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特点不同,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取得实效,予民实惠。
一、规划要科学实用
规划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一年干好几件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直至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村的实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画“一张图”,不搞“一刀切”。三是适度超前、集思广益的原则。既要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议,把握好镇村的发展走向和发展趋势,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民智民慧,确保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发展要立足实情
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本地优势,探索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是很多地方的特色、最佳优势。因此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要围绕生态动足脑筋、做足文章、闯出特色。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要求,做大粮田产业,稳定药、菌产业,发展畜、禽产业,逐步建设成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重点县和黑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型生产,逐步建立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生态工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深入推进“旅居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好生态牌,念活山水经,唱好旅游歌。
三、整治要注重实效
村庄整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龙头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重要抓手。(1)选准项目求实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人手,扎实推进改水、改路、改厕、改环境、通有线电视等“四改一通工程”,真正让农民普遍得到实惠。(2)群策群力求实效。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自主筹资筹劳、自主建设公益项目。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完成的工作量挂钩,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拔千斤”作用,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巧设载体求实效。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推广湿地处理、无动力厌氧处理等污水处理模式,将农村污水实行先处理后排放;按照“村集、镇运、县处理”和“三就地”处理模式,因地制宜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房前屋后,植树种草;田头地角,见缝插绿”的思路,抓好村庄绿化工作,着力打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景观。
四、帮扶要予民实惠
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点,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任务。针对当前帮扶工作存在的“物质帮扶多,精神帮扶少;输血式扶贫多,造血、换血式扶贫少”的情况,要积极引导部门、企业和干部转变帮扶理念和方式,不仅投入真金白银,更要注入真情实感,帮助贫困农民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教育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消除他们等、靠、要的思想;不仅要为其“输血”,更要帮其“造血”,为贫困农民制订脱贫计划,提供脱贫信息,联系脱贫项目,切实提高他们的脱贫致富能力;对于生活在高山远山和自然条件恶劣村的农产,还要通过整村搬迁来帮助他们“换血”,实现异地脱贫。
五、作风要真抓实干
各级干部能不能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要摸实情。发动各级干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乱点“鸳鸯谱”。二要办实事。严格落实“三个高于”的要求,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娱乐难”和“养老难”等现实问题,让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沐浴党的阳光雨露。三要求实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个人名利思想和急于求成心理,静下心,沉住气,下苦功,下硬功,一层一层抓落实,一点一滴打基础,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花拳绣腿;多做一些群众欢迎、农民高兴的好事实事,少做一些哗众取宠、得不偿失的政绩工程、面子事业。
(作者单位:154109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新华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一、规划要科学实用
规划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一年干好几件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直至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村的实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画“一张图”,不搞“一刀切”。三是适度超前、集思广益的原则。既要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议,把握好镇村的发展走向和发展趋势,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民智民慧,确保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发展要立足实情
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本地优势,探索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是很多地方的特色、最佳优势。因此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要围绕生态动足脑筋、做足文章、闯出特色。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要求,做大粮田产业,稳定药、菌产业,发展畜、禽产业,逐步建设成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重点县和黑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型生产,逐步建立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生态工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深入推进“旅居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好生态牌,念活山水经,唱好旅游歌。
三、整治要注重实效
村庄整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龙头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重要抓手。(1)选准项目求实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人手,扎实推进改水、改路、改厕、改环境、通有线电视等“四改一通工程”,真正让农民普遍得到实惠。(2)群策群力求实效。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自主筹资筹劳、自主建设公益项目。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完成的工作量挂钩,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拔千斤”作用,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巧设载体求实效。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推广湿地处理、无动力厌氧处理等污水处理模式,将农村污水实行先处理后排放;按照“村集、镇运、县处理”和“三就地”处理模式,因地制宜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房前屋后,植树种草;田头地角,见缝插绿”的思路,抓好村庄绿化工作,着力打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景观。
四、帮扶要予民实惠
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点,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任务。针对当前帮扶工作存在的“物质帮扶多,精神帮扶少;输血式扶贫多,造血、换血式扶贫少”的情况,要积极引导部门、企业和干部转变帮扶理念和方式,不仅投入真金白银,更要注入真情实感,帮助贫困农民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教育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消除他们等、靠、要的思想;不仅要为其“输血”,更要帮其“造血”,为贫困农民制订脱贫计划,提供脱贫信息,联系脱贫项目,切实提高他们的脱贫致富能力;对于生活在高山远山和自然条件恶劣村的农产,还要通过整村搬迁来帮助他们“换血”,实现异地脱贫。
五、作风要真抓实干
各级干部能不能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要摸实情。发动各级干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乱点“鸳鸯谱”。二要办实事。严格落实“三个高于”的要求,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娱乐难”和“养老难”等现实问题,让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沐浴党的阳光雨露。三要求实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个人名利思想和急于求成心理,静下心,沉住气,下苦功,下硬功,一层一层抓落实,一点一滴打基础,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花拳绣腿;多做一些群众欢迎、农民高兴的好事实事,少做一些哗众取宠、得不偿失的政绩工程、面子事业。
(作者单位:154109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新华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