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机行业别样色彩
提到纺机行业,最直观的印象会是传统重型机械的生产场面。这个行业硬朗的形象深入人心,很难将其和年轻俏丽的女孩子联系在一起。但是年轻的李娇燕一张口,对于身处的这个行业便如数家珍,于是那些严肃冰冷的机械配件,便全都立刻像被染上了一抹别样亮丽的色彩。
航月的主营业务是细纱机钢领钢丝圈的生产,从1988年厂创办,至今已经21年。目前钢领年产量3000万只,钢丝圈30万盒,在全国均位列前三。此外,航月还设有一个棉纺基地,基地在纺纱的同时主要用于新产品的性能测试。开发产品会送到棉纺基地,在实践中调整,得到更高的生产性能。
航月坚持在产品的附加值、科技含量、实用性以及客户接受程度上不断进行探索和研发。航月坚持自主研发,每年都有固定的研发项目投入资金,比如今年正在研发的2万转高速钢领,就是努力接近国际水平的产品。钢丝圈是易耗品,在钢领跑道内运转耗费率很高,国外产品的更换周期最高可达20天,航月目前开发的新产品,可以达到15天左右,而国内产品一般也就在5天到一周左右。航月的产品定位针对客户群,不同客户不同对待,满足各种差异需求。在钢领钢丝圈上覆盖高中低各个档次的产品,针对各种不同生产需求进行全面开发。
“开发产品不能盲目随意,想开发什么就什么。”李娇燕这样说:“我们每年要去拜访一些忠实客户,派技术和销售人员去与客户的技术工程师沟通,看客户需要怎样的产品。在产品和技术理念上进行沟通,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
李娇燕认为,航月产品的优势首先在于拥有品牌,品牌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更需要形成一个品牌文化,客户才会有对品牌的信任。如果问到国内棉纺厂家,一般都会知道航月。在市场上,一个品牌能否被知道,被关注,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这种认知度建立在产品质量和品质上,经过时间的累积形成。在产品质量上,航月每批产品都要抽检,控制每批产品质量的稳定,绝对不把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市场。不能每批次与每批次质量不一,做到产品质量稳定。其次是公司产品品种很多,在材质方面努力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去超越他们的想法,引领市场的发展方向。
“国外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很多设备我们必须自主研发、生产、进行改进,适应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需求。这方面就要求公司进行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研人员进行研发。”李娇燕认为,目前棉纺行业很缺乏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想要引进人才的时候很困难。搞研发必须投入生产一线,与一线的工人沟通,要知道研发出来的设备是否好用,只有通过一线工人的实践才能知道设备的真正实用性。这之间要有一个相互改进不断补充不足的过程,才能研发出一个相对好的产品。对于技术研发这个企业难点,李娇燕的想法是,只有不断努力摸索,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产品升级,符合客户的需求。
巾帼不让须眉
“我本来不是学习纺织机械设备专业的,但是做一行就必须要懂一行。现在我每天和这些产品打交道,逐渐就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它们。”回国之前,李娇燕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是瑞士酒店管理。
李娇燕本身的性格不是很外向,她认为酒店行业多的是外向型人才,这对于个人的性格将会是一个补充和提升。那段时间李娇燕学到了很多东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五星级酒店从第一线的服务员前台开始做起,这次实践对她整个人生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她开始明白,不去做的时候不会知道一线员工的感受,要了解什么,必须亲自深入一线去体验。同时,大学教会她必须进行团队合作,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团结每一个员工去发展一个企业,一线的员工和中间管理层的作用都非常重要。身为管理者,就是要把人管理团结起来,产品可以由设备去做,但是人不行。只有管理好人,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毕业时,李娇燕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速其实比澳大利亚快。“在澳洲工作的话,压力可能很小,每天比较悠闲。但我觉得年轻人应该要有一点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我决定回国发展。”
