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的含义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知识为载体,创设问题产生情境,调动学生情、智、意、能各种感观,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感悟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创造性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情绪性心理学家泊利认为“宽松和生活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研究的未知问题相联系似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可设计诸如故事情节、活动情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情景中来,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里面造成一个“悬念”从而激活学习的动力和思维的方向。如:教学5以内的减法,结合教材中的“摘果子”的情境图和学生幼儿园已有的初步认识,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树,贴上5个苹果实物图,让学生做摘果子的游戏,由此提出问题:树上有5个苹果,摘下()个,还剩几个?并学写减法算式:5-2=5-4=5-1=5-3=5-5= ,从中体会减法的含义;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改变果子的数量(4.3.2.1)进行“摘果子,提出问题,写算式”活动,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足见,创设问题情景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拟定的情景中,个体关于体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心理状态。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教学中要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消除学生思维恐惧心理,怀着自由开发的情趣所听、所问。允许学生议论、辨论、争论。提倡向权威挑战,标新立异,寻根究底,大胆猜想、想象、估计、探索。老师不断更新,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纳学生意见或做必要的解释,对于提的问题适时鼓励。这样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保护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善问。
三、重视实践操作
操作是思维的重要途径。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也是感知的重要源泉。小学生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摆、拼、做的活动,让学生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教学中有关“0”的加减法时,让学生通过图画,操作理解3-3=0,通过摆小棒、卡片等学具理解同数相减结果为0的意义。可见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提供学习的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究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培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以课堂为载体,师生、生生合作为中介,共同探究、探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各抒己见,驰骋想象,大胆提问,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体验差异的思维过程,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如:讲“认识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请学生拿出自己学具里的各种立体形状放在桌上。师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各有几个面?正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形?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搭一搭等一系列的活动,很快地认识了立体图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智力。
五、引导自主提问
问题意味着矛盾,问题包含着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解决了矛盾,解决了问题,事物就向前推进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体会成功和喜悦,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如:我上的一节数学课主要目的是借助生活情境图使学生体会自己的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教学时,我先联系刚开完的校运动会上,学生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和嘹亮的口号:来来来,运动大家一起来;练练练,我们天天来锻炼;乐乐乐,运动有快乐;棒棒棒,我们身体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強化学生的的集体荣誉感,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生活情镜之中。由于引入自然,贴近生活,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提问环节,学生一开始就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如:有多少同学在踢足球?有多少名同学在做操?有多少名同学在跳绳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列加法算式加以解决。但没有一个学生提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需要引导。于是我说:“刚才小朋友提了很多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真棒。你们能不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这一提醒,学生反应很快,马上有学生提出:有4个小朋友在爬杠,一个在下面,有多少个在上面?图中左边的小鸟比右边的小鸟多多少只?做操的小朋友比跑步的少多少人等等。精心设计教案,营造良好的的问题情镜,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有想问的冲动,提供时空条件和教学材料,使学生有可问的资源。进而为学生学会提问打下基础。
总之,以“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构建课堂教学探究,离不开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敢于提出问题,学会研究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
情绪性心理学家泊利认为“宽松和生活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研究的未知问题相联系似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可设计诸如故事情节、活动情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情景中来,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里面造成一个“悬念”从而激活学习的动力和思维的方向。如:教学5以内的减法,结合教材中的“摘果子”的情境图和学生幼儿园已有的初步认识,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树,贴上5个苹果实物图,让学生做摘果子的游戏,由此提出问题:树上有5个苹果,摘下()个,还剩几个?并学写减法算式:5-2=5-4=5-1=5-3=5-5= ,从中体会减法的含义;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改变果子的数量(4.3.2.1)进行“摘果子,提出问题,写算式”活动,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足见,创设问题情景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拟定的情景中,个体关于体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心理状态。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教学中要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消除学生思维恐惧心理,怀着自由开发的情趣所听、所问。允许学生议论、辨论、争论。提倡向权威挑战,标新立异,寻根究底,大胆猜想、想象、估计、探索。老师不断更新,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纳学生意见或做必要的解释,对于提的问题适时鼓励。这样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保护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善问。
三、重视实践操作
操作是思维的重要途径。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也是感知的重要源泉。小学生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摆、拼、做的活动,让学生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教学中有关“0”的加减法时,让学生通过图画,操作理解3-3=0,通过摆小棒、卡片等学具理解同数相减结果为0的意义。可见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提供学习的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究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四、培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以课堂为载体,师生、生生合作为中介,共同探究、探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各抒己见,驰骋想象,大胆提问,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体验差异的思维过程,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如:讲“认识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请学生拿出自己学具里的各种立体形状放在桌上。师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各有几个面?正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形?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搭一搭等一系列的活动,很快地认识了立体图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智力。
五、引导自主提问
问题意味着矛盾,问题包含着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解决了矛盾,解决了问题,事物就向前推进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体会成功和喜悦,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如:我上的一节数学课主要目的是借助生活情境图使学生体会自己的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教学时,我先联系刚开完的校运动会上,学生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和嘹亮的口号:来来来,运动大家一起来;练练练,我们天天来锻炼;乐乐乐,运动有快乐;棒棒棒,我们身体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強化学生的的集体荣誉感,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生活情镜之中。由于引入自然,贴近生活,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提问环节,学生一开始就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如:有多少同学在踢足球?有多少名同学在做操?有多少名同学在跳绳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列加法算式加以解决。但没有一个学生提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需要引导。于是我说:“刚才小朋友提了很多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真棒。你们能不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这一提醒,学生反应很快,马上有学生提出:有4个小朋友在爬杠,一个在下面,有多少个在上面?图中左边的小鸟比右边的小鸟多多少只?做操的小朋友比跑步的少多少人等等。精心设计教案,营造良好的的问题情镜,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有想问的冲动,提供时空条件和教学材料,使学生有可问的资源。进而为学生学会提问打下基础。
总之,以“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构建课堂教学探究,离不开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敢于提出问题,学会研究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