信息,保证信息时效性的能力。
(二)劣势
1.加速提升硬实力的同时易忽略软实力的发展
中国高铁在飞速发展技术硬实力的时候明显忽视了文化创意软实力的提升。就目前高铁的品牌形象设计而言,除了CRH的LOGO以外,复兴号字体并未设计,各条高铁线路也未有文化體现或文化区分。高铁文化创意产品也处于基础阶段,并不成体系。文化创意活动也未有突出表现。整体而言,中国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或许是高铁的技术硬实力的强劲之势弱化了它文化创意发展的意识。
2.受沿线地域不同风俗文化影响难以形成标准统一性
高铁沿线地域的城市数量众多,民族不同,传统风俗文化也产生相应差别,高铁在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地域的不同情况及特征。多样性、复杂性的客观因素的存在,加大了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标准统一性的难度。
3.目前高铁没有形成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制度以及人才应用方案
高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多处于高铁与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而高铁自身的部分还具有较大的空白,有待进一步去补充。完善制度是高铁发展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首要任务,可进一步指导与保障发展实践过程。如何合理利用人才也是发展需考虑的重要部分。目前,高铁发展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度还很稀缺,人才应用也未有明确方案。
(三)机会
一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等对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提供广阔市场及发展机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为中国高铁打开了面向世界的新局面, 中国向泰国、澳大利亚、中东欧、非洲、英国、美国等地区大力推广自己的高铁,并取得相当优异的成果。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并逐步被世界接受的同时,高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国际市场与机遇,但也迎来了国际化的新要求。
二是国家有关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对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产业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因此,这些政策对高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样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人才市场的充裕以及人才对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的关注度日渐提高。随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进步,在实践中培养出的相关人才越来越多,各高校也在不断输出新生力量。高铁的时代性发展使它成为国内外的焦点,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同时也引发文化创意人才的兴趣与投入。
(四)威胁
1.受到中国高铁在欧洲市场遇到的贸易壁垒的影响
中国高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高铁面临的国际境遇密切相关。中国高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困境,其中便有欧洲市场的技术标准壁垒以及市场保护。中国高铁经过数十年震惊世界的飞速发展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先进技术,加上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复杂的客观因素,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铁网,最长的高铁里程,最全的高铁技术,拥有在复杂运营环境中获得的高铁运营数据和经验,尤其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高达全球66.3%,是名至实归的世界第一高铁大国,所以说中国高铁应该存在“中国标准”。然而“欧洲标准”使中国高铁在面向市场时的产品装备,包括信号、机车、钢轨、水泥、橡胶垫片、紧固件等,还包括设计规范和工艺流程都需要获得欧洲认证,将大大增加成本,不利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高铁所面临的国际困境将给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必然的影响。
2.国际化冲击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国式”特色
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于高铁及高铁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际化既能给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广阔市场、现代方式与优秀成果的借鉴,又能给以强大的外来文化冲击和影响,增加了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中国式”特色的难度,容易产生迎合国际化而丢失“中国式”的发展偏差。
3.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
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面向世界,必然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中。老牌高铁强国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高铁也在方方面面不断改进与发展。例如法国的高铁,原“TGV”改为“inOui”,所有的视觉形象也进行了彻底翻新,旨在给高铁形象注入新的活力,之前旗下的“OUIGO”则设计了充满趣味性的动画。日本也在往返于九州福冈的博德站和关西大阪的新大阪站上线了“Hello Kitty新干线”,其中包含车厢内部主题商品售卖、真人拍照、站台主题咖啡厅和商店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活动,希望通过此举让国内外的人都能够喜欢新干线,除此日本还以艺术化的形式打造了“现美新干线”,全车展示艺术作品供鉴赏,还有儿童游乐室与艺术主题咖啡厅。相比之下,中国高铁在文化创意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五、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依据中国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之间的联系可分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OS(机会结合优势)
合理运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的支持及国家有关文化创意、文化自信的方针政策提供的有利环境与市场机遇。
依托高铁稳固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优势,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及储备人才。
吸收沿线城市优秀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最大化发挥高铁平台人流量大、区域广泛、时效性快等特征的作用。
(二)OW(机会结合劣势)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支持的有利环境下高铁技术硬实力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需重视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软实力发展,紧跟高铁“速度”。
在国家有关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自信等方针政策,以及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保证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本质的统一性。
着手形成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制度以及合理的人才吸收、引用、储备方案。
(三)TS(威胁结合优势)
以高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稳固强大背景,国家有利政策,丰富资源等条件为投入国际市场形成的激烈竞争做保障。
从沿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挖掘优秀文化和经验,吸收消化国际化优点,最终形成“中国式”特色的高铁文化创意产业。
进一步深入国际市场,高铁科学技术与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并肩而行,让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变成真正“走进”世界。
(四)TW(威胁结合劣势)
加速提升硬实力的同时重视软实力,克服沿线地域不同风俗文化的影响因素形成高铁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统一性,面向国际化的同时打造“中国式”特色。
重点形成高铁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制度以及人才应用方案,以科学的制度与实力迎战国际竞争。
突破贸易壁垒有助于缓解高铁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
六、结语
中国高铁在數十年的振兴发展中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新名片”,实现了从引进、吸收、改造、创造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文化。在中国辽阔庞大的高铁网下,需要的不仅是高铁技术上的先进、速度与安全,服务上的舒适、贴心与多方位,还有高铁文化的塑造与体现,高铁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化高铁文化的重要平台,它的发展变得尤为必要。依托高铁自身的稳固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加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以及发展创意文化、文化自信等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高铁更应加强文化创意软实力的发展意识,完善制度,吸引、储备大量人才,吸取沿线城市的优秀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成果,最大化利用自身平台人流量大、区域广泛、时效性快的特点,发展形式内容多样,但方向、本质统一,并具有“中国式”特色的高铁文化创意产业,与高铁科技硬实力相互配合,共同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以及激烈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铁讯.高铁客流量再创历史新高[N/OL].番禺日报.2018-10-3[2019-07-23].http://news.gaotie.cn/yunying/2018-10-03/478048.html.
[2]中国高铁动车组发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EB/OL].2016-07-22[2019-07-23].http://www.gov.cn/xinwen/2016-07/22/content_509
3482.htm.
[3]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
[4]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4).
[5]赵安然,陈成效.广深港高铁解锁旅游新模式 大湾区旅游格局形成[N].南方都市报,2018-10-08(GA02).
[6]胡优玄.“一带一路”倡导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竞争力提升路径[J].业经济研究,2018(17).
[7]马若泓.铁路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化提升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3).
作者简介:
成寓寓,博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