李娇燕认为,人首先要有责任感,对于一个行业的兴趣则是在工作学习中逐渐培养的。如果某样事情一开始兴趣很浓厚,但却没有责任感,到后来可能就会变成想做就想不想做就不做,最终半途而废。在刚入行时,她曾经认为自己公司做的是小配件,不像纺机行业做整机的大企业。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了解,她开始了解整机的质量也是靠每个部件的装配去提高的,所以配件是基本,是最为重要的。
“我现在觉得这个行业是专业化非常高的领域,对我自身很有提升,做着做着,就逐渐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一个公司不可能今天做这样的产品,明天还做这样的产品,必须要一直有改进。无论是产品形状、表面处理,还是热处理方面,都需要持续进行改进。这就要进行研发,要和工程师沟通,要让产品持续发展,这些都让我感觉很有挑战,兴趣十足。”李娇燕说得兴致盎然。
在投入一个行业中进行工作时,李娇燕会不断从成果和收获中获得满足感。比如某一项产品或技术的研发成功了,她就会非常高兴,有兴趣接着去研发下面的项目。兴趣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慢慢培养起来,也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感。“因为我入行刚刚两三年,不可能一下子就很专业,也需要慢慢积累经验,跟前辈学习,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父亲的希望是,将来李娇燕能够把公司挑起来。“压力肯定是有的。”李娇燕笑得很率真,“但是我不能每天都想着这个压力去工作,那样是工作不好的。需要进行自我调节,每天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处理一些情况,工作结束之后又应该怎样去释放这些压力,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你不能每天以一种郁闷的状态去面对工作和员工,要给所有人一种很有希望的状态。员工到你的企业来工作,也是抱着对生活的希望而来,要让员工感觉到这个企业这个家庭是温暖的,是包容的,公司和员工是一起发展的。”
在前两年行业形势大好的时候,公司每天都要排计划,每天都要不停生产,但是忙碌中的李娇燕很开心,她说:“我愿意忙。”
今年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谷期,航月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李娇燕的想法是,首先要保本,保证产品质量一定要好,因为在市场低谷期,客户的要求反而会非常高。“我们也要为客户考虑,他们要降低成本,产品质量就一定要好,使用周期一定要尽量延长。”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李娇燕认为企业现在正需要练内功,在这样的时期,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可能不能和高峰时相比,但是却正可以趁此机会加强内功,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当中取得一定的位置,不被市场淘汰,这是在目前发展环境中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形势好的时候,可能销量数字是很可观,但是销量好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也存在不利之处。因为销量好的时候,一个公司就不可能还有精力和时间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再投入,不可能再花力量在新产品的开发上。现在这个环境,对我们公司,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练内功再提升的机遇。经济现在处于低谷,但是不可能永远在低谷,等到经济再上升的时候,你的内功扎实,粮草充实,企业去前线打仗的时候才有保障。”
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李娇燕认为:没有淘汰的行业,只有淘汰的企业。李娇燕不认为纺织行业是所谓的夕阳产业,虽然现在可能遭受一定的挫折,但是大家都在这个挫折中不断地锻炼提升自己。只要人们还需要穿衣,纺纱肯定就需要纺,纺机在运转,就一定就需要配件,那生产就要进行下去。这个时候,航月作为配件企业,就体现出了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配件的需求是不会断的,只要仍然有这个生机,我们就会循着这个生机努力生存发展下去。我的感觉并不太悲观,形势仍然存在很有希望的一面。”对于未来的发展,李娇燕很有信心。
李娇燕担心的,不是有项目需要研发、有产品需要开发的压力,她最担心的是不知道去研发什么,开发什么。因为那就说明,企业已经停滞不前了,而停下来的话就只会被淘汰。她最开心的是,有项目去研发,有技术去改进,有产品去开发。“就算产品出来不受市场欢迎,但是至少我们去做了。如果你不去做,怎么知道哪些是受市场欢迎的,哪些是不符合发展需求的?失败了,我们才可以再改进。我不怕失败,我怕的是停滞不动。我也不怕有问题,有问题可以去解决,什么问题都没有的时候,可能就要出大问题了。”李娇燕经常去车间询问,这个月的各种情况怎么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防患于未然。
外表给人印象甜美的李娇燕,说出来的话却铿锵有力,气魄十足,视野也非常开阔。她说自己平时生活里可能也是比较柔和的类型,但是在工作中,有些事情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和主张,不能过于迁就。有些事情需要果断决定的时候,就必须果敢判断下决定。
绕指柔成百炼钢
李娇燕和父亲共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两张办公桌并排摆放,李娇燕就是这样同父亲肩并肩坐在一起工作的。
但是李娇燕平时在办公室里坐下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她在厂房车间里的时间反而比较长。每天李娇燕都要去每个车间走一遍看一遍,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部门的情况和生产动态。“不可能去了以后就指责不足,那样会使员工反感。”李娇燕说:“我会像一个朋友一样去和他们聊天,去了解每个部门的发展动态。进行总结之后再去与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整个企业的发展现状。解决问题时,不能单一个面去想,要综合角度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和事情。”
平时去车间,她也会保持自己的穿衣风格,像一抹亮丽的风景,飘过每一个车间。
如果车间,行管部,持术部门有新的研发项目的话,李娇燕就会召集大家一起开会,坐在一起讨论,拿出大家各自的观点,总结汇总,寻找出一个最好的方法去做。
虽然年轻,但李娇燕显然对管理有一套自己独到的想法。这是在工作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她认为,目前企业不足的方面是,和国外产品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方面要多花精力,慢慢改善产品,早日与国外产品媲美。航月的管理层都是比较有经验的人员,有些二十几年一直在的老员工,但李娇燕表示,也希望能够引入一些新鲜血液,年轻有活力敢于去拼搏创的新力量。
与父亲共同工作时,两代人的分歧是一定会有的。处理问题的时候,比如在人事问题上,李娇燕可能认为,如果某个员工表现不好,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但这时父亲就会想的比较多,会为员工考虑,在问题解决之后,要让员工自身从心里明白是自己犯了错误,下次不应该再出现同样的问题。而不是从一味处罚上解决问题,因为毕竟员工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父亲是稳健型经营者,年轻人有些事情处理方式比较冲动,父亲做的想的比我有道理,我就会愿意向他学习。”提到父亲时,李娇燕的言语间就充满了敬佩之情,“我父亲是一个很优秀很勤恳的企业家,我从他身上,他的为人处世方式上学到了很多。每年公司所有的管理制度,都是他一个人亲手编写出来的,我很佩服我父亲。”
李娇燕上小学的时候,航月已经建立起来了。由于从小就是在厂子里长大的,老一辈的员工都是看着李娇燕长起来的,对她都很疼爱。在她小时候的记忆里,企业刚创办时,父亲非常忙,有时候一个月都不在家里,很少在家里吃饭,非常勤奋。对于父亲要求的事事都要做到完美,李娇燕认真地继承了下来。
“小时候只知道,父亲是个老板,看起来很风光,但其实并不知道父亲这个行业是在做什么。现在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才觉得,这可能就是血脉里成长起来的和这个行业的牵绊吧。”李娇燕感慨道:“现在才知道的是,做老板有做老板的辛苦,有付出才有回报,没有简单的得到。企业负担着260多个员工的养家糊口,身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员工收入方面、制度改善和福利待遇方面,要为工人考虑得非常多。”
一般来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和误解认为,富二代这样的人群性格都会比较突出,不容易相处。但是在李娇燕身上,你完全感受不到她的这种身份特征。李娇燕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自己受父亲的影响很大,“父亲从小对我的教育是,如果我犯错了,他不是对我简单地打骂批评,而是和我一起坐下来谈一谈,告诉我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对的是好的,避免以后发生更严重的问题。这种教育方法对我的影响很深。”现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或者有突发情况措手不及时,李娇燕还是会请教父亲,询问他的意见,应该怎么做,听取他的建议,借鉴他经营企业丰富的经验。
身为航月的总经理,在职场上,李娇燕肩负着一家之主的责任,而在生活里,她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我也要在工作结束之后尽我母亲的责任,带她去公园里玩。这种时刻,心情很放松,和小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多东西都会抛到脑后。我会尽我所能地抽出时间照顾我的家庭,因为我在父亲身上学到的是,生而为人,父母亲的责任和教育也同样重要。”
采访结束后,当李娇燕在自己那辆质朴实用的休旅越野车上微笑着向记者挥手道别时,那份美丽,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提到纺机行业,最直观的印象会是传统重型机械的生产场面。这个行业硬朗的形象深入人心,很难将其和年轻俏丽的女孩子联系在一起。但是年轻的李娇燕一张口,对于身处的这个行业便如数家珍,于是那些严肃冰冷的机械配件,便全都立刻像被染上了一抹别样亮丽的色彩。
航月的主营业务是细纱机钢领钢丝圈的生产,从1988年厂创办,至今已经21年。目前钢领年产量3000万只,钢丝圈30万盒,在全国均位列前三。此外,航月还设有一个棉纺基地,基地在纺纱的同时主要用于新产品的性能测试。开发产品会送到棉纺基地,在实践中调整,得到更高的生产性能。
航月坚持在产品的附加值、科技含量、实用性以及客户接受程度上不断进行探索和研发。航月坚持自主研发,每年都有固定的研发项目投入资金,比如今年正在研发的2万转高速钢领,就是努力接近国际水平的产品。钢丝圈是易耗品,在钢领跑道内运转耗费率很高,国外产品的更换周期最高可达20天,航月目前开发的新产品,可以达到15天左右,而国内产品一般也就在5天到一周左右。航月的产品定位针对客户群,不同客户不同对待,满足各种差异需求。在钢领钢丝圈上覆盖高中低各个档次的产品,针对各种不同生产需求进行全面开发。
“开发产品不能盲目随意,想开发什么就什么。”李娇燕这样说:“我们每年要去拜访一些忠实客户,派技术和销售人员去与客户的技术工程师沟通,看客户需要怎样的产品。在产品和技术理念上进行沟通,达到一个双赢的目的。”
李娇燕认为,航月产品的优势首先在于拥有品牌,品牌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更需要形成一个品牌文化,客户才会有对品牌的信任。如果问到国内棉纺厂家,一般都会知道航月。在市场上,一个品牌能否被知道,被关注,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这种认知度建立在产品质量和品质上,经过时间的累积形成。在产品质量上,航月每批产品都要抽检,控制每批产品质量的稳定,绝对不把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市场。不能每批次与每批次质量不一,做到产品质量稳定。其次是公司产品品种很多,在材质方面努力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去超越他们的想法,引领市场的发展方向。
“国外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很多设备我们必须自主研发、生产、进行改进,适应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需求。这方面就要求公司进行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研人员进行研发。”李娇燕认为,目前棉纺行业很缺乏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想要引进人才的时候很困难。搞研发必须投入生产一线,与一线的工人沟通,要知道研发出来的设备是否好用,只有通过一线工人的实践才能知道设备的真正实用性。这之间要有一个相互改进不断补充不足的过程,才能研发出一个相对好的产品。对于技术研发这个企业难点,李娇燕的想法是,只有不断努力摸索,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产品升级,符合客户的需求。
巾帼不让须眉
“我本来不是学习纺织机械设备专业的,但是做一行就必须要懂一行。现在我每天和这些产品打交道,逐渐就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它们。”回国之前,李娇燕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是瑞士酒店管理。
李娇燕本身的性格不是很外向,她认为酒店行业多的是外向型人才,这对于个人的性格将会是一个补充和提升。那段时间李娇燕学到了很多东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五星级酒店从第一线的服务员前台开始做起,这次实践对她整个人生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她开始明白,不去做的时候不会知道一线员工的感受,要了解什么,必须亲自深入一线去体验。同时,大学教会她必须进行团队合作,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团结每一个员工去发展一个企业,一线的员工和中间管理层的作用都非常重要。身为管理者,就是要把人管理团结起来,产品可以由设备去做,但是人不行。只有管理好人,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毕业时,李娇燕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速其实比澳大利亚快。“在澳洲工作的话,压力可能很小,每天比较悠闲。但我觉得年轻人应该要有一点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我决定回国发展。”
李娇燕认为,人首先要有责任感,对于一个行业的兴趣则是在工作学习中逐渐培养的。如果某样事情一开始兴趣很浓厚,但却没有责任感,到后来可能就会变成想做就想不想做就不做,最终半途而废。在刚入行时,她曾经认为自己公司做的是小配件,不像纺机行业做整机的大企业。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了解,她开始了解整机的质量也是靠每个部件的装配去提高的,所以配件是基本,是最为重要的。
“我现在觉得这个行业是专业化非常高的领域,对我自身很有提升,做着做着,就逐渐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一个公司不可能今天做这样的产品,明天还做这样的产品,必须要一直有改进。无论是产品形状、表面处理,还是热处理方面,都需要持续进行改进。这就要进行研发,要和工程师沟通,要让产品持续发展,这些都让我感觉很有挑战,兴趣十足。”李娇燕说得兴致盎然。
在投入一个行业中进行工作时,李娇燕会不断从成果和收获中获得满足感。比如某一项产品或技术的研发成功了,她就会非常高兴,有兴趣接着去研发下面的项目。兴趣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慢慢培养起来,也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感。“因为我入行刚刚两三年,不可能一下子就很专业,也需要慢慢积累经验,跟前辈学习,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父亲的希望是,将来李娇燕能够把公司挑起来。“压力肯定是有的。”李娇燕笑得很率真,“但是我不能每天都想着这个压力去工作,那样是工作不好的。需要进行自我调节,每天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处理一些情况,工作结束之后又应该怎样去释放这些压力,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你不能每天以一种郁闷的状态去面对工作和员工,要给所有人一种很有希望的状态。员工到你的企业来工作,也是抱着对生活的希望而来,要让员工感觉到这个企业这个家庭是温暖的,是包容的,公司和员工是一起发展的。”
在前两年行业形势大好的时候,公司每天都要排计划,每天都要不停生产,但是忙碌中的李娇燕很开心,她说:“我愿意忙。”
今年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谷期,航月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李娇燕的想法是,首先要保本,保证产品质量一定要好,因为在市场低谷期,客户的要求反而会非常高。“我们也要为客户考虑,他们要降低成本,产品质量就一定要好,使用周期一定要尽量延长。”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李娇燕认为企业现在正需要练内功,在这样的时期,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可能不能和高峰时相比,但是却正可以趁此机会加强内功,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当中取得一定的位置,不被市场淘汰,这是在目前发展环境中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形势好的时候,可能销量数字是很可观,但是销量好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也存在不利之处。因为销量好的时候,一个公司就不可能还有精力和时间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再投入,不可能再花力量在新产品的开发上。现在这个环境,对我们公司,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练内功再提升的机遇。经济现在处于低谷,但是不可能永远在低谷,等到经济再上升的时候,你的内功扎实,粮草充实,企业去前线打仗的时候才有保障。”
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李娇燕认为:没有淘汰的行业,只有淘汰的企业。李娇燕不认为纺织行业是所谓的夕阳产业,虽然现在可能遭受一定的挫折,但是大家都在这个挫折中不断地锻炼提升自己。只要人们还需要穿衣,纺纱肯定就需要纺,纺机在运转,就一定就需要配件,那生产就要进行下去。这个时候,航月作为配件企业,就体现出了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配件的需求是不会断的,只要仍然有这个生机,我们就会循着这个生机努力生存发展下去。我的感觉并不太悲观,形势仍然存在很有希望的一面。”对于未来的发展,李娇燕很有信心。
李娇燕担心的,不是有项目需要研发、有产品需要开发的压力,她最担心的是不知道去研发什么,开发什么。因为那就说明,企业已经停滞不前了,而停下来的话就只会被淘汰。她最开心的是,有项目去研发,有技术去改进,有产品去开发。“就算产品出来不受市场欢迎,但是至少我们去做了。如果你不去做,怎么知道哪些是受市场欢迎的,哪些是不符合发展需求的?失败了,我们才可以再改进。我不怕失败,我怕的是停滞不动。我也不怕有问题,有问题可以去解决,什么问题都没有的时候,可能就要出大问题了。”李娇燕经常去车间询问,这个月的各种情况怎么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防患于未然。
外表给人印象甜美的李娇燕,说出来的话却铿锵有力,气魄十足,视野也非常开阔。她说自己平时生活里可能也是比较柔和的类型,但是在工作中,有些事情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和主张,不能过于迁就。有些事情需要果断决定的时候,就必须果敢判断下决定。
绕指柔成百炼钢
李娇燕和父亲共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两张办公桌并排摆放,李娇燕就是这样同父亲肩并肩坐在一起工作的。
但是李娇燕平时在办公室里坐下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她在厂房车间里的时间反而比较长。每天李娇燕都要去每个车间走一遍看一遍,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部门的情况和生产动态。“不可能去了以后就指责不足,那样会使员工反感。”李娇燕说:“我会像一个朋友一样去和他们聊天,去了解每个部门的发展动态。进行总结之后再去与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整个企业的发展现状。解决问题时,不能单一个面去想,要综合角度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和事情。”
平时去车间,她也会保持自己的穿衣风格,像一抹亮丽的风景,飘过每一个车间。
如果车间,行管部,持术部门有新的研发项目的话,李娇燕就会召集大家一起开会,坐在一起讨论,拿出大家各自的观点,总结汇总,寻找出一个最好的方法去做。
虽然年轻,但李娇燕显然对管理有一套自己独到的想法。这是在工作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她认为,目前企业不足的方面是,和国外产品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方面要多花精力,慢慢改善产品,早日与国外产品媲美。航月的管理层都是比较有经验的人员,有些二十几年一直在的老员工,但李娇燕表示,也希望能够引入一些新鲜血液,年轻有活力敢于去拼搏创的新力量。
与父亲共同工作时,两代人的分歧是一定会有的。处理问题的时候,比如在人事问题上,李娇燕可能认为,如果某个员工表现不好,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但这时父亲就会想的比较多,会为员工考虑,在问题解决之后,要让员工自身从心里明白是自己犯了错误,下次不应该再出现同样的问题。而不是从一味处罚上解决问题,因为毕竟员工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父亲是稳健型经营者,年轻人有些事情处理方式比较冲动,父亲做的想的比我有道理,我就会愿意向他学习。”提到父亲时,李娇燕的言语间就充满了敬佩之情,“我父亲是一个很优秀很勤恳的企业家,我从他身上,他的为人处世方式上学到了很多。每年公司所有的管理制度,都是他一个人亲手编写出来的,我很佩服我父亲。”
李娇燕上小学的时候,航月已经建立起来了。由于从小就是在厂子里长大的,老一辈的员工都是看着李娇燕长起来的,对她都很疼爱。在她小时候的记忆里,企业刚创办时,父亲非常忙,有时候一个月都不在家里,很少在家里吃饭,非常勤奋。对于父亲要求的事事都要做到完美,李娇燕认真地继承了下来。
“小时候只知道,父亲是个老板,看起来很风光,但其实并不知道父亲这个行业是在做什么。现在真正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才觉得,这可能就是血脉里成长起来的和这个行业的牵绊吧。”李娇燕感慨道:“现在才知道的是,做老板有做老板的辛苦,有付出才有回报,没有简单的得到。企业负担着260多个员工的养家糊口,身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员工收入方面、制度改善和福利待遇方面,要为工人考虑得非常多。”
一般来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和误解认为,富二代这样的人群性格都会比较突出,不容易相处。但是在李娇燕身上,你完全感受不到她的这种身份特征。李娇燕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自己受父亲的影响很大,“父亲从小对我的教育是,如果我犯错了,他不是对我简单地打骂批评,而是和我一起坐下来谈一谈,告诉我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去做才是对的是好的,避免以后发生更严重的问题。这种教育方法对我的影响很深。”现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或者有突发情况措手不及时,李娇燕还是会请教父亲,询问他的意见,应该怎么做,听取他的建议,借鉴他经营企业丰富的经验。
身为航月的总经理,在职场上,李娇燕肩负着一家之主的责任,而在生活里,她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我也要在工作结束之后尽我母亲的责任,带她去公园里玩。这种时刻,心情很放松,和小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多东西都会抛到脑后。我会尽我所能地抽出时间照顾我的家庭,因为我在父亲身上学到的是,生而为人,父母亲的责任和教育也同样重要。”
采访结束后,当李娇燕在自己那辆质朴实用的休旅越野车上微笑着向记者挥手道别时,那份美丽,真是让人印象深刻